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粮食贸易国家比较分析_美国玉米论文

世界粮食贸易国家比较分析_美国玉米论文

世界谷物贸易大国比较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谷物论文,大国论文,贸易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世界谷物贸易量1992年达到2.46亿吨,比1961年增长了二倍多,年均增长3.7%。从进出口贸易看,谷物出口国相对集中,进口国较为分散。主要谷物出口国为:美国、欧共体、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其谷物出口数量占世界谷物贸易总量的85%。主要谷物进口国为:日本、前苏联、中国、埃及、墨西哥,其谷物进口数量占世界谷物贸易总量的40%。

本文拟通过几个世界主要谷物贸易大国的比较,分析判断我国谷物对外贸易形势,探讨相应对策。

一、美国、日本谷物贸易比较分析

美国是世界头号谷物出口国,1992年谷物出口数量占世界谷物贸易总量的36%,这与其丰富的土地资源是分不开的。美国人均可耕地面积达0.73公顷,是世界人均水平的三倍、中国人均水平的九倍。丰富的土地资源,辅之以先进的农业技术,使得美国人均谷物产量1992年达到1382公斤的水平。同年,美国人均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112.9克,脂肪156.1克,卡路里3782大卡,其中从动物类食品中获取的卡路里占33%,远远超过了维持人体健康的生理需要,导致许多富贵病的发生。改变食物结构、降低动物食品比重的趋势将使得美国国内粮食需求逐步减少。鼓励谷物出口是美国政府保护粮农利益、解决国内矛盾的主要政策。近二十年来,美国谷物出口占谷物生产总量的比率一直保持在20%以上,1988年高达48%。同时,美国仍有大量的可耕地闲置未用。由此可见,美国在世界谷物出口贸易中的霸主地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

日本与美国同属发达国家,但人均土地资源仅为0.03公顷,是美国的二十四分之一。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谷物收获面积急剧下降,1960—1973年,平均每年谷物收获面积减少170万公顷。1974年之后,在政府的强力控制下,谷物收获面积下降速度趋缓。1993年与1961年相比,谷物收获面积减少了一半之多。日本的谷物单产水平一直很高,六十年代末,其谷物单产水平就突破了5吨大关,并一直高于美国。受谷物收获面积减少的影响,粮食总产量呈下降趋势,人均谷物产量由1961年的214公斤下降到1992年的115公斤,不得不依靠大量进口谷物来满足国内需求。1992年与1961年相比,谷物净进口数量由492万吨增长到2727万吨,增加了近5倍。这与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是分不开的。在此期间,日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3351美元增长到15105美元〔(1)〕,年均增长5%。1992年日本人均日蛋白质摄入量为97.6克,脂肪80.2克,卡路里2887大卡,其中从动物类食品中摄入的卡路里占总量的22%,已达较高的营养水平,但是越来越多的年青人倾向于西方的饮食构成,肉类需求增长较快。尽管日本人口增长率很低,受土地资源的限制,以及单产在较高水平的基础上增长难度较大,国内谷物供给能力不会有较大的提高,其谷物进口数量仍将保持增长态势。

二、欧共体、前苏联谷物贸易比较分析

除人均资源拥有量制约一个国家的谷物对外贸易之外,一个国家的粮食政策在谷物贸易中同样举足轻重。

表1 1992年欧共体与前苏联比较

欧共体 前苏联

人均可耕地(公顷) 0.210.76

谷物单产(吨/公顷)5.071.77

人均谷物(公斤)489 617

净出口(万吨) 3329-3618

从表一可见,前苏联由于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弥补了单产较低的不足,1992年人均谷物产出617公斤,比欧共体高出128公斤。但是,前苏联却是粮食进口大户,自1980年起每年进口粮食均在3000万吨以上,1985年高达4600万吨。欧共体自1983年由净进口转变为净出口,之后,粮食净出口数量不断上升,尽管1992年人均谷物产量只有489公斤,却出口粮食3329万吨。

