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康平[1]2000年在《颈脊髓前动脉灌注障碍后脊髓缺血性损伤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颈脊髓前动脉灌注障碍后脊髓缺血性损伤的实验研究 一、实验目的 建立一种可靠性和重复性较高的脊髓前动脉灌注障碍后脊髓缺血性损伤模 型.研究脊髓前动脉灌注障碍后脊髓组织大体、细胞和超微结构变化,观察脊 髓组织形态学演变过程,确定脊髓缺血性损伤的程度和范围,研究脊髓前动 脉损伤后脊髓缺血性损伤的病理机制。动态观察脊髓缺血性损伤MAI变化规 律,确定MRI异常信号演变过程及其特征。 二、实验方法 以家犬为实验模型,实验组9只,对照组4只。采用右侧颈前路纵形切口 入路,C_6椎体开槽后实验组损伤脊髓前动脉,对照组不损伤脊髓前动脉。术后 摄取正位和动力性侧位片,对颈椎稳定性进行评价。解剖观察家犬的脊髓前动 脉,定量测定根动脉。分别在术前和术后按Tarlov肌力测定法和脊髓运动诱发 电位(MEP)测定脊髓运动功能变化。 取得全脊髓标本肉眼观察病理改变。光镜下观察脊髓缺血后病理演变过程, 定量测定变性坏死的神经元。电镜观察脊髓超微形态结构变化。 在术后不同时间进行MRI动态观察。观察MRI异常信号演变过程和异常 信号部位,以及不同时期的特征性表现。 三、实验结果 家犬的脊髓前动脉沿脊髓前正中裂下行,在脊髓不同的节段由前根动脉汇 入补充,在不同的节段根动脉数量不同。术后颈胸段X片显示颈椎稳定。脊髓 前动脉损伤后家犬双后肢不完全性瘫痪,MEP潜伏期延长。 脊髓前动脉损伤后肉眼观,脊髓肿胀,髓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镜下 观,脊髓前动脉损伤后2小时前角运动神经元变性,脊髓前索、侧索的轴索病 且 颈脊瞩前动脉湛注障碍后脊瞩缺血性损伤的实验研究一中文摘要变,6小时运动神经元出现坏死,24小时部分轴索断裂,脱髓鞘变,脊髓水肿最明显。7天以后95%以上的运动神经元坏死,脊髓前角、前索和侧索广泛出血,血管扩张。7天组各节段变性坏死神经元定量测定结果显示人、,神经细胞坏死最为严重,C。节段和尾侧的脊髓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元坏死。 超微结构电镜观察结果:脊髓前动脉损伤后2小时轴突结构紊乱,线粒体峪变短。术后6小时髓鞘肿胀明显,线粒体峪变少。术后24小时髓鞘塌陷,轴突断裂,线粒体肿胀、峪消失。 脊髓前动脉损伤后 T;加权的 MRJ在 C。、,节段出现高信号,脊髓明显增粗。TzWI的MRJ异常信号演变:2-6小时以混杂信号和低信号为主。24小时出现高号、混杂信号和低信号,以高信号为主。3天和7天均表现为高信号。MRI异常信号出现的部位:在矢状面上,C。和 C,的前 l/22o在脊髓缺血性损伤后呈节段性异常信号。在横断面上,C。和C,节段的前索、侧索和前角,出现扇形或月牙形的高信号区,多表现为一侧受累及或偏向一侧。 四、实验结论 1.该模型是一种可靠性和重复性较高的脊髓前动脉灌注障碍模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 2.病理学所显示的结果表明,颈脊髓前动脉灌注后脊髓缺血性损伤是渐进、不可逆发展过程的。脊髓缺血性损伤累及到脊随的前2/3,除动脉损伤节段脊腮病变外,引起脊随广泛的病理改变。 3.颈脊髓前动脉灌注障碍后在MRI最具有特征性的表现是异常信号出现在脊髓前动脉损伤节段的前l/2—2/3,多表现为一侧受累及或偏向一侧。 4.脊肪缺血性损伤后的脊髓出血、水肿在Mffi得到不同程度的反映。MRI不能完全反映脊髓缺血性损伤后神经元变性坏死程度和范围。
王洪岗[2]2012年在《颈脊髓损伤和脊髓型颈椎病的脊髓前动脉CT血管造影观察》文中研究表明实验背景:脊髓损伤包括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脊髓局部缺血是引起脊髓继发性损伤的主要机制之一。原发性损伤发生后脊髓缺血独自或协同其他因素推动脊髓继发性损伤的进展,导致神经细胞功能障碍并最终死亡,脊髓缺血患者的瘫痪率高达33%。脊髓前动脉综合征是最常见的一种脊髓血管病变类型。临床上常常根据其临床特点及MRI做出诊断。对于脊髓前动脉综合,MRI是目前最佳的影像检查手段,但是MRI无法提供直观的影像学资料。脊髓型颈椎病,以脊髓受压,临床上出现脊髓损伤表现为其特征,其MRI T2相常常可发现在脊髓受压部位出现高信号区,这种高信号区被认为是脊髓缺血、坏死的部位,可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原因,也可能与脊髓前动脉相关,但目前临床上无确切的证据。脊髓前动脉行走于脊髓前正中沟,覆盖脊髓全长,供应脊髓前2/3的血供,对于脊髓的供血具有重要作用。有学者认为外伤后的颈脊髓损伤可能与损伤瞬间脊髓前动脉损伤有关,引起脊髓出血性坏死及脊髓软化。