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央行取消25项行政审批项目(论文文献综述)
谢美燕[1](2020)在《基层央行简政放权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C市中支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自2001年国务院成立行政审批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以来,我国简政放权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已近二十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政府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改革,持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效。2016年底,为打造服务型政府、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浙江省政府首次提出“最多跑一次”改革,通过“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次办结”的服务模式创新,让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实现“最多跑一次”的行政目标。其中涉及中国人民银行及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具体审批事项囊括与开户许可证核发、进出口单位名录登记及事前审核等8个具体事项。这8个事项的办件数量在进驻温州政务服务大厅各单位中居第二位。“放管服”改革是中央政府依据时代发展需要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以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为背景,以回应性监管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文献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C市中心支行为案例,对“最多跑一次”改革背景下基层央行实施简政放权改革问题进行研究。本文从基本概念界定和理论分析着手,分析简政放权改革的重大意义。本文从介绍国内基层央行实施简政放权的实践经验开始着手,然后重点论述C市中支实施简政放权的案例。选择C市中支业务量最大的行政许可业务为切入点,分析企业账户许可从实施网上审批到逐步取消许可的变化过程,同时分析促进外汇贸易便利化的改革举措。从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需双重保管、网上审批费时费力、一次性成功率不高、“放权”后可能引发账户违规风险和银行机构间接监管动力不足等五方面深入探讨基层央行实施简政放权面临的问题。最后,对以上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从增强电子档案的过程管理、完善业务流程、压实银行责任、加强外部监管和推进部门间合作等方面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林怡[2](2019)在《泰州市行政审批改革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当前,国际环境深刻变化,要办好自己的事、应对好风险和挑战,就更需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加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40多年给中国带来了飞速的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政府职能的转变、行政审批改革的不断深化已经成为作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核心内容。行政审批过程中,审批事项繁杂、审批效率低、重审批、轻监管等问题普遍存在,这些问题成为了提升行政效率,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阻碍。本文从近年来国家简政放权、全面推行“放管服”改革的大背景出发,对行政审批局相关概念做了阐述,运用“整体性治理”的理论进行分析,为行政审批局改革的提供理论研究支撑,构建了组织重构、职能转变和方式创新为内容的分析框架。通过回顾泰州市行政审批局改革的过程,分析泰州行政审批局成立以来的成果,找出改革存在的诸多问题,进一步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再主要对天津滨海新区的“一枚印章管审批”、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实践的进行分析,找出他们的优势所在。综合其他地区的实践经验和泰州市行政审批改革实际情况,从加强行政审批改革的“顶层设计”、加强行政审批的标准化和合理化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体系和做好行政审批改革的配套服务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不见面审批”、“3550”改革的不断深化打下基础。
