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需求结构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_公共物品论文

人的需求结构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_公共物品论文

人的需要结构发展趋势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结构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的行为是由人的内心需要引发的。人的需要结构包括低级的与高级的两个层次或两个方面。可以理解为高级的和低级的人性,或者说高级与低级的自我。高级自我是“最关切、最渴望实现我们最深层次的价值观及个人原则的自我。它所反映的都是我们认为是真、善、美、公平、诚实之类的东西,而且它还为我们指出了通往更真切的生活的途径以及它所蕴含的更高一级的人类需求。低级自我就更接近于标准经济学中所说的自我,它涵盖了激励、倾向,对于快乐、权力和名利的向往,以及其他自利的表现。”(注:[美]马克·A·卢兹:《经济学的人本化——溯源与发展》,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1页。)低级的自我类似于弗洛依德的“本我”,它是一个先天的我,自然的我,自发的我,是一个毫无遮掩的我。而高级的我类似于弗洛依德的“超我”,是后天的我,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不断的社会化过程而形成和发展的社会的我,是特定的社会角色要求扮演的我,是一定的文化与道德良心和法律规范约束的我。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看,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与特定社会历史条件相联系的,是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不断变更而不断发展的。人的需要既取决于人的内在生理状态,又取决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从发展趋势来说,在人的基本生理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人的需要越来越受社会历史条件、制度和文化的影响,受一个人生活的工作环境、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人从自己的需要出发而产生的人类行为表现为某种价值取向。人类行为的价值取向是指人类行为过程中追求的某种对人自身需要的满足。人的需要有个人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人类的需要。个人的需要有物质的需要,也有精神的需要。人们在选择和确定自己的行为时,以何种需要为导向,这就是人类行为的价值取向。一种行为的价值取向反映了一种价值观。每种价值观都影响人类行为的动机。人们的价值观或动机体系总是一个矛盾的和复杂的结构。即使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行为也是由一种复杂的动机体系支配的,利润的动机和非利润的动机同样重要。即使是自利的行为也具有多方面的内容。追求效用最大化是自利行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也是一种自利的行为;追求个人物质利益的满足是一种自利的行为,追求个人精神的满足也是一种自利的行为;损人利己的自利行为与损人不利己、利己又利人的行为也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利己行为不仅对个人具有不同的意义,对他人、对社会的意义也不同。在任何一个社会形态中都存在着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理解为自己的行为目标的人。但是,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会诱导、培育和强化人的不同的行为动机。从而,这种把个人对社会责任理解为个人价值的行为要么只是特殊的个体在其人格结构和社会条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自发地生长出来的目标,要么是社会绝大多数个人自觉追求的目标。马克思主义认为,市场竞争条件下个人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并不会象亚当·斯密所说的那样会通过一只“看不见的手”自发地实现普遍的社会福利。引导人们培养合作精神、讲究诚信、注意尊重和维护他人利益是实现最大的社会福利甚至是实现个人利益的可靠保障。因此,社会主义以整体的和谐、以集体主义和个人社会价值作为评价个人价值的主要标准,因而人们更多地把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作为自己价值目标;而资本主义则以个人主义、个人的自我价值作为评价个人价值的标准,因而人们更多地重视个人需要的满足,而且常常趋向于以片面的物质欲望为终极目的。20世纪末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也不知不觉地诱导着人们的利己主义的价值观。个人追求自我利益特别是自我物质利益最大化的动机会给高校特别是对处于相对弱势的新升本科院校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人的需要通过消费一定的产品(物质产品和精神文化产品)来得到满足。理解满足人们需要的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对于通过完善消费结构在满足人的需要的同时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消费结构可以从许多不同的方面进行分类。从满足消费需要的产品的所有权性质以及人们获取这种物品有无竞争性和排他性把消费品区分为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满足人们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产品种类和数量会越来越多,社会生活就会发生两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私人物品将越来越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个人的消费需求一开始总是一些以纯粹私人物品为对象的消费需求,比如对食品、服装的需求,这些物品满足的既是私人的需要,也是低层次的基本生活需要。当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当社会大众的需要还处在相对不足的情况下,一部分富有者的需要会逐渐演进到对奢侈品(奢侈品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历史范畴)的需要,这些奢侈品越来越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并逐渐成为其他普通大众消费的榜样。比如文物、字画、工艺、古玩等等。在时间上会由私人物品逐渐演变为公共物品。在历史上,它们都是占有者个人自我欣赏的私人物品,而今,它越来越具有能给大众带来精神享受的公共物品的性质。园林、宫殿等等则在空间上就表现为公共物品的性质,即不论在什么时代,它都能给大众带来享受。当然,不同的时代人们获得享受的内容是不同的。如封建社会里,人们欣赏的是宫殿所具有的封建皇权的伟大与崇高,而在社会主义社会,作为古代遗迹的皇宫能给人们带来具有更多内容的美的感受。在个人生活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产生的满足个人需要的物品总是越来越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恩格斯就曾说:“霍乱、伤寒、天花以及其他流行病的一再发生,使英国资产者懂得了,如果他想使自己以及自己的家人不致成为这些疾病的牺牲者,就必须立即着手改善自己城市的卫生状况。因此,这本书(指《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引者注)里所描写的那些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恶劣现象,现在或者已被消除,或者已经不那样明显。下水道已经修筑起来或改善了;在最坏的‘贫民窟’中间,有许多地方修建了宽阔的街道;……”(注: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74~275页。)。

