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基于科学标准的作文评价指标体系——从美国“6+1要素”作文评价指标说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指标体系论文,美国论文,要素论文,评价指标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引言:作文评价指标是个什么问题?
目前我们有五花八门的作文教学法、构想、实验和模式,我们的写作理论似乎也突飞猛进地发展着。可这些,都还没能化为有效的作文课程知识。于是,我们的作文“没的教”、“没法教”,一般人似乎也不敢教、不会教。好的作文我们似乎也能认出来,可是具体好在哪里,好到什么程度,如何用相对科学量化的“指标术语”表达出来,进而实施一种基于科学量化标准的作文教学和评价,甚至开发相应的作文教材、教案,变成一节节具体的作文训练课,这问题就来了。我们目前的语文知识根本没法支持这样的“奢望”,可这应该是作文课程最起码的目标。
本文介绍的美国“6+1要素”作文模式,不仅仅是一个基于标准的作文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它其实就是美国的作文课程形态。下面就对该模式的内容,包括作文评价的要素指标、评价量表和操作策略等逐一介绍。
一、美国“6+1要素”作文模式简介
“6+1要素”作文模式,是美国俄勒冈州的“西北教育实验室”(NWREL)开发的。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该教育实验室联合来自教学一线富有创造精神的教师,在抽取各个年级上万份作文样本的基础上,归纳鉴别出了“优秀作文”的六个基本特征,即:想法和内容(ideas and content)、组织(organization),口吻(voice)、措辞(word choice)、流畅(sentence fluency)、惯例(conventions)等,后来又加上了“呈现”(presentation)。
二十多年来,他们进行了细密、科学的指标研制,策略开发与修订完善,目前在美国、英国、法国、南美洲、委内瑞拉、澳大利亚、土耳其、巴林和一些中东国家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一种比较流行的作文教学模式。
二、“6+1要素”作文模式的主要内容和操作策略
1.想法和内容。
想法和内容,即文章的主旨,指的是作者最想要说的话和要表达的观点。确立主旨是作文的第一步,也是作文的核心所在。文章主旨应明确集中,因为所有材料和细节都围绕它展开。好的作者总是选择那些最重要、最有趣和自己最熟悉的内容。确定主旨时,学生应使用“头脑风暴”等策略尽可能多地联想信息,并从新颖独特的视角来明确话题;而教师和家长则应帮助学生选择并限制话题,使之具体。
这一步学生应考虑:
题目合适吗?
目的是什么?
要表达的重点信息是什么?
对这个话题,我了解足够多的细节吗?
能否让读者一读起来就不想放下?
2.组织。
组织即文章的结构。它是文章“意义的轨迹和路线图”,是“作者思想的迷人的图案”。组织有助于呈现主题和内容,赋予文章框架感和方向感,把文章各个部分联系在一起,指引读者阅读。好的文章总是引人入胜,衔接自然,结构完美。文章结构有比较、对比、演绎、分析,或时空顺序等十几个常用模式。这一项要考虑:
开头吸引读者吗?
顺序是什么?
细节有没有更好的呈现方式?
易于浏览吗?
主要信息是否与主题有关?
结尾如何,是否完整并让人回味?
3.口吻。
口吻是一个我们比较陌生的指标。它指的是洋溢在文章字里行间的语气、感情、风格、个性、精神、灵魂等,它是作者发出的独特“声音”、“气息”,是文章的个性、风格的直接体现。与此相关的反思题是:
像我在说话吗?
是在说我最想说的话吗?
有没有感情甚至是激情?
适合我的读者并吸引他们吗?
4.措辞。
措辞是指用丰富、精细、富有色彩的语言来打动或启发读者。好的措辞准确、生动,有表现力。叙述故事、描摹事物、刻画细节、描绘人物等,要在读者心中形成逼真难忘的画面。要用感性的语言、恰当的词汇和最好的表达方式,唤醒读者的生活经验。要简明,不啰唆;要自然,不做作。好的措辞须考虑:
用词读者能理解吗?
用词自然、贴切,并符合文章的风格吗?
是否运用了强有力的动词和形容词?
用词准确新颖、生动有趣且富有变化吗?
用词能吸引读者吗?
5.流畅。
流畅是指句子的通顺和流利程度。流畅的句子会呈现出一种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好的文章朗朗上口,抑扬顿挫,是用“文字演奏的音乐”。流畅的句子往往长短不一,结构多样,舒缓自如,清晰有力,有一种意味深长的韵致。学生可用下列问题检验:
句子是否以不同方式开始?
句子是否完整、清晰?
句子是否错落参差、搭配合理?
文章可以大声地读出来吗?
6.惯例。
惯例是指大家写文章时一致遵循的那些约定俗成的规范和要求。如拼写、语法、标点、书写、版面等,以及分段和篇章类型的要求。这是一个便于别人阅读,并让人喜欢阅读我们作品的要素。建议作文时考虑:
标题是否与内容一致?
文章是否整洁清晰?
分段是否正确合理?
有没有书写错误?
标点符号运用正确吗?
文章我理解,别人能理解吗?
