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对1997年高考作文批改的思考_想象力论文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对1997年高考作文批改的思考_想象力论文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想象力培养——1997年高考作文阅卷引起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想象力论文,中学语文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高考题中的小作文,是根据一段材料,让考生描写小新背双腿瘫痪的同学小牧到1公里外的学校上学的情景, 试题有以下要求:①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材料”所提供的条件,设想小新背同学上学的情景,想象要合理。②重点写小新,用什么人称都可以。③重点在行动描写,也可适当运用其他表达方式。④200字左右。以上四方面, 第一方面的要求最不容易做到,因而在阅卷中,我们发现大量想象不合理的作文,其“不合理”表现如下:

1.部分考生缺乏合理想象,用抽象的说明代替具体的情景描写。他们有的根本没有弄清楚试题要求,不作想象,只用平板的语言把试题提供的材料加以扩写。

2.有的作文虽然有想象,但想象不合理。这类考生把大量笔墨集中在小新与小牧相识的场景描写上,而没有着力去刻画最易表现人物品质的情景。有的考生甚至描写小新、小牧一路上的戏耍,如背上的小牧胳肢小新,亲小新的脸,踢小新的屁股等等。这些细节描写不但不能展示小新高尚的品质,反而以庸俗的格调破坏了作文情景应有的和谐和美感。

我们在阅卷中发现,存在以上毛病的作文为数不少。有的考生大作文(议论文)写得较成功,但是由于小作文缺乏合理想象,得分甚少,这实在令人惋惜。

针对以上情况,本文拟就中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的有关问题,谈点肤浅的看法。

中学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中学语文教学不仅担负着传授知识的任务,而且具有德育、美育的功能。语文教材荟萃了许多文学名篇,包含许多美育因素。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掌握课文内容的同时,凭借课文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这是中学语文教学亟待研究的问题。多年来,中学语文教学围绕着高考指挥棒转,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致使很多学生在体现能力的考试中力不从心。改变中学教育的现状,把教学的重点落实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这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界同仁的共识。因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正顺应了教学改革的潮流。

想象力,即人的想象能力。所谓想象,心理学上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许多先哲和科学家都深知想象力在人类创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康德说:“想象力是一个创造性的认识功能。”(转引金开诚《文艺心理学概论》第76页)爱因斯坦也认为,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得多,“因为知识是有限的,但是想象却可以遨游世界”。(转引林同华《美学心理学》第171 页)文学艺术的创作离不开想象是众说周知的,在此毋庸赘述。科学家在理论观点和科学结论产生和形成过程中,也往往需要借助联想和想象,特别是当科学结论即将产生之前的那段时间里,推理活动既不纯是借助理性概念进行,也不是借助于直接从外部世界得到的形象,而是借助于头脑中的意象。在想象的推动下,各种意象相互联系、相互结合,生成新的概念和提出新的科学假说,它们一旦得到验证,就成为科学理论。想象在科学研究中具有如此重大的作用,因而许多杰出的科学家从小都不同程度接受过想象力方面的训练。爱迪生幼年时,母亲就有意识地培养他的想象力,这对他后来的发明创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既然想象对人的创造性活动能够产生极大的影响,那么,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的过程中要精心安排,使教育真正成为培养人才的有效手段。中学语文教学应当怎样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在课文讲解、阅读过程中培养想象力。

