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心理学内容系统规划的新构想_心理学论文

一般心理学内容系统规划的新构想_心理学论文

普通心理学内容体系规划的新构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心理学论文,体系论文,内容论文,新构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 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94X(2006)09-0003-05

普通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是心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导入课。普通心理学的学习,对夯实心理学专业学生的知识基础,发展学生的专业兴趣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一本内容完整、结构合理、体系清晰的普通心理学教材,则在普通心理学的教学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将国内外较有代表性的普通心理学教材进行比较,可以看到,国外的教材内容多数是以问题为中心来组织的,不强调体系性、结构性,其内容构成涉及广泛,既包括了个体心理也包括群体心理,既有一般性的心理规律也有特殊的心理现象(如变态心理等)。[1] [2] 而国内普通心理学教材其突出的特点就是体系性强,逻辑清晰,在内容构成上主要集中于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个体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应当肯定,这些年我国的普通心理学教材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普通心理学教材,为我国的心理学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纵观现在国内较有代表性的几部普通心理学教材,其内容体系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对普通心理学教材的内容体系进行讨论,并提出了按照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倾向、心理特征、心理器物五分的方法来构建普通心理学内容体系的新观点。

一、现行普通心理学教材的内容构成与结构体系

国内现行的普通心理学教材,其内容构成一般都包括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心理现象一般规律两大部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部分主要阐述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门类、任务、作用、研究方法、心理的实质与起源等问题。这一部分的知识是心理学专业学生接触心理学整个学科的一种铺垫、引入性的知识,是在为整个心理学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关于此部分内容,现行的教材基本相同,无甚大歧。但在对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内容划分与体系安排上,却有较大差异。

国内现行的比较有影响的普通心理学教材,所介绍的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大体涉及到了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表象(或心象)、注意(或意识)、情绪情感、技能、言语、需要、动机、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现象。而现行教材对以上内容的体系划分,则主要有二分法(即把心理现象划分为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和三分法(即把心理现象划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两种观点。叶奕乾教授所主编的《普通心理学》(修订二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和黄希庭教授所编著的《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可作为体现这两种主要观点的代表。表1是这两部具有代表性的著作的内容构成和体系划分。

表1 二分法和三分法教材的内容构成和体系划分

教材 体系划分

教材内容

认识过程

感觉(五)、知觉(六)、记忆(七)、想象(第八章2~4节)

心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 情绪与情感(十一)

叶奕乾版《普

意志过程

意志(十二)

通心理学》

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十四)

(二分法)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十五)、性格(十六)、能力(十七)

以上划分未能涵盖的内容注意(四)、表象(第八章第1节)、言语(十)、技能(十三)

认识过程

感觉(七)、知觉(八)、记忆(九)、想象(第十章第3节)、思维(十一)

心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 情绪(十三)

黄希庭版《心 意志过程

意志(十四)

理学导论》 心理状态 注意(六)

(三分法) 个性倾向性 需要、动机和价值观(五)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十六)、气质(十七)、性格(十八)

以上划分未能涵盖的内容表象(第十章第1节)、言语(十二)、运动技能(十五)

二、现行普通心理学内容体系的矛盾与问题

由表1可见,我国现行的普通心理学教材中,对普通心理学内容体系的划分存在着一些问题与缺陷,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二分法的体系中,对心理现象的涵盖出现了明显的遗漏

注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现象,“注意对人类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对心理活动起着积极的维持和组织作用,使人能够及时地集中自己的心理活动,清晰地反映客观事物,更好地适应环境,改造世界”[3] 61-62。可以这样说,没有了注意,人类难以有效地完成各种实践活动。正因为注意是如此重要,从19世纪末实验心理学建立开始,注意就是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在二战以后,一方面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人们从理论上重新肯定了意识活动,强调了认知活动的主动性、选择性;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在实践中遇到了越来越多的与注意有关的问题,如空中交通管制人员如何从大量信息中快速发现目标?人的注意从一件工作转移到另一件工作最高的速度有多快?人对一件事物能保持注意的时间有多长?等等。因此,对注意的研究日渐活跃、深入,产生了过滤器模型、衰减模型、反应选择模型、智源限制模型等众多的注意理论。[4] 572-573但是这样一种重要且研究成果众多的心理现象,在二分法的体系划分中却难觅其踪影,未能归划到某种心理范畴之中,这显然是有缺陷的。

