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的职责——关于中学历史教学的对话(上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神圣论文,上篇论文,职责论文,中学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老问题,新情况
金久红(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编辑,副教授):在历史知识普及的形式与手段日渐多样,而内容却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现实情况下,怎样把历史知识普及给公众,把什么样的历史知识普及给公众,每一位史学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作出负责任的回应。今天请大家来,就是对中学历史教学的有关问题进行沟通,并谈谈这方面的认识。
瞿林东(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历史学博士生导师):普及历史知识对于我们民族来讲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也是一个很艰巨的事情。1985年,白寿彝先生在世的时候,专门请了北京市区和郊区的一些中学历史老师座谈,讨论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怎么进一步努力做这方面的工作。当时谈的内容很让人激动,但是也很让人难受。中学历史课不受重视,有的学校不设专门的历史教师,甚至有一个学校是由一个炊事员来讲历史课。当然,20多年前的情况和条件不如现在,但现在,历史教学又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据媒体调查,公众中大约有70%的人历史知识是从各种传媒上获得的,这个情况表明,普及历史知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总之,是老问题遇到了新情况。今天来讨论这个问题是很有意义的。
郗会锁(衡水中学历史特级教师):从社会环境来讲,我觉得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很多人对历史教学还是存在着偏见,包括同行之间也存在着这种偏见,而不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可能偏见更大。有的人一听说你是教历史的,就说“那简单,背背书就行了”,认为教历史需要的知识能力不用很高。很多老师都反映历史在学校里属于小科、副科,在奖金上、评优上都受到歧视。
王秀青(北京十一学校高级教师,博士):郗老师说的这个情况我也有同感,很多人认为历史学习过程就是背记的过程,没什么学术含量。殊不知,要想学好历史绝不是背记所能解决的。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人们在学习历史过程中要始终把握时间和空间的观念,把握历史的时序性和空间性,将零散的历史知识体系化,才能客观全面地去分析历史问题、阐释历史问题。
曹小文(首都师范大学历史教学论讲师,博士):现在有些中学教师对“史学有什么用、历史教育有什么用”的问题还是有些困惑,这种“困惑”更多的是来自于职称评定、课程设置、课时分配、待遇高低、社会地位等各个方面。这就涉及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定位问题,包括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历史教育的认识、历史教师对历史教育的功能和价值的认识等问题。就目前我们所接触到的调研数据看,一些中学历史教师和历史专业师范生对这个问题就没有搞清楚,自然也就不会在课堂上乃至在工作中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了。所以,我们觉得从事史学理论研究的学者和在学校从事历史教育的学者的责任是非常重大的。
郗会锁:现在还有一个问题是教育的功利色彩都特别浓,学生就是为了分数,学校就是为了高考,不管对外怎么包装,怎么宣传,最终内部还是要抓高考,不抓高考家长不认可,所以很多时候都围绕着分数转。其实,历史学科是一个很厚重的学科,它对于普及历史知识,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是很重要的。但是现在人们只看对考试有用没用。对理科生来说,会考过关了,就不用再看历史书了,而文科生学习历史知识也多半是为了有利于分数的提高,我觉得这种情况很尴尬。
