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美国衰落论的四大经济支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支点论文,美国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作者从财政赤字、贸易逆差、美元汇率下跌、经济增长过缓四个方面,反驳了美国衰落论的观点,认为现在提出美国衰落为时尚早。
美国之所以是超级大国,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它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作坚实的基础。仅仅靠经济发达还不能爬上世界霸主的宝座,但经济衰落势必无力支撑霸业。美国衰落论的核心就是经济衰落,把美国的财政赤字、贸易逆差、美元汇率下跌、经济增长过缓作为立论的支点,认为美国的经济在衰落,霸权在衰落,甚至认为美国的国际地位不久将为日本或欧洲所取代。本文不虑孤陋,想换个角度对美国衰落论的四大经济支点进行一些分析。
一、美国的财政赤字
美国的财政赤字数额之巨确实令人震惊,颇受美国朝野人士的关注,更为美国衰落论者所津津乐道。然而能否断言财政赤字是美国衰落的表现或结果,从而支持美国衰落论,是很值得商榷的。
首先,进入本世纪后,美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已无与伦比,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欧洲列强两败俱伤,美国借机全面发展,最终取英国而代之,登上世界霸主的宝座。而本世纪美国的财政状况却是一直不佳。从1900年到1946年,美国有27年是财政赤字,即使偶有盈余,数额也十分有限。在1947年至1996年的半个世纪中只有“二战”刚刚结束后的8年间略有盈余,其余均是财政赤字。难道说“二战”前和“二战”中美国就已经衰落了吗?如果说“二战”结束后美国只维持了8年的鼎盛就衰落了则显然与历史事实不符,因此,“财政赤字衰落论”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不能成立。
其次,美国财政赤字确实象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较高年份以千亿计,但其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百分比仅仅是略有增加。1980年财政赤字738亿美元,占GNP的2.7%,1981年2.6%,1982年4.1%,1983年2078亿美元时占6.1%,到达顶点,1984年4.9%,1985年5.3%,1986年5.2%,1987年3.3%,1988年3.3%,1989年1520亿为1980年赤字额的两倍多,所占百分比却下降至2.5%,1992年赤字2904亿为1980年的4倍,也仅占5.9%,1995年已下降至2.3%。美国的财政赤字占GNP的比率基本波动在2~6%之间,这同西方七国4%上下的平均比率基本持平。[①a]那么,巨额的财政赤字本身孤立地看似乎出了问题,但联系起来看,即同美国前后年份的纵向比较和同其他发达国家的横向比较,说明不了美国已经衰落。
其三,美国的财政赤字不是被动造成的,而是主动有意识的行为所导致。1936年凯恩斯《通论》出版,力主政府干预经济,通过扩大政府开支,扩大有效需求,刺激经济增长,这与罗斯福总统的政纲不谋而合。美国政府很快接受了这一学说,使赤字财政政策成为美国政府积极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国策。显然,财政赤字是美国政府促进经济繁荣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美国衰落的一种结果。如今,美国政府在努力平衡财政且有很大收效,但那仅仅是治国方略的调整,根本不是什么“中兴”之举。
二、美国的贸易逆差
早在1971年,美国就出现了本世纪以来的首次贸易逆差,金额为20亿美元,以后金额逐渐扩大,1995年竟然达到1745亿美元,对我们来说堪称天文数字。于是,有人以此为据来论说美国的出口能力下降,在走向衰落。对此,我不敢苟同。
首先,逆差本身不能说明美国的出口能力在下降,因为美国的贸易逆差并非是出口萎缩的结果,恰恰相反,是以出口的迅猛增加为背景的。1950年美国的出口总额101亿美元,1970年426亿美元,1980年2208亿美元,1990年3917亿美元,1991年4165亿美元,1992年4482亿美元,1993年4648亿美元,1994年5028亿美元,1995年高达5870亿美元。[①b]在45年间,出口额增长57倍。特别是1971年出现首次逆差后增幅更大。1971年出口额比1950年增长4倍略多,同样是20年,1991年比1971年增长近10倍。进入90年代以来增长依然很快,1991年至1995年分别增长6.3%、7.6%、3.7%、8.1%、16.7%。显然美国的出口能力既非绝对萎缩,也非相对萎缩,因此逆差就说明不了美国在坐吃山空,走向衰落。
