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大数据、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水电站运行管理中,也实现了综合自动化监控管理。在水电站中应用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使现场的网络架构更为合理清晰,配套软件的使用方便快捷,便于调试,运行稳定,降低了设计、运行及维护成本,提高整体自动化水平。基于此,本文针对水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应用进行简要论述,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水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应用
电力资源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重要能源,其重要性日渐突出。为了确保电力资源的有效供应,我国兴建了很多水电设施。目前水库防洪与发电的客观条件良好,但是电站控制、保护、计量等自动化设备陈旧,数据采集通信不畅,与控制系统不配套, 维护代价过高,所以机组自动化在运行中,频繁出现故障,效率下降,电能质量下降,无法产生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针对电站存在的问题,按照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运行的原则对电站进行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与应用,不仅确保了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高了电力的质量,而且提升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1、水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
利用水流的作用,推动水力机械水轮机进行转动,从而将水流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这就是水力发电的过程。作为一项综合系统工程,水电站的最大作用就是实现水能转换成电能,实现为用电客户供应电力。在水电站中设置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借助计算机监控系统,以及一些相关的辅助监控设备、水文自动测报系统以及电气监控设备等,可以实现对整个水电站的水文测报、工程监视、负荷的合理分配,以及在输电线路运行全过程的自动监控,帮助水电站的工作人员对水电站的运行情况有全面的了解,提高其工作效率,确保水电站的正常运行,满足用电客户的用电需求。
2、水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实例分析
某水电站的主要工作是发电,发电站总装机容量为60 MW,年平均发电量为2.47亿kW·h。工程整体规模为中型,水电站的3台20 MW 的发电机组采用立轴混流式。为了实现水电站的“无人值守”,需要对其设置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
2.1总体结构
采用开放式的分层结构进行该项目水电站的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如图1所示)。提升系统的操作性和扩展性能。综合自动化系统主要由主控和 LCU 构成,分为以下基层结构:
(1)站级网:采用光纤以太网对主控级和 LCU 进行连接,并通过高性能的网络交换机实现双方的网络通信。对于 LCU 和 网 络 交 换 机 之 间,为 了 提 升 抗 电 磁 干 扰 能力,选用屏蔽双绞线作为网络介质。
(2)现地控制级网:通过现场总线,实现 LCU 的各控制模块与 CPU 的连接。 (3)兼 容 性 网 络:借 助 现 场 控 制 单 元 提 供 的 串 口(RS485/RS232),并采用 Modbus通信规约,实现现场控制单元与其他装置的系统连接,包括微机调速装置、微机保护装置、机组油压装置等。
2.2 硬件设计
2.2.1上位机子系统硬件设计在主控级计算机处,配备两台 HP Z820工作。其中一台用于电站定值管理的工程师工作站,另外一台作为为相关人员提供培训管理的培训工作站。通过通信服务器(16串行口),实现了调度中心、监控系统以及电力系统调度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并且通信服务器还实现了和水电站的 MIS管理系统、打印机以及其他设备的联结。
2.2.2 现地控制单元硬件设计
(1)监控单元:通过现地控制单元,实现了对水电站所有设备的自动化监控。在进行本水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设计过程中,设计现地控制单元共计包含 3 个机组现地控制单元、1个升压站现地控制单元、1个公用现地控制单元以及1个枢纽现地控制单元。
(2)保护单元:在对水电站的发电机组进行保护时,主要采用的 保 护 原 则 是 “双 主 单 后,主 后 备 保 护 分 开”。相关的保护设备运行方式为双电源和双 CPU。通过保护装置的一个 CPU 对水电站的发电机组起到主要的保护功能,另外一个 CPU 则起到后备保护的作用。两者相互独立,且电源分开供电,可以实现独立工作,从而确保一组 CPU 发生故障时,另外一组也能对发电机组起到保护作用,达到了双重保护的目的。对于主变压器,在设置保护单元时,主要采用 WBH-815型微机保护器作为主变压器的主要保护装置,WBH-822型微机变压器作为其非电量保护装置。采用跳闸矩阵的方式设计保护出口,这样可以实现对15路非电量进行保护,如图2所示。
通过设置微机线路保护测控装置实现对10kV 线路保护作用,它可以有效地对中低压线路进行保护和测控。其中含有两段过流保护功能的综合保护测控是 WXXH-821,三段过流保护功能的综合保护测控是 WXXH-822。
2.3 软件设计
基于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对水电站的监控系统应用软件进行设计,主要是采用智能扩展卡实现相关数据的采集功能,提升系统的可扩展性,方便后期的维护和检修工作。相关技术人员通过工作站,就可以实现相关参数的011设置、操作控制以及打印指标等功能。水电站的运行人员则可以借助计算机软件的画面显示功能,对计算机进行控制。其主要实现的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可以实现水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应用功能。
(2)实 现 对 水 电 站 相 关 设 备 的 监 控,相 关 数 据 的 采集、数据库更新、报警显示以及报警系统的运行等功能。
(3)借助现场控制单元对水电站的相关事件进行记录,如果事件的状态或者输入模拟量发生变化时,可以借助软件系统发出相关的数字字母事件报告。
(4)如果出现了模拟量超过限定数值或者报警状态产生变化 时,可 以 通 过 现 场 控 制 单 元 发 出 相 关 的 报 警信息。
(5))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趋势分析的功能,对水电站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变量变化提供数据分析依据。
(6)具有自动发电控制功能,可以通过软件系统实现对发电机组的控制。此外,还具备自动电压控制功能,可以对110kV 的母线电压进行系统的调整。
(7)通过软件系统,实现了综 合 自 动 化 监 控 系 统 相关设备之间的通信功能。实现了监控系统、励磁系统及调速器系统之间的数据和信息交换。软件系统的配置如图3所示。
3、结语
综上所述,水电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运行过程中,引入综合自动化系统,可以有效提升水电站的运行效率,降低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避免一些人为失误的出现,确保了水电站的正常运行。因此,相关企业和个人应当加强对水电站综合自动化监控系统的了解,加强水电站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建设,推动我国电力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海. 小型水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D].河北科技大学,2017.
[2]饶志波. 基于网络的小型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与研究[D].重庆大学,2012.
[3]杨兵. 九甸峡水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D].西安理工大学,2008.
论文作者:宁红兵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0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9
标签:水电站论文; 监控系统论文; 现地论文; 单元论文; 自动化系统论文; 机组论文; 功能论文; 《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0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