(二)无论是二分法还是三分法的体系划分,对心象(或表象)的位置安排,都出现了心理内容与心理过程相混淆的问题,容易使学生对心象(表象)的本质产生错误的认识

心象是客观事物在头脑中呈现的形象。心象从本质上来说是心理的构成物,是心理活动的内容表征。而在现行的普通心理学教材中,心象(或表象)总是和想象都作为心理活动被安排在一起的。须知想象是一种心理过程,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想象活动要利用心象而进行,同时想象活动的成果也形成心象。且心象不是想象活动所独有的,在人的感知、记忆、想象活动中都会产生心象。所以,把心象与想象的内容安排在一起,容易让学生对心象产生一种狭窄化的认识,认为心象只在想象中出现;又容易让学生产生误解,认为心象和想象一样,都是一种心理过程。这样的一种安排,从逻辑上看是混乱的,从学生学习的角度上看也容易引起认识上的混淆。

(三)在二分法与三分法体系中,言语、技能等重要的心理现象都未能在教材知识体系中找到恰当的位置,不能构建在某种知识系统中

言语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它使得人类得以实现思想的交流和经验的传递,在人们的知觉、记忆、思维活动中,言语都大量的表现和参与。自20世纪50年代著名语言学家Chomsky提出生成转换语法说后,对言语的心理学研究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并形成了心理语言学、阅读心理学等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关于言语的心理学研究对学习理论、思维理论、语言教学、人工智能研究等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领域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5] 334技能在人的心理活动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人要有效地完成诸如书写、体操、操纵生产工具等各种学习活动、体育运动、生产劳动时离不开动作技能,人要完成诸如运算、阅读等认知活动时也离不开智力技能。可见,对技能的心理学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也一直在心理学研究中有其一席之地,从行为主义到现代的认知心理学都研究技能,其研究成果对运动训练、学生学习都有重要的帮助。正因为言语与技能是如此重要,所以现在的普通心理学教材中基本都有相关的章节来对其进行介绍。

但是在普通心理学的学科体系中,我们却无法发现言语和技能的位置。这样,当教材中出现言语、技能的内容时,学生常常会觉得很突然,并经常会产生疑问,到底言语和技能是属于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现象?为什么在介绍普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时没有把它们划归到某个系统或类型当中?它们和其他心理现象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这样的疑问往往会妨碍学生把言语、技能等内容纳入到普通心理学的知识结构中去,不利于心理学的学习。

(四)现有的普通心理学的体系划分中,对无意识心理现象的重视不够

人除了具有意识水平的心理活动,还具有无意识活动。在近代心理学研究中,19世纪早期联想主义心理学家J.F.赫尔巴特第一次把无意识问题作为一项基础研究,提出了意识阈限的概念,认为阈限下的观念就是无意识的。心理物理学创始人G.T.费希纳也认为,心理类似于冰山,它的相当大的一部分藏在水面以下。这种观点对S.弗洛伊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弗洛伊德所发展的精神分析理论中,无意识成为了一个核心的概念,弗洛伊德也成为将无意识的概念引入到心理学理论体系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心理学家。[4] 414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Warrington等人在对遗忘症患者的实验研究中发现了内隐记忆的现象。从那以后,内隐记忆、内隐认知、内隐学习成为了认知心理学研究的热点课题,这也使人们再度关注无意识问题。[6] [7] 现行的普通心理学教材中,在学科体系中未给无意识一个安身之地,在教材内容上对无意识问题的阐述也少之又少,这和当前心理学研究中对无意识问题的关注无疑是存在巨大反差的,未能反映出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新方向。

三、对普通心理学学科体系的新构思

正因为现行的普通心理学学科体系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缺陷,所以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对如何重新构建普通心理学的学科内容体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如施铁如提出了按照反映维和形态维这样两个维度来构建普通心理学的概念体系。[8] 汤舜提出了从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意识和无意识等方面对心理活动形式进行四分的观点。[9] 张海钟则提出了按照需要—动机、心理活动(包括知、情、意)、行为三分的方法来划分普通心理学的内容,其中在心理活动部分又按照个性—共性的不同角度进行阐述,以构建一个立体的普通心理学基本体系。[10] 这些观点都给我们提供了看待普通心理学内容体系的一些新视角,颇有意义。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彭聃龄教授所主编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对普通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划分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将普通心理学的内容划分为认知(具体包括感觉、知觉、意识和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章节)、情绪和动机(具体包括动机、情绪和情感两章)、心理特性(具体包括能力和人格两章)三部分。[11] 序言这样的一种体系划分是颇有新意的。但是这种划分方法将意识与注意、语言和感知、记忆、思维并列,同作为人的信息加工(认知)活动,这仍然存在着将心理活动过程、心理活动的背景状态、心理活动的内容构成相混淆的问题。