其次,若考虑计算方法,美国的贸易逆差会大打折扣。我们所说的逆差是指有形商品贸易,由于外国在美国投资的不断扩大,逆差不再是单纯的国家概念,因为设在美国的外国公司通常大量进口其本国货进行生产和销售。在当代的国际贸易中,有形商品贸易所占比重不断下降,无形商品贸易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美国无疑将以其高度发达率先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势必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部分传统产业势必被淘汰出局,代之而起的则是技术、金融、保险、运输、信息等各种服务,在这方面美国稳居世界最前列,服务贸易发展迅猛,顺差在连年扩大。1986年美国服务贸易盈余额为103亿美元,到1991年就达444亿美元,1992年为557亿美元,1993年为569亿美元,1994年为582亿美元,[②b]1995年增加到630亿美元,[③b]这无疑能大量抵消有形商品贸易的逆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国的对外贸易逆差并不太大。
其三,逆差无疑不是好事,但美国的逆差有其特殊性。一般国家出现巨额贸易逆差及国际收支逆差时那副焦头烂额的窘状在美国是没有的。因为美元仍然是当今国际支付的最主要货币,加之实际外贸逆差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这就使得一千多亿美元的外贸逆差对美国根本不是什么心腹痼疾,不会造成任何实质性的伤害。虽然美国人自己也不愿外贸出现逆差,并努力削减逆差额,但美国负担得起,与美国衰落扯不到一起。也就是说,美国的贸易逆差不足以支持美国衰落论。
三、美元汇率下跌
美元相对日元和德国马克的汇率下跌是客观事实,一度还曾跌破1美元兑80日元,似乎美国已经土崩瓦解,不会东山再起。对此,美国衰落论者抓住不放以助其说。我们这里暂且不论美元汇率下跌的客观影响是利弊参半还是分得出大小,仅就美国政府而言,他们认为美元汇率下跌符合美国利益,美元汇率下跌乃系美国政府有意为之,与美国衰落没有因果关系。
首先,美元汇率下跌有助于减少财政赤字和外贸逆差。解决财政赤字在许多国家是通过增加税项和税率等手段,并不需要很长时间。但在西方国家,尤其在美国,如欲增加税收,对政治家来说要冒很大风险,因为不论是凯恩斯的赤字财政理论还是供给学派的平衡财政理论,都不能容忍大量增税,更不用说那些具有广泛参与意识并有选举权的公民了。那么,财政部发行债券就成为平衡财政的一种常用手段,其中相当一部分债券被外国财团买走,美元贬值就可以减少债务负担,减少财政赤字。贸易逆差是美国向世界开放市场所致,尽管近些年来美国在强调“公平贸易”,但美国毕竟不能公然奉行贸易保护政策。要解决有形商品贸易的逆差问题,使美元适当贬值,增加进口商品的价格,降低其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收外汇倾销之效果,就不失为一种神不知鬼不觉的良方。
其次,美元汇率应该更接近它的均衡值。布雷顿森林体系早在70年代就崩溃了,但它已经确立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完成了历史使命。为使美元成为国际货币,美元曾在几十年间等同黄金,而不管其他货币币值如何变化,这实际上等于使美国币值高于其兑换价值。在70年代以后,随着日本经济的起飞和欧洲经济的发展,美国有理由也有必要使美元恢复其实际价值。至于美元与日元实际汇率应为多少,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的经济学家约翰·威廉姆森采用基础均衡汇率计算法,得出1美元兑105日元为均衡值的结论。[④b]所以,美元跌破1美元兑80日元非均衡值的时间极其短暂,很快又回到了均衡值。
其三,美元汇率下跌主要是美国政府直接增加美元发行量所致。如果跌破其均衡值,可以称得上是美国利用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对全世界人民的无情掠夺,但却不能说是美国的经济出了致命问题。目前,美国的财政赤字和外贸逆差大大减少,于是美元出现强劲回升,7月上旬1美元已兑110日元,还略高于威廉姆森计算出的均衡值。显然,美元汇率有升有降,多在美国人的掌握之中。
四、美国经济增长过缓