王国刚[3](2019)在《中国金融70年:简要历程、辉煌成就和历史经验》文中研究说明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中国金融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探索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建设时期、中国现代金融体系的构建时期。中国金融发展的成就主要表现为:有效推进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立了符合国情的制度较为完善、机制较为灵活、门类较为齐全、结构较为合理、功能较为充分和监管较为有效的金融体系;切实防范化解了金融风险。中国金融发展的历史经验包括:坚持以推进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坚持维护金融运行秩序的稳定,坚持"以我为主"的发展原则,坚持从本国实际出发,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和坚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林怡[4](2019)在《泰州市行政审批改革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
鲍颖焱[5](2019)在《中国证券监管权配置、运行及监督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证券市场是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对证券市场的监管也是顺应历史需要而产生的。各国政府以及国际证券监管组织都已经阐明了证券监管的基本价值理念。实践中,关于证券监管本身的正当性分析更多被现实发展经验所取代。尽管各国法律制度具有可复制性,但没有因此减少证券监管法学研究的必要性。因为证券市场的发达程度并没有随着相关证券法律制度的移植而一同转移。即使在全球监管趋同的情况下,证券监管制度的运行效果仍取决于本国的国情。在证券监管研究领域,金融学研究起步较早,主要对金融监管制度的体系、内容、方法等进行研究。但金融监管制度本身却属于法律规则体系。通过研究法律制度的运行实效来探讨法治变革的具体方向,是法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在证券监管制度中,国家作为最终的责任主体,拥有监督、管理证券市场中经济活动的权力,也对此负有义务。被监管对象享有合法参与证券市场活动的权利。证券监管者拥有的权力该如何行使,是否存在限制或者剥夺被监管对象权利的情形,是证券市场法治化、市场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证券市场作为国家重要的金融市场之一,关系到国家整体经济的健康和稳定。证券市场的治理也必须符合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方向和要求。第一章是关于证券监管权的一般理论。第一节介绍了证券监管的定义和历史。我国法制和实践语境中的证券监管,既包括政府行为,也包括自律管理组织的行为。国外对于监管的解释更广义。现代意义上的证券监管制度出现在证券市场发达的美国,美国国会在罗斯福新政中通过立法建立了SEC,以期加强对证券市场的规范。证券监管制度随着市场发展在数次经济危机中进一步体系化。围绕证券监管有众多的理论假说和研究,这些争议代表着或放松或加强监管的立场。无论是放松监管,还是加强监管,都涉及国家权力的行使,最终表现有关证券监管权的法律问题,因为权力才是证券监管体制的核心。第二节介绍了本文研究对象——证券监管权。证券监管权是在有关证券的经济活动中来源于国家的具有强制作用的影响力,具有权力主体与权力内容上的综合性。阐明证券监管权设定的因由以及权力制约与权力保障的内在关系,作为研究证券监管权的基础。第三节探讨了证券监管权的性质及特征,证券监管权是一个包括多权能的综合性权力。围绕证券监管权形成了证券监管体制,从属于金融监管体制,自身也存在诸多的权力主体。制度安排中,需要具有深化普遍联系的系统思维,形成统筹协调的意识,也要求证券监管权的配置、运行、监督的各个环节体现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理念,从而实现更好的监管。第二章是关于证券监管权的配置问题。第一节是阐述证券监管权配置的理论。证券监管权的配置始终要从两个维度考虑:一是权力如何在政府、社会与市场关系中确定边界,即表现为政府证券监管权与自律管理权之间的分配;二是权力如何在政府主体之间排布,即政府证券监管权在国家金融监管体制内的安排,包括与其他行业金融监管权之间或统或分的横向配置关系,也包括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金融事权上的纵向配置关系。第二节是借鉴国外经验。金融监管体制主要分为统一化监管体制和多元化监管体制,世界各国的证券监管体制分为机构型、功能型以及目标型三类,不同程度适应了社会分工。早期社会功能分化体现为具体产品形式的差异,分业监管体制因此曾占据主流;当社会分工深入体现为产品的功能差异时,功能监管体制更适应现实需要,目标监管则更加反映了证券监管者的主观价值追求。功能型和目标型都比分业型更强调加深现有机构之间的协作,金融监管体制呈现由分业向统一发展的趋势。不同国家证券市场发展的历史决定了政府监管与市场主体自治之间的基本关系,各国因此形成了不同的分配策略。第三节是以中国证监会系统为中心展开分析我国证券监管权力配置的现状,总结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政府与市场关系处理不当。(2)政府证券监管权横向配置不当。(3)政府证券监管权的纵向配置不当。对此提出针对性的建议:(1)科学处理政府、社会与市场的关系。(2)统筹政府证券监管权的横向配置。(3)协调政府证券监管权的纵向配置。第三章是关于证券监管权的运行问题。第一节是对证券监管权运行的介绍。确定证券监管权运行指的是证券监管者行使权力对市场主体等被监管对象产生的作用。政府证券监管权分为准立法、行政、准司法权,每一种权力都有自己运行的原则。第二节是结合证券监管权运行机制的域外经验进行中外比较。