+1.呈现
写作的最终目的是呈现给别人阅读或交流。成功的作者应该具有呈现意识。我们目前正处于信息时代,电脑网络高度普及,很多文章的呈现不一定是书面形式,还可能包括屏幕和口头的样式。这就要考虑文章呈现的对象、场合、环境、方式等,考虑到文字大小、插图、图表、页码以及其他一些视觉指示符号等呈现技术。与此相关的问题有:
使用的字体、间距、字型合适吗?
作文便于阅读吗?
作文页面是否和谐统一?
是否使用了恰当的段落和版式?
三、“6+1要素”作文模式评价的详细内容及评价量表
为了更细致深入地鉴别文章的优劣和程度,这种作文评价方式包括了详细的作文内容指标。主要是把“6+1要素”每一个性征细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三个层级二级指标,每一个二级指标层级里又有更详细的三级指标。这样,对文章进行鉴别、评价、归类、赋分或诊断时,就有了一个精良的参照系统与相对科学的标尺。下面是NWREL的作文评价量表:
四、对“6+1要素”作文模式的评价与分析
先看优点。关于“6+1要素”作文模式的优点,美国人是这样说的:
1.它把复杂的作文内容分成若干要素,把写作过程分解成可以操作的系列“模块”,使作文教学有了相对明确的知识内容和程序。
2.它与基于标准的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好的作文,自己将往哪方面努力。
3.它为作文教学提供了一套共同的话语,这不但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一个评价并反馈学生作文的精确可靠的教学工具,也为年级之间、教师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进行统一性的作文评价提供了话语平台和标尺。
4.它使得写作可以独立自主进行,赋予学生评价自己作文的能力,能就学生的成绩和表现提供有价值的反馈信息。
5.它能鼓励学生尝试新的写作方式,能提供机会监控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6.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将读和写连接起来,达到读写技能的有效迁移。
可见,这个写作模式的最大好处是:将作文评价的笼统内容变成可以量化的科学指标;写作由一种内隐心智活动变为显性的教学内容。这其实是为作文教学提供了一套相对明晰的评价知识,一套供师生教学使用的操作程序,使得本来属于内在心理活动和隐性技能的写作过程外显化、程序化、策略化。作文于是可学、可教、可操作了。
我们知道作文技能单单依靠观察、生活、写真实等原则要求,是没用的。我们要的是,把作文这种心智技能尽量分解开来,能一步步模仿、训练、实施、达标的操作性的写作知识体系。“6+1要素”作文模式开发研制的这套指标,其实就是作文课程的操作性知识体系。它能使得教师、学生、家长甚至其他行业的人,在评价作文时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简便易行。这才是作文教学科学发展的路子。
再看缺点。该模式的缺点也显而易见——
1.从产生背景来看,“6+1要素”作文评价模式,受当今美国“基于标准的教育改革”思潮的影响明显,带有一定的技术主义、工具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倾向。美国国内也有人批评说这种模式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容易导致作文教学的应试化和功利倾向,忽视作文对学生心灵和思想的陶冶功能。其实,我们认为,关键是扬长避短,科学运用。
2.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看,写作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内隐思维、情感和言语的活动生成过程,属于言语心智技能的范畴。好文章是一个人生命情感的真实流露。作文确实存在一个很难量化的问题。内容指标和要素的确定必然会存在很多分歧。然而,这也正是语文课程的特点、难点以及课程知识开发的着力点。
3.语言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人的主观感受不同,好作文的指标自然不同。这个模式带有明显的西方文化重分析、量化的理性思维特征,对于我们具有直观整体的汉语言教学也许不那么贴切。汉语是“人治”的,是更重会意的语言;英语是“法治”的,是更重语法的语言;汉语是方块文字,英语是拼音文字,这使得它们在构词、语法、造句、修辞、审美上各有特点,评价指标当然会有不同,尤其是语言惯例这一项,我们汉语没有大小写,不存在拼写规则和书写的倾斜问题,因而,国外再好的评价指标体系也绝不能照抄照搬。然而尽管有上述缺点,这种模式的引进和介绍,对我们目前的作文课程知识重建还是有启示意义的。
五、中美作文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与思考
第一,思想的自由与限制。从美国“6+1要素”作文评价指标看,他们在设定作文评价指标时,更注重学生作文基本技能的培养,对思想内容要求不拔高,尤其重视作文要写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和意图。他们把主旨等简单地称为“想法”、“念头”、“意见”、“主意”、“观点”等,不神秘化,这有利于学生放开胆子表达自我,“我手写我心”,有利于作文教学丢掉伪装,找回自我。而我国评价作文比较重视“符合题意”,即题目隐含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倾向,这种“思想内容至上”的做法,是一种隐蔽的、沿袭的、恶劣的公共知识“规训和控制”,它不利于学生自由活泼思想的形成,甚至助长了他们从小就说假话、空话的不良文风和不良人格。
