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道桥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技术,此外,混凝土也是道桥工程的重要施工材料,因此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提升至关重要。虽然经过长期实践,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道桥工程中的应用日益成熟,但是该项技术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施工单位必须要根据项目实际不断完善施工技术措施,确保道桥工程质量,提高其使用寿命。
关键词:道桥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道路交通系统环境在现代化经济建设背景下,对道桥工程建设使用可持续性提出了新的要求。此目标要求的实现,需从混凝土施工技术角度入手,即提高其作用于所处结构环境的安全可靠性,来强化工程项目建设使用的耐久性。当耐久性的工程建设目标实现后,道桥工程所处的交通环境就能以可持续状态服务于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在此工程系统背景下,各行各业的经济发展环境将得到很大程度的优化。
1关于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意义分析
混凝土施工在当前阶段对于道桥工程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混凝土施工在目前的道路施工过程中具有成本价格较低、工程效率较高、工程质量完善等优势,同时其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往往对于人员的专业性要求不高,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就能够进行施工。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技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当前施工人员无法有效的控制天气因素,往往天气等自然环境因素会影响到实际的施工情况等。但是从整体来说,只要我们能够关注人为因素,控制好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人为因素,那么对于桥梁工程的建设来说意义非凡。
2应用现状
近几年,道桥工程施工建设大多采用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而建设使用稳定性效果的控制。由于混凝土施工技术所处的市场环境复杂且技术的多样性,增加了施工技术应用控制的难度,因此,技术运用过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害影响。例如,混凝土施工技术作用的混凝土结构,其具有的热胀冷缩属性,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变形或是裂缝等病害问题。而一旦道桥工程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就会对建设使用的安全可靠性带来严重损害,即实际的施工使用效果与结构设计要求不符。严重的还可能使混凝土结构发生坍塌事故,进而威胁车辆驾驶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此,施工技术人员应采用必要的控制措施,来提高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例如,对于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方法不当所产生的浇灌问题,不仅施工工艺繁杂,施工过程还会受到外界因素以及材料设备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进而降低施工控制的质量效果。此外,水泥的水化热问题,此反应过程具有放热特点,即很容易受到放热速率与有关因素的影响。具体的施工技术应用控制过程存在水化速率过快问题,其会使混凝土作用受到温度收缩影响,而出现裂缝病害。为此,混凝土施工技术人员应采用以下措施方法进行优化控制,以提高工程项目建设使用的安全稳定性。
3道桥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
3.1做好施工技术应用前的准备工作
①施工技术人员应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查和,并经各专业部分沟通协调后,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进而保证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不受施工方案问题的影响。②细化施工环节内容,即掌握各个施工环节施工过程所要注重的问题。比如混凝土防水是关键,需对钢筋的作用领域进行掌控,并加强对钢筋层的施工控制,以提高其作用结构环境的科学合理性。再次,各项施工机构应对具体的施工流程进行操作,即对不同施工环节的质量效果进行控制。③混凝土材料是道桥工程中的重要施工材料,其虽具备生产工艺简单且原材丰富的特点,但在准备工作中应对生产制备混合料的机械设备运行效果进行检查,以保证其不会在实际施工中对混凝土结构的作用稳定性带来负面影响。
3.2制备
当前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硅酸盐水泥,其中沙石是主要的骨料成分,加入适量的水拌制后形成水泥混凝土,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与原材料的质量和含量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施工中,应严格控制原材料的选购。同时水泥的强度等级要满足设计的要求,水泥强度应为混凝土强度的1.5倍~2倍。且在选择骨料时,要严格检查其杂质和泥沙的含量,而且骨料的坚固性和抗风化性也需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此外,在混凝土拌制的过程中,掺合料的质量应在水泥质量的5%以上,其可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减少施工中水泥的实际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前,要充分结合工程的建设环境以及设计要求对原材料进行试验和检测,从而确定不同成分之间的关系。此外还应结合强度、抗渗能力和抗冻能力等参数,得到混凝土的配合比。与此同时,还要按照工程的施工要求进行和易性实验,进而得到满足混凝土和易性要求的配比,以基础配比为准,在实验室完成混凝土标准间的制作,经过科学的养护后,对试件的强度、抗渗性和抗冻性进行试验和检测,经过多次的调整后得到实验室标准配合比。再结合施工现场砂石的含水率以及骨料的具体情况,来获得施工配合比,从而更好地保证施工质量。