我国证券监管权的主要运行机制有:(1)检查机制,(2)稽查机制;(3)行政处罚及复议机制;(4)自律管理机制(以上海证券交易所为例)。通过比较中外证券监管权运行机制,发现政府证券监管权和自律管理权监管功能上逐步统一,发生了形式上和实质上的融合。各国证券监管权所受的制约是不同的;证券监管权行使的公开程度不同,所受制约不同;各国对公民权利的保障程度也不同。第三节是整理我国证券监管权运行的现状、总结问题,并提出建议。我国证券监管权的现状包括,规则制定权的内容时常越位;行政许可权收缩集中;监管措施实施权繁杂、与行政处罚效果作用重复、行政复议作用不明显等等现象。除此之外,政府证券监管者还采用其他经济行政管理手段,实际上扩大了自己的权力。自律管理权运用较少,但在相关新规出台后,可能会改变这一情况。政府证券监管权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运动式、选择性监管;以及工作机制不合理,无法发挥作用。自律管理权存在的问题则是权力运行的法律责任不明确,与之有关的争议未被纳入行政诉讼,导致自律管理权运行内部化,难以直接观察,也缺乏制约。第四章是关于对证券监管权的监督问题。第一节是对证券监管权的监督的一般理论。监督证券监管权的意义在于肯定和保护证券监管权的运行,防止证券监管权的滥用。我国现行的监督体系分为三大类:政府内部监督、国家机关外部监督以及社会监督。本文主要研究具有强制力的国家机关监督,即权力机关、纪检监察机关以及司法机关的监督活动。第二节是具体介绍权力机关和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提出相关建议。权力机关重点对政府证券监管权中的规则制定权发挥作用,而纪检监察机关则发挥全面专门监督的作用,对政府证券监管权以及自律管理权都进行监督。第三节是重点分析了司法机关监督。针对证券监管权的监督只有狭义的司法监督,也是狭义的司法审查,即通过审理行政诉讼案件进行监督。司法机关在个案审查中发现了证券监管权运行不公开、不合理、不合法的种种情形,但大多数情况下都没有及时通过判决将其纠正,目前司法监督功能实际上较弱。这种情况也体现在与证券活动有关的其他司法领域。但是,以苏嘉鸿案件为示范,显示出对于个案的深入审理往往能够真正指出证券监管权运行的问题原因,并树立正确运行的规则,是较好的能够普遍促进证券市场法治化的方式。应当全面加强司法者的能力建设,构建金融法院,并以司法审查为主导建立“三审合一”审判机制,逐步强化司法监督的作用。最后,从证券监管的法治化方向看来,权力配置的合理化问题、权利义务平衡问题、权力制约和权利保障问题都是要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只要权力、权利主体都能积极参与多元治理,就能促进证券市场法治化、市场化发展的实现。
熊爱宗,刘爱兰[6](2015)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评估、影响及政策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是中美两国就事关两国关系发展的战略性、长期性、全局性问题进行的高级别对话。自2009年至今,对话已成功举行了六轮,对中美两国关系和世界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但对话中两国的承诺以及两国后续执行完成情况仍存在可进一步完善的地方。相对来说,中国做出了比较大的让步,而且基本完成了相应承诺;而美国的承诺和完成的承诺都较少。中国应充分利用美国政治两极分化的弱点和当前世界经济格局的有利变化,争取经济对话和舆论的主导权,提高经济对话的针对性。
王莉莉[7](2014)在《要闻点睛》文中认为CFT·HIGHLIGHTS国务院取消和下放58项行政审批项目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取消和下放58项行政审批项目,取消67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取消19项评比达标表彰项目,将82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调整或明确为后置审批。另建议取消和下放32项依据有关法律设立的行政审批和职业资格许可认定事项,将7项依据有关法律设立的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国务院将依照法定程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相关法律规定。
冯立新[8](2014)在《信息广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习近平:让企业成为信息产业发展主体本刊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主持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
蒋皓,陈青松[9](2013)在《这一年,哪些政策改变了企业经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简政放权 企业刺激效应显现 【政策回顾】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月1日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透露,从5月15日决定取消和下放共计117项的行政审批项目开始,国务院多次下发通知宣布取消和下放相关的行政审批项目,目前已取消下放334项行政审批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10](2013)在《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文中研究表明
二、央行取消25项行政审批项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央行取消25项行政审批项目(论文提纲范文)
