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证券投资基金的羊群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成亿苓[1](2021)在《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的成因、影响与对策分析》文中认为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加速推进,证券市场的规模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扩大。在证券市场成长的同时,各种问题逐步显现,证券投资基金的羊群行为就是其中之一。证券市场的不完善与基金经理人投资行为的趋同都是羊群行为产生的原因。羊群行为为我国证券市场带来了负面影响,破坏了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性。因此,论文据此提出了应对策略,包括增加基金投资品种、完善基金绩效评判方法和加强信息披露,以期推动我国证券市场稳定发展。
丁乙[2](2021)在《机构“羊群行为”对我国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文中指出本文分析了不同市场行情下各类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的异质性表现,研究了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对我国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保险公司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市场稳定,而证券投资基金和证券公司的"羊群行为"则加剧了股票市场的波动。社保基金由于委托投资机制的存在,其"羊群行为"对股市波动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受到基金投资行为的影响,与其自身消极稳健的投资风格并不完全符合。
侯晓杰[3](2021)在《A股市场上基金经理人羊群行为及其对股票收益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些年来,证券投资基金已经迅速成长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量,凭借强大的信息获取能力和雄厚的资金规模,基金经理的股票交易行为往往成为其他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的风向标。但在同行竞争和短期业绩压力下,基金经理人也表现出明显的非理性交易行为,以羊群行为最为典型。故本文对我国A股市场上基金经理人羊群行为及其对股票收益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首先,本文对传统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相关理论进行系统阐述,为接下来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其次,结合现有国内外相关研究,梳理出羊群行为理论成因和实际影响因素的系统框架,并按照理性和非理性因素两大类进行了归纳论述。再者,选用LSV模型作为羊群值的测度方法,对基金羊群行为的显着性进行检验,在此基础上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别对羊群行为的实际影响因素以及羊群行为对股票收益的影响效果进行实证分析。本文以2011年一季度至2019年四季度沪深A股股票数据为样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基金经理人在股票交易中表现出显着的羊群行为,且卖出羊群值明显高于买入羊群值;基金在股票交易中的羊群行为不仅会受公司特质层面的偏理性因素影响,也会受到市场情绪层面的非理性因素影响,从各因素对羊群行为的影响方向来看,基金经理更倾向于买进规模较小、交易量大、前期收益高的股票,而卖出规模大、前期收益低、波动性较大的股票;同时,基金经理人的买进与卖出羊群行为会对股票收益产生一定的影响,短期内买进(卖出)羊群确实会造成股票收益的上涨(下跌),就影响的持续性而言,买进羊群对股票累计超额收益的显着正向影响仅持续了一个季度,卖出羊群则只在当季对股票收益产生显着的负向影响。由于买进(卖出)羊群行为使股票价格被严重高估(低估),后期则会导致股票收益发生逆转。因此,本文的结论有助于一般投资人评估追随基金羊群行为的期限,以提升对股票未来收益的预测能力,同时减少投资的盲目性,降低投资风险。
王家联[4](2020)在《我国股票市场差绩股板块的“羊群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证券市场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逐步建立健全多层次交易市场,交易环境日趋成熟。由于我国股市中个人投资者占比较高,因此跟风投机、追涨杀跌、消息驱动的投资现象一直存在,而散户的跟风行为往往会造成羊群效应,并伴随股价的异常波动。羊群行为是一种普遍性的群体现象,在证券市场表现为投资者的跟风买卖行为。很多学者对不同国家的证券市场研究表明,发达国家的股市羊群效应较弱或者不存在,而中国股票市场的羊群效应较为明显,主要是因为散户缺少专业的投资知识,容易受消息影响,面对股票市场缺乏理性,容易产生“追涨杀跌”的跟风投资行为。本文研究的差业绩股票(简称“差绩股”),其财务状况通常出现了连续亏损或者被特别处理,有较高的退市风险,但是差绩股又具有重组、借壳、摘帽等高收益预期,因此一直是投资者关注的热点领域。由于差绩股的羊群效应更加强烈,对股价的波动影响更大,使投资者面临非常高的风险,但鲜有学者对差绩股的羊群效应和股价波动进行研究,因此本文的研究很有必要。为了研究清楚差绩股在不同市场、不同行情中是否存在羊群效应,羊群效应强度如何,以及羊群效应对股价波动的影响,本文在学习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建立CSAD-GARCH模型,对差绩股在不同情况下的羊群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上证、深证市场的差绩股都存在羊群效应;在牛市和熊市期间,差绩股都出现了羊群行为,上证市场差绩股更倾向于“杀跌”,而深证市场差绩股更倾向于“追涨”;ST差绩股的羊群效应最强,非ST差绩股次之,上证180成分股的羊群效应最弱,说明风险越高的股票羊群效应越强。为了预防羊群效应带来的投资风险,我们通过格兰杰检验发现差绩股的羊群效应对股价波动有显着影响并有一定滞后性,在羊群效应发生约10天后开始对股价产生明显影响,30天后影响开始减弱。总的来说,本文对差绩股羊群效应的研究价值在于为我国证券市场研究开辟了一个细分领域,通过对差绩股羊群效应的成因分析以及羊群效应和股价波动的因果关系分析,为投资者和监管层提供了相关防范风险的合理建议。
