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与培育人的主体性: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主体性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当代论文,主题论文,弘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4;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608(1999)05-0024-06
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人的主体性也就是人在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和人本身并创造着自己历史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能动性是人的主体性最基本的内涵。它是指人所具有的自觉地、主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特性。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点,也是人之所以能够为主体的主要依据。创造性是主体能动性的突出表现。它是指人能够根据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在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对客观世界原有事物加以改造,或对现存的可以利用的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造就出新的事物来。创造性的实质是对现实的超越。创造性活动是人类得以成长发展的最重要的手段。自主性是人的主体性的最高层次。它是指作为主体的人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能够依据主客体条件和自身的需要最大限度地支配自己的活动,主导客观对象的发展变化。自主性,实质上也就是主体的自由,即“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界。”[1](p.154)
人的主体性既不是先天固有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生成和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 )遗传素质是人的主体性生成和发展的必要的物质前提。(2 )社会生活条件是人的主体性生成和发展的决定因素。它从总体上制约着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方向、水平和速度。人的主体性的发展,始终受着社会生活条件首先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为人的主体性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3 )社会实践是人的主体性生成和发展的基本途径。由遗传所提供的人的主体性生成和发展的客观可能性,只有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变为现实。社会生活条件对于人的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的决定作用,也只有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发生影响。人的主体性,总是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生成,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着的。(4 )教育是人的主体性生成和发展的主导因素。教育既是一种为着促进人的发展而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起来的特殊的社会环境,又是一种由教育者指导的、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的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对人的发展的影响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因而,对人的主体性的形成和发展起着主导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人的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1)激发作用。 人的主体性是需要激发的。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人们认识自己的利益,认识自己作为自然的改造者和社会历史创造者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价值,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唤起人们的主体意识,振奋人们的主体精神,才能激发人们不断增强和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力。(2)导向作用。人的主体性受着客观条件及其内在规律的制约,受着社会发展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的制约。只有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遵循客观规律,人的主体性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正如毛泽东所说:“一切根据并符合于客观事实的思想是正确的思想,一切根据于正确思想的行动是正确的行动。我们必须发扬这样的思想和行动,必须发扬这种自觉的能动性。”[2](p.445)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人们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牢固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正确认识自觉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自主性与社会制约性以及自主与自律、创造与继承等各个方面的关系,才能使人们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3)塑造作用。人的主体性实质上是人的各种素质和力量的综合体现。它不仅包括各种智力因素,也包括各种非智力因素。如果没有各种非智力因素的推动、激活和引发,主体的各种智力因素也不可能得到正常的发展和发挥。而思想政治教育则是促进人的非智力因素健康发展的主导因素。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培养人们高尚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引导人们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崇高的人生理想,促进人们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个性,从而发展和完善人的主体性。(4)凝聚作用。人包含着个人、 群体和人类三个层次,因此,人的主体性也就相应地分为个人主体性、群体主体性和人类主体性。在群体主体性中,民族主体性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民族的主体性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意志和力量的结合。它是一个民族得以存在和发展,得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据。现阶段,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既要大力弘扬每一个社会成员的个人主体性,更要大力弘扬整个中华民族的民族主体性。这就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激发人们的爱国热忱,增强人们的集体观念,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从而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力量都凝聚到“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宏伟目标上来。
二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人的主体性发展中的作用,着力弘扬和培育人的主体性,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具体地说,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要着力弘扬和培育人的主体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根据:
(一)市场经济的呼唤。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既为人的主体性的发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社会经济条件,又使人的主体性发展问题显得更为迫切。首先,市场经济的自主性,要求人们必须破除一切依附关系和依附观念,增强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和愿望,自主地从事生产经营和市场交换。其次,市场经济的竞争性,要求人们必须破除一切抱残守缺、因循守旧、知足常乐的保守心理和习惯,增强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发展和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能力,能够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再次,市场经济的平等性,要求人们必须破除一切等级观念和特权思想,增强平等意识,正确认识和充分行使自身作为市场主体所享有的自主经营、公平竞争、自由买卖和等价交换的平等权利,并尊重其他市场主体的权利,彼此平等相待。再次,市场经济的开放性,要求人们必须打破过去那种自然经济条件下人的活动的地域局限性和小生产的狭隘眼界,既要增强开放意识,大力吸取先进科学技术,积极参与世界市场竞争,又要大力弘扬民族主体精神,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着人的主体性的充分发展和发挥。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有效的服务和强有力的保证,就必须着力弘扬和培育人的主体性。