王秀青:其实,现在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是很大的,尽管国家一再强调为学生减负,但是要完成的作业和各种课时的安排,让学生每天的生活都过分地“充实”。中学生还是孩子,未必能够深刻理解文科素养的培养对其终身发展的影响,所以在他们看来,在学校学习更重要的就是能考个好成绩,当然这主要是那些与高考相关的科目。对于理科生来说,正如郗老师所说,会考过关了就可以了;对于文科生来说,也是为了高考取得好成绩。总之,是考试这根指挥棒影响着孩子们学习历史的态度。记得有一次在与学生交谈中,一个实验班的女生和我谈起学习历史的动机,让我着实感动。她说她学习历史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想多知道一些历史知识,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她的成熟让我欣赏,因为她小小年纪就懂得了史学真正的价值。但这样的孩子毕竟太少了。
瞿林东:这是一个老问题,多少年都没有解决,读历史不被人看重,这是因为历史学在社会上没有一个应有的位置,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我今年出版了一本书——《史学在社会中的位置》,是我这些年来写的一些论文,就是在讨论这个问题。说起史学对于我们来讲有什么意义,可以概括成一句话:史学是帮助我们认识历史的一个重要途径。没有史学怎么认识历史?开口闭口“五千年文明”,怎么知道的?不就主要是因为“史官不绝,竹帛长存”么?过去白寿彝先生讲过一句话:如果我们不重视历史,不重视史学,那不是我们民族的光荣。他这话讲得很平实,但极有分量。
二、怎样看待史学在社会中的位置
瞿林东:史学和社会有什么关系,史学在社会中应处于什么位置?史学和人又是什么关系?史学在人的社会实践中又有什么作用?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认真思考。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曾说:“史之为务,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他用“急务”和“要道”概括史学同人生、同社会乃至同国家的关系,可见史学的重要。
今天,还有很重要的两点我认为需要强调。其一,中国的史学记录了我们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国的史书从司马迁开始,就描绘了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而且成为一种传统。炎黄可能是传说中的人物,但是司马迁把他们作为我们文明的始祖,并被后人所承认,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二,中国的历史学一个伟大的贡献就是记载了我们国家连续不断发展的文明,这是哪一个国家都比不上的。客观上我们的文明没有中断,这很重要,同时,我们记载文明的历史撰述也没有中断过,这也很重要。如果中断了,很难想象我们这个民族的文明会怎么样。这是作为炎黄子孙最值得骄傲的地方。
我们必须要意识到,史学在社会中的位置不仅仅是人们的认识问题,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的实践问题。一方面,史学以其求真的精神记录着过往社会的历史,同时又以其经世的品格关注并影响着现实及未来社会的行程;另一方面,社会在其千头万绪的活动中,应当自觉地体察到史学对于自身行程中治乱兴衰的记载和启示是何等重要!因此不论社会也好,公众也好,给予史学以应有的重视及应有的位置,才能充分发挥它对社会的积极作用。
王秀青:瞿先生,作为史学工作者,要充分发挥史学的社会功用,我们又该主要做些什么工作呢?
瞿林东:史学工作统而言之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研究历史。研究历史就是要知道我们这个民族的由来、历史和发展规律,并进而认识历史前途。前人说过,一个民族如果不懂得自己的历史,就像一个人失去了记忆一样可怕,所以研究历史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史学工作的另一部分,就是把研究出来的成果普及给社会,让大众都能懂得一些历史,进而看清历史前途。因此,从史学工作来讲,研究历史和普及历史知识是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在普及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我觉得历史教学尤其是中学历史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个事情如果大家都重视,我们也就没有必要来讨论,就是因为现在人们不够重视,所以我们才要讲,才要大声疾呼。
金久红:我手边刚好有瞿先生不久前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文章,您在其中提到,白寿彝先生在怀念吴晗先生的文章《把历史知识交给更多的人》中讲到,“历史知识,在我们这个时代,是增长智慧,培养历史感、时代感、民族自豪感,提高对祖国前途的认识及信心的重要武器。把历史知识交给更多的人,是历史工作者的光荣职责”,白先生的这些话,虽然是在怀念吴晗先生的历史贡献时讲的,但对我们这些从事历史教学的后学无疑也是极大的鞭策。
郗会锁:从这个角度讲,我们从事的中学历史教学工作真的是一种光荣而神圣的职责!