美国衰落论的重要理由之一就是美国经济增长过缓,已经相对衰落。究竟是相对什么来论说美国的经济衰落?其第一个参照是欧洲列强及日本在“二战”中均受重创而美国登上世界霸主宝座的战后时期,只要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如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期,就被认为是相对衰落;其第二个参照是日本在美国扶植下经济迅猛发展的短暂时期,只要美国的经济增长不如日本,也被认为是相对衰落。其实,这种与特殊时期简单相比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因而结论也是难以成立的。
首先,我们来考察一下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1966年至1970年,美、日、德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3.0%、11.2%、4.2%,1971年至1975年分别为2.2%、4.7%、2.1%,1976年至1980年分别为3.4%、5.0%、3.4%,1981年至1985年分别为2.4%、4.0%、1.2%。[①c]显然,在60年代,美国的增长无法与日本相比,但在70年代末以后,差别就已经不大了。从1986年至1995年这10年间,美国的工业生产增长了28%,年均增长2.8%,高居主要工业国之首,日本等国均在1~2%。[②c]1991年至1995年美、日、德三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分别增长了12.3%、5.8%、9.5%。从这些统计数字中,不论是相对于美国近30年自身经济发展而言,还是相对于曾一度咄咄逼人的日本和德国而言,都得不出美国经济发展已相对衰落的结论。
其次,美国经济发展已进入稳定增长时期。纵观30年来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约是以3%为中心线,或快或慢,距中心线都不甚远,没有大起大落。这个增长率在很大程度上是美联储宏观调控的结果。因为美联储认为美国既不会导致通货膨胀也不会造成失业的适度增长率应为2.5%。也有众多国会议员赞同这一观点,他们认为过快的经济增长通常是对未来正常增长的透支,是不可取的。当然,对美联储的控制经济增长,也有众多的反对者,他们认为美国企业投资增长较快,劳动力市场和产品成本都很稳定,适度增长率应为3.5%。进入90年代以来,美国的经济增长率远远高于日本和欧洲,实际上并不是美国过高,而是其他国家过低。显然,美国经济正在走向成熟和鼎盛。
其三,经济增长不仅有速度快慢的问题,也有质量高低的问题。美国经济增长的高质量主要表现为:美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是在高利率和低通货膨胀率下实现的;即使在美国经济增长率较低的年份,若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也与日本等国的增长率持平;美国的经济增长以遥遥领先的高科技为开路先锋;《世界竞争力报告》最近两年美国连续位列世界第一,而日本则屈居新加坡、香港之后;美国的经济增长是以内需庞大为坚实基础的。因此,高质量发展的美国经济根本不存在相对衰落。
结论
从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看,没有永恒的鼎盛,但霸主地位的禅递都是通过多种重大因素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美国是一个地理位置优越、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丰富、生产力水平高、尖端科技领先、农业基础雄厚、工业高度现代化、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均最强的超级大国,现阶段正处在繁荣、稳定、发展时期。日本经济虽然起飞,但企业负债率最高,以泡沫经济为特征,区区弹丸四岛,自然资源极度贫乏,充其量是个两头在外的大加工厂,二战中罪恶累累,如今却死不认错,如此小家子气,全无大将风度,显系一个政治侏儒,难当亚洲地区盟主之大任,又何能取美国而代之爬上世界霸主的宝座。欧共体虽然正在走向一体化,但这将是个缓慢的过程,英、法、德、意、西、葡各有自己的文化,欲实现美国移民社会那种高度融合,实在是勉为其难,一个松散的国家联盟又何能挑战一个超级大国的霸业。总之,美国还在稳定发展,还没有出现现实敌手,语其衰落,为时尚早。
注释:
①a 《世界经济年鉴》,历年《国际贸易》、《国际经贸消息》(1996.7.4)。
①b 《对外经济贸易实务大全》和历年《国际贸易》。
②b 《国际贸易》,1996年3期。
③b 《国际经贸消息》,1996年7月4日。
④b 参见《国际经济评论》1996年5—6期,第27页。
①c 《1987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第368页。
②c 《国际经贸消息》1996年4月4日,7月4日。 WW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