王雅洁[5](2020)在《证券投资基金对我国A股波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是资本市场重要的组成者,它的特点是资产规模庞大,信息获取丰富,投资技术专业,其共同运用大规模资金的合力可以对市场的稳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而一直是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资本市场的重要课题。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证券投资基金规模日益壮大,对市场的影响程度也进一步加深,因此研究基金对股价波动性的影响一方面对于深化价值投资的观念、培养合格的机构投资者有积极意义,另一方面对于实现监管当局“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的初心具有政策现实意义。本文在广泛阅读、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现状分析为切入点,综合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从股利支付行为的视角出发,以羊群行为、反馈交易行为及信息不对称理论为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行为给股价起伏带来的影响提供理论支撑。接下来通过截面回归与面板回归模型,以2009年-2018年为研究的时间区间,分析和检验了证券投资基金对A股股市的678只股票价格波动性的作用,以及基于股利平稳性和股利支付持续性视角的基金对股价波动性的影响。本文的主要观点为(1)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持股行为并没有对资本市场起到稳定股价波动性的作用,反而加剧了波动。(2)当公司股利平稳性更差时,基金对股价波动性的正向影响更加突出,而对于股利支付稳定的公司,正向影响较弱,我们无法得出显着的关系。(3)从股利支付持续性或频繁程度的角度来看,持续性越差,证券投资基金持股对股价波动性的加剧作用越大。基于对股利支付行为视角下的研究结果,本文提出的政策内涵为(1)应对企业的股利支付行为加强重视,重视股利政策的制定与监管,充分利用股利平稳性与股利支付持续性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2)应当在继续鼎力支持发展证券投资基金的同时,优化投资者结构,促进机构投资者的多元化发展。(3)转变投资者的投资理念,个人与机构都应培养长期、理性的投资态度。(4)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完善信息披露。
谢晶晶[6](2020)在《参考群体视角下个体投资者羊群行为驱动机理研究》文中认为我国证券市场呈现高度散户化的基本特征,且此情况将长期持续存在。这一尚不成熟的市场发展状态意味着股市中有着大量不成熟、风险承受能力低的个体投资者,他们的认知心理和行为偏差在市场上表现尤为突出。个体投资者进行交易决策时常常受到专业人士、亲友、邻居、或同事等参考群体成员同期行为的影响,从参考群体成员处获得的信息是形成个体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盲从行为十分普遍。且个体投资者羊群行为对市场稳定性的威胁和破坏比机构投资者更大。因此,确定我国个体投资者羊群行为的内部驱动机理是一项十分迫切和重要的任务。本研究首先采用问卷调查法,聚焦于参考群体如何与何时驱动个体投资者羊群行为。构建两个嵌套的数据层通过跨层次回归模型分析参考群体与个体投资者羊群行为的关联。在此基础上运用Mplus和Matlab软件,分析和验证不同外部决策情境下参考群体驱动个体投资者羊群行为过程中,内部异质性(自信和特质焦虑)的跨层次调节中介作用模型,延展了以往关于羊群行为的研究思路及相关研究工具的使用。然后,为验证我国个体投资者并非只关注基本面而是倾向于跟随参考群体发生羊群行为,通过某营业部账户日交易的每笔交易成交数据集来分析我国个体投资者羊群行为的决定因素及其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市场指标测度与问卷调查方式测量个体投资者羊群行为间高度正相关,且市场指标测度研究结果支持了问卷调查方式得出的结论。最后是全文的总结和展望。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基于参考群体的理论整合新视角,研究发现其他人(同龄人)、亲友和专家群体导致的个体投资者羊群行为程度依次递增。参考群体是诱发羊群行为的重要外部线索,个体投资者通过内化参考群体,与群体心理、态度和行为形成联结,发生羊群行为。填补了微观层面上参考群体驱动个体投资者羊群行为内部机理这一研究空白。(2)以内部特质和外部情境相整合为切入点,首次发现个体投资者自信和特质焦虑在参考群体驱动羊群行为过程中具有跨层次调节中介作用,且他人评价对这一跨层次调节中介模型产生影响。具体地,无他人评价效应时,个体投资者自信程度对参考群体和羊群行为的关系起到正向跨层次调节作用,特质焦虑程度对参考群体和羊群行为的关系具有负向跨层次调节作用,且特质性焦虑水平中介自信水平对参考群体类型和羊群行为之间关系的跨层次调节作用。然而,他评效应缩小甚至模糊了不同自信和特质焦虑水平个体的最终决策信心和投资意愿的差异,即他评效应导致自信和特质焦虑的跨层次调节中介模型不成立。(3)结合股票买入和卖出过程中股价预测一致与否这一未被理论界发掘的现实中的决策情境,发现个体投资者买入和卖出羊群行为驱动机制既有相同之处亦存差异。