关于职业教育功能研究的思考_社会教育论文

关于职业教育功能研究的思考_社会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功能研究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教育论文,功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401(2008)09-0005-05

目前在学术界,人们对职业教育具有哪些功能的认识十分不一致,对职业教育功能问题的回答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甚至对一些范畴、概念的理解、使用也是混乱不堪。在职业教育功能研究中,许多名词术语,诸如功能、职能、作用、价值的含义模糊,功能的层次结构不一等问题,涉及到哲学、教育学、逻辑学等多方面的理论,其本身的问题较为复杂,存在不同看法在所难免,要把各种认识统一起来,的确难度较大。本文试图从研究的规则和思路方面对目前职业教育功能问题研究的现状作一分析,抛砖引玉,以期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添翼。

一、问题的提出

对职业教育基本理论的科学研究来说,有两个基本问题是必须回答的:第一,“职业教育是什么”的问题,也即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问题,第二,“职业教育的功能是什么”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最普遍、最基本的理论问题。笔者曾粗略地浏览了近10多年来出版的辞典、专著、教科书和论文,查阅了国内外许多著名学者、教育专家关于“职业(技术)教育”含义的表述,一共罗列了20几种表述,但几乎人言人殊,且没有一种表述接近于严格的定义。笔者曾经就这一现象作过一些分析。[1]

第二个问题既与本质问题有关,同时又涉及到职业教育存在的价值问题。究竟何谓“功能”,目前存在着一种“主观论”和“客观论”的分歧。前者涉及到“职业教育应该有什么用”的问题,在功能概念的实际内涵上与“目的”、“愿望”、“动机”等主观范畴同义,后者涉及到“职业教育事实上有什么用”的问题,在功能概念上则指实际产生的作用、后果、影响等客观范畴。

我们说,人类任何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实践活动都有一定的功能,唯其性质与强度不同而已。职业教育是“培养技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教育或培训服务”。[2]那么,职业教育到底有哪些功能?有关这一问题的论述虽可谓汗牛充栋,但多半缺乏较为严密的科学逻辑,论者们往往满足于罗列职业教育的种种具体功能,无限拔高,大有“(职业)教育万能论”的趋势,其结果非但难以使人对职业教育功能获得整体性认识,而且还使人感到有“干什么吆喝什么”和“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之嫌。

从目前主流研究观点来看,职业教育的功能问题一般都包括职业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中所特有的专门作用。但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深入探究:一是迄今为止的职业教育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究竟具有什么客观作用;二是职业教育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应该具有什么作用。截至目前为止,许多专家学者在谈到职业教育的功能问题时,往往是谈前者的少、谈后者的多,谈客观事实的少、谈价值取向的多,最后导致的结果是:(1)把职业教育功能单纯视为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演绎,使职业教育功能问题的研究简单化;(2)论点论据及叙述结构都与普通教育功能雷同(也可以说照搬普通教育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功能的论述),忽视了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使职业教育功能问题的研究泛化;(3)把职业教育应该具有的功能与客观上具有的功能混淆,用价值判断来代替事实存在,使职业教育功能问题的研究贫乏化。

二、职业教育功能研究观点综述

当前对职业教育功能研究的文章众多,由于长期受普通教育理论的影响,研究者根据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大多把研究视角集中在职业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和为人的发展服务两个方面,分别从经济(生产力)、政治、文化和人的发展几个方面来论述,主要观点大同小异。

(一)职业教育的经济(生产力)功能

论者大多从三个方面来论述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一是从劳动力再生产作用上分析,二是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上分析,三是从职业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上来分析。许多人从教育经济学角度来阐述职业教育对促进劳动力再生产的作用,关注职业教育与人的素质的提高问题。论者常引用马克思“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的论述:“为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他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训练,而这又得花费或多或少的商品等价物。劳动力的教育费用随着劳动力性质的复杂程度而不同”。[3]

职业教育在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作用上,是把人们总结、积累起来的技能技巧保存、传递、扩散下去,从而使社会分工和大机器生产更有效率。马克思谈到影响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平均价值因素时说:“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3]影响劳动生产力平均价值的五个因素,都要通过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表现出来,职业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力杠杆。

职业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主要在于:培养科技人才、提高劳动生产者素质、传递科学文化知识、促进科学研究。职业教育是培养现代劳动者的手段,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中间环节,是科技第一生产力由“潜在性”变为“现实性”的前提和条件。

(二)职业教育的政治功能

有学者认为职业教育的政治功能表现在“促进社会政治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巩固和完善”三个方面。[4]“职业教育主动为经济发展服务,培养大量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对受教育者劳动能力和思想意识的再生产、再塑造,从而达到了为政治服务的目的。”[5]但更多的学者不是回避了这一问题,就是全盘照抄普通教育学有关教育与政治经济关系一节的内容,他们认为职业教育的“政治性功能”一是“巩固和发展着社会政治关系”,二是“对社会政治生活质量的影响”,三是“表现在实现一定政治目标上”。[6]