第二,双基的重视与虚置。分析美国的“6+1要素”指标要求会发现,它们大都是一些作文的基本要求,诸如主旨、内容、结构、用词、句子的流畅以及写作的规范到标点符号等,非常明确、实在,这就有利于学生写作技能的具体化和明晰化。与我国过分重视“思想、人文、技巧”不同,美国评价作文时更重基本技能、基本态度和习惯的评价和培养。一门课程有一门课程的“核心知识和技能”,一味追求什么玄虚高妙的“思想人文艺术”,可能得不偿失,导致语文本体的迷失和目标的错位。
第三,科学量化与模糊。评价作文一般有两个指标:一是要素指标,一是层级指标。从要素指标看,我国基本上分为“内容”、“结构”、“语言”和“书面”四个方面,一般用几句笼统的套话敷衍,层级往往用几个表示程度的副词,如用“比较”、“基本”进行简单的区分,太主观随意,因而误差较大。以至于一篇作文的评价差十分或十几分的情形屡见不鲜。关键是对于学生帮助不大,不知道具体从哪儿改起。而美国“6+1要素”,要细致得多。“6+1要素”作文模式有七个大的指标,每个指标又分为三个层级二级指标分项表述,然后对每层级的指标特征再分解成三级指标。层级细密科学量化的特点比较明显。这些层级和指标很容易形成一个评价的、共同的、大家可以理解的语言和指标体系,避免了模糊的语言、笼统的层级和主观好恶带来的误差,其科学化、精细化和可行性程度较高。
第四,操作性程度。目前,我们的作文课,其实是既没有教材,也没有教学。常见的作文教学往往是教师出一个题目,顶多自作主张地说上几条要求,说声写吧,应付了事。而美国的这套“6+1要素”模式就有极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使用时,教师一般先讲解训练的要素指标的特点;接着,呈现作文范例(侧重于某一要素5分的优秀作文),讲解并强调它的优点所在。然后,让学生评价有类似这个优点的其他作文,进行正例强化。接下来,教师将没有这一优点的故意给了高分的作文放进去,让学生辨别,看他们是否真正掌握。最后,教师指导片段练习,鼓励学生重点练习某一特定要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不间断地整合强调六个要素。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是,“6+1要素”作文评价,通过使用一套“自我提问技术”,将作文指标变得操作化,通过层层要素指标和那些“问题”,学生对于自己的作文完全可以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和准确的评价,以便及时调整操作方案和步骤。这种对自己作文的优缺点及其程度的了解,既是教的前提,也是学的目标。学生据此完全可以自设目标、自我训练、自我评价,这样,写作变成了可评、可控、可行,可以不断改进的练习过程。
目前的心理学研究特别推重这种操作程序、反省思维、策略知识和元认知功用,这种监控和调整的知识与技术,是该模式的核心优势所在。我们的语文教育要走出蒙昧和玄虚,走向科学,一定要重视这种知识的引进和开发。
第五,功能的多样与单一。“6+1要素”不仅具有教学和评价功能,它还具有其他多种用途:现在美国许多州和基层学区的学校不但采用它作为作文教学和评价的工具,还把它作为作文课程开发、阅读教学、教师培训、家长指导学生作文的工具使用。国外还编写了《“6+1要素”作文家长使用手册》,以便家长辅导自己孩子的作文,配合教师搞好教学,达到家校合作、校际间协作的目的。国外还利用网络、出版、训练营等多种方式,用它进行学生自学辅导、作文自测以及教师和家长的培训等活动。
结语:构建科学高效的中国作文课程知识体系
目前,我国语文教育(包括作文教学)的最大问题是:缺乏科学有效的语文课程知识体系。我国的语文教学为什么没有作文课?这不怪我们一线老师,因为我们的作文教学包括整个语文教育,都严重缺乏课程观念,我们有教学,有教法,可是没课程。因而远没有开发出基本的可资利用的、有效的课程知识体系和课程实施、评价体系。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充斥的大多是积存多年的垃圾知识、静态知识和用来应付考试的“伪知识”。这些知识不但陈旧,大多还有害,而我们需要的新鲜的、实用的、科学有效的语文知识却极其匮乏。
我们要进行语文课程知识包括作文教学知识的开发和重建工作,既要进行旧的语文知识的整理和改造,又要进行国外语文知识的鉴别和引进,还要进行一线优秀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提纯与整理。比如一些优秀教师的作文改革经验;比如目前我们的语文教材系列中有一种“作文练习册”的东西,它在很多地区充当了作文教材甚至作文课程的功能。它们有没有用,如何用,如何改造,值得研究。再就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就进行过作文量化评价标准的开发,也很有价值。再就像本文中介绍的国外有效的作文教学模式,我们完全可以借鉴过来,进行本土化的适应性改造,这项工作主要应由国家正规的教育机构组织实施,需要大量人员参与进来,针对我们汉语言作文教学的特点进行本土化的设计、实验、调查、研究、收集样本、厘定要素、研制评价指标,进而开发出中国的语文课程知识体系来。目前一线教师也并非无所作为,因为语文课程知识既包括一般理论知识,更包括实践性知识、情境性知识,作文课程知识的开发完全可以也必须需要我们从平时的—堂堂作文课去开发、实验、积累。这才应该是中国语文教育科学化的正确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