参考群体与个体投资者股价预测一致情境中,他评效应减弱或模糊不同参考群体类型对个体投资者买入(卖出)羊群行为影响程度间的差异;他评效应导致自信和特质焦虑不再影响参考群体类型与买入(卖出)羊群行为间的关系;他评效应导致参考群体驱动买入(卖出)羊群行为过程中,自信和特质焦虑跨层次的调节中介效应不再显着。参考群体与个体投资者股价预测不一致情境中,无他评效应时个体投资者自信和特质焦虑对参考群体和买入(卖出)羊群行为间关系的跨层次调节中介作用不显着。他评效应模糊(减弱)不同参考群体类型对个体投资者买入(卖出)羊群行为影响程度间的差异。并且,他评效应亦缩小甚至模糊了不同自信和特质焦虑水平个体的最终买入(卖出)决策信心和投资意愿的差异。此时,跨层次调节中介作用不显着。参考群体驱动买入与卖出羊群行为过程的不同之处在于,个体投资者卖出股票时更倾向于追随参考群体而羊群行为程度更强烈,且卖出股票时不同参考群体类型引致羊群行为程度间的差异更大。(4)采用真实交易记录通过压力期间羊群行为特征以及羊群行为后观察到的股价动态这一确定羊群行为驱动源的更为实质和充分证据,验证了我国个体投资者确实倾向于追随参考群体发生羊群行为。研究发现市场压力期间个体投资者羊群行为更明显,且此期间集中买入和卖出股票的收益延续二到三周后出现逆转。由此,个体投资者羊群行为会破坏证券市场稳定,该行为并非源于信息而是基于行为因素而表现为追随参考群体,验证和支持了问卷调查的结论。本研究还发现,个体投资者在市场压力下跟随参考群体卖出股票较买入时更普遍。此外,不同于台湾个体投资者,沪深市场个体投资者偏好买入过去收益为正而卖出过去收益为负的股票。
艾月[7](2020)在《基金持股对沪深股市波动性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习近平主席曾多次强调金融是国之重器,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我国股市相比于发达国家,暴涨暴跌的现象时有发生,市场中充满了噪声交易。随着近二十年多年的快速发展,证券投资基金已经成为我国持股比例最高的机构投资者,基金的投资交易行为对股市的影响力也逐渐提升。目前关于我国基金对股市波动影响的相关研究结论并不一致。若能正确的认识到基金在我国股市波动中扮演的角色,则会对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指明方向。本文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分别对基金持股对沪深股市的波动性影响进行研究。在宏观层面,选择构建TARCH(1,1)模型,从偏股型开放式基金的相对规模和基金换手率两个方面考察对沪深300指数收益率波动的影响。另外,对基金的相对规模、基金换手率和沪深300指数的波动率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协整检验。在微观层面,利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选取2011年1季度到2019年2季度前十大基金重仓股作为样本,研究基金持股比例及其变动在牛熊市对个股股价波动的影响,从而推断基金持股对股市的影响。宏观层面实证结果显示,我国股市存在非对称性,好消息与坏消息相比,对股市波动的影响程度大。基金持股加剧了我国股市的波动,并且基金规模、基金换手率、股市波动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基金相对规模是股市波动率的格兰杰原因,可以根据基金规模对股市波动进行预测。微观层面的实证结果显示,基金持股无论在牛市还是熊市均没有起到稳定股价的作用,在熊市基金持股加剧个股股价波动的程度超过牛市。因此可以得出最终的研究结论:基金持股对我国股市的波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可能表明我国投资者的结构和基金经理的业绩评价体系有待改善,监管力度有待加强。
刘业旻[8](2020)在《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羊群行为的复合效应研究》文中认为金融体系的发展及由此形成的微观市场结构化,使得微观市场主体在股票市场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股票定价机制,所以研究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羊群行为的复合及其对资产价格波动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研究了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羊群行为的复合机理及复合效应对资产价格的影响机制,建立了理论分析框架,并通过实证分析加以检验。以刻画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交易特征的数理模型、非对称博弈模型构建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羊群行为复合机理的整体框架,进而从对个股股价的影响和对大盘的影响两方面,探讨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羊群行为的复合效应。最后建立实证模型分析羊群行为复合效应的传导链条及其对市场波动产生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个人投资者在投资决策时因受机构投资者的诱导,表现出跟随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羊群行为复合效应的传导链条如下:先觉机构投资者获取股价信息建仓持股,后觉机构投资者基于丰富的投资经验判断该股票仍有获利空间同样做出买入决策,形成机构投资者之间的羊群行为;机构投资者的羊群效应推升股价,刺激个人投资者的投机热情,相继买入的个人投资者之间也会形成羊群行为;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复合的羊群行为导致股价进一步上涨,营造更加浓厚的投机氛围。此时先觉机构投资者根据股价上涨和股市投机氛围情况判断出减仓时机并及时撤离资金,后觉机构投资者跟随作出反应,形成机构投资者卖出羊群行为;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羊群行为的复合效应引发市场波动,市场波动也反作用于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的羊群行为。根据作者涉猎,国内外文献多对羊群行为是否存在及其对二级市场的影响进行研究,鲜有对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羊群行为复合效应内在机理的研究。本文尝试建立理论分析框架,系统地阐明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羊群行为的复合机理及其对资产价格影响的内在机制。