中学课文多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中外名篇,文学作品占80%左右。这些作品具有生动的人物形象、感人的情节和优美的意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有利因素,启发学生的想象,使之受到审美形象的感染。以往的中学语文教学,包办成分多,教师生怕学生不理解课文内容,而喋喋不休地讲解,学生成了被动的接受者。在这种教学中,学生感悟到的只是教师个人咀嚼的知识,而非学生自己体会的东西,长此以往,学生的想象自然枯萎,他们对语文课也会产生厌倦情绪。在教学中,教师如果改变“包办”的教学方式,用启发式教育,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去想象、去思考、去判断。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学生思维活跃、情绪亢奋,他们会为自己想象的成功而欢悦,为自己的憋闷再作深思,自然能够高效率地接受知识。孔子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其实质就是主张学生在学习中要独立思考、想象,到了思路发生阻塞时,教师才去点拨、启发。西方接受美学,对文学作品提出了新要求,即欣赏者的创造要介入其间。语文教学如果没有给学生(欣赏者)留有想象的空间,就等于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作品的审美价值就难以充分地展示出来。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小说,它们在展示人物命运、情节安排等方面都有其独创性。教师在讲授这些作品时,不要采用老格套——从解题、作者介绍、分析主题和艺术特点铺排开去,而是要精心设计与课文有关的问题去刺激学生的想象。譬如,讲解莫泊桑的《项链》,在导入课文之前,教师可先给学生讲述主人公玛蒂尔德借项链,而后不幸丢失项链的情节,然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去安排主人公后来的命运。当然,学生想象的结果不尽相同,多种多样:有的可能认为玛蒂尔德为了赔项链而沦为妓女,或是铤而走险与丈夫合谋诈骗;也有人可能认为她在忧郁中死去,或靠勤劳挣钱来赔赏丢失的项链……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想象不是随意幻想。“幻想”是杂乱的、飘忽不定的,没有一个支配中心。“想象”要受作品意旨支配,在确定的方向上进行。正如黑格尔所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但是我们同时要注意,不要把想象和纯然被动的幻想混为一事。想象是创造的。”(黑格尔《美学》第一卷第348页)当学生明白了这些道理后, 他们就会自觉摒弃那些游离于作品的“幻想”,拨正自己的想象。经过学生一番思考、想象之后,教师才让他们去读作品,这样,学生不仅印象深,而且会为莫泊桑巧妙的结尾安排——项链是假的——而惊叹。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思考:作品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诗歌最容易调动想象。诗歌教学的重点,应当落实到引导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欣赏上。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能使读者通过联想和想象,如身入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如果要讲解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师不要急于去分析作品,而是先通过“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等诗句去激活学生的想象。学生想象出来的情景虽然不尽相同,但是长江在他们心目中无疑是一幅壮丽的动人画卷。教师随后启发学生:在这雄伟的画卷上,将出现什么样的人物和情景?学生的看法也许多种多样,教师可将这些看法归类,再结合诗作题旨,分析其是否合理,这样就把有目的想象和随意的幻想区分开来。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通读作品,并留意作者的思路。在诗作里,诗人由长江的壮美进而联想到历史上“雄姿英发”、谈笑间,使“强虏灰飞烟灭”的周瑜。这样联想是受“赤壁怀古”题旨所限制的。写周瑜自然写他当年在赤壁大破曹军的威武雄姿。作者正是借长江雄伟壮阔的景象和前代的英雄伟绩来抒发自己追求功业的豪迈情怀。如果学生能在诗作中感悟到这点,其欣赏就是成功的。至于作品结尾的“人生如梦”的感慨,教师可结合诗人被贬谪的经历进行讲解,指出作品曲婉地表达了作者理想难以实现的悲凉心境。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而课余阅读又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的阅读,使其不带随意性,并且使阅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想象。阅读前,教师要设制思考题;阅读后,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想象和思考,然后再把想象的结果复述出来。比如李白的《蜀道难》就是理想的课余阅读篇目。学生通过诗人丰富瑰丽的语言、夸张的描写,感悟到蜀道的艰险。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写一篇别开生面的描写“蜀道难”的短文。

2.在作文训练中培养想象力。

传统的中学作文教学比较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而忽视作文的构思,尤其忽视了构思过程中的想象性因素,其实质是把语言表达和思维过程绝然分开。其实,“思想只是无声的语言,语言也就是有声的思想。语言固不能离开思想而独立进行,思想也不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了。思想和语言原本是一致的。”(朱光潜《诗的实质与形式》)既然语言和人的思维密切相关,那么学生的作文构思和想象,不再是无所凭依的大脑活动,而是以语言、表象为载体的思维过程。作文之初,头脑中的思想、情景总是模糊的,随着构思、想象的深入,思想、情景逐渐明晰。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思想得以调整,语言表达也得到调整。“把思想条理弄清楚了,话自然会清楚。寻思必同时是寻言,寻言也必定同时是寻思。”(朱光潜文,同上)在教学中,一些教师没有想到,学生作文语言不通顺与其思路不清有关。我们认为,作文教学应该重视作文的构思和想象,而教师不宜在作文课上大讲特讲作文语病和纠正错别字等问题。