经过长期的理论思考与教学实践,笔者提出了对普通心理学内容体系进行五分的新构思,其基本观点如表2所列。

表2 对普通心理学体系五分的构思

体系划分包含的心理现象

感觉

知觉

认知过程记忆

心理过程思维

想象

情绪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意志过程意志

意识状态

无意识状态

能力

人格

需要

动机

心象

言语

技能

(一)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指的是心理活动中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的心理历程与操作序列。这是心理现象中最活跃、最动态的部分。心理过程从内容上包括了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认知过程是人获取的知识、对内外信息进行加工的心理过程。按照人对客观事物认识反映的水平和内容的不同或者不同的信息加工程度与方式,人的认知活动包括了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不同的形式。情绪情感过程是一种对客观事物的体验过程,是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人们对客观事物与自身需要之间关系的一种反映。意志过程则是确定目标、作出决定、主动行动以达到目标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是对人的主观要求与客观规律间关系的一种反映。心理过程这部分内容,是在传统的普通心理学体系中比较成熟也比较合理的一个部分,对此,我们应该予以继承和吸收。

(二)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在展开时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既是心理活动在进行时的一种背景状态,又是心理活动的综合效应状态。心理状态按照人们是否能清晰地觉知,可以分为意识状态与无意识状态。在意识状态中,存在着清醒、注意、应激等多种不同的觉醒激活水平。心理学中所重视的注意现象,就是一种较为紧张的、激活水平较高的意识状态。而在无意识状态(unconsciousness)中,又可划分为下意识(subconscious)、前意识(preconscious)、非意识(nonconscious)等水平。划分出心理状态这样一部分心理内容来,既解决了传统的普通心理学中长期对注意的摆位不恰当的问题,也使得无意识问题被纳入到普通心理学的体系中来。这可以使得普通心理学这样一门心理学的基础课程更全面地反映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也有助于理清长期在学生学习中容易混淆的无意识、下意识、前意识等概念间的关系。

(三)心理特征

不同的个体在从事相似的活动时,其活动特点是各具特色的。如同样是进行学习活动,可能有些学生学得较快较好,而另一些则较慢较差;有些人在学习中可能表现得急躁,有些则表现得沉稳;有些同学在学习中比较虚心,有些比较骄傲。这种在个体的心理活动中所表现出的独特而稳定的、使个体的心理活动各具特点的心理现象就是心理特征。心理特征的内容主要包括了能力和人格。能力是人心理活动的效率系统,它使不同个体表现出活动效率上的差异,即能力主要是决定了个体“能干与否,能干什么”的问题。人格则是心理活动的风格系统,它所影响的则是个体活动的方式、风格,即人格主要是决定了个体“怎么去干”的问题。人格所涉及的内容在传统普通心理学体系中常被划分为气质和性格,但是气质和性格二者本身就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相互影响,彼此渗透,有些心理特征既可以说是气质特征,也可以说是性格特征。[12] 307而且我国现行很多普通心理学教材中所叙述的所谓性格理论,实际上都是西方心理学中的人格理论。这些人格理论所涉及的内容非常丰富,往往涵盖了气质的内容。非要把这些内容都套在性格的框框里,往往会出现理论内容与性格的定义相矛盾的地方。因此,笔者认为,用人格的概念来取代传统的气质性格,会更符合当前心理学研究的习惯,也更有利于知识的清晰阐述。

(四)心理倾向

心理倾向是心理活动的态度倾向与动力系统。在大体相同的刺激环境下,不同个体的心理和行为方向可能是千差万别的,造成这种差异的很大原因就是由心理倾向的差异所导致的。心理倾向中最重要的内容是需要和动机,另外像兴趣、价值观等也属于心理倾向的范畴。

(五)心理器物

心理器物是心理活动开展的凭借工具,它是心理内容的构成物,同时也往往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心理器物主要包括了心象、言语和技能。心象的本质是一种“心理物象”,是在心理活动中形成的和被运用的心理映象,可以分为感知映象、记忆表象和想象意象。在感知、记忆、想象活动中人形成了相应的心象,并往往在利用着心象。例如,人获得形象记忆的过程就是记忆表象的形成过程,当人们对形象记忆的内容进行回忆提取时,实际上就是在利用心象。言语和技能也是心理活动的重要内容和开展心理活动的工具,通过对言语和技能的运用,人们往往就表现出了诸如思维、记忆、学习等心理活动。把心象、言语、技能概括为是心理活动的器物,则解决了传统普通心理学体系中内容和过程不分的逻辑矛盾,也解决了言语、技能在心理学体系中无家可归的尴尬局面,教材中对这些心理内容的介绍显得顺理成章,学生对这些心理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也更加清晰明了。

以上是我们对普通心理学内容体系的一种新构想。我们认为,这样一种五分的体系,对普通心理学应有的研究内容有更全面的涵盖,对各种心理现象的性质、特性有更清晰而合理的解释。这无论是对开展心理学研究,还是对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学习来说,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标签:;  ;  ;  ;  ;  ;  

一般心理学内容系统规划的新构想_心理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