宋玉雅[9](2020)在《机构投资者真伪羊群行为检验及其与股价崩盘风险的双向影响研究》文中提出专业机构投资者在消息攫取、数据分析和理论知识方面具有其他投资者难以毗及的优势。他们利用这些专业优势能够有效获取市场信息,敏锐把握市场动态,并及时对市场动态做出迅速反应,以避免过度波动对资产造成损失。也因此,机构投资者的专业化常被认为是市场一种理性的存在。在西方发达资本市场中,机构早已取代个人成为市场投资的主力军。自1990年,我国机构投资增长已有三十年,其中“超常规”发展理念的提出极大促进了机构投资在我国的发展,现阶段我国机构投资者已初具规模,其目的在于最大化发挥机构投资者的专业优势,引领证券投资市场的理性化发展。机构投资者在我国经历了一段黄金时期的快速增长。至今,我国已经形成以基金、保险公司为主,其他机构相辅的全面发展格局。然而,在我国市场投资依旧以散户投资为主流,经验不足的个体对于机构者的模仿也常使得这些总体规模庞大的群体能够对证券市场产生重要影响。随着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研究的深入,真伪羊群行为的检验也逐渐引起关注。微观金融的快速发展也为我们检验真伪羊群行为提供了全新思路。本文选取2012~2017年我国A股相关持股数据,利用股价同步性指标区分市场中机构投资间羊群行为的真伪,以更深刻的了解机构投资者的羊群行为。本文也创新性的采用股价崩盘风险指标研究羊群行为与股票价格极端波动间的双向影响关系。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发现:(1)整体来看,我国机构投资者间存在着非理性的真实羊群行为。区分方向后发现,“买方”子样本较“卖方”子样本而言,表现出更为强烈的非理性,这一结果说明机构投资者中增加持股比例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样本比增持比例低于均值水平的样本存在着更为强烈的真实羊群行为。(2)机构投资者间存在的真实羊群行为并未表现出加剧市场股价崩盘风险的现象,反而会降低市场间的股价崩盘风险,证实了机构投资者能够起到稳定股市的作用。(3)股价崩盘风险越高,更易引发市场中的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从而降低市场运行效率,两者间表现出显着的双向相关关系。基于以上研究,本文认为加强市场对于机构投资者的指引传导与专业人才的素质培养,可以更好防范市场投资风险。因此,本文的研究对于理解我国机构投资者真伪羊群行为及其与股市波动的双向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葛志闯[10](2020)在《基金交易行为对基金绩效的影响研究 ——以开放式基金为例》文中指出30多年的发展,我国证券基金业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基金可以在严格监管和保障安全下有效的分散投资风险,达到稳定金融市场的作用,因此在如此快速的发展背景下,研究基金的交易行为及其对基金绩效的影响非常有必要。本文从三个主要方面研究展开:首先,站在行为金融学的角度研究基金是否存在动量反转交易行为和羊群行为。然后研究在此交易行为下的基金绩效水平。最后,将实证所得的基金动量反转交易指标与基金绩效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性分析,分析两者之间的影响关系。本文以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为样本研究了2014年1季度到2019年1季度期间的基金交易方式及其对基金绩效影响相关问题。首先,在研究基金交易行为时,采用了Badrinath和Wahal(2002)在ITM(1995)模型基础上改进的动量测度模型来考察基金的当期,滞后一期和滞后二期的动量反转交易行为,同时也按照基金类型对ITM测度进行区分,研究不同类型基金的不同交易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总体上会比较追求个股的短期表现,即在当期存在着动量效应,滞后一期不存在动量或反转效应,滞后两期时,基金总体和减仓交易时出现反转交易行为;从基金风格上看,各风格基金同样也是根据个股近期变现来进行投资决策,我国综合型基金交易行为比较显着,在增仓和减仓交易的当期都采取了动量交易策略,反转交易策略的采取主要存在于减仓交易时的滞后一期和滞后二期,此时基金的“追涨杀跌”行为比较频繁。然后,继续对此交易行为下的基金绩效进行研究,本文运用詹森指数来表示基金的业绩表现能力,结果表明基金的系统风险小于市场风险,样本基金中存在着超额收益,但是不同基金的收益率水平差距比较大;在研究基金经理的选股选时能力时,进行了TM模型的测度,研究结果表明,样本基金中着显着的选股能力,但是并不存在选时能力。最后,对基金动量反转交易行为与基金绩效之间进行了Person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基金的动量交易策略对绩效的影响时,结果表明:基金根据当季和上一季股票的表现采取动量投资策略时,基金绩效会有正向的提高,从影响程度来看,当季的相关系数比滞后一期的系数高,这也说明在当季采取动量交易行为会给基金带来更好的收益;滞后两期时相关性和回归性分析的结果告诉我们,当基金根据上上个季度股票的表现采取动量投资策略时会给基金带来效益的损害。研究基金的反转交易策略对绩效影响时,发现在当期采取一定的反转交易行为是可以带来正向的收益的,但是不够显着,而当基金根据股票的上个季度股票表现而采取反转交易策略时,此时反而会带来负的净值增长率,会给基金带来收益上的减少而损害基金的绩效水平。
二、证券投资基金的羊群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证券投资基金的羊群行为(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的成因、影响与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羊群行为的概述及特征 |
