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DR操作技术规范研究论文_张惠玲

放射科DR操作技术规范研究论文_张惠玲

(江苏徐州沛县大屯煤电公司中心医院放射科 江苏 徐州 221611)

【摘要】 目的:探讨医院放射科使用DR操作时常见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技术规范。方法:综合我院使用DR操作的实际情况,发现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果:常规DR操作过程中,存在前期准备不足、资料调取错误、拍摄体位错误以及参数选取不当等问题。结论:放射科操作人员应遵循DR相关操作规范,注意各个环节的操作合理得当,提高检测质量。

【关键词】 DR;放射科;操作技术规范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1-0163-02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各种新型的诊断仪器不断应用到临床治疗中,为疾病的准确判断以及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大的帮助[1]。DR技术作为医院放射科的关键技术,为放射科进行病情诊断、检查以及治疗提供有利依据。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找出放射科存在的DR不良操作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技术规范,先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放射科使用的DR设备为单板飞利浦DR,另外,还有东芝64层CT机,热敏相机以及激光相机。

1.2 方法

根据DR操作的具体应用情况,分析使用DR设备常用操作技术得出的图像质量以及诊断质量,为进一步规范DR操作提供参考。

2.结果

在DR临床检测中,DR技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帮助,然而在诊断过程中,却存在一些几方面的问题。

2.1 检测前期准备不充分

进行DR拍摄前,没有将拍摄的异物除去,比如对患者头部拍摄时,没有将发卡摘掉;进行胸部拍摄时没有取下项链、胸罩等异物,这些都会对图像质量带来较大的影响。

2.2 资料调取错误

在资料调取过程中,如果点击的是其它患者的姓名,对该患者进行拍摄,将会是最终的结果与患者不匹配,出现混淆的情况,这进一步影响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导致工作混乱现象的发生。

2.3 拍摄体位错误

进行DR拍摄过程中,如果不能正确摆放患者体位,也会影响到影像的质量,同时还容易出现左右标记错误情况的发生。在拍摄过程中,一些体积以及密度较大的部位往往需要摆放在靠近阴极端的位置,比如在对患者的腰椎部位进行拍摄时,若不小心将该部位置于阳极端,就会使得拍摄的腰椎图像出现非均匀一致的情况,得到的影像上下两端的密度深淡悬殊,增加了医师的分辨力,大大增加了病情诊断难度。

2.4 拍摄参数选择不当

进行DR检测中,对于不同的部位应选择不同的参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是因为一旦拍摄部位选取的参数有误,将导致成片图像的清晰度下降,即便通过后续的电脑处理也不能获得比较清晰的图像。比如,在对患者的胸部进行DR拍摄时,将参数设置为胸椎部位的参数,会出现射线穿透率不足的情况,使图像的清晰度难以达到相应的标准,无法将隐藏于胸部位置的病灶显示出来。此外,曝光参数也影响图像的清晰度,当拍摄距离较长,往往需要较长的曝光时间,最终成像的清晰度不高。因此在DR操作上,应控制好各种参数。

3.讨论

在现代医院中,放射科是非常关键的科室,集检查、诊断与治疗一体,并且配备了现代化DR检测设备[2]。为了提高放射科工作效率,实现DR摄影检查的价值,要求放射科操作人员规范以下操作。

3.1 检查申请单

操作开始前,应认真检查申请单,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等信息,明确患者拍摄部位。

3.2 设备检查

根据申请单中所给出的检查要求,对设备的性能进行检查与确认。

3.3 摄影位置确定

遵从医嘱对患者进行DR拍摄,如果患者的拍摄部位特殊,应征求医师的意见选择合适的位置。

3.4 拍摄前准备

将所有影响拍摄图像质量的物品取掉,比如发夹、项链、手表、膏药敷料等。在拍摄前还应为患者穿上专用的衣服[3]。投照部位如果在腹部、下部脊柱、盆骨等位置,应注意患者肠道准备情况。

3.5 信息录入

在科室的计算机中录入患者基本信息,确定摄影技术与摄影器官位置。

3.6 安置患者

将患者送到机房,躺于检查床上,并让患者保持检查体位。

3.7 训练动作

为了保证摄影的顺利进行,在操作开始前,指导患者进行呼气、吸气等呼吸训练,向患者讲明呼吸训练的意义,使患者能够充分配合医师完成准备训练动作。

3.8 体位摆放

为了使患者快速完成检查,提高患者检查舒适度,应遵从检查目的与检查具体位置,将患者体位调整到最佳的位置,并且调整拍摄设备的中心线、焦距等参数。

3.9 拍摄曝光

在所有准备工作完成后,再次对机器的性能进行检查,调整各种曝光参数,然后进行曝光,在曝光过程中,密切观察各类仪表的显示情况。

3.10 图像处理

在拍摄完成后,操作人员在申请单签名,如果是特殊的患者,应做好标注,然后对拍摄后的图像进行处理,操作无问题后,即可让患者离开,如果图像不清晰,应让患者重新进行拍摄,直至最终的图像质量清晰为止[4]。

除了上述的操作规范外,还要加强对整个DR操作过程的监督与管理,并加强对DR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DR操作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放射科室人员的操作,为了减少不良操作情况,应重视对各个操作环节的监督与管理,及时纠正操作人员的错误行为,从而保证图像质量。而通过对操作人员技能培训,可以提高操作人员的责任心,使操作人员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充分了解DR设备的性能以及各种功能,使自身操作水平不断提升。

综上所述,规范DR操作技术规范使提高DR图像质量的前提,所以,医院放射科应总结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以充分发挥DR技术在临床诊治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沈维英,刘虎,陆忠烈.FMEA与RCA在放射科DR辐射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4(05):15-19.

[2]黄江华,邓荣花,雍大德.DR摄影技术在尘肺普查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27):500-501.

[3]张伟,王兆晖,李安红,何欢欢.影响DR图像质量因素分析[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2(06):556-559.

[4]王青宏,王凯,张原生,朱健,戴苏华.CR、DR床旁胸部摄影规范化操作对比分析及应用价值[J].中国辐射卫生,2015(01):90-93.

论文作者:张惠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7月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

标签:;  ;  ;  ;  ;  ;  ;  ;  

放射科DR操作技术规范研究论文_张惠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