(1)基层央行简政放权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C市中支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
第2章 基层央行简政放权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基层央行简政放权的概念 |
2.1.1 简政放权的广义概念 |
2.1.2 基层央行简政放权的概念 |
2.2 基层央行简政放权的理论基础 |
2.2.1 回应性监管理论 |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2.3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3章 国内基层央行实施简政放权的实践 |
3.1 嘉兴市中支实施行政职权标准化管理 |
3.2 淮南市中支打造“五型窗口” |
3.3 汉中市中支梳理权力清单促金融服务 |
第4章 C市中支实施简政放权的现状及成效 |
4.1 C市中支实施简政放权的现状 |
4.1.1 C市中支实施简政放权的背景 |
4.1.2 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行账户许可网上审批 |
4.1.3 深化金融行政审批改革:取消账户许可 |
4.1.4 全省首创“外贸一证通”平台 |
4.1.5 疫情期间特事特办助力企业渡难关 |
4.2 C市中支实施简政放权的成效 |
4.2.1 解决阻碍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 |
4.2.2 缩短企业办事时间,优化企业营商环境 |
4.2.3 不断优化企业账户服务 |
4.2.4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强化企业账户管理 |
第5章 C市中支实施简政放权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5.1 C市中支实施简政放权中的问题 |
5.1.1 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需双重保管 |
5.1.2 人民银行审批环节需花费更多精力 |
5.1.3 网上审批一次性成功率明显低于现场办理 |
5.1.4 “放权”后可能引发账户违法违规案件 |
5.1.5 银行机构监管不力可能影响政策的实施效果 |
5.2 C市中支实施简政放权问题的原因分析 |
5.2.1 电子档案的合法性尚未得到明确 |
5.2.2 系统的支撑作用欠佳及人员配备不足 |
5.2.3 金融机构业务人员审核不严 |
5.2.4 账户的使用过程监督存在漏洞 |
5.2.5 缺乏有效地账户业务评价体系 |
第6章 继续深化基层央行简政放权的对策 |
6.1 增强电子档案的过程管理 |
6.2 持续完善业务操作流程,增加正式员工配备 |
6.3 压实银行主体责任,持续优化服务 |
6.4 推进部门合作,发挥金融科技防范风险的作用 |
6.5 逐步建立完善账户业务评价体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泰州市行政审批改革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放管服”改革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改革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方法和总体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总体思路 |
1.3.3 创新和不足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 |
2.1 相关概念 |
2.1.1 “放管服”改革 |
2.1.2 行政审批局相关概念 |
2.2 行政审批改革的理论分析 |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2.2 整体性治理理论 |
2.3 泰州市行政审批改革分析框架 |
2.3.1 组织重构:顶层设计视角下的组织构建 |
2.3.2 职能转变:服务型政府管理理念的实践 |
2.3.3 方式创新:提升行政效率和服务质量 |
3 泰州市行政审批改革历程和初步进展 |
3.1 泰州行政审批改革历程 |
3.1.1 泰州市行政审批局改革前回顾 |
3.1.2 泰州审批局成立过程 |
3.1.3 泰州市行政审批改革现状 |
3.2 泰州市行政审批改革举措 |
3.2.1 行政审批局改革的先行先试 |
3.2.2 推进“一站式”服务 |
3.2.3 高港区“店小二+”特色服务 |
3.3 泰州市行政审批改革的进展 |
3.3.1 审批流程的优化 |
3.3.2 中介服务事项的全面清理规范 |
3.3.3 “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深化 |
4 泰州市行政审批改革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泰州行政审批改革存在的问题 |
4.1.1 组织重构存在缺陷 |
4.1.2 职能转变中标准化建设不完善 |
4.1.3 职能转变中划转事项运转效率偏低 |
4.2 原因分析 |
4.2.1 组织重构中的利益冲突 |
4.2.2 职能转变下的相关支撑不足 |
4.2.3 方式创新中审批流程设置不合理 |
5 各地行政审批改革实践经验借鉴 |
5.1 天津滨海新区行政审批改革经验 |
5.1.1 滨海新区行政审批改革历程 |
5.1.2 滨海新区行政审批改革经验分析 |
5.2 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 |
5.2.1 浙江省行政审批改革历程 |
