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论研究中“问题导向”之问题论文

管理理论研究中“问题导向”之问题论文

管理理论研究中“问题导向”之问题

徐 飞

(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成都 611756)

摘要: 结合管理学的主流研究范式,对“问题导向”中的“问题”进行探究和梳理,指出管理学理论研究需要透过表象问题不断追问深层次问题直至最本质最深刻的“元问题”。同时指出,研究者尚未建立起强烈的问题意识,本土研究者在现代管理学学术话语权的弱势以及程式化结构化实证科学研究方法的大行其道,是“问题导向”仍然还成为问题的主要原因。再则,除“问题导向”外,“逻辑导向”、“理论导向”的研究方法亦值得重视。

关键词: 问题导向; 管理理论; 本土情境; 学术中国化

0 引 言

盛昭瀚教授在本期《管理科学学报》发表的大作《问题导向:管理理论发展的推动力》(以下简称《问导》),对问题导向的原则与价值、问题导向总的关键要点分析以及问题导向与研究模式等有重要论述,对“问题数学化认知”一节的剖析尤其深刻。文章强调指出,问题是理论研究的起点,在人类管理理论时代性贡献与实践性关系上,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1].诚然, 真正有价值的实际问题既能使管理理论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又能使管理理论保持与时俱进的鲜活度,并且理论的学术价值与真理性最终只能用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来证明.

改进前后,患者的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改进前后两组对象的用药依从性指标,参照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分值分布,联合用药率,过去6个月低血糖发生率。

然而,对管理理论研究中的“问题导向”,仍需追问和深入思考如下问题:

1 “问题导向”中的“问题”是什么问题?

“问题导向”中的“问题”是什么问题?是实践问题、现实问题,还是理论问题、逻辑问题?是定性问题还是定量问题?之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因为研究方法(范式)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一般而言,管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或主流研究范式有3种:一是基于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学科,以概念抽象、学理思辨及逻辑演绎为主要特征的规范性研究;二是基于社会学、行为科学、脑科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等学科,以实验研究、预测研究、案例研究、经验分析、田野调查为主要特征的实证研究;三是基于系统科学、运筹学、数理统计学、数据科学和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AI)等学科,以数学建模、模拟仿真、数据挖掘为主要特征的量化研究.

大体上,方法一对应理论问题和逻辑问题,方法二对应的是实践问题和现实问题,方法三对应的则是(可)定量问题.黑格尔在谈到研究方法时强调指出,“方法并不是外在的形式,而是内容的灵魂和概念”,“方法一定由内容决定”.依此逻辑,方法由问题决定.因此,弄清楚问题是什么至关重要.

学术研究的第一步,就是要在深入研究问题背景的基础上,明确问题的性质、类型、范围或论域,这是思维展开和深入的前提.想必《问导》最本源最质朴的意义,就是以问题作为研究的起点,经过概括、提炼、抽象然后加以深入研究.实际上,管理理论研究,需要从“原生态”问题出发,透过表象问题不断追问深层次问题直至最本质最深刻的“元问题”.一旦找到“元问题”,往往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和钥匙,甚或问题即答案.在不断追问的过程中,还需要仔细研判和甄别是真问题还是伪问题?是主要问题还是次要问题?是具体性、特殊性、个性问题,还是一般性、普遍性、共性问题?是宏观问题还是中观问题或微观问题?是个案问题还是“现象级”问题?如此等等.

作为学术研究对象的(理论)问题,可以从4个方面来界定,其一,要求回答或解答的题目;其二,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指出“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其三,造成差距的因素.对管理而言,造成应有状态与现有状态之间存在差距的各种影响因素就是问题;其四,关键或重要之点.在把实际问题从其存在的情景中剥离成为理论问题的过程中,还需要关注情景重构的嵌入性、情景预测的深度不确定性、情景演化的复合性以及情景的路径依赖性[1],以确保理论问题对实际问题的“保真”.

通读《问导》,“问题导向”中的“问题”应是实践问题或现实问题,亦即原汁原味未经提炼的“原生态”实际问题.其实,“原生态”问题不是问题,而是问题情境(景)、情况、背景、现象或素材.问题不会自动呈现,需要揭示、提出或定义.这也是《问导》作者强调需要把“实际问题”抽象成“理论问题”并突出强调理论问题价值的原因.

2 “问题导向”何以成为问题?

当然,管理学因其涉及学科的庞杂性、综合性以及研究对象与内容(关涉人!)的复杂性、模糊性,其理论难以在“象牙塔”里凭空产生,不能纯粹地从逻辑到逻辑,从理论到理论,必须扎根社会实践和管理实务,但“逻辑导向”、“理论导向”的研究方法对管理学无疑具有参考性、借鉴性和启发性.

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将问题作为研究起点的“问题导向”方法固然是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但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须的.将文本、概念、逻辑甚或理论作为研究的起点,与之相对应的“文本导向”、“概念导向”、“逻辑导向”、“理论导向”等研究方法也十分重要.实际上,学科发展历程表明,越是发展相对成熟、充分的学科(如数学、物理学),逻辑导向、理论导向的色彩越鲜明.