2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现状 |
3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的成因 |
3.1 证券市场不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 |
3.2 基金经理人投资行为的趋同性 |
3.3 信息不对称,信息成本过高 |
4 羊群行为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
4.1 对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 |
4.2 对证券市场信息传递机制的影响 |
4.3 对代理问题的影响 |
4.4 对证券市场监管的影响 |
5 避免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的对策 |
5.1 增加基金投资品种 |
5.2 完善基金绩效评判方法 |
5.3 加强信息披露 |
6 结语 |
(2)机构“羊群行为”对我国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研究设计与模型设定 |
(一)理论分析 |
(二)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的判定和度量方法 |
(三)机构“羊群行为”对股市波动影响的模型设定 |
1. 变量选择 |
(1)因变量 |
(2)自变量 |
(3)控制变量 |
2. 模型建立 |
(四)数据选取说明 |
三、实证研究结果 |
(一)机构“羊群行为”的判定和度量结果 |
(二)机构“羊群行为”在不同市场行情下的异质性特征 |
(三)机构“羊群行为”对股市波动的影响研究 |
1. 全样本期 |
2. 牛市和熊市 |
3.2015股灾期间 |
四、结论和建议 |
(3)A股市场上基金经理人羊群行为及其对股票收益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目的 |
1.研究方法 |
2.研究目的 |
第三节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1.可能的创新点 |
2.不足之处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1.有效市场理论 |
2.行为金融理论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1.中国股市基金经理人交易行为研究现状 |
2.羊群行为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 |
3.羊群行为测度方法的相关研究 |
4.羊群行为对股票收益影响效果的相关研究 |
5.文献评述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模型构建 |
1.羊群行为测度模型 |
2.羊群行为影响因素的模型设计 |
3.羊群行为与股票累计超额收益的模型设计 |
第二节 样本选取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
1.样本选取 |
2.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四章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一节 基金经理人羊群行为显着性的测度结果 |
第二节 基金经理人羊群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
第三节 基金经理人羊群行为对股票收益影响分析 |
第四节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对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我国股票市场差绩股板块的“羊群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 本文研究的重点创新点和不足 |
2 文献综述 |
2.1 羊群效应概念 |
2.2 羊群效应理论模型 |
2.2.1 基于信息瀑布理论的羊群效应 |
2.2.2 基于补偿性理论的羊群效应 |
2.2.3 基于声誉理论的羊群效应 |
2.2.4 基于报酬理论的羊群效应 |
2.3 羊群效应的研究方向 |
2.3.1 研究整个市场的羊群效应 |
2.3.2 研究某个板块的羊群效应 |
2.3.3 研究特定市场参与者的羊群效应 |
2.3.4 研究羊群效应的成因 |
2.3.5 研究羊群效应的影响 |
2.4 羊群效应实证模型 |
2.4.1 LSV模型 |
2.4.2 CSSD模型 |
2.4.3 CSAD模型 |
2.5 文献述评 |
3 我国差绩股的市场现实表现以及原因分析 |
3.1 差绩股概述 |
3.1.1 差绩股定义 |
3.1.2 差绩股分类和统计 |
3.2 差绩股的市场特征 |
3.2.1 投资者结构 |
3.2.2 市值规模 |
3.2.3 涨跌幅机制 |
3.2.4 投资风险 |
3.2.5 投资收益 |
3.3 差绩股市场表现的原因分析 |
3.3.1 交易因素 |
3.3.2 投机因素 |
3.3.3 财务状况因素 |
3.3.4 股东因素 |
3.4 差绩股羊群效应和股价波动 |
4 差绩股羊群效应的检验 |
4.1 实证模型选择 |
4.2 变量设计 |
4.3 数据来源 |
4.4 CSAD-GARCH模型实证分析 |
4.4.1 相关检验 |
4.4.2 沪市与深市差绩股羊群效应分析 |
4.4.3 市场波动与差绩股羊群效应 |
4.4.4 差绩股与蓝筹股羊群效应比较 |
4.4.5 ST差绩股和非ST差绩股的羊群效应比较 |
4.4.6 借壳政策对ST差绩股的羊群效应影响 |
4.5 CSAD-GARCH模型稳健性检验 |
4.5.1 不同市场情形下的检验 |
4.5.2 不同市值的检验 |
4.5.3 金融危机及后金融危机时期的检验 |
4.6 其他板块羊群效应对差绩股的影响分析 |
4.6.1 蓝筹股羊群效应对差绩股的影响 |