以往的作文课多向学生灌输一条“千古不变”的写作训诫——“写真实”。写记叙文,教师要求学生写真人真事;写议论文,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例。这些要求都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教师过分强调“真实”,而又不对真实作恰当的解释,这势必给学生造成错觉:想象虚构的东西不能写入作文。中学生阅历有限,世事知之甚少,如果再受到“写真实”的禁锢,他们就很难下笔作文。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从艺术高度来审视“真实”,告诉学生“真实”绝非只是真人真事,而且包括写作者想象虚构出来而又符合生活必然性的东西,那么,学生写作就不会笔杆僵滞,他们就会自觉地去因情造景,展开想象的翅膀,反映出丰富多彩的生活面貌。今年高考,有的考生在写小作文时,想象丰富,虚构了合情合理的场景,仍不失为“符合真实”的佳作。其中一篇这样写道:

隆冬,清晨。

整个世界早被厚厚的积雪所笼罩。寒风肆掠地刮着。通往学校的路上,小新背着小牧在逆风而行。这条熟悉的路,此时却已是泥泞不堪。小新背在后面的两只手紧紧地托着小牧,他低着头,咬着牙,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

忽然,小新不知被什么给绊倒了,两人一同摔在泥泞中。小新好不容易爬起来,重新费力地背着小牧,顿了顿,又继续迈开艰难的步子。小牧此时早已泪流满面,呜咽道:“歇会儿吧,小新!”“不!”小新果断地回答:“不能歇,只能往前走。”他们继续朝前走去……这篇作文,首先描写了一个场景——隆冬、积雪、呼啸的寒风、泥泞不堪的路,然后推出人物,转而进入人物行动的描写。尽管整个情景都是想象虚构的,但由于作文内在逻辑严密,景情并茂,人物的优秀品质得到了较充分地展示,因此它具有真实性,是一篇好作文。中学作文教学要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让学生冲破“写真人真事”的藩篱,鼓励他们大胆想象、虚构,这样才能写出具有生活意蕴的文章。

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①教师要经常给学生布置能够唤起想象的作文。如《假如我登上月球》、《火星游记》、《如果让我重新生活》、《2050年的中国》等等。学生要写好这些作文,自然要翻阅有关资料,这就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又激活了学生的想象。笔者曾经把美国盲人作家海伦·凯勒的著名散文《假如我还能活三天》推荐给高三学生,让他们在阅读时把握作家的想象脉络,并要求学生以同样的题目,写一篇想象作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片断来刺激学生的想象。如放一段录像,然后卡断结局,让学生通过想象把录像内容补充完整;还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个陌生人,然后根据其特征把这陌生人的生活背景及性格特点想象出来。针对这项训练,笔者曾特意组织学生看了电影《小街》,然后要求学生模仿影片的多线索结尾,给女主人公的命运再续上几个结局。这类训练只要设计合理,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自由地发挥想象。

在作文训练中,首先,教师要告诉学生题旨在想象中具有支配作用,它是判断想象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今年高考写得较好的作文,想象合理,都符合题旨要求,即想象的情景都能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质。其次,教师要告诉学生,想象要受情感基调的限制。有的学生不能围绕统一的情感进行写作,设制的意象,情感相互抵牾。今年高考这类作文不少。有的考生本想写小新背同学的辛苦,但想象的意象很不得体。如“小新的脚步开始没有了规律,好像醉鬼一般”,“矮小的小新弓着腰,有如‘文革’时被批斗的右派分子”等等。这些贬意的描写,破坏了情景的感情基调。再次,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含蓄表达的重要性。想象是在对旧有感知材料的分解、选择、综合的基础上去建构新形象。在写作中,构思和想象常常把杂乱繁多的表象加以筛选调整,构织成有序的情景。成功想象的情景被描写出来,应当隽永含蓄,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今年高考优秀作文中,有一篇的结尾耐人寻味:“突然小新脚下一滑,重重地摔倒在地,可他双手紧紧托着小牧,不让小牧身子着地。突然小新眼睛一亮,他看见不远处有几把伞,他看到了自己的老师和同学……”这一符合情理的描写,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小新助人为乐的行为,自然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支持,该作文并没有把这层意思点破,而是通过一个想象性的情景暗示出来。因此,写想象性的作文,意象、情景安排要合理,不能繁杂列举。

综上所述,培养想象力是中学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我们要把这项工作做得富有成效,必须长远规划,从低年级学生抓起,并且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标签:;  ;  ;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对1997年高考作文批改的思考_想象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