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干预分析论文_谢瑞雪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附一院疼痛科 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个性化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指导、识别疼痛曲线、功能锻炼;综合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并作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经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CL-90评分、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经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个性化护理;心理状态;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379-02

腰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退行性病灶在外力作用下,髓核组织在纤维环破损处突脱出,导致相邻脊神经根受到挤压或压迫刺激,引起一系列症状[1]。局部疼痛、活动受限作为腰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症状,严格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存在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心理状态较差。对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个性化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治疗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43例,其中男26例、女17例;年龄范围35.9~68.5岁、平均年龄55.2±4.0岁;根据影像学表现,突出型腰间盘突出27例、脱垂游离型腰间盘突出16例;观察组43例,其中男25例、女18例;年龄范围34.7~67.6岁、平均年龄55.4±3.8岁;根据影像学表现,突出型腰间盘突出26例、脱垂游离型腰间盘突出1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符合对照试验原则,具有可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严格遵守医嘱给予临床护理;观察组采取个性化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指导、识别疼痛曲线、功能锻炼,具体如下:

1.2.1心理护理: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积极疏导,消除不良的心理因素,患者由于病情反复、 病程长以及生活节律被破坏,往往会产生以抑郁和焦虑为主的一系列负面情绪,而情绪可影响患者对疼痛的反应,消极的情绪会使得患者的痛阈降低,使疼痛加剧,这时候护理人员就要给予针对性强的心理护理;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根据患者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及心理变化,制定下一步的健康指导方案。

1.2.2健康指导:让患者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情状态,指导患者正确绘制疼痛曲线,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影响因素;向患者讲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常识、注意事项、治疗方法、功能锻炼作用及护理方法。

1.2.3识别疼痛曲线,参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标准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并指导患者正确描述疼痛的范围及部位;对于原因明确的疼痛采用预防性用药,镇痛效果将好于疼痛后用药,而且所需剂量少,同时多巡视病房与患者进行交流,观测患者的疼痛现象,及时准确地做出评估,为医生用药提供有效的信息,并且要观测用药后是否有不良反应。

1.2.4功能性锻炼,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恢复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功能性锻炼,因为适度的功能锻炼能够加速血液循环从而加速致痛物质的排泄,所以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急性发作期,以卧床休息为主;缓解期,协助患者进行适当活动、以慢走、户外活动为主,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并持续进行腰背肌功能训练,如直腿抬高锻炼:具体做法为:患者仰卧在床上,在腰部垫一个薄枕头,将双肩平放在 身体的两侧,伸直双腿,双下肢进行交替抬起,抬高角度应大于 40°,每次持续大约 30 s,连续进行 20 ~ 30 次[2]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根据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质量评估量表(SF-36),综合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并作对比分析[3]。

1.4 数据处理

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VAS评分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经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原则为缓解临床症状、消除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及综合改善预后。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在加强基础性护理的基础上,注重改善心理状态,并采取多种方式,给予患者全方面的护理,针对性强,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潘燕娟[4]研究指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个性化护理中,注重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心理状态。在本研究的个性化护理中,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指导、识别疼痛曲线、功能锻炼,对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心理护理,可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结合健康指导,提高患者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帮助患者准确表达疼痛、理解疼痛、接受疼痛,对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对症治疗效果及治疗护理依从性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在识别疼痛曲线中,有利于指导患者正确描述疼痛的范围及部位,为临床治疗而提供依据。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恢复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功能性锻炼,以慢走、户外活动为主,并持续进行腰背肌功能训练,有利于增强腰背肌肉功能,提高骨功能,降低疼痛程度[5]。由本研究可知,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SCL-90评分、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进一步提示个性化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杨洁,马方方,郝冰等.个性化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09(6):137-139.

[2]王洪伟,李长青,周跃. 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7): 568-571.

[3]潘翠媛.个体化护理对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3):144-146.

[4]潘燕娟,魏辉.整体护理干预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中的效果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5,17(36):109-110.

[5]王岩.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疗效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5,13(16):41-42

论文作者:谢瑞雪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6

标签:;  ;  ;  ;  ;  ;  ;  ;  

个性化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干预分析论文_谢瑞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