4.6.2 小市值板块羊群效应对差绩股的影响 |
4.7 差绩股羊群效应成因分析 |
4.8 本章小结 |
5 差绩股羊群效应与股价波动因果关系 |
5.1 研究假设 |
5.2 数据来源 |
5.3 模型选择 |
5.3.1 股价波动率模型 |
5.3.2 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 |
5.4 实证检验过程 |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6.2.1 对投资者的建议 |
6.2.2 对监管层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5)证券投资基金对我国A股波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外文献回顾 |
1.2.2 文献评析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及不足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证券投资基金与股价波动性的概念框架 |
2.1 证券投资基金的概念及运作机制 |
2.1.1 证券投资基金的概念 |
2.1.2 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机制 |
2.1.3 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现状 |
2.2 股价波动性的概念界定及现状分析 |
第3章 证券投资基金对股价波动性影响的理论分析 |
3.1 羊群行为 |
3.2 反馈交易 |
3.3 信息不对称 |
3.4 证券投资基金对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路径 |
3.4.1 证券投资基金稳定股价的影响路径 |
3.4.2 证券投资基金加剧股价波动的影响路径 |
第4章 证券投资基金对股价波动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
4.1 研究设计 |
4.1.1 数据的选取与处理 |
4.1.2 变量的设定 |
4.2 描述性分析 |
4.3 实证分析 |
4.3.1 证券投资基金对股价波动性影响的实证检验 |
4.3.2 基于股利平稳性视角进行基金持股对股价波动性影响的实证检验 |
4.3.3 基于股利支付持续性进行基金持股对股价波动性影响的实证检验 |
4.4 稳健性检验 |
4.5 结论与理论机制初探 |
第5章 结论分析与政策建议 |
5.1 结论分析 |
5.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6)参考群体视角下个体投资者羊群行为驱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2.3 技术路线 |
1.3 创新点 |
第2章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
2.1 参考群体性质与功能 |
2.1.1 参考群体的性质 |
2.1.2 参考群体的功能 |
2.2 羊群行为产生机理及其对股市的作用 |
2.2.1 羊群行为驱动源 |
2.2.2 羊群行为影响因子 |
2.2.3 羊群行为测度及其与股市的关联 |
2.3 参考群体与个体投资者羊群行为 |
2.3.1 参考群体引致个体投资者羊群行为 |
2.3.2 不同决策情境下自信、特质焦虑的干扰效应 |
2.3.3 市场数据验证 |
2.4 小结与述评 |
第3章 参考群体驱动个体投资者羊群行为的作用机制 |
3.1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
3.2 研究设计与方法 |
3.2.1 研究设计与样本 |
3.2.2 研究变量和方法 |
3.3 实证检验与分析 |
3.3.1 参考群体的效应 |
3.3.2 参考群体与个体投资者羊群行为关联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参考群体引致个体投资者羊群行为时自信与特质焦虑的跨层调节中介作用 |
4.1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
4.1.1 无他评效应时特质焦虑和自信的跨层次调节中介作用 |
4.1.2 有他评效应时特质焦虑和自信的跨层次调节中介作用 |
4.2 研究设计与方法 |
4.2.1 研究设计与样本 |
4.2.2 研究变量和方法 |
4.3 实证检验与分析 |
4.3.1 变量的信效度检验和描述性统计 |
4.3.2 无他评效应时跨层次调节中介作用检验 |
4.3.3 有他评效应时跨层次调节中介作用检验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参考群体引致个体投资者买入和卖出羊群行为时自信与特质焦虑的跨层调节中介作用 |
5.1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
5.1.1 买入股票时特质焦虑和自信的跨层次调节中介作用 |
5.1.2 卖出股票时特质焦虑和自信的跨层次调节中介作用 |
5.2 研究设计与方法 |
5.2.1 研究设计与样本 |
5.2.2 研究变量和方法 |
5.3 实证检验与分析 |
5.3.1 买入股票时特质焦虑和自信的跨层次调节中介作用检验 |
5.3.2 卖出股票时特质焦虑和自信的跨层次调节中介作用检验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参考群体驱动个体投资者羊群行为的交易数据验证 |
6.1 个体投资者羊群行为驱动源——源于基本面or追随参考群体 |
6.2 样本和数据 |
6.3 变量和模型 |
6.3.1 变量介绍 |
6.3.2 实证模型 |
6.4 个体投资者羊群行为驱动源实证检验与分析 |
6.4.1 个体投资者羊群行为及其决定因素 |
6.4.2 个体投资者羊群行为与股票异常收益 |
6.5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承担的科研项目 |
学术论文 |
科研项目 |
附录 问卷 |
问卷1:羊群行为问卷 |
问卷2:特质焦虑问卷 |
问卷3:Rosenberg自尊(自信)问卷 |