5.2.2 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经验分析 |
6 深化泰州市行政审批局改革的对策建议 |
6.1 组织重构上加强改革“顶层设计” |
6.1.1 加强简政放权的顶层设计 |
6.1.2 “一张网”建设的顶层设计 |
6.1.3 横纵向衔接沟通的顶层设计 |
6.2 职能管理上完善标准化建设 |
6.2.1 权力清单的标准化建设 |
6.2.2 审批流程的标准化 |
6.2.3 政务服务的标准化 |
6.3 职能管理上建立科学的监督体系 |
6.3.1 建立全流程监管体系 |
6.3.2 完善监管队伍建设 |
6.3.3 结合信用建设的协同监管机制 |
6.3.4 强化“互联网+监管” |
6.4 方式上加强服务创新 |
6.4.1 推进投资项目审批“一站式”服务 |
6.4.2 完善“网上中介超市”建设 |
6.4.3 打造多元化的审批服务通道 |
7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中国金融70年:简要历程、辉煌成就和历史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金融70年发展的简要历程 |
(一) 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探索时期 (1949—1978年) |
1.第一阶段为1949—1952年, 这3年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新中国金融体系萌芽阶段。 |
(1) 统一货币并确立人民币的法律地位。 |
(2) 关闭证券交易所。 |
(3) 建立新的金融机构。 |
(4) 实现外汇管理的集中统一。 |
(5) 遏制严重的通货膨胀。 |
2.第二阶段为1953—1957年, 这4年是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初建阶段。 |
(1) 建立高度集中的金融机构体系。 |
(2) 实行高度集中的金融管理机制。 |
(3) 建立集中统一的利率管理机制。 |
(4) 建立高度集中的外汇管理体制。 |
3.第三阶段为1958—1960年, 这3年是大跃进背景下的金融管控放松阶段。 |
(1) 下放信贷权限。 |
(2) 抛弃金融制度。 |
(3) 实行流动资金的“全额信贷”。 |
(4) 停办国内保险业。 |
(5) 纠偏未果。 |
4.第四阶段为1961—1966年, 这6年是中国金融体系的纠错完善阶段。 |
(1) 冻结机关团体的银行存款。 |
(2) 调整信贷管理机制。 |
(3) 全面落实银行工作“六条”。 |
5.第五阶段为1967—1978年, 这12年是中国金融体系陷入混乱和拨乱反正的阶段。 |
(1) 否定金融工作的基本制度。 |
(2) 取消金融管理。 |
(3) 冲击国外金融业务。 |
(4) 金融业务陷入混乱。 |
(5) 两次转机的流产。 |
(6) 大规模整顿纠偏起步。 |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体系的建设时期 |
1.第一阶段为1979—1984年, 这6年是中国金融体系的恢复阶段。 |
(1) 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设置。 |
(2) 恢复和设立专业金融机构。 |
(3) 恢复发行国债。 |
(4) 调整人民币汇率。 |
(5) 迈出金融领域对外开放步伐。 |
2.第二阶段为1985—1991年, 这7年是中国金融体系的扩展阶段。 |
3.第三阶段为1992—2001年, 这10年是中国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阶段。 |
(1) 加强了金融立法工作。 |
(2) 设立专业化金融监管部门。 |
(3) 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新体制。 |
(4) 实行了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分离。 |
(5) 剥离了银行业不良贷款。 |
(6) 外汇双轨制改革。 |
(7) 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 |
(8) 取消了信贷规模的计划管理。 |
(9) 开始实施货币政策调控。 |
(10) 银行间市场建立。 |
(11) 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 |
(12) 建立期货交易市场。 |
4.第四阶段为2002—2013年, 这11年是中国金融体系国际化改革阶段。 |
(1) 国有商业银行的股改上市。 |
(2) 货币政策调控机制创新。 |
(3) 金融监管强化。 |
(4) 债券市场加速发展。 |
(5) 股权分置改革。 |
(6) 履行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 |
(7) 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
(8) 金融产品创新。 |
(9) 中资金融机构加速国际化。 |
5.第五阶段为2014—2017年, 这4年是中国金融体系全面深化改革阶段。 |
(1) 货币政策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明显增强。 |
(2) 金融市场价格浮动空间进一步扩大。 |
(3) 按照建立负面清单的要求, 取消或公开行政审批事项。 |
(4)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
(5) 发展民营银行。 |
(6) 防控股市风险。 |
(7) 建立宏观审慎评估 (MPA) 体系。 |
(8) 加快普惠金融的发展。 |
(9) 整治互联网金融。 |
(10) 人民币入篮。 |