也有人淡化“政治功能”的提法,而以“对社会的作用”取而代之,他们引用教育社会学的“筛选功能”理论来论述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筛选理论认为,如果学校教育对人的能力更多是具有确定作用,而没有提高作用或提高作用不大,那么劳动生产率将完全不受劳动者所学专业的影响;换句话说,一个人在学校里是否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拿到了文凭顺利地毕业。如此,职业教育功能就是将基础教育“筛选”下来的“差生”贴上明确的标签,输送到“劳力者”阶层去,在这一过程中要确保未来的“劳力者”听话、服从、认同。

(三)职业教育的文化功能

国内学者论述大体雷同,如职业教育“具有活化文化的功能”、“具有文化选择、重组、优化功能”、“具有文化交流、融合功能”、“具有文化的更新和创造功能”;[5]或者职业教育“具有保存、传递和创造文化的功能”、“具有吸引和借鉴世界先进文化的功能”;[4]职业教育的功能“主要是通过传递、传播文化,选择文化来实现的。”[6]以上所述的文化功能也可以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甚至学前教育的功能,忽视了职业教育的特性,故完全没有讲明白职业教育究竟具有哪些文化功能。

(四)职业教育促进人的发展的功能

早期有人提出职业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三个方面的功能:(1)职业教育是“现实条件下实现人的持续发展的理想途径”;(2)职业教育可以“在一般发展基础上满足人们特殊发展需要”;(3)职业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成员的个体价值的实现”。[7]此后有人提出另外不同的三个功能:(1)职业教育以职业为载体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2)职业教育以专业选择为中介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3)职业教育从个体谋生到自我实现的功能。[5]

最近,有人将职业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功能概括为新的三点:一是“发展职业化功能”,即“职业教育使受教育个体由自然人趋向并成为职业人”;二是“发展个性化功能”,即“职业教育具有让人的发展更加适应个体兴趣、爱好、特长及愿望的功能”;三是“发展持续功能”,即“职业教育具有适应人的发展持续的功能”。[2]

以上这些观点有两点不足:一是大多论述都是就事论事,即就职业教育论职业教育,缺乏对职业教育功能全方位思考,特别是职业教育的功能与本质、价值的关系的思考;二是模仿(抄袭)普通教育学的痕迹十分明显,基本上是对普通教育学论述“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和“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两部分的翻版,缺乏职业教育特点,与职业教育实践也相去甚远。

三、“功能”与“职能”、“作用”的异同

在许多教科书和理论文章中,对职业教育功能的表述也有被称之为“职能”、“效能”、“作用”和“意义”的,各种表述,不一而足。应当看到,这些称谓,其中虽也有其相通和一致之处,但并非可以等同,特别是“功能”与“职能”、“作用”诸范畴不同的含义应当作一番辨析。

(一)功能与职能

有学者曾经这样辨析“功能”与“职能”的区别:中文“职能”与“功能”含义有别。中文“功能”一词,只表示有效的、有益的或应有的作用。它不是一个中性词,而“职能”一词带有中性。[8]所以,学术界在研究教育功能问题时,一般又将功能细分为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正向功能”、具有消极阻碍作用的“负向功能”、以及没有什么作用或正负作用相互抵消的“零功能”。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论者所述职业教育功能都是取“正向功能”的含义,即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教育功能。

如果从根本上来推究,即从哲学和科学的角度来考察,“职能”或“性能”指的是一个事物系统所具备的对周围其他事物发生作用的能力或根本属性,体现出物质的性能,是物质存在的一个最重要的特性。由于不同质的物质形态具有不相同的物质性能,这就使不同的性能成为不同物质形态相区别的一个标志。物质形态的上升发展,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物质性能的不断高级化。物质形态的进化,说到底就是活动功能即性能的进化,即与环境的作用方式的进化。性能的发展(或相互作用的方式的发展)是物质形态发展的根本标志,否则,物质形态就无所谓发展。

“功能”则是指此事物不仅具备对其他事物发生作用的能力,而且是必须在与他事物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所以,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是事物功能的表现方式,离开与他事物发生联系的这种方式,事物功能的存在就无法确定。进一步讲,功能及其活动也是事物之所以存在的主要表现方式。假若此事物对周围其他事物一点作用也没有,表现不出它的功能,那么,它的存在就很难表现和确定。不仅如此,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功能,从而在与外界事物的关系中表现出自身的特殊性,以区别于别的事物。

(二)功能与作用、价值

功能与“作用”、“价值”虽然是有联系的,它们在含义上却并不等同。主要区别有以下两点:

一是“作用”虽是由事物功能发生的,但“作用”、“价值”不是事物功能单方面形成的,而是此事物以其功能对他事物的联系中发生的。所以,功能是事物自身固有的单方面能力的表现,而“作用”、“价值”则为关系范畴。只具备功能的事物而不与他事物发生关系,便形不成作用,也无价值可言。

固然,事物功能只有在事物彼此间的作用中才能发挥和表现出来,然而,这毕竟不是一回事,把它们区别开来的意义是重要的。因为事物的“功能”是独立存在的,无需主观的价值判断,而“作用”是关系性范畴,特别是在人类社会范围内的作用范畴(把作用与价值相等同),已具有倾向性,被赋予利弊、好坏之别。若把独立存在的事物功能加以利弊、好坏等主观价值之分,那就势必造成对事物的曲解。