(7)基金持股对沪深股市波动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内容和框架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二章 基础理论和文献综述 |
2.1 基础理论 |
2.1.1 基金相关概述 |
2.1.2 股市相关概述 |
2.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2.1 国外文献综述 |
2.2.2 国内文献综述 |
2.3 国内外文献综评 |
第三章 我国基金持股与股市波动的发展现状和本文研究问题 |
3.1 我国基金的发展现状 |
3.2 我国沪深股市发展现状 |
3.2.1 我国沪深股市整体发展现状 |
3.2.2 我国沪深股市波动的特征 |
3.3 本文研究问题 |
第四章 我国基金持股对股市波动影响的理论分析 |
4.1 传统金融理论对股市波动的分析 |
4.1.1 基于理性预期的分析 |
4.1.2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分析 |
4.1.3 基于投资组合理论的分析 |
4.2 行为金融理论对股市波动的分析 |
4.2.1 基于前景理论和后悔理论的股市波动作用机制 |
4.2.2 基于反应不足和过度反应的股市波动作用机制 |
4.3 基金持股对我国股市波动的影响分析 |
4.3.1 基金持股对股市波动的正面影响分析 |
4.3.2 基金持股对股市波动的负面影响分析 |
第五章 基金持股对沪深股市波动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
5.1 偏股型开放式基金对沪深大盘指数影响的分析 |
5.1.1 变量和样本的选择 |
5.1.2 数据描述性分析 |
5.1.3 模型的构建 |
5.1.4 实证结果分析 |
5.1.5 稳健性检验 |
5.1.6 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 |
5.2 基金持股对上市公司股价波动性的影响研究 |
5.2.1 变量选取和样本选择 |
5.2.2 描述性分析 |
5.2.3 模型的构建 |
5.2.4 实证结果分析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6.3 研究的不足之处 |
6.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8)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羊群行为的复合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 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羊群行为的研究 |
二 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羊群效应的研究 |
第三节 概念界定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
一 研究思路 |
二 研究内容 |
三 研究方法 |
第五节 可能的创新点 |
第二章 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羊群行为复合效应的理论研究 |
第一节 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羊群行为复合的动因分析 |
一 机构投资者的诱导 |
二 个人投资者的跟随 |
第二节 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羊群行为的复合机理分析 |
一 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羊群行为复合模型 |
二 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非对称博弈模型 |
第三节 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羊群行为的复合效应分析 |
一 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羊群行为复合对个股股价的影响 |
二 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羊群行为复合对大盘的影响 |
第三章 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羊群行为复合效应的实证检验 |
第一节 研究假设 |
第二节 研究设计 |
一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二 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 |
第三节 实证结果及分析 |
一 描述性统计 |
二 模型检验 |
三 回归结果分析 |
第四节 稳健性检验 |
第四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一 增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力度 |
二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建设 |
三 加大市场监管力度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9)机构投资者真伪羊群行为检验及其与股价崩盘风险的双向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的文献综述 |
1.2.2 机构投资者真伪羊群行为检验的文献综述 |
1.2.3 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与股价崩盘风险单向影响的文献综述 |
1.2.4 文献评述 |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框架 |
1.4 本文创新与不足 |
1.4.1 文章创新点 |
1.4.2 文章不足点 |