三、这是神圣的职责
瞿林东:是的,史学工作者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工作,是光荣的事业,也是神圣的职责。李大钊《史学要论》的最后一章就讲到了史学能给我们什么影响。他说,学历史可以确立一个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什么他要强调这一点呢?因为历史、现实和未来是一线贯穿下来的,而人在这个历史的过程中,只能经历一次。既然如此,就要十分珍惜这一次机会。他指出,通过读历史,就会知道历史上有很多英雄豪杰,而他们之所以会成为英雄豪杰,其根本原因就是他们对社会的关注度比一般人要高,他们愿意为社会作出牺牲的决心更大,并没有别的什么奥秘。因此,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关心社会,并愿意为社会的发展付出牺牲,那么今人也能成为英雄豪杰,就是说,人人可以成为尧舜。这就是确立了一种人生观。他还说,历史就像一座高楼,只有健足才能登上绝顶,然后遥看远方。远方有我们的黄金世界,有我们的未来,这样就能充满信心,也就有了对历史前途的看法。唐代史家刘知几也讲过读史书,可以使人产生“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作用。这不就是历史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吗?
王秀青:史学除了教育我们做好这个大写的“人”,对我们在道德心性上产生重要影响外,是不是在宏观的层面上对社会发展也有重要作用?
瞿林东:这个问题提得好,历史教育不仅能帮我们自省、修身,还有助于我们彰往察来呀!王朝的兴亡,社会的治乱,从来都是历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史学家所关注的大问题。从贾谊的《过秦论》总结秦朝兴起和衰败的大文章出来以后,历代的学人,包括思想家和史学家,都写过类似的文章。中国史学中荟萃了许多这种关于兴亡成败的理论探讨,这对后人总结前车之鉴,无疑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金久红:《尚书》中有很多总结历史经验的诰、训之辞,这种历史鉴戒观反映出的历史理性应该同时也是历史教育思想的萌芽,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的历史教育传统可以说是相当悠久吧?
瞿林东:的确如此。比较早的讲到历史教育的还有春秋时期楚国的大夫申叔时。楚庄王关注太子教育问题,申叔时提出一个建议,说太子应该读9种书,这见于《国语·楚语上》。三国时期韦昭对其中的每一种史书以及它的作用都作了注解,这可以说是我们现在所见到的较早的讲历史教育功能的记载。说明楚国君臣明确意识到了史书的教育作用,并将这一认识付诸实践。后来历史上很多皇帝也都请专门的老师来教导太子。还有直接给皇帝上课的,像张居正就给明神宗上过课,教材叫做《通鉴直解》。中国的历史教育抓得是比较早,对它的认识也是很深刻的。其内容的丰富性和广泛性决定了它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具有最广泛的社会覆盖面。白寿彝先生在《历史教育和史学遗产》一书中有详细的论述,他的《白寿彝史学论集》中专门讲历史教育的文章有20篇之多,深刻地阐释了历史教育的重要性。
曹小文:西方国家也有一些重视历史教育的生动事例。例如,英国学者弗兰西斯·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的名言;法国著名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所撰《历史学家的技艺》一书,开篇就讲到了历史学的社会功用问题。西方学界对于这个问题的重视也形成了传统,瞿先生您这里所说中国史学上这些重视历史教育的事例,应该就是我国史学的优良传统吧?这种传统的延续对当代的历史教育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
瞿林东:我们国家重视历史教育虽然有很悠久的传统,但目前做得并不尽如人意,很显然是重视不够,依我看实在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历史学的重要性,在当今的社会没有完全反映出来。不是说它的位置一定要多么多么高,而是说它应当占有的重要位置没有反映出来。这就使许多人对历史学产生误解,甚至于不理解。这种状况在我们当前文化建设事业中是应当有所改进的。这使我们不得不关注当前中学历史的教学现状,以至于为这种现状感到忧虑。
王秀青:在国外,如美国的中学生每周的历史课是四到五节,我们国家规定历史课每周是三节,可实际上往往都缩减到两节。据我们学校去美国中学考察的老师讲,美国的历史教师很多都是专攻某一段。他们也有大学先修课程,高中把大学的课程修完,不仅到大学可以免修,而且在申请大学的时候还占优势。像我们学校国际部的学生,在申请进入美国大学的时候,历史成绩就比语文成绩还要重要,国外特别重视历史。
郗会锁:国外的中学历史教学确实分得很细。我们学校有一个英国的友好学校,我去考察的时候,他们问我是教什么的,我说“我什么都教”,他们就说“太了不起了!”但我感觉到,实际上自己什么都不精通。我们的历史教师是古今中外都教,但他们应该是有所分工的。
瞿林东:这还是因为我们对历史学科不重视,所以在中学历史教师编制中,不可能配备那么多教师。有的学校只有一两个历史教师,拳打脚踢,什么都得教。说到底,这还是和这个课不受重视有关系。中学历史教学这个问题,有机会的时候我们就要多强调,这是因为中学历史教学对于普及历史知识来讲,承担着重要的任务。现在大学生是一年600万左右,中学生就不知有多少了,这么多的人要接受历史教育,如果把中学历史教学这个环节抓好,对于提高我们民族的素质,将是无价之举。
金久红:瞿先生,为什么您在历史知识的普及方面这么重视中学历史教学呢?
