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史,是非常生动和有趣的,构成历史的人和事是那样的多姿多彩,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电视、图书馆等很多途径来了解历史。教师也需要在正常的历史教学中想方设法地利用可利用的资源,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将教学效益发挥到极致。
关键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教学效益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成才的起点,是学习的源动力。”而历史是多元的、形象的、活生生的,是一个令人神驰向往的殿堂,是中学生喜爱的科目之一。那么,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如何在正常的历史教学中跳出教材刻板的框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教学效益发挥到极致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体验谈谈对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以求教于同行。
一、研究新课标,准确地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是引领课程改革的航标灯。”新课程标准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面,分级分类地界定了课程的总目标、分类目标、模块目标、具体内容目标,构建了历史课程的目标体系。教师应在研究、理解、把握课程总目标的前提下,理解、把握好分类目标和模块目标,并能够正确认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之间的关系。同时,需要教师根据本地区的情况、根据所面对的学生情况进行具体化、细化,才能使课堂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才能彰显出教师的个性化教学特色。有效课堂教学主张教师树立教学目标的整体结构观念,全面实现三维目标,使教学目标价值的实现统一于同一教学过程中,从而充分实现教学的基本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既准确又具有独特性的教学目标,是构建有效课堂总的方向性要求。
二、利用现有课程资源,充分发掘课程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所讲述的只是学生想要领悟而领悟不到的,曾经研究而研究不出来的部分”。这也就是说,教师应讲在“点子”上,要重在导引上,更多的时间应该还给学生,要巧妙地设计,让学生有机会体验,有东西探究,从中萌发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利用好现有课程资源,充分发掘课程资源,教材只是一个样本,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的,必须拓宽学习空间。在自己的历史科教学中,笔者总是想方设法地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如让学生当小记者、办手抄报、开演讲会、辩论会等,让校园成为历史学习的丰富课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笔者还努力开发地区资源,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访问当地的历史名人,调查当地的风俗习惯等,这样,既开阔了学生视野,也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了更深的感情。
三、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认同历史学科
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对课堂教学方法极为重视,明确提出要教师转变角色,教师已不再单纯是知识的传播者了,教师更多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合作者、探究者。学生的学习也要充分体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念。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在“填鸭式”的课堂上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当今的教师应该多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更新课堂教学的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假设活动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农村中学差生面广,学生知识面窄。在农村历史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手段辅助教学,能给学生以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认知内驱力、促进积极思维会产生积极作用。
如讲长征这一历史事件的时候,笔者首先用录音机播放歌曲《长征》。这首歌所蕴藏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学生每一根神经都乐起来了,每一个思维的细胞都活起来了。在此基础上,笔者再因势利导,让学生思考,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红军长征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红军又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取得胜利的?这样,学习的效率就大大提高了。再如,“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一章节的内容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而日本投降的全过程,书本描述却非常简单,笔者就利用多媒体技术选择所需了解的日本无条件投降某些片段进行讲解。如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卷起的蘑菇云,苏联红军进入东北的壮观情景,毛主席向中国人民发出“对日寇最后一战”的号召,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垂头丧气签定投降书的神态。所有这些活生生的场面,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对日本无条件投降这段历史刻骨铭心,其思维活动在借助观察、想象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推理向更高阶段发展。
四、坚持三贴近的原则,即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
要从生活出发,选取大量鲜活的学生熟悉的或者学生关注的案例资料,创设情景,设计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这一教学内容时,引入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这一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件。奥巴马是美国历史上首个非洲裔总统,那么他是如何当选美国总统的,他有什么样的权限呢?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做到在生活中教育,在活动中教育。
五、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加强教与学的双边互动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参与式、探究性学习。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学生发展自己、学会学习的过程。增强历史课堂的有效性就是要在实践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应把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转为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所以,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启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设计不仅要对教材重新组合处理,更重要的是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如何精心导入,启发兴趣,创设情景、激发思维,如何设问、引导启发等,都要精心设计好。通过不同的设计方案,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中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实现智慧的撞击、经验的共享。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凸显,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亢奋状态,这样一加一就会远远大于二。
总之,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于学生主体性的调动,作为教师,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形成新的理念,踏踏实实地做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追求每一节课的高效,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广西民师院附中 532200)
论文作者:刘艳宁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1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9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历史论文; 目标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这一论文; 课程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12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