1992年欧共体粮食总产减去净出口后余额为1.49亿吨,人均粮食供给只有400公斤。肉类生产与贸易也远远超过前苏联。1992年欧共体生产各种屠宰肉3371万吨,人均90公斤,净出口新鲜肉97.78万吨,其中牛肉77.64万吨。从营养消费看,欧共体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1992年人均日蛋白质摄入量103.2克,脂肪153.4克,卡路里3476大卡,其中从动物类食品中获取的卡路里占总量的33%。前苏联1992年粮食总产加上净进口后总额为2.17亿吨,人均粮食供给740公斤,比欧共体高340公斤。同年,前苏联生产各种屠宰肉1603万吨,人均55公斤,净进口新鲜肉64.91万吨,其中牛肉40万吨。

欧共体与前苏联在粮食、肉类生产与贸易上的巨大反差,根源在于农业政策的不同。

欧共体实行的是高补贴、高投入、鼓励出口的农业政策,非常重视饲料利用效率的提高和饲料作物玉米的生产与进口。在政府补贴政策的激励下,欧共体农民通过高投入来获取高产出,1992年玉米产量占谷物总产量的17%,平均每公顷产量高达7.8吨,并从国外净进口玉米126.89万吨,使得人均玉米供给量达到88公斤。而前苏联1992年玉米产量仅占谷物总产量的4%,平均每公顷产量为2.65吨,净进口玉米810万吨,人均谷物供给量为52公斤,仍比欧共体低36公斤。前苏联不但土地的利用效率不高,单产水平较低,而且肉类生产效率低下。加之价格上的不合理,前苏联各类肉价几乎相等,使得肉类的消费结构不合理,消毮谷物饲料较少的禽肉因其价格偏高,消费量不大,生产比重1990年仅为17%。同时,前苏联蛋白质饲料严重不足,不得不靠谷物饲料来弥补。西欧蛋白质饲料与谷物饲料之比为1∶2.7,而在俄罗斯,这个比例高达1∶18〔(2)〕,大大增加了谷物饲料的消耗。目前俄罗斯正进行着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资源的利用效率问题受到重视,加之其丰富的土地资源,有望在不远的将来逐步减少粮食进口,并有可能恢复其粮食净出口国的地位。而欧共体粮食保护政策目前正受到来自多方的压力,若粮食补贴减少,粮食生产投入将会受到影响,若生产技术无重大突破,单产提高潜力不大。人均土地资源的稀缺又限制了播种面积的扩大。因此,欧共体的粮食生产前景不容乐观。从长期看,欧共体的粮食出口数量会在稳定的基础上有所下降。

三、印度、中国谷物贸易比较分析

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谷物市场上往往都是以买方出现,尤其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粮食需求增长很快,它们的国内谷物供求状况直接影响到世界谷物市场。

印度1993年人口8.97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6%,可耕地1.66亿公顷,人均可耕地0.19公顷,谷物总产2.01亿吨,平均单产2吨,人均谷物拥有量225公斤。从营养水平来看,印度还处于较低层次,1992年人均蛋白质摄入量58.1克,脂肪43.8克,卡路里2394大卡,刚刚达到粮农组织确定的基本水平,其中从动物类食品中获得的卡路里仅占总量的7.14%。人口增长速度较快,1992年人口增长率为1.95%,比1961年人口翻了一番。从谷物进出口贸易来看,六十年代中期,印度净进口粮食达1000万吨,自1968年起,净进口数量呈下降趋势,在1978—1992年的15年中,竟有9年为粮食净出口。象印度这样一个人口众多、人口增长率较高、营养水平偏低的国家基本做到粮食自给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由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民购买能力较弱,制约了粮食需求的增长。二是由于人民的饮食习惯及传统风俗的影响,肉类需求较低,饲料粮增长不大。三是政府重视耕地的保护与开发利用,1993年与1961年相比,可耕地增加100万公顷,谷物收获面积增加700多万公顷。四是政府采取了较为强硬的措施,保持较高粮食储备数量,严格控制粮食进口。从今后发展趋势看,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粮食需求必将增长。尽管印度人均耕地面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却是中国的二倍,而且单产水平偏低,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因此,在近、中期印度完全可以立足国内,解决粮食问题,即使进口部分粮食,也会因量小不会影响整个世界粮食市场。