(11) 把防控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
(12) 明确金融工作的“三位一体”任务。 |
(13) 银行业步入严监管时期。 |
(14) 进一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 |
(三) 现代金融体系的构建时期 (2018年之后) |
(1) 加大防范金融风险的力度。 |
(2) 完善金融监管框架。 |
(3) 调整资产管理业务机制。 |
(4) 加快金融业对外开放步伐。 |
(5) 进一步明确金融发展方向。 |
二、中国金融70年的辉煌成就 |
(一) 推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
(二) 建立功能比较完备的金融体系 |
第一, 建立了比较系统完整的金融制度体系。 |
第二, 建立了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 |
第三, 建立了门类比较齐全的金融机构体系。 |
第四, 建立了种类比较合适的金融市场体系。 |
第五, 建立了比较合理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 |
第六, 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
(三) 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
三、中国金融70年的历史经验 |
(一) 坚持以推进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 |
(二) 坚持维护金融运行秩序的稳定 |
第一, 主要金融机构实行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 |
第二, 主要金融业务的经营权应由金融监管部门审批或核准。 |
第三, 主要金融产品的面世经过金融监管部门的论证和审批。 |
第四, 主要金融市场的设立由金融监管部门审批。 |
第五, 各项金融活动置于金融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管之下。 |
(三) 坚持“以我为主”的发展原则 |
(四) 坚持从本国实际出发 |
(五) 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 |
(六) 坚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
(5)中国证券监管权配置、运行及监督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思路及框架 |
五、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一章 证券监管权的一般理论 |
第一节 证券监管的意义 |
一、证券监管的由来 |
二、证券监管的正当性 |
第二节 证券监管权的界定 |
一、证券监管权的解释 |
二、证券监管权的本原 |
第三节 证券监管权与证券监管体制 |
一、证券监管权的内容 |
二、证券监管体制的系统 |
小结 |
第二章 证券监管权的配置问题 |
第一节 证券监管权配置的一般理论 |
一、证券监管权配置的界定 |
二、证券监管权配置的相关理论 |
三、证券监管权配置的具体原则 |
第二节 境外证券监管权配置的经验 |
一、金融监管体制分类比较 |
二、政府证券监管权的配置 |
三、证券监管权的分配 |
第三节 我国证券监管权配置的问题及对策 |
一、我国证券监管权配置的内容 |
二、我国证券监管权配置存在的问题 |
三、关于我国证券监管权配置的建议 |
小结 |
第三章 证券监管权的运行问题 |
第一节 证券监管权运行的一般理论 |
一、证券监管权运行的界定 |
二、证券监管权运行的分类以及原则 |
第二节 证券监管权运行机制的比较 |
一、证券监管权运行机制的国外经验 |
二、我国证券监管权的运行机制 |
三、证券监管权运行机制之比较 |
第三节 我国证券监管权运行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
一、我国证券监管权运行现状 |
二、证券监管权运行的问题及建议 |
小结 |
第四章 对证券监管权的监督问题 |
第一节 对证券监管权监督的一般理论 |
一、对证券监管权监督的界定 |
二、对证券监管权监督的体系 |
三、对证券监管权监督的原则 |
第二节 权力机关监督和纪检监察机关监督 |
一、权力机关监督 |
二、纪检监察机关监督 |
第三节 司法机关监督 |
一、司法机关监督的界定 |
二、司法机关关注个案监督 |
三、证券司法的总体表现及对策 |
小结 |
余论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后记 |
(6)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评估、影响及政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六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成果总结 |
(一)宏观经济 |
(二)金融体系 |
(三)贸易投资 |
(四)国际合作 |
对中美双方落实对话成果情况的评估 |
(一)对中方落实成果情况的评估 |
1.宏观经济 |
2.金融体系 |
(1)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投资额度逐步提高 |
(2)放宽合格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范围和持股比例限制 |
(3)允许外资银行发行人民币次级债券 |
(4)推进资本市场稳步开放 |
3.贸易投资 |
(1)简化下放政府审批程序 |
(2)简化外资审批程序 |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
