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私立)学校的教学质量与师资管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私立论文,教学质量论文,师资论文,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能否办好的关键。师资管理的水平以及管理的方式能否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师资质量的提高涉及到如下几个方面:
1.爱心与责任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以说,在教育的全过程中,爱是贯穿于其中的最富有吸引力的因素。蒙哥马利元帅在他的《领导艺术之路》一书中曾谈到:“教育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形式,是对人的训练,引导和尽自己能帮他人的一种关系……”人际关系中,最为强烈、持久的纽带是情感。因此,只有在教师将自己的一颗爱心奉献给学生,领导将自己的一颗爱心真诚地奉献给自己的部下时,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师资管理水平的提高才能得以实现。教学质量与师资管理涉及到种种复杂因素,而“爱心”二字无疑应放在最重要的地位。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曾将人的基本需要分成以下五类: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有所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第三种需要,即爱与有所属的需要,实际上并非局限于学生及未成年的儿童,成年人的此种需要也是很强烈的。爱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与愿望之一,教师真诚的爱,会在学生的心中激起巨大的反响,它甚至远远超过知识的传授。实际上,做任何事情都有其独具的“着力点”。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着力点”在于学校要以各种方式引导教师将“爱心”以及与之俱来的责任心放在工作的首要地位。
2.教育教学理论的进修与提高
尽管大部分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学过一些有关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但仅限于此,是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的。教书匠与真正的教师,教师与更高层次的教育家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能否不断地在理论上加以提高,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并能不断地将自己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教育教学理论的提高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且这也是师资管理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民办(私立)学校在中国的兴起,是与中国目前的改革开放,经济大幅度增长的形势密切相关的。民办(私立)学校的办学目标及方向本身就是一个涉及到有关人、社会、学习和知识等等的哲理问题,这就涉及对教育哲学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也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必修课。这门课程对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因为我们的教师在这方面的知识仍十分匮乏,而且绝大多数的学校领导对此重视不够,没有对教师作这方面的引导,而且也未给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条件。我们应该认识到学校本身就是一个心理社会单位,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都在个人的基础上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是在个人兴趣、动机、态度、自然倾向等方面动态进行的。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就象一条浩瀚的大江,它的每一条分支都给我们提出无穷的吸引力。例如个别差异的问题,在一般公立学校中,个别差异是一个令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而在民办(私立)学校中这个问题便显得更突出。我们学校是一所国际学校,招收有四五个国家的几十名学生,这些学生除了具有同龄儿童所存在的一般个别差异外,还存在着民族、文化背景、生活习惯、语言等十分特殊的差异。因此如何重视程度的整齐并同时强调个别发展,如何在班级中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如何对超常学生进行培养,对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加以扶持,对有问题学生进行帮助,对外国学生进行语言障碍的扫除和使之与我们的文化氛围融合等等,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十分具体而又艰巨的任务。又如动机与激励的问题,动机是使个人产生行为的一种驱动力,具有维持行为与指示方向的作用。动机是自发的,也可以由外界引起。从外界引起的作用,称之为激励。心理学家认为动机或激励对于学习者具有如下重要功能(1)指引方向。学生受了激励作用,会依照所激发的方向,向前行进,获得效果。(2)集中注意。受了激励作用的学生,主动积极地努力学习以求达到目标,使自己的愿望获得实现。动机的作用,不论是自发的还是外加的,对学习都有很大的作用。民为(私立)学校的学生大都来自比较富裕的家庭,由于家庭和社会背景的特殊性,这些学生的学习动机方面比一般公立学校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激励作用。以何种方式来激励民办(私立)学校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尚需探讨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够引导教师对学习的基础与动力、教与学的过程、思维的发展、人格的构成以及测量与评定等诸方面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并能根据理论知识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实践的措施,这无疑会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影响。
3.对于各个年龄阶段学生的深刻了解
教师面临的教育对象是学生。要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并产生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必须对学生有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对于学生的了解,又分为对同一年龄阶段学生的共性的了解以及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的了解。
例如,幼儿园的教学应注重活动、游戏、音乐、舞蹈、图画与英语教学的配合。根据著名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的理论,儿童思维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或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可变性。大约从二岁到七岁的儿童的思维发展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的思维特点是:借助表象进行思维活动,还不能进行运算思维;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性与刻板性。对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就需要用活动来激起他们对事物的兴趣。因此,游戏是幼儿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强有力的杠杆。因而每当人们能够成功地把儿童的阅读、运算等学习转变成为游戏时,儿童便会聚精会神地专注于那些本是枯燥亢杂的工作了。因此,教师对自己的学生了解深刻,他(她)的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
4.创造精神的激励与发扬
教育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这二者都需要创造精神。一位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教师将会在自己的平凡岗位上创造奇迹。民办(私立)学校的优势在于有经济实力聘请优秀教师。在选择教师时应注意其是否具有一种向上的精神和内在的活力,这往往是创造力的一种体现。而对学校的教师应经常进行创造性劳动方面的教育。领导应该尽最大的努力支持教师的创造性工作,支持他们进行教育与教学改革。只有充分地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让每一位教师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5.综合素质的提高
人的综合素质对其整个生活及工作质量有很大影响。综合素质,比如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对人的理解和相处的能力,承受压力的能力,灵活而富有实效的思维方式以及幽默感等等,对于我们的教师是长期的必修课程。如果我们能够通过书本和实践两方面知识的不断获取,不断熏陶,最终将它们转化成一种“悟性”,我们就可以把每一门知识都进行自由的转化与迁移。这实际上就是成为著名的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Mmartin Buber)所提到的人:在其存在的情境中能即时作出抉择,所学的东西已渗透到内心。
民办(私立)学校的教学质量与师资管理是一个十分复杂,需要不断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校长以及学校所有的领导应当将最主要的精力放在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师资管理的水平上。一所好的学校应该是一所进修学院,学校不仅应当是学生学习的课堂,而且应该是教师继续高层次学习的课堂。领导应以身作则,深入课堂,深入教师与学生之中,以明确的工作目标,完善并执行管理规章制度,对教师工作及时做出公正的反馈,调动起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领导自己应该具有不断的新目标的追求,在明确的目标和不断的激励之下,提高民办(私立)学校的教学质量与师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