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湖北宜昌 443000
摘要:随着经济建设与发展,建筑技术也不断创新,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已经成为当前普遍采用的技术形式。许多混凝土施工的规模都大幅度增长,在此前提下就需要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此项施工在工艺类型上与传统混凝土施工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在工艺规范、工艺要求上则出现了较大的不同,如果处理不当容易造成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纹,此现象不但对建筑外表美观度造成破坏,还可能延伸发展成为混凝土裂缝。
关键词:公路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
1导言
步入21世纪以来,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被应用的越来越多。混凝土的优点虽然较多,但是在施工过程中会出现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裂纹。构筑物的坍塌破坏都从裂纹开始的,破坏的初始阶段是裂纹的扩展。所以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裂纹进行处理的最好方式,就是在预防的角度上,对产生裂缝的原因进行控制。
2技术特点和控制因素分析
路桥施工项目的建设,实施和成本等因素起决定性作用是施工技术的使用以及施工质量的保证。可以确定的是,这也是确保施工质量得以符合项目要求的不容忽视的手段。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可以通过控制施工技术来有效避免,同时能够保证设计高效,质量优良。当然,科学的管理方式也可以增加项目的使用寿命,并为后续的使用和维护提供支持。因此提高路桥项目质量的关键性措施是加强路桥工程的技术管理以及质量监控。
3大体积混凝土裂纹产生原因
3.1混凝土浇筑工艺原因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当中,同样需要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此项施工主要强调一次性浇筑完成,中途尽可能不出现中断,如果有硬性条件需要中断,那么间隔时间不可以超过2min,原因在于:当混凝土浇筑出现中断,那么事先浇筑的混凝土就会先进行凝固,此时再继续浇筑,会导致两部分混凝土凝固进度不同,导致两者出现拉应力裂纹,并且两浇筑部分混凝土的粘合程度也会受到影响,容易出现明显的裂纹。在大体积混凝土作业中,因为体积较大,所以浇筑面也相对广泛,导致一次性浇筑完成的难度较大,所以其出现裂纹的概率也相对较大。
3.2混凝土振捣工艺原因
混凝土振捣工艺主要强调振捣的频率、力度、范围以及振捣是否均匀,如果这四项要求中有任意一项出现不足,就容易引发裂纹。在大体积混凝土作业当中,同样存在振捣面积较大的现象,在此条件下许多施工单位依旧采用传统的人工模式来开展振捣工作,并且为了保障施工的效率,会安排大量人工同时进行振捣,这一表现无疑会使得振捣施工的统一性不足,因为不同人工在振捣时的操作行为不可能完全一样,同时还存在同一个振捣点上多次振捣的现象,说明现代大体积混凝土振捣工作较为混乱,容易造成裂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大体积混凝土承重结构布设原因
大体积混凝土自身重量较大、规模较大,所以其产生的应力也相对较大,同时分布十分广泛,在此前提下为了能够支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就需要在其下方布设相应的承重结构,但许多工程在布设承重结构时,过于重视单体承重结构的承载能力,一定程度上轻视了承重结构的分布,当承重结构分布不合理时,大体积混凝土局部的应力就没有卸载的渠道,但应力会导致局部不断的下降,此时就容易出现裂纹现象。此外,此类裂纹现象主要出现在混凝土终凝之前,因为此阶段混凝土本身的强度要不足以抵抗应力。
3.4混凝土水分发散问题
混凝土的原料当中含有大量的水,在凝固的过程当中这些水分会化为气体发散,发散完毕之后混凝土基本就凝固完成了,但在此过程当中,如果水分发散速度过快,那么会导致混凝土出现干涸的现象,容易出现裂纹。混凝土水分发散速度取决于温度,当温度过高就会造成混凝土水分发散过快,所以为了避免此类问题,在大体积混凝土裂纹控制工作中,应当重点关注混凝土的温度变化,同时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弥补过度发散的水分。
4公路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
4.1大体积混凝土配制
材料配制是重中之重,要严格按照科学的配制材料,保证材料的稳定性,只有这样,才能配制出高品质的材料,为安全建设提供良好保障。配制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几个方面。一是骨料的选择。混凝土配制中,粗细骨料决定了强度,只有科学选择使用,才能保证级配稳定。粗骨料宜采用连续级配,细骨料宜采用中砂,这样,就能配制出符合施工标准的材料;二是外加剂使用。混凝土施工材料外加剂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选择使用时,一定要保证品质与性能上的稳定。宜采用缓凝剂、减水剂等,掺和料采用粉煤灰、矿渣粉等,保证材料配制的稳定;三是保证水泥含量。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需要保证安全性,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及坍落度标准前提下,需要通过科学试验,提高掺和料及骨料含量,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降低单方混凝土水泥用量,保证整体材料的强度与黏结度;四是水泥的选择。水泥是最为主要的材料,进行选择使用时,一定要严格精准。尽量选用水化热低、凝结时间长的水泥,各种各样的水泥材料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大坝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等是最佳首选。
4.2温度控制技术和相关技术
为防止浇筑后混凝土开裂,必须控制好其温度。因此在搅拌混凝土时,需要加入冷水以控制摩擦过程中碎石的温度,从而使混凝土浇筑的温度能够得到保证;在夏季施工时,可以减小混凝土砌体的厚度,并且可以增加浇筑表面的比热容。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可以通过冷水管中的冷水流来冷却混凝土,这需要进行冷水管的铺设。当然需要指出的是,浇注过程中混凝土进入模具时的温度也应严格控制。
4.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是重要的技术流程,需要制定严格的浇筑方案,在方案中需要明确各流程控制标准,通过严格管理保证整体施工品质。
施工方法主要如下:一是全面分层施工。这种施工方式主要是在第一层全面浇筑完毕后,再对第二层进行浇筑,这时需要控制好第一次的时间,保证第一层混凝土还未形成初凝,此时进行连续施工,逐层浇筑以后,直至最后的完工。这种浇筑方法在施工过程中比较多见,使用这种浇筑方案,需要有良好的条件,一般适用于结构平面尺寸小的施工,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施工时从短边开始浇筑,沿长边向前推进,施工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浇筑,达到理想的建设效果,保证施工质量与安全;二是分段分层施工。混凝土浇筑有一定的顺序,多是需要先由底层开始进行浇筑,当浇筑至一定距离后再对第二层进行集中浇筑,如此依次向前浇筑其他各层。这种浇筑的形式保证了总的层数不变,能够形成多层的浇筑效果,所以浇筑到顶后,第一层末端混凝土还未形成初凝,可以从第二段依次分层浇筑。利用这种浇筑方式进行施工时,需要考虑到单位时间内要求供应较少的混凝土施工,这与上一种需要大量的混凝土是不同的,这种方案适用于结构层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工程,能够达到理想施工效果;三是斜面分层施工。在混凝土施工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形式的结构层,这种方法适用于结构长度超过厚度3倍的施工层,施工时,需要使混凝土从浇筑层下端开始然后再逐渐上移,保证了梯次推进的施工状态,达到良好的效果,保证施工安全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路桥工程中使用大体积混凝土是较为普遍的,如何最好地配合混凝土施工技术,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是整个路桥施工的关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难度高,需要进行科学配比,严格设计,通过创新工艺形式,不断提升工艺标准,就能够完全控制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避免出现裂缝,保证建筑物构件安全与稳定。
参考文献:
[1]林远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纹控制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8(41):21-22.
[2]徐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及控制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40):41.
论文作者:巢小红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混凝土论文; 体积论文; 裂纹论文; 骨料论文; 结构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较大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