第二章 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与股价崩盘风险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有效市场假说及局限性 |
2.1.1 有效市场假说理论 |
2.1.2 有效市场假说局限性 |
2.2 行为金融理论 |
2.2.1 行为金融理论基础 |
2.2.2 羊群行为定义分析 |
2.2.3 羊群行为产生的内因分析 |
2.2.4 真伪羊群行为概念辨析 |
2.2.5 基于股价同步性区别真伪羊群行为的研究机理 |
2.3 股价崩盘风险理论研究基础 |
2.3.1 股价崩盘风险定义分析 |
2.3.2 股价崩盘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
第三章 机构投资者真伪羊群行为检验 |
3.1 机构投资者真伪羊群行为检验的指标设计 |
3.1.1 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指标的模型构造 |
3.1.2 股价同步性指标的模型构造 |
3.1.3 数据的选取 |
3.2 机构投资者真伪羊群行为的实证检验 |
3.2.1 实证模型的构造 |
3.2.2 虚拟变量的选取 |
3.2.3 实证结果分析 |
3.3 稳健性检验 |
3.3.1 区别方向的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 |
3.3.2 保持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样本结果 |
3.3.3 调整项的改变 |
第四章 机构投资者真伪羊群行为与股价崩盘风险的双向影响分析 |
4.1 股价崩盘风险指标的研究设计 |
4.1.1 股价崩盘风险指标的选择 |
4.1.2 控制变量与数据的选取 |
4.2 机构投资者真伪羊群行为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分析 |
4.2.1 机构投资者真伪羊群行为对股价崩盘风险影响的实证模型 |
4.2.2 机构投资者真伪羊群行为对股价崩盘风险影响的实证结果 |
4.3 稳健性检验 |
4.3.1 区别方向的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 |
4.3.2 保持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样本结果 |
4.3.3 调整项的改变 |
4.4 股价崩盘风险对机构投资者真伪羊群行为的影响分析 |
4.4.1 股价崩盘风险对机构投资者真伪羊群行为影响的实证模型 |
4.4.2 股价崩盘风险对机构投资者真伪羊群行为影响的实证结果 |
4.5 稳健性检验 |
4.5.1 区别方向的机构投资者羊群行为 |
4.5.2 保留金融类上市公司的样本结果 |
4.5.3 调整项的改变 |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5.1 结论 |
5.2 政策建议 |
5.2.1 加强市场对于机构投资者的指引和传导 |
5.2.2 加强机构投资者专业人才素质的培养 |
5.2.3 加强机构投资者风险防范意识 |
5.2.4 鼓励机构投资者多元化发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10)基金交易行为对基金绩效的影响研究 ——以开放式基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基金动量反转和羊群交易行为 |
1.2.2 基金绩效评价 |
1.2.3 基金动量反转交易行为对其绩效的影响 |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 |
第2章 理论模型综述 |
2.1 理论介绍 |
2.1.1 基金投资策略 |
2.1.2 动量反转交易理论 |
2.2 实证模型 |
2.2.1 动量反转交易模型 |
2.2.2 基金绩效评价模型 |
第3章 实证分析 |
3.1 样本数据选取 |
3.2 基金交易行为实证检验 |
3.2.1 动量反转交易行为 |
3.2.2 羊群交易行为 |
3.3 基金绩效实证检验 |
3.3.1 基金业绩表现实证结果 |
3.3.2 基金选股选时能力实证结果 |
3.4 基金交易行为对其绩效的影响 |
3.4.1 相关性分析 |
3.4.2 回归分析 |
第4章 研究结论和建议 |
4.1 研究结论 |
4.2 相关建议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证券投资基金的羊群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的成因、影响与对策分析[J]. 成亿苓.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21(10)
- [2]机构“羊群行为”对我国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J]. 丁乙. 江苏社会科学, 2021(04)
- [3]A股市场上基金经理人羊群行为及其对股票收益的影响研究[D]. 侯晓杰.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4]我国股票市场差绩股板块的“羊群效应”研究[D]. 王家联. 浙江大学, 2020(02)
- [5]证券投资基金对我国A股波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D]. 王雅洁. 山东大学, 2020(02)
- [6]参考群体视角下个体投资者羊群行为驱动机理研究[D]. 谢晶晶.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6)
- [7]基金持股对沪深股市波动性的影响研究[D]. 艾月. 西北大学, 2020(07)
- [8]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羊群行为的复合效应研究[D]. 刘业旻. 郑州大学, 2020(02)
- [9]机构投资者真伪羊群行为检验及其与股价崩盘风险的双向影响研究[D]. 宋玉雅. 南京财经大学, 2020(08)
- [10]基金交易行为对基金绩效的影响研究 ——以开放式基金为例[D]. 葛志闯.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