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郾城区疾控中心 河南 漯河 462300)
【摘要】 目的:通过对预防接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建立预防接种工作调研小组,采用实践调研、问卷调查和接种资料分析等方法,对我中心2014年~2015年预防接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并在2015年~2016年间针对开展问题防范干预,对比干预前后接种儿童及家长的接种服务满意度;结果:预防接种工作中主要存在着医务人员责任意识差、技能操作水平不足、免疫工作不扎实、对流动儿童的管理较差和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不认真、预防接种知识宣传、培训不到位等问题。开展进行相应干预方法措施,儿童及家长对于接种服务满意度由干预前的79.04%提高为干预后95.04%,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预防接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相应的防范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和我国居民的免疫水平,确保疫苗接种的安全,达到有效预防和控制相应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目的。
【关键词】 预防接种问题方法对策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9-0397-02
随着我国近年来预防医学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于医疗保健需求大量增加[1],预防接种工作也受到普遍的关注。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预防接种工作已经步入正轨,但其中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次研究将对预防接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其相应的防范对策。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接种资料源自我区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人口资料来源于我区统计局,随机选取2014年5月~2014年5月未开展问题防范干预期间接受预防接种的儿童1842名作为对照组,年龄为8月龄~6岁,平均年龄为3.56±0.53岁,其中男930名,女性912名,常住人口1624名,流动人口218名。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开展问题防范干预的1837名接受预防接种儿童作为观察组,其中男921名,女916名,年龄为8月龄~6岁,平均年龄为3.47±0.47岁。两组儿童的基本情况相近,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
本次研究由5名免疫规划科专业人员成立预防接种工作调研小组,对我区域内各级预防接种单位进行预防接种工作情况实践调查。同时根据研究需要,对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随机选取的接受预防接种的研究对象进行相关资料调查和评估,并采用自制《预防接种工作评估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预防接种工作相关内容问卷调查,所有问卷内容由研究对象(儿童及监护人)完整填写后,小组成员进行综合整理分析。同时观察组和对照组儿童及其监护人进行接种服务满意度调查。
2.结果
本次研究通过对接受预防接种的儿童及其监护人进行相关调查发现,在预防接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接种人员由于工作待遇较低,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责任意识较差。
②接种人员业务知识欠缺,且学习热情不高,缺乏上进心。
③常规免疫工作不扎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不及时,不能按照预防接种实施要求认真开展查漏补种、主动搜索等工作,使部分漏种儿童一直处于漏种状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④流动儿童管理不规范,城区接种单位不能按要求对辖区内的流动儿童开展主动搜索,只能掌握主动上门接种流动儿童的免疫情况,对于家长不重视接种的流动儿童未按照相关要求及时进行建卡、建证和补种工作。
⑤未能切实开展入托、入学儿童的预防接种证进行查验工作,部分单位仅简单查验而不重视疫苗的补种工作,且查验工作资料存在缺失现象,未按照相关要求规范书写。
⑥预防接种宣传和培训工作流于形式,且不关注宣传教育和培训的效果。
自2015年5月起,对我辖区内的预防接种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开展了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后,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我辖区内儿童及监护人对于预防接种服务的满意度由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的79.04%提高到95.04%,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研究发现,在目前预防接种工作中存在着较多类型的问题,其主要集中在预防接种人员和监管部门中,如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将给预防接种工作带来严重的风险隐患。因此应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相应的预防措施:
3.1 进一步加强预防接种单位规范管理
接种门诊及免疫科是实施预防接种的重要场所,其也是进行宣传教育的文明窗口[2],因此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合理设置预防接种门诊,配备相应的设置设备和预防接种人员,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和完整的操作规程,在明显位置张贴一、二类疫苗的名称、作用、接种方法、免疫程序、适用范围以及禁忌症和不良反应、接种注意事项等一系列免疫相关知识宣传资料。同时公示接种服务价格及咨询电话等,免费为接种人群和儿童家长提供预防接种宣传资料和相关咨询服务。对于接种人员可开展绩效考核模式,将其收入与工作业务相挂钩,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3.2 提高接种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和责任意识
所有的预防接种工作要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进行,预防接种人员不仅需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水平,还需要其具有着较强的责任意识。因此每一位接种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并通过相关技能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定期要对接种人员进行预防接种知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使其能够更好的了解最新、最佳的操作方法和疫苗相关知识,不断提高接种人员的业务素养,避免各类风险事故的发生。
3.3 科学规范提供预约、告知服务
预防接种人员在实施疫苗接种前,首先需告知接种人或其家属所接种疫苗的名称、作用、禁忌症、不良反应等相关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情况、过敏史以及既往接种疫苗的不良反应情况,如发现受种者暂时不宜接种疫苗时,应向其家长详细解释情况,并为其安排下次补种的时间。每次接种操作前,需认真核对预防接种证与所接种疫苗的相关信息。对于接种自费疫苗的儿童,需向家长说明疫苗的相关知识和服务费用,需在儿童家长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为其接种。疫苗接种时,需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消毒标准,使用一次性灭菌注射器,根据疫苗的种类选择适宜的剂量和接种方法。接种后需告知受种者休息30min待无异常反应后再离开。接种完毕后需认真填写接种证、接种底册及儿童信息系统。对于未能及时接种的应种对象,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通知。对于通知后仍未按预约时间及时接种者,由接种人员、乡村(社区)医生电话通知、上门通知、手机短信(微信、飞信)等形式进行预约通知,直至完成应种疫苗的接种为止。
3.4 流动人口的预防接种服务
流动人口的预防接种工作应争取各街道、居委会的配合,及时摸清其辖区内流动儿童相关资料,通过开展发放接种通知单、强免疫等活动,及时为其进行预防接种[3]。各个社区的居委会应及时帮助核对辖区内流动儿童的情况,掌握其预防接种情况,并及时将结果上报相关卫生服务部门。
3.5 多部门联合工作
教育与卫生相关部门应该通力合作,实施育龄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教育部门应切实督促其辖区内的所有学校、幼儿园做好入托、入学前儿童的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将预防接种证纳入到学籍管理中。对于在接种证查验工作中发现的无证、漏种的儿童,其应在监护人的陪同下及时到辖区内预防接种门诊进行补证和补种工作。
4.结论
预防接种工作是一项关系到我国居民健康的长期而又艰巨工作,对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需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争取在今后的工作中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确保预防接种的安全和有效,达到有效预防和控制相应传染疾病发生和流行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娄伟.预防接种工作存在的问题及防范对策[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4,5(30):28-30.
[2]彭夏娥.预防接种工作存在的问题及防范对策[J].当代护士,2007(1):109-110.
[3]郭燕,张焕生,权菁.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8,3(1):65-66.
论文作者:马培珍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31
标签:预防接种论文; 工作论文; 儿童论文; 疫苗论文; 免疫论文; 人员论文; 辖区内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