(二)知识经济的企盼。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端倪已现。知识经济与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不同,它是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基础,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的经济。知识经济的这些基本特征也就决定了它必然要对人的主体性的发展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首先,知识经济的基础是知识。知识已经成为生产要素中最主要的因素。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实现劳动者知识化和学习终身化已成为必然趋势。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充分发挥和发展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不仅要努力掌握丰富的知识,而且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主动学习的精神和运用新技术高效率地学习的能力,能够始终以主体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汲取新的知识,以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次,知识经济的动力是知识创新。知识创新的水平和速度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劳动者的创造力成为经济竞争力的核心。这就要求人们必须充分发挥和发展自己的创造性,要具备强烈的创新意识、奋发的创新精神和很强的创新能力,能够始终保持旺盛的创造力,以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主动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就必须积极发挥自身在人的主体性发展中的作用,着力弘扬和培养人的主体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首先,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启发人们的社会主义觉悟,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这实际上也就是要培育人们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所应当具备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使之充分认识自身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及其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增强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所需要的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成为高度自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内在地包含着要弘扬和培育人的主体性。其次,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实质上也就是在教育者的教育影响这一特殊外因作用之下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而受教育者则是其自身思想行为的主体,其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关键在于其自身主体性的发挥。因此,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就必须着力培养和激发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引导和激励受教育者主动地接受教育和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以主体的姿态自觉地按照社会要求塑造自己的思想品德。再次,从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新情况来看。由于现代传播媒介的飞速发展,各种社会信息纷至沓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对外开放,人们社会交往的范围日益扩大,社会环境对人们思想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网络的建立,人们只要打开计算机,就可以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各样的思想信息。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注重培育人们在接受环境影响和思想信息方面的能动性和自主性。在引导人们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同时,着力培养人们分辨是非的能力、自主选择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这样,才能使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始终坚持坚定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总之,着力弘扬和培育人的主体性,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内在要求。
三
思想政治教育要弘扬与培育人的主体性,其自身就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改进思想政治教育,首先必须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在当前,尤其要更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观、价值观和任务观。
(1)更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观。过去,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张片面的唯教育者主体观,视教育者为唯一主体,而忽视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把受教育者仅仅视为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的客体。这种片面的唯教育者主体观必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命令主义、强制压服和单向注入,严重地挫伤和压抑了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际上,受教育者同教育者一样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既是教育者按照社会要求积极组织实施教育的过程,也是受教育者基于自身思想基础和内在需要,通过自己的积极活动,能动地接受教育和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在这里,教育者组织实施教育的主体性与受教育者能动地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主体性是并行不悖、辩证统一的。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离不开教育者的激发和引导;而教育者的教育也只有通过受教育者的积极活动才能发挥作用。实际上,教育者的主体作用,说到底,也就是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激发、引导和培育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克服片面的唯教育者主体观,同时也要防止片面的唯受教育者主体观,确立教育者的主体性与受教育者的主体性辩证统一的新观念。
(2)更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过去,由于受传统的、 片面的“社会本位说”的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片面的唯社会价值观,把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人为地对立起来,片面强调社会价值,忽视甚至否定个人价值。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定上,只强调社会要求,忽视甚至否定个人的内在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上,只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的社会功能,忽视甚至贬抑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个人发展方面的个体功能,致使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吸引受教育者的积极参与,因而收效不大。事实上,社会与个人是辩证统一的,尤其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更有其内在的一致性。因此,我们必须克服片面的唯社会价值观,同时,也要防止片面的唯个人价值观,确立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相统一的新观念。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和兼顾个人的内在需要,促进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协调发展。