具有外部性特征的公共物品由于会涉及富有者的私人福利,假如这种福利在他的主观理解中大到足以使他失去对私人利润的兴趣,他就会不计成本的去从事这方面的投资。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市场制度所实现的长期交换,必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第二,人们对公共物品的需要将在人的需要结构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私人物品所要满足的需要总是有限的,而且,这种需要从总体上说是处于人的需要结构的较低的层次。因此,如果不是制度和习俗的原因限制人的需要从较低的需要向较高的需要层次发展,这种发展的趋势是必然要表现出来的。即使某种制度(如资本主义制度)会强化人的低层次需要和限制人的需要向高层次发展,但是,发展作为一种内在的力量最终总是会突破这种外在的限制为需要层次的递进打开一个缺口。而高层次的需要总是具有精神满足的特征和具有以公共物品、公共环境以及公共社会关系为对象的特征。个人消费物品的这种发展趋势使满足生产和生活的财产所有权制度越来越朝着社会公共所有的方向发展。但是这种发展的趋势是逐渐形成的。只有当个人占有使得个人消费需要遵循它自身的规律不断发展的时候,这种趋势才有可能形成。在这个过程中,个人在满足私人消费需要的基础上自发地形成的对具有正的外部经济效果的公共物品的需要以及由这种需要而引发的私人投资积极性的产生是实现这种转化的重要条件。只有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私人对公共物品的投资才会有积极性,只有当私人自觉地不计报酬地把私人资本投资于能产生外部经济效果的公共物品时,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对于能否影响人们行为的动机才不再是一个值得加以考虑的问题。哈耶克说:“当拥有独立资产的人不只是用其资本追求物质利益,而且也将其资本用来实现那些并不带来物质利益的回报的目的的时候,他们在自由社会中会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注:[英]弗里德利希·冯·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153页。)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代,这种用自己私人的资本(包括物质财富、知识、生命等等)来促进社会发展的人很多,即使是强化私人利益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中也是如此。但是,只有当全社会绝大多数人都实现了这样的转变的时候,财产的私人所有权、私人物质利益的最大化才不再是影响激励的问题了。人们为促进社会发展同时也促进自身发展的行为才会由外在强制变为一种内心的自觉了。但是,特定的制度环境与文化条件也会在强大的私人利润动机背景下强化人的精神追求,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从而为物质资源相对不足条件下的发展创造条件。

如前述,人既是物质的人也是精神的人,人的需要结构既包含有物质的需要也包含有精神的需要。但是,特定历史阶段上人的需要结构的内容是不同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一种与这个历史阶段的社会条件(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社会制度的性质以及文明发展水平等等)相适应的占主导地位的需要。正是这种占主导地位的需要决定着一个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决定着他对特定生活方式所做出的自由自觉的选择。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看,人的需要结构的发展表现为一个从对物质生活资料的需要、对私人物品的需要占主导地位到对精神生活需要和对公共物品的需要占主导地位转化的趋势。这种趋势为高校特别是新升本科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确立科学的方法提供了客观依据。本文侧重谈谈这样的条件下新升本科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

新升本科院校是指近年来在实施科教兴国大战略和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由原来基础较好、发展也较具潜力的专科学校升格而成的本科院校。它既有一般本科院校的共性,又具有与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形势相适应的特殊性。从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看,新升本科院校既有加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国家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目标所施予的外部压力和有利条件,同时在各种客观形势面前又面临着发展的特殊困难和严峻挑战。

当今时代新升本科院校面临的最重要的外部环境是国际经济趋向一体化和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新兴产业革命给国内政策和高校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从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看,生产要素在国际范围内的流动与资源在国际范围内的再配置,一方面因竞争过程中存在要素收益均等化的趋势,这将有助于处于低位的竞争者获得迅速提升与发展的机会;但是另一方面,竞争中存在的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趋势又使处于低位的竞争者面临更大的压力。从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来看,全球经济正在向以更多地发挥知识价值的生产性作用的新兴产业转化,这在一方面使后发国家可望通过大力推进人力资本投资而获得跨越式发展,政府与个人对人力资本投资的需求的增加会为新升本科院校的发展提供机会;但是,另一方面,人力资本的形成比物质资本形成的时滞性更为突出,而且现代社会人力资本的形成对物质资本存在较大的依赖性,这又使后发国家和处于竞争劣势的新升本科院校面临更大的困难。这又必然影响国内政策走向特别是影响政府的高校教育体制改革。这种改革的形势是新升本科院校面临的巨大挑战。