瞿林东:因为中学历史教学是普及历史最关键的阶段。第一,是它的广泛性。全国每年约有上千万的学生参加高考,从国家的角度来讲,如果对历史教育多投入一点,效果可能会好一点,这对我们民族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如果每年都有数以千万计的中学生受到良好的历史教育,那么对提升国民素养就会有很大的好处。第二,中学阶段是帮助学生形成历史观、价值观非常重要的阶段,怎样看待历史和怎样看待人生有密切关系,通过了解历史而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会影响人的一生。第三,历史课尤其是中国史的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加深他们对历史前途的认识。中学历史教学的作用绝不仅仅局限在对历史知识的传授,应该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个工作是我们的神圣职责。我们每一个人能力都有限,但要通过努力,通过各种途径讲这个道理。
郗会锁:现在戏说历史比如有些电视剧、讲坛讲述史实不严谨,甚至胡编乱造,根本谈不上对公众的历史教育,甚至还对公众产生了很多的误导,尤其是对历史知识比较缺乏的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很大。这对中学历史教学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金久红:是的,有时媒体的影响比课堂上教师的讲授影响大得多,这就提醒我们更应该重视中学的历史教育。在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给他们系统的正确的历史知识,他们就能辨别什么是戏说、什么是正确的历史。如果中学阶段教师没有能完成正确引导学生的任务,学生到大学又和历史学无缘的话,那些错误的“历史”印象就要跟他们一辈子。
王秀青:因此,引导学生读书是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我们学校有一部分学生非常喜欢读书,尤其是喜欢读历史书,说起战争事件或者什么历史故事,头头是道,这是让我们非常欣慰的一件事情。现在学校在初中试验区也进行了课程改革。为初中试验区学生开设的历史课就是读书,教师有计划地安排学生阅读指定书目和选读书目,这些都是在有限的课堂上完成的。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我们的目标之一,我们希望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过程中,让他们逐渐提高辨析真实历史和戏说历史的能力。
瞿林东: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读书,是个好办法。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辨别能力,而且还可以推进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曹小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读书,养成了读书的习惯,逐步会认识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待历史的态度是这个民族、国家是否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是否具有顽强生命力的重要标志。同时,他们也会逐渐认识到的一点就是,对历史的调侃取笑、对历史游戏化的态度、对历史严肃性的消解甚至对历史的庸俗化是错误的,是应当受到抵制的。这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一个过程。
四、教师学养的引导作用
瞿林东:说来说去,中学历史教学既然是史学工作者神圣的职责,那么教师学养的引导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而这个很重要的历史任务主要应该由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师来完成。更准确地说应该由那些有较高素养的教师来完成。
金久红:这么多年来,各方面尤其是在基层,对历史教师的素养关注并不多。现在在一些地方,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学校没有专职的历史教师,让其他课程的教师代课,这种局面不改变,中学历史教学的面貌难以有更大的改观。
瞿林东:在这方面,地区差异还是很大的。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有差异,而且这些地区的城乡之间也有差异。
金久红:王老师,您是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博士,现在在中学任教,就驾驭课程而言,是不是游刃有余呢?