外伤性颈脊髓损伤、脊髓前动脉综合、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脊髓压迫以及其MRI图像上的T2高信号区与颈脊髓前动脉之间具体是什么关系,通过一种无创的简便的方式得到以上疾病患者的脊髓前动脉影像,是我们的研究兴趣。本实验通过对18例颈椎外伤伴颈脊髓损伤患者及17例脊髓型颈椎病和脊髓前动脉综合征患者行64排CT脊髓前动脉造影,观察颈脊髓损伤、脊髓前动脉综合征、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脊髓前动脉的情况,评估64排CT血管造影术鉴定脊髓前动脉的临床意义,并希望能阐明外伤性颈脊髓损伤、脊髓前动脉综合、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脊髓压迫以及其MRI图像上的T2高信号区与颈脊髓前动脉之间的关系,为颈脊髓损伤、脊髓缺血、脊髓型颈椎病的研究以及诊断、治疗做出贡献。目的:通过对18例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和17例脊髓前动脉综合征和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CT血管造影,观察脊髓前动脉与脊髓损伤、脊髓型脊椎病、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的关系。方法: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12年8月入院的18例颈脊髓损伤和1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8例颈脊髓损伤患者中,男16例,女2例;平均49.7岁(16-73岁);致伤类型:高处坠落伤10例,车祸伤7例,刀割伤1例;临床分型:中央管综合征9例,脊髓半侧综合征3人,严重四肢瘫病人6例;1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男14例,女3例;平均49.4岁(31-80岁);临床分型:脊髓型颈椎病合并脊髓前动脉综合症:2例,脊髓型颈椎病:15例;颈椎MRI存在异常T2高信号11例,无异常T2高信号者3例;病变节段:多节段受损7例,单节段受损10例。CT血管造影检查:采用64层螺旋CT机对35例颈髓损伤患者和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脊髓前动脉造影;并通过ADW4.3软件进行图像处理,采用双斜位MPR观察局部血管与周围结构的关系;颈脊髓前动脉观察:通过肉眼观察颈脊髓前动脉的CT血管造影图像矢状位、冠状位及横截面观察患者脊髓前动脉是否中断。随访:出院前教授患者及家属ASIA分级中主要肌肉肌力检查方法,出院后按时回院检查或电话询问患者恢复情况,并据实记录。结果:18例颈脊髓损伤患者脊髓前动脉均显影。6例全瘫患者中1例刀割伤患者脊髓前动脉中断,其余5例骨折脱位患者脊髓前动脉未见中断。9例不全瘫患者脊髓前动脉全部显影,未见损伤。经过6-13月随访,6例全瘫患者未见明显恢复。9例中央管综合征及3例半侧脊髓切断综合症患者较入院时提高1级(ASIA分级)。17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2例脊髓型颈椎病并发脊髓前动脉综合征患者脊髓前动脉造影,显示颈脊髓前动脉于病变部位不连续,其余1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CT脊髓前动脉造影均显影,未见明显中断。经过平均10月(0.5-12月)随访,1例脊髓型颈椎病伴脊髓前动脉综合症患者术后2周由ASIS C恢复至D级。另1例脊髓型颈椎病伴脊髓前动脉综合症患者术后未见明显恢复。1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12例行手术减压其中10例至最后随访时由ASIA分级由D级恢复到E级,2例无明显恢复(D-D);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未行手术减压,神经症状2例加重(E-D,D-C),1例无明显变化。结论:1.64排CT脊髓前动脉造影术可以显像外伤性颈脊髓损伤脊髓前动脉。2.颈脊髓前动脉在钝性颈脊髓损伤时不易损伤。3.颈脊髓原发性损伤以及继发性出血、缺血与颈脊髓前动脉损伤无绝对关系。4.64排CT脊髓前动脉造影术可以显像脊髓型颈椎病的颈脊髓前动脉。5.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前动脉不易被压迫中断。6.脊髓型颈椎病MRI图像T2高信号与颈脊髓前动脉无直接关系。
参考文献:
[1]. 颈脊髓前动脉灌注障碍后脊髓缺血性损伤的实验研究[D]. 沈康平. 第二军医大学. 2000
[2]. 颈脊髓损伤和脊髓型颈椎病的脊髓前动脉CT血管造影观察[D]. 王洪岗. 第三军医大学.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