中国1993年人口12.06亿,可耕地9305万公顷,人均可耕地0.08公顷,谷物总产4.12亿吨,单产4.59吨,人均谷物产量342公斤。人民营养水平明显优于印度,1992年人均日蛋白质摄入量67.8克,脂肪53.2克,卡路里2734大卡,其中从动物食品中摄入的卡路里占总量的12.87%。近年来人口增长速度放慢,1992年人口增长率为1.49%。自1978年起的经济改革大大促进了经济增长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谷物需求增长很快,尽管中国人均谷物产量比印度要高一百公斤以上,但中国的粮食进口数量却远远超过印度。六十年代年均进口谷物467万吨,七十年代677万吨,八十年代高达1393万吨,进入九十年代后,粮食进口数量有所回落。从中国的粮食供给形势看,谷物单产水平增长很快,由1961年的每公顷1.21吨增长到1993年的4.59吨,耕地由1966年的1.03亿公顷下降到1992年的0.93亿公顷,尽管目前人均谷物产量比1961年增长一倍多,但近些年来一直在350公斤左右徘徊不前。现代的马尔萨斯,美国世界观察所的莱里特·布朗先生在其“谁将养活中国”的文章中预言,至2030年,中国可能每年需进口3.7亿吨谷物,中国对粮食的大量需求将使得国际谷物市场的粮价猛涨,使得数十年的买方市场在一夜之间变为卖方市场,粮食匮乏将使得中国的经济奇迹过早结束,并使得世界经济增长放慢或停顿,出现世界性的收入和粮食购买力下降。布朗先生是一位世界粮食问题的悲观论者,他多次的世界粮食形势的悲观预测都遭到现实的否定。同样,他这次对中国粮食形势的预测由于未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大大低估了中国谷物生产潜力,必将被现实再次证明是错误的。但是,中国的粮食生产形势是严峻的,人口在不栂增加,食物构成质量在不断提高,而耕地资源却在不断减少。如果放松了粮食生产,让滥占滥用土地的现象任意发展,中国的粮食形势就会发生根本的变化,只得依赖国际粮食市场来满足国内需求。

四、几点启示

从以上几个主要谷物贸易国的比较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1.决不能依赖国际市场来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1992年,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493美元〔(3)〕,仅相当于日本在五十年代初的水平。经济实力上的巨大差距使得我们不能走日本的道路。对国际谷物市场的过分依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都是不利的。中国必须将粮食的供需缺口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做到基本自给,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经济的持续与稳定增长。

2.中国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粮食问题。欧共体人均收入远远高于我国,却以略高于我国的人均谷物供给量满足了谷物需求,为我国解决粮食问题树立了信心,只要切切实实地把粮食问题抓起来,我们就可以依靠国内粮食市场,基本保障日益富裕起来的广大人民的粮食供给。

3.我国必须长期坚持从政策上、资金投入上支持粮食生产。要保护和调动粮农的生产积极性,从政策上、利益机制上确保粮食生产的资金投入,保障粮农利益,严格控制土地占用,鼓励土地的开发与利用,采用经济手段与法律手段相结合的方法来稳定耕地面积。

4.重视饲料作物的生产与贸易。中国今后谷物需求增长中将主要是饲料谷物的需求增长。因此,在作物布局上、单产主攻方向上都应把玉米放在重要位置,增加玉米的播种面积,提高玉米单产。在对外贸易上,应减少和限制玉米的出口,逐步增加玉米的进口数量。

5.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在人均资源十分稀缺的情况下,应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上下大功夫。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饲料转化效率应作为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技术突破口。同时减少谷物在生产、收获、运输、储藏、消费各个环节的浪费,使得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注释:

1.(1)、(3)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以实际购买力为基准,按1985年国际不变价格加以计算的,引自:Summers,Robert and A.Heston,"ThePenn World Table(Mark5.5)",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May 1993.

2.(2) 引自:V.I.Nazarenko,"Problems of the Agricultural Eco-nomy in Russia",Food and Agricultural Policy Research Center,Tokyo Ja-pan,1994.

3.文中其它数据出自粮农组织计算机数据库软件:AGROSTAT-PC3.0。

标签:;  ;  ;  

世界粮食贸易国家比较分析_美国玉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