王秀青:不是的。我总觉得知识远远不够。文科的东西真的需要积累,学无止境,而且历史内容包罗万象,你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晓古今中外,需要知道的东西太多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经常都会出现的。
郗会锁:我觉得,中学历史教师面临的压力实际上是很大的,这就要求我们更要有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
金久红:瞿先生,您认为历史教师的素养最重要的是哪些方面,我们为了当好历史教师,就真的要变成“全才”吗?
瞿林东:刘知几讲史家素养主要是“才”、“学”、“识”,清代章学诚又加了一条——史德。我觉得历史教师的素养也可以用这四个方面来概括。在史德这方面,主要就是像刚才郗老师说的那样,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这样一种责任感,这是教师素养中最重要的。责任感和自信心是教师素养的一个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你就不会在“才”、“学”、“识”的修养上再去下工夫了。那么,在“才”、“学”、“识”里头,从今天看,恐怕还是“学”,也就是知识是最主要的。有了知识,你才能运用自如,才能够旁征博引,才能够联系古今,才能够解答学生的疑问。所以,我们讲教师的修养还是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前提,然后才能讲到如何表达它,如何运用它,实现历史感和时代感的结合及理性和感性的融合,给学生以启迪,使讲授历史也成为一种“艺术”。
曹小文:我们近日参加了一个北京市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技能大赛。大赛的内容之一是每个参赛教师有一个15分钟的说课,包括教学重点难点、培养目标以及教学过程如何设计等要素。这个大赛虽然比的是“技能”,但我根据一些评委的评论和我个人的感受,觉得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比的还是教师的历史知识功底和基本的史学素养。教师的功底可以分为知识的积累和理论的提升,只有这两方面同时发展,才能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学习历史知识,培养学生基本的历史价值观。
瞿林东:素养也可以在研究中提高,在教学中,一定会有研究,所以要注意在研究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素养。站得高了,看问题的视野也就更加开阔了,而且考虑问题的方法也就比较灵活、多样了。对于素养的问题,知识还是基础,没有知识,什么都谈不上。然后就是我们思考问题的开阔的视野,横的来说是要富于联想,纵的来说就是历史的考察。在教学中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无疑又会推动科研,而科研反过来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准。我想其中的关键还是要对自己有一个自觉的要求,再一个就是要有一个合理的规划,这两条做到了总会出成绩。因此,首先思想上要排除障碍,不要有“中学教师还搞什么科研”的想法,要开辟一个自己的稳定的研究领域,始终跟踪研究这一问题,最后总会有收获。
曹小文:我们也看到一些北京中学历史教学界的老师,他们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非常了解这个领域的学者、前沿动态等。比如,有的老师对某个重要问题有研究,有的老师对某个断代史的文献比较熟悉,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他们能够很好地运用自己的专长,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一般说来,这样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都有很高的威信。
瞿林东:这里我们讲到了有关教师学养的一些问题,我认为讨论这个问题是很有意义的。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在教学环节中,教师自身的学养的确是一个关键所在。刚才讲到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讲到了教师的历史知识的积累和储备,讲到了教师在“通晓古今中外”的基础上,也需要努力使自己擅长某一方面的研究等等,可以说德、才、学、识的几个方面都涉及了。我们有了这样一些经验和认识,就会使我们增强信心,承担起这份神圣的职责。刚才,我们还提出一个问题,就是要努力使中学历史教学也成为一种“艺术”,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下面,我们是不是来谈谈这个问题。
金久红:瞿先生的提议很好,这使我们的探讨可以进一步深入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