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程资料电子化移交”论文_王健

广西博联信息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南宁 530022

摘要:营配信息集成工作,是借鉴国内电力标杆企业的成功经验,结合国内外电网营运发展方向和信息技术发展方向,围绕某电网公司因其“6+1”系统上线后各业务系统间协同联动的应用需求而投入应用的技术理念与管理规范。它为省网公司改变了单一系统单一维护的状况,最终以求达到各网区营配工作合一的终极目标,而相关工作的基础与核心就在于“工程资料电子化移交”。

关键字:工程资料电子化移交、数据质量管控、数据工程

1. 引言

随着信息化工作的不断深入,某省网公司已建立起覆盖生产、营销等主营业务的各大业务信息系统,如资产系统、营销系统、电网GIS、基建系统和95598呼叫中心系统等,并且在这些系统建设的基础上进行了数据集成,强调协同分工,主张多系统联动作业以完成实际工作,这种方式彻底改变了以往单一系统完成单一业务的方式。

通过建立多种业务数据间的关联关系,整合一套统一管理的生产设备台帐、电网设备拓扑结构和客户档案数据,消除多系统间数据孤岛,完善业务系统基础数据,实现“一方维护,多方消费”的数据管理机制。而业务数据协同管理的工作核心就是工程资料电子化移交工作。

2. 电子化移交工作建设

近几年来,南方电网公司多次要求对辖区内电力工程加强营配数据常态化管理,按照电子化移交工作规范去完成资料采集、审核、上传、录入、发布工作,在电网GIS和资产系统中实现拓扑图形和主要电力设备基础数据的实时、动态管理,确保基础数据的实时性、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具体要求如下:

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工作机制,为实现客户服务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建立“变电站—10kV馈线—配电变压器—低压线路—用电客户”电网拓扑数据模型,推行电子化移交机制,确保营配基础数据完整、统一、规范、关联、共享;

搭建营配数据中心,贯通营销、资产、基建、电网GIS等主要业务系统,为构建强大的客户服务后台技术信息管理系统,提供全面、完整的数据支持;

在数据集成的基础上搭建应用功能,促进营销、配网管理由粗放型向精益转变,进一步减轻班组“信息化”工作强度。

基于以上的工作要求,必须具备的几个前提条件才能有效开展电子化移交工作,具体如下:

2.1 常态化的数据管理长效机制

电网结构,特别是中低压电网结构变化频繁,使得营配基础数据的维护工作量大,要求高;而电网模型和电网设备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是保证营配业务应用的基础。因此需要对资料维护建立常态化的管理机制,确保数据维护工作的准确、有序开展。

工程资料电子移交流程机制的建设,可以支撑工程资料电子化移交过程管理,建立营配设备台帐及时、准确、全面的维护机制,将配网、营销基础数据在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固化到配网工程竣工验收环节中,实现图形、基础数据的实时、动态维护管理。适用工作范围如下:

配网基建、配网大修技改、农电工程、迁改工程电子化移交;

业扩工程电子化移交;

没有线路工程的户表新装、拆除、改造电子化移交流程;

其他需修改GIS系统图形、设备台帐情况的电子化移交流程。

工程资料电子化移交,制定了“业务数据单一来源管理”的基础数据管理制度,形成了“一方维护,多方消费”的数据管理方式,确保了业务数据的正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同时,通过制定供电局业务数据规范等规范文档,明确不同业务数据的数据维护源头和相应部门的工作职责,理清了工作边界。工程资料电子化移交的实施,应用效果良好,大致如下:

规范配网工程竣工资料移交工作,提高工作的及时性和效率,实现配网工程数据与生产数据的集成;

以 GIS平台为基础,将营销、配网基础数据的维护工作固化到配网工程竣工验收环节中,实现基础数据的动态管理;

明确基础数据维护、监督、考核责任,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保证营销、配网基础数据的实时性、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

2.2 长期稳定的专业化技术团队

电子化移交工作涉及到多个业务系统的数据交互、联动。为了能主动开展工作,确保基础数据的质量与有效,还需要一支熟悉电网业务、工作流程、规章制度的稳定的专业技术团队去支撑。从工作要求来讲,该队伍需要具备如下的特点:

