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是我国获取能源的主要途径。但随着大规模开采,部分煤矿已形成大面积采空区,上覆地层失去了下部的支护。当它到达地面时,会引起地面沉降、地面裂缝等问题。供水、排水、供热、通信、人防等方面的破坏也很常见。
关键词:煤矿;采空区;地质灾害分析;治理措施
煤炭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开采方法和开采质量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需要有关单位予以重视。但是,在目前的采煤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大量的煤矸石等物质,不仅会破坏周围的土地资源,还会导致煤矿采空区的发生,危害周围环境。为此,相关人员必须更加重视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一、煤矿采空区地质灾害分析
1.1地面塌陷
随着煤矿开采的不断深入,大量的煤炭被运抵地面,但矿井内没有充填其他的支撑材料,使岩石的承载力发生变化。此时,受外部风力和水力的影响,表面很可能出现不同数量的裂缝。当外力作用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裂缝逐渐扩大,进而导致表面塌陷等问题,影响周围环境安全。一些地表裂缝不出现沉降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裂缝周围的土壤可能出现荒漠化等现象。同时,随着裂缝的深入,地表潜水也会进入深层土壤,从而造成地表水短缺。这将增加该地区发生水土流失和其他问题的可能性。需要相关人员及时调整,确保后续工作。应以合理的方式进行。同时,由于人类活动和矿区周围的采矿工作的影响,在进行新的采矿工作之前,工作人员可以使用爆破等方法来打开新的矿口。这种振动产生的爆破地震波将直接破坏现有的地质平衡,导致地面裂缝的不断扩大,从而产生新的地面沉降区,影响煤炭开采。矿山的后续开采和运煤工作将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滑坡等自然灾害的概率将逐渐增加。
1.2水资源枯竭
受实际地质构造和采煤方法的影响,为了获得优质的煤炭资源,矿山管理人员和其他人员一般会组织人员进行深部煤炭开采。这种煤的储存位置一般在地下含水层附近。因此,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必须制定一定的地下含水层防治措施,通过修建防水墙降低地下水对煤矿开采的影响,保证煤矿开采工作的合理进行。但从长远来看,这类煤矿的开采方式导致了地下水循环结构和水循环补给系统的变化。原有排水结构和回灌结构发生变化,不利于后续工作的合理开展。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水资源分布在南方多于北方,但大部分矿区位于陕西、甘肃、宁夏等北方缺水地区。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大量的排煤现象,这与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相矛盾,将影响煤矿开采和深加工。合理开展工作。同时,水资源的分布也受到了影响。随着煤矿开采的深入,地下水位将继续下降。周边地区的农业和工业生产缺乏必要的水资源,将影响人民的生产生活,严重影响后续工作的质量。
1.3破坏土地生产潜力
在煤炭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煤矸石和废气,破坏周围的水土资源,造成土壤浪费等问题。同时,为了保证矿区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安全,矿区周围的厂房经常被拆除。但是,煤矿开采结束后,有关企业和单位对矿区的恢复工作不重视,导致矿区周边生态环境系统遭到破坏,相应的水循环系统发生变化。不利于后续工作的合理开展。在水资源短缺和矿区自然灾害频发的影响下,土地生产潜力急剧下降。大多数周边居民通过煤矿开采和外出工作获得生存所需的水和其他产品,这将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为了获得更多的粮食,一些剩余的农民通常选择开发新的林区作为农田,但这将进一步破坏矿区周围的生态环境,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不利于矿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灾害的特点
2.1集群发生: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工人不可避免地会对原地质结构造成破坏。矿山地质灾害经过长期的开采,将有一定程度的集群发生,甚至集中在一定的阶段和区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派生性:矿区地质灾害往往不是独立发生的,通常一种灾害与另一种或几种灾害同时发生,不仅发生时间短,而且具有很大的破坏力。常见的灾害是,一旦采空区顶板破裂,就会引起应力不平衡,造成地表塌陷,不仅影响周围耕地,而且影响周围地区。建筑物。
2.3不能消除,但可以预防:由于采矿技术应用水平低,在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目前,完全消除灾害危害是不可能的。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法律制定防灾对策
三、煤矿采空区灾害治理的措施
3.1合理开展地下水循环保护工作
针对煤矿开采中破坏地下水循环的问题,应重视开采技术和开采方法的应用,结合可能出现的含水层破坏问题,明确地下隧道开挖的工作要求,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s在其工作过程中,按规定进行后续工作,并尽可能保证处理效果。、同时,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发生地下水资源渗漏时,有关人员应坚持堵漏的工作原则,在不破坏原含水层流向的基础上,尽可能进行后续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
3.2合理选择和优化煤矿开采方式
煤炭开采工作过程中,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对其应用的开采技术的重视,减少煤炭开采过程中应用斜井等进行煤炭开采工作的几率,转而应用竖井开采等工作模式开展后续各项工作。同时,煤炭开采过程中应当逐渐摒弃放炮开采的工作模式,将矿区开采对周边地质构造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通过引入新设备,结合当前应用较多的机采方式等开展各项工作,可以有效降低对周边地质构造造成的影响,煤炭开采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突水等问题的几率大大降低。
3.3合理开展基础设置建设
煤矿开采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重视,结合矿区开采过程中出现的多余的水等物质,及时修建沟渠将水排出,避免该类积水对后续各项工作合理开展造成影响。同时,煤矿开采过程中还应当加强对渗漏以及煤矿采空区恢复工作的重视,及时修建防水工程,利用煤矸石等将采空区填埋起来,引导其后续各项工作以合理方式开展,降低对煤炭采空区造成二次破坏等问题的几率。
3.4严格落实土地复垦治理工作
为保护煤矿开采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减少破坏的耕地数量,相关人员应当加强对煤炭开采过程中应用的开采方式的重视,通过调整煤矿开采方式,在此基础上开展煤矿采空区的土地复垦工作,通过引入必要的土地生产装置等净化煤矿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根据土地复垦的工作要求,在不同时间种植不同类型的农作物,制定土地和林区的种植计划,逐渐提高土壤肥力,尽快完成煤矿采空区的生态系统重建工作,实现对土地资源的有效保护。
3.5严格依照规定进行施工
针对层出不穷的矿区灾害问题,国家制定并颁布了多项法律法规来约束矿企在开采过程中的一些不法行为,包括对地质环境的污染、对矿区地质结构的破坏、随意乱采乱开的问题。但是在实际推行的过程中却因为各种因素影响导致这些政策法规无法完全落实。结合矿区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改善和恢复的措施。强化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确保矿区能够井然有序的开采。
结束语:
煤矿采空区的存在将会对周边生态环境以及人们生活等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要求相关单位必须加强重视,采取土地复垦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和废弃巷道加固维修等手段来开展后续各项工作,尽可能保障其工作质量,推动煤矿采空区恢复重建工作以更为合理的方式开展,保障煤矿开采的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卫.矿井通风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机电工程技术,2017,(9):140-142.
[2]金祥.煤矿通风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28(3):86-87,92.
论文作者:王加兴,李军,曹始友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6
标签:煤矿论文; 采空区论文; 矿区论文; 过程中论文; 工作论文; 煤炭论文; 发生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