从国内环境看,市场化改革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激发了人们潜伏着的聪明才智。实践证明,这种改革对于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对于使人们的社会观念从总体上朝着积极意义的方向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与此同时,在社会主义制度框架下,市场机制也在小心翼翼地诱导和培育着人们的利己心并使相当多的一些人走上了极端个人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的道路。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也正在发生着令人忧虑的变化:腐败盛行、诚信危机、金钱至上、视假为真、以丑为美……市场的发展有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这种以市场为客观依据的有规律的价值观念的变化对于新升本科院校的发展是一个极其不利的社会心理条件。

师资是高校发展的最重要的条件。处于竞争劣势的新升本科院校在吸引人才方面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现阶段各类人才对物质利益最大化的越来越强烈的追求是新升本科院校无力满足的。由于教师是高校最主要和起决定性作用的生产资源,因此,通过利用人的行为特点和人的需求结构的多样性、通过重视人的多方面的价值特别是人的精神价值,通过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通过营造具有人际和谐的大家庭气氛和具有较为丰富的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环境、通过强化管理增强经济效益实现物质待遇与精神享受的合理分配以满足人的不同层次的需要等等办法,就能逐渐培育竞争优势。我们认为培育这种竞争的相对优势是完全可能的。具体说来,在国际国内各种社会条件中,培育新升本科院校相对优势的可行性措施有:

首先,定好位置,从实际出发制定人才引进计划。与老牌本科院校特别是名牌本科院校相比,新升本科院校在吸引人才方面存在诸多劣势。如物质待遇、成就感等方面都不能满足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要求得自身的发展,首先就要明确地确定自身的位置,不要进行不切实际的盲目攀比。在基本师资队伍方面制定一个与本层次院校的地位与任务相适应的人才引进计划,如教学主导型学院以硕士毕业生、一般教学型教授、副教授为主体。对于更高层次的人才如博士、博士生导师等等,则只有通过灵活变通的措施、采取来去自由的政策。这就能运用市场的力量利用不为我所有的资源为我所用。这对于新升本科院校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采取灵活变通的政策,有利于加强与各类人才的联系,加深与各类人才的友谊。同时也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为学校的发展创造条件。

其次,要顺应规律,通过收入分配方面的倾斜措施来满足人才的需要。由于在WTO框架下和全球经济走向一体化的时代,国内政策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有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国际背景和必然趋势。因此,我们必须顺应这种趋势,顺应人性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不仅对于引进人才而且对于本院原有人才均应从人性发展阶段性的角度着力满足他们的基本需要。在收入分配方面,通过加大对三高(高职称、高学历、高水平)人才的倾斜力度来吸引人才和稳定人才队伍。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顺应人性发展的规律,通过营造良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激励人才的成就感,在满足基本物质需要的基础上及时引导人的需要向高层次的发展和升华,通过满足高层次人才的精神需要来促进学院的发展。

再次,强化管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营造人性化的校园文化环境是新升本科院校增强激励机制、调动积极性、发挥教师这样一种关键性资源的作用的有效途径。既然人是一个精神的人,在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谋求精神需要的满足的强度就会大为增强。这样就为新升本科院校避免物质资本条件不足的劣势,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提供了依据。实践证明,这样的效果是好的。从一些院校的情况看,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如给予高层次人才更多的政治参与、院领导与高层次人才的平等交往与对话、开展形式多样的关于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学校发展问题的学术探讨、对高层次人才工作环境的关怀,以及尽可能满足他们对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开展各种各样文化娱乐活动营造温暖大家庭的生活环境等等。这些对于稳定人才队伍、激发积极性创造了条件。

最后,通过树立科学的财富观和价值观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财富观是人们对什么样的事物和现象有价值以及价值的大小的看法。价值观是建立在特定的财富观念的基础上,是人们对什么样的行为是有价值的、什么样的行为方式是合理的等等问题的基本观点和看法。人们关于财富的观念构成自由理想的一个方面会影响人们的生活态度、影响人们对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自由选择,从而也会影响人与对象世界的关系、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财富观与价值观作为特定社会的意识形态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特别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它们既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影响,也反过来影响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不同的历史时代有不同的财富观和价值观。我们总是只能提出自己的时代能够解决的任务,因此,我们不可能超越历史时代提出不能由这个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和解决的财富观问题和价值观问题。

当前的世界经济体系是一个以资本主义财富观与价值观占主导地位的社会。资本主义的长期发展形成了一种在其整个发展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财富观与价值观。它重视财富中的人的生产性劳动的价值而轻视自然的价值,重视物质的价值而轻视精神的价值,重视社会中的个人价值而轻视个人的社会价值,重视有利于增加资本利润的产量的增长而轻视能增进人类福利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生活质量的提高。这种财富观和价值观通过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方面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总量的扩张,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另一方面,这种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道德危机、环境问题、人性的畸形发展等等。党的十六大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对于引导我国经济社会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新升本科院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政治条件。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班、研讨会,可以在高层次人才中逐渐自觉地形成了一种新的财富观与价值观。当人们不再以物质利益最大化、不再以私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时候,个人就得到了解放,社会也得到了发展。这是新升本科院校能在剧烈的竞争环境中不断得到发展的内在精神动力。

标签:;  ;  ;  ;  

人的需求结构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_公共物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