熟悉南方电网公司颁布的《营配信息集成规范之六:电子化移交规范》、《营配信息集成规范之五:数据工程规范》等标准、规范文件;并且能够在实际工作应用相关规范、标准。

对电力业务有较深的理解与掌握,有能力处理横向协同处理多业务系统间的数据质量问题,可以准确查找数据源头,精准处理问题数据,避免前清后乱现象。

队伍稳定、专业化设置,可以避免因人员变动而导致的工作质量参差不起的现象;同时,可以及时、高效地对相关的电子化移交资料进行处理。

2.3 可靠的数据质量监控体系

数据集成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制定数据校验规则,筛选出指定待检查业务信息中的问题数据,经统计分析后,及时展现给相应的管理人员,方便工作人员及时跟进、核查与处理。

该数据质量监控体系功能界面简单、直观,可操作性强,很好地提高了各级单位对口业务部门对业务问题数据的检查工作效率:

其主要功能有:

1、抽取各业务系统数据

数据质量监控需要抽取各个业务系统的全量数据。在数据抽取的过程中,不进行数据清洗的工作,保证需要规则验证的数据范围与业务系统要求实现交互的数据范围保持一致。

2、根据实际业务需求编写数据监控策略

根据业务系统对数据质量的需求,为各业务系统特殊定制的数据策略。并对策略的编写提供管理,实现校验策略的存储和解析,提供校验策略的增加、删除、修改、查询操作。

3、问题数据直观展现

问题数据展现功能具体包括以下功能点,如支持任意属性字段的模糊查询、精确匹配等筛选功能;能够实现 EXCEL格式的数据导出;根据操作人员的权限,展现不同区域的问题数据等。

3. 电子化移交工作展望

电子化移交工作,梳理了 “供电局-变电站-10kV馈线-变压器-低压线路-用户接火点--用电客户”的营配集成数据管理模型,将存在数据信息不完整、关联关系错乱等问题数据提交供电局业务部门安排系统校核、数据普查和系统补录等工作,最终产出具备馈线、公变、专变、线变、户变、户线、用户七个方面数据一致性的完整的营配业务数据。极大地提高了营配基础数据、业务数据的可靠性与可用性,并为将来的停电分析、故障抢修、配网规划提供值得信赖的信息化支撑依据。所以说,它是保障营销业扩工程、基建配网及农网工程、配网技改大修工程等电力工程增量基础数据站线变户关系一致性的必要措施。另一方面来讲,进一步规范客户电子化档案数据维护,严格监督和建立电子化移交数据录入的考核指标,能提高数据质量,促进公司的精细化管理,提高客户满意度。

在已经奠定良好数据基础的情况下,我们将围绕着营配数据中心去深化应用,积极主动在部门间协同作业实用化工作上下功夫,着手、启动一些客户急需的应用功能研发工作。比如电网规划、线损四分管理、综合停电业务挖掘、移动办公管理、停电可靠性管理、故障定位及快速抢修管理等多。

4. 结束语

借助于一张矢量化电子背景地图,可查看全省、地市或县配电网、线路的运行状况;而通过点击地图上的一个个红、绿坐标点,可以查看变电站、10KV馈线线路、变压器、客户的实时电量及负荷信息……这样的有序的树形拓扑结构,就构成了我们的完整的营配基础数据。作为其工作核心的电子化移交工作,为实现营销系统、资产系统、电网GIS系统等多业务系统的跨平台信息共享、跨专业横向协同,让人足不出户也可了解电网及客户的数据信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推进了电子化移交与营配信息集成,可以不断提升客户服务水平。与此同时,电子化移交工作为电力企业各级工作人员的工作推进提供了不同形式数据依据,有利于实现现代企业扁平化管理,它将会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论文作者:王健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4

标签:;  ;  ;  ;  ;  ;  ;  ;  

浅谈“工程资料电子化移交”论文_王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