3.3运输
完成混凝土拌合施工后,需立即将其送至施工现场,输送的过程中应采用搅拌运输车辆,搅拌筒需要不间断的运转,确保混凝土的均匀度,防止混凝土在运输的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同时还应最大限度缩短运输的时间,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坍落度。同时注意在倾倒混凝土的过程中,尽量保证其高度在2m以内,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离析现象的发生。
3.4混凝土的浇注振捣
在混凝土浇注环节,首先必须要对混凝土的浇注时间进行严格控制,为了能够使上下层结构更好地融合,因此浇注时机应当选在上下层凝固之间进行浇注,以此来降低混凝土结构出现横向分层的现象。同时,送料工作需要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开展。其次,为了有效确保混凝土质量,减少质量问题的出现,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在已经配置好的混凝土中严禁再加入其它材料。此外必须要按照道桥施工方案对施工缝进行严格处理,以此来确保路面更加平整。最后,在进行混凝土浇注前要先观察混凝土的颜色,保证浇注效果。在进行浇注时,要想保证每层浇注的厚度一致,可以采取分层浇注的方式。在混凝土振捣环节,通过充分、有效地振捣能够促进混凝土更好地摊铺,从而增强填充效果,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在开展混凝土振捣环节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在混凝土振捣次数指标上,不能凭借着操作人员根据自己的经验自行决定,为了能够充分将混凝土中的气泡排出,使得混凝土的密度增强,就必须要按照相关要求严格执行。第二,在振捣设备的选择上必须要根据道桥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设备,以此来提高振捣的有效性,通常需要进行两次振捣;第三,分层振捣是当前建筑工程中采用最频繁的方式,能够切实提高混凝土上下层结构的完整性,进而让路面或是桥面更加平等。
3.5养护混凝土
在完成混凝土的施工之后,混凝土从初凝一直到完成凝结需要经过一段时间,为了避免这段时间混凝土质量下降,需要进行后期养护工作,不然会造成混凝土质量达不到要求,从而返工。养护混凝土的主要措施是:①及时修复混凝土在施工时的问题,例如振捣时未及时将气泡消灭,混凝土泌水率未达到规范化标准等,影响到混凝土质量。所以,在拆除模板之后,要在短时间内检查混凝土,保证混凝土质量达标。如果检查中出现问题,要及时制定修整方案,及时修复。例如在混凝土一些位置出现开裂之后,需要施工人员及时借助纤维布粘贴到开裂位置,填充与修复发生开裂的混凝土位置。②在拆除混凝土模板之后,施工方要结合施工现场环境保护混凝土。可以采取的保护措施有:适当浇水,覆盖混凝土、在混凝土上涂抹合适的养护剂等,在12h内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工作。如果混凝土施工是在冬季开展,需要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管理。其一,如果施工温度低于-10℃,需要采取措施提高温度,如暖棚法,对25mm以上直径的钢筋进行处理。其二,控制混凝土灌注温度,最好超过5℃;而灌注细薄截面的温度要超过10℃。其三,施工时要对分层混凝土实行持续灌注,混凝土厚度要超过20mm。
4结语
总而言之,在道桥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对建筑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混凝土施工技术作为道桥工程的主要技术,虽然目前发展已经趋于成熟,但是依旧会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问题,严重影响了道桥的使用寿命和质量,因此就必须要不断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加强防治措施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助力我国道桥事业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君.混凝土施工技术在道桥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区,2017(12):102-104.
[2]葛俊杰.对道桥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8(23):256.
[3]吕宏.简析道路桥梁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与施工问题[J].建材与装饰,2017(15):302-312.
[4]荣铁楠.浅谈道路桥梁施工存在的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A].2017年10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7:2.
论文作者:芦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30
标签:混凝土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道桥论文; 工程论文; 质量论文; 过程中论文; 效果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