既然如此,管理理论研究中的“问题导向”为何还成为问题,以致需要提倡和强调?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要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课堂变成学生乐于学习、享受语文趣味的场所,让学生思维在课堂上“飞”起来,学得有滋有味、体验快乐语文,这才是真正意义的语文课堂。如果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让语文的魅力抓住孩子的心,学生就不会对语文避而远之了。

数学结构的发现便于我们高效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对于化简繁杂数学知识,内化数学方法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通过观察、归纳、总结,发现数学结构的特点,进而发现数学中的知识间的韵律及统一,是一种美的享受。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新的源泉,一切发明创造和理论研究从本原上讲都是从问题开始.爱因斯坦曾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或是实验上的一个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他进一步指出“提出新问题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问导》也指出,世界上凡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一切管理理论研究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回答和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管理问题,体现出鲜明的问题导向性[1].

以物理学为例,最早的理论物理都是从实验(实践)出发,通过做大量实验然后总结规律得出定律.后来,直接从理论出发产生新的理论,如把电学和磁学(以及一部分波动光学)的规律加以概括抽象,产生Maxwell 电磁理论.再接下来,根据不同的理论间的相似性进一步提炼、抽象,可创造出通用的产生理论的工具——理论发生器(theory generator).在理论发生器里给定所需要的量,就会自动生成理论,如Lagrange 动力学,Hamiltonian 力学等.若将理论应用于不同情景,还可获得一些具体的定律.

二是研究者尚未建立起强烈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研究者面对一些疑惑难解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所产生的具有探索情景的真实问题或想做出发现式创新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是个体对问题能够敏锐感知、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心理品质.多年来,一些研究者习惯于把现有管理理论视作不容改变的“金科玉律”,一味被动地加以接受,几近丧失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问题意识的缺乏,必然导致对大量管理实践和管理变革中出现的管理现象和管理问题视而不见、习而不察、浑然不觉.特别是洞察力的严重欠缺,也使得研究者难以从纷繁复杂的管理现象中提炼出有价值的“真问题”.

三是诚如《问导》作者所言,现代管理学的发展起源于西方,西方以其发达的经济体系和管理平台,不仅创作了大量的管理理论,而且取得了牢固的学术话语权和主导权[1].几十年来,由于中国管理学历史传承较少发展时间较短,在一段较长时期内中国学者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引进、介绍、传播、跟踪、追随国外管理思想和管理体系,导致不少学者不同程度地接受了西方管理数学化等学术价值观.此外,较之“问题导向”需要极具直觉力、洞察力、想象力去发现和提炼问题,所谓严谨的程式化结构化的实证科学研究方法相对简单,也迎合(国际)主流期刊偏好,文章易于发表.因此,基于趋利避害的功利主义考量,我国研究者自然不太愿意选择费力不讨好的“问题导向”方法.

两个译者的译文中,很明显,都采用了归化的手法来翻译。都是为了用带有文化色彩的表达方式来更换掉对原文的字面翻译,一个“呸”字非常传神,中文中这为妇孺皆知的表现不屑和不满的表达方式,这可以引起人们对于老克劳雷形象的生动的联想,有效地填补了这种文化预设的“不定点”,而“管他娘的”为一个粗语,虽然也可以表现出人物的不羁,不畏人言的特点,但是文中人物是具有头衔和地位的老绅士,尽管吝啬,口出脏话似乎也有伤大雅。故本文作者斗胆认为,此处归化确实走得太远了一些,因为该表达方式在读者中引起的预设与原文的确有出入。

这些年来,中国管理学界逐步完成国际接轨,大批中国管理学学者已经快速学习并掌握了西方规范化的研究方法.当下,我国管理学学者最应该做的就是扎根中国经济管理实践,充分利用中国改革开放40年日新月异的管理变革和正在经历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通过问题导向捕捉管理变革中涌现的新问题和新机会,深刻反思本土情境对于管理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揭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管理新现象.进而兼收并蓄、顶天立地,构建具有原创性的管理新理论和新思想,创造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意义的管理学新方法和新范式[2],这是当代中国管理学者的重大使命.

参 考 文 献:

[1]盛昭瀚. 问题导向: 管理理论发展的推动力[J]. 管理科学学报, 2019, 22(5): 1-11.

Sheng Zhaohan. Problem orientation: Driving force of management theory developmen[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s in China, 2019, 22(5): 1-11.(in Chinese)

[2]肯·G. 史密斯, 迈克尔·A. 希特主编. 管理学中的伟大思想: 经典理论的开发历程(典藏版)[M]. 徐飞、 路琳、 苏依依 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Smith K G, Hitt M A. Great Ideas in Management: The Development of Classical (classical edition)[M].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6.(in Chinese)

The issue of “Problem orientation ”in management theory research

XU Fe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611756, China

Abstract : This paper adopts the mainstream research paradigm of management science to explore and classify the “problems” in “problem orientation”, and points out that in management theory research, we must investigate deep-rooted problems by constantly looking past the representational problems to the most essential and profound “meta-problems”. In addition, it points out that researchers have not yet established a strong problem consciousness, and the weakness of local researchers' academic discursive power in modern management, as well as the popularity of stylized and structured empirical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s, are the main reasons why “problem orientation” is still a problem. Moreover, besides “problem orientation”, we should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logic orientation” and “theory orientation”.

Key words : problem orientation; management theory; local situation; academic sinicization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807( 2019) 05-0012-03

收稿日期: 2019-05-14; 修订日期: 2019-05-17.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资助项目( 2017YFB1401400) .

作者简介: 徐 飞( 1964—), 男, 四川巴中人,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 Email: xufei@ swjtu.edu.cn

标签:;  ;  ;  ;  ;  

管理理论研究中“问题导向”之问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