为了较准确把握职业教育的功能,一定要对职业教育的作用、价值加以分析,把其中表现本体固有功能的因素剖析出来,而把人们的主观价值判断因素作为前者补充另行叙述。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会大大有利于理解职业教育的诸多功能及其层次,而且会更加开拓我们对职业教育功能的理解和把握。

二是“功能”是科学范畴,其外延所及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社会界;而“作用”、“价值”则为社会范畴,主要是对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和社会来说的,其外延并不包括自然界。

“作用”、“价值”这两个词,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本身也是一个有广泛意义的社会范畴。这就是说,价值现象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主观判断,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复杂化,客观世界就有了自然与社会的划分、主体与客体的区别,并有了自然与社会、主体与客体之间复杂关系的出现。“价值”就是在此历史背景下出现的社会范畴,它反映主体对客体属性的肯定或否定,由主体的需要和客体的属性两个方面构成的。

四、职业教育功能研究的设想

以上对“功能”、“职能”、“价值”、“作用”诸范畴作了辨析,现在回过头来对职业教育功能这个概念进行界说,回答什么是职业教育功能的问题。

职业教育功能是什么的问题,换言之,就是指我们所研究的职业教育究竟自身具有何种作用的问题。由于职业教育现象是分层次存在的,所以职业教育功能也是分层次存在的。具体讲,可以有三个层次:职业教育本身具有哪些以区别于其它类型教育的功能(本体功能,Ontological function)、职业教育在当前教育实践中事实上存在哪些功能(客观功能,Objective function)、职业教育应该具有哪些功能(价值功能,Value function)。

职业教育的本体功能与职业教育的本质实际是同一对象从不同视角考察的不同表述,也是同一问题的两个不同侧面,是紧密联系着的。前者是从职业教育对主体发展上“有什么用”来说的,后者是从职业教育这个客观存在“是什么”来说的,前者是后者的表现形式。要回答职业教育“是什么”的本质问题,只能从职业教育对人类社会“有什么用”这个根本问题来回答才有可能,也即只有从教育的本体功能上去回答才有可能最接近正确答案。

本体功能是职业教育功能的第一层次,除了本体功能外,职业教育还有第二个层次的客观功能和第三个层次的价值功能。相对而言,后二者是本体功能所派生的结果;在客观功能和价值功能中,价值功能又是客观功能派生的结果。这三个层次的研究需要分别从逻辑层面、事实层面和价值层面来进行。

1.从逻辑层面分析。在当代经济社会条件下,职业教育可能具有哪些功能。第一是个体的个性化功能,即培养具有独立健全人格、个性、兴趣、才能的独特、差异发展的个体;第二是个体的社会化功能,即培养具有沟通交往能力和良好社会适应性、促使个体政治社会化、身份社会化、文化社会化和职业社会化的功能。以上两点是职业教育相对他事物所固有的功能。第三是职业教育自我生存发展的功能。职业教育作为晚近产生发展起来的教育类型,必然有其外部条件,如何适应外部条件的发展变化则是职业教育自身应该具备的功能,这也是职业教育的派生功能。

2.从事实层面分析。在一定经济社会发展的某个阶段来说,职业教育的实际功能与逻辑上可能存在的情况大有出入。如当前中国职业教育实际具有:(1)照管学生;(2)社会角色选择;(3)颁发学历证书或技能证书;(4)生产技能和就业技能的培训等功能。按照社会实际情况排列,职业教育的派生功能(照管学生)重于其社会功能(社会角色选择和个体社会化),而工具功能(颁发学历证书或技能证书)又重于其本体功能(传授、培训生产活动中的技能技巧,以及个体的个性化)。

3.从价值层面分析。迄今为止,客观上存在的职业教育功能同人们关于职业教育功能的价值取向相去甚远。例如,目前对职业教育应该具有的功能就有以下四种:因为当前的教育更多地显现出社会选择和社会分层的功能,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是选拔考试中的被淘汰者,所以职业(学校)教育应该体现社会公平的价值观,所以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推进器(政治工具功能);职业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直接标志,是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直接的劳动力的活动,同时也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人力资本功能);职业教育对下岗失业者的再培训、对农民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是解决或缓和结构性失业和社会矛盾的缓冲器(社会平等功能);职业教育像是赞成社会不平等制度的合法机构,表面上看来,作为个体能力差异结果的这种不平等制度似乎是合理合法的(社会筛选功能)。当然,这里列举的四项功能并不能囊括人们对当前职业教育功能的主观判断,并且随着社会发展,人的价值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将来职业教育的价值功能也必然发生变化。

厘清职业教育功能研究的思路,可以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研究打下基础,其中概念的统一、基本范畴的界定和逻辑思维规则的遵守,应该是研究的出发点和基本准则。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推进职业教育的本质、功能等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将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标签:;  ;  

关于职业教育功能研究的思考_社会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