(4)积极推动加入《政府采购协定》进程 |
(二)对美方落实成果情况的评估 |
1.宏观经济 |
2.金融体系 |
(1)加强金融监管改革 |
(2)给予中资金融机构在美同等待遇 |
3.贸易投资 |
(1)给予中国投资公平待遇成效不大 |
(2)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承诺惠而不实 |
(3)放松对华出口管制的承诺停滞不前 |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
结论与政策启示 |
(7)要闻点睛(论文提纲范文)
国务院取消和下放58项行政审批项目 |
央行再次降息添利好 |
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启新时代 |
沪港通正式开闸 |
中国首次公布战略石油储备欲参与石油全球治理 |
国际服务外包获政策支持助力深耕全球价值链 |
(8)信息广场(论文提纲范文)
习近平:让企业成为信息产业发展主体 |
李克强:切实解决“跑部钱进” |
楼继伟:目前焦点是降通胀促就业而非增长 |
周小川:7%-8%增速适合中国 |
蔡武:小微文企支持政策有望上半年出台 |
肖钢:稳妥推进行政和解执法模式试点 |
项怀诚:中国智库有巨大发展前景 |
刘明康:金融脱离实体经济不能全怪金融业 |
季晓南:改革不到位致国企腐败案频发 |
阿沛·晋源:欢迎内地企业家投资西藏 |
张茅:“宽进”不等于“随心所欲” |
李伟:楼市供求关系将发生重要变化 |
李伟:企业转型面临巨大机遇 |
戴斌:带薪休假落实率有望提高 |
沈丹阳:中小出口企业利润还很低 |
高培勇:企业承担90%宏观税负 |
黄淑和:今年试点国企董事会直选经理层 |
孙炜东:中国与中亚地区贸易额20年增百倍 |
朱宏任:完善适合中小企业特点多层次融资体系 |
吴敬琏:中国经济今年会非常困难 |
曹远征:产能过剩是中国长期问题 |
夏斌:可允许个别金融机构倒闭破产 |
国务院: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 |
国务院: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公示制度 |
工信部:2017年前钢铁水泥等五行业不再增产能 |
人社部:职工居民养老保险可“互转” |
人社部:将统一城乡养老保险衔接政策标准 |
工信部:取消和下放7项审批 |
证监会:发布三项行业标准 |
央行:加快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
央行: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适度流动性 |
审计署:财政审计整改问题资金3500多亿 |
发改委:64家银行分支乱收费被罚4亿 |
发改委:国企改革今年要取得实质进展 |
国家安监总局:严厉打击转包和违法发包行为 |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10项食药监管信息化标准 |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企业营业执照将统一板式 |
全国登记注册私营企业已超1200万户 |
中国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 |
中国就业促进会:网络创业带动近千万人就业 |
白皮书:信息技术服务将推行新标准 |
今年中国LED总产值预计达3200亿元 |
社科院报告:中国已迈入“人均万元税负阶段” |
调查报告:超六成年轻人认为存在就业歧视 |
调查显示:超六成企业新年扩招 |
北京:今年将退出300家高污染企业 |
深圳:拟推小贷资产收益权交易 |
杭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可免征企业所得税 |
成都:向民营资本开放七大公共领域 |
天津:取消政府对民企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所有收费 |
四、央行取消25项行政审批项目(论文参考文献)
- [1]基层央行简政放权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C市中支为例[D]. 谢美燕.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2]泰州市行政审批改革问题及对策研究[D]. 林怡. 南京理工大学, 2019
- [3]中国金融70年:简要历程、辉煌成就和历史经验[J]. 王国刚.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9(07)
- [4]泰州市行政审批改革问题及对策研究[D]. 林怡. 南京理工大学, 2019
- [5]中国证券监管权配置、运行及监督问题研究[D]. 鲍颖焱. 华东政法大学, 2019(02)
- [6]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评估、影响及政策建议[J]. 熊爱宗,刘爱兰. 国际经济评论, 2015(03)
- [7]要闻点睛[J]. 王莉莉. 中国对外贸易, 2014(12)
- [8]信息广场[J]. 冯立新.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4(05)
- [9]这一年,哪些政策改变了企业经营[N]. 蒋皓,陈青松. 中国企业报, 2013
- [10]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A].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 2013年国际货币金融每日综述,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