(3)更新思想政治教育任务观。过去,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任务被仅仅归结为“传道”,即灌输社会规范,而不重视能力和个性的培养。因而,受教育者仅仅被视为社会规范的接受器,于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简单说教、硬性注入的现象普遍存在。事实上,完整的思想品德结构是一个由“社会内容”、“心理形式”和“能力”三个维度有机结合而成的三维结构,培养人的能力是思想政治教育题中应有之义。同时,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人的发展包括人的思想品德的发展,既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没有社会化,人就不能适应社会;而没有个性化,人也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自主的、富有创造性的生气勃勃的主体。因此,我们必须克服片面的唯社会规范灌输的任务观,同时,也要防止忽视甚至否定规范灌输的倾向,确立灌输规范与培养能力和发展个性相统一的新观念。在改进教育方法,提高灌输效果的同时,着力培养人的能力和个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要明确地把弘扬与培育人的主体性作为重要目标,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增强人的主体意识。 主体意识是指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认识和自觉。它是人作为真正的主体而存在的基本前提,也是人积极地、自觉地发挥主体性的内在条件。增强人的主体意识,主要的就是要引导人们认识自身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和肩负的社会责任,认识自身的权利和义务,提高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自觉性;要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体与群体、自身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使人们能够在充分认识和积极发挥自身主体性的同时,尊重和肯定他人的主体性,并使自身主体性的发挥始终有利于增强集体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主体性,始终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
(2)培养人的主体精神。 主体精神是指人们主动适应和改造自然与社会,主动认识与完善自身的心理倾向及行为表现。它是个人积极发挥自身主体能力的内部动力。培养人的主体精神,主要的就是要培养人的自尊自重、自强自立的自主精神;奋发努力、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勇于探索、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团结互助、主动合作的协作精神;以振兴中华为己任,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四化伟业的主人翁精神。
(3)开发人的主体能力。 主体能力是指作为主体的人所具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在力量。它是人成为主体的基本根据,直接影响着人的活动的顺利进行和效率。在今天,开发人的主体能力,尤其要着力开发人们善于获取最新知识,及时掌握最新技术的学习能力;善于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获取有用信息,从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接受积极影响,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条件选择自身成才和发展方向的选择能力;善于探求新知识,发明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的创新能力;善于调节人际关系,从而使自身的主体性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发挥的协调能力。
(4)塑造人的主体人格。 主体人格是人作为主体所具有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和行为特征的综合。主体人格对人的主体性的发挥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塑造人的主体人格,主要的就是要引导人们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崇高的人生理想,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培养积极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三)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为了实现弘扬与培育人的主体性的目标,必须进一步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把过去那种以教育者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方法转变为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方法,着力发挥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1)坚持民主原则。民主原则的基本精神就是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以社会主义的民主精神、民主作风和民主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民主原则,一是要尊重教育对象,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合法权益,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爱好,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二是要坚持平等待人,建立和保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平等关系,坚决克服那种居高临下、以势压人的不良作风,以平等的姿态与受教育者交流思想,交换意见,互相启发,互相帮助。
(2)贯彻疏导方针。疏导方针的基本涵义就是要广开言路, 让人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循循善诱的说理教育,帮助人们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把人们的思想引导到积极、健康、正确的方向上来。贯彻疏导方针,一是要积极疏通,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鼓励人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倾听群众的呼声和意见,及时总结和推广群众中的先进思想和正确意见,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中的思想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成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交流、互帮互学的过程。二是要善于引导,变硬性注入为启发诱导。讲清道理,但不代替作出结论;指明路途,但不强行牵着走。着力启发和引导人们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通过自身的积极思考和亲身体验,作出正确的结论和抉择。
(3)注重自我教育。 就是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受教育者把教育要求变成自己的内在追求,主动接受外界的积极影响,自觉地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调控和自我矫正,以培养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开展自我教育,一是要把个体自我教育与集体自我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在激发和引导受教育者自觉开展个体自我教育的同时,着力组织和指导受教育者的集体自我教育,通过开展民主讨论、评比竞赛、批评和自我批评等各种群众性的互教互学活动,提高集体全体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二是要把自我教育与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加强对自我教育的激励和引导。要引导受教育者确立高尚的人生理想,以激发其自我教育的愿望;要引导受教育者了解社会思想品德规范要求,使其掌握自我修养的标准;要指导受教育者通过学习和实践,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使其能够始终自觉地按照社会要求严格要求自己。
(4)组织社会实践。如前所述, 社会实践是人的主体性生成和发展的基本途径。因此,弘扬和培育人的主体性,就要着力组织和引导人们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现阶段,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其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升人的主体性的过程。我们应当引导人们以主体的姿态投身于这一伟大实践,在实践中增强自身的主体意识,提高自身的主体能力,完善自身的主体人格,把自己锻造成为高度自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创造者。
收稿日期:1999-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