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四名”工程,创建未成年人道德建设新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未成年人论文,四名论文,道德建设论文,新途径论文,工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产生背景
为把理想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诚信教育、行为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推向新的高度,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在全区中小学广泛开展“四名”(学名人、读名著、诵名诗、赏名曲)工程,以名人立志、以名著启智、以名诗养“气”、以名曲怡情,打造出一批书香校园,为学校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管理。全区成立了以区委、区政府有关领导任组长,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局、文体局主要领导任副组长,各中小学校校长任成员的领导工作专班。各中小学校也相应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相关科处室主任任副组长,班主任老师任成员的“四名”工程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各校在开展常规活动的同时,根据“一校一特”的原则,结合学校文化建设的特点,开展特色活动,打造特色品牌。区文明办和教育局定期对各中小学“四名”工程活动进行量化评价。
(二)明确“四名”内涵。一是以名人为范,培养师生的美善人格。二是以名著修身,建树师生的良好风范。三是以名诗铸魂,厚重师生的民族精神。四是以名曲怡情,陶养师生的高尚情操。
(三)校园环境育人。围绕“四名”工程,全区各中小学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精心设计校园育人环境。
1.硬环境育人。校园里广场的雕塑、有趣的长廊、会说话的墙壁、名人的画像;教室内名人名言、诗词、警句、书画作品;广播室播放的经典音乐;图书室摆放的名人名著,让学生走近名人、感受名言,与高尚对话。
2.软环境育人。沙市区通过“校长论坛”“教师沙龙”“教师工作室”“教师博客群”等多种形式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和大交流,使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校长和教师的头脑,为实施“四名工程”打好坚实的思想基础。同时,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育人活动,特别是寻访身边的榜样,追踪身边的名人活动,更让“名人”走下神坛,使学生对名人可近、可感、可亲。
(四)校园特色育人。围绕“四名”工程,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着力打造一校一特、一校一品的办学特色。
1.学名人活动。走进沙市区任何一所学校,你都能感受到名人精神气息扑面而来。名人肖像、名人雕塑、名人事迹时时教育着师生,让他们走近名人、感受名人,使广大师生在名人的熏陶中提升素质,完善人格。
2.读名著活动。在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中,对读书方法进行探索和归纳。首先,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其次,倡导学生自主阅读体验感悟,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要求学生自主体验,自主思考,自主发现,品味人生。
3.诵名诗活动。许多学校都收集整理编撰了学生读本。早操前的每日一个班的展示(一个班级一首诗),课前或背或读一首诗(两天一首诗),博闻强记,厚积薄发。将经典诗词融入课间文化,在跳绳、橡皮筋等游戏时边跳边唱愉快记忆。学生诵读千古美文,传承盛世文明,乐做少年君子。诵读经典,知其要,育其德,导其行,使“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意识浸蘸骨髓,用“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气节铸塑脊梁。让“少年强则国强”的期盼铸民族魂,塑中国心。以名诗养“气”,汲取民族文化的精华,陶养厚重的民族底气。
4.赏名曲活动。在赏名曲的教育活动中,各校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站的功能,播放名曲、赏析名曲。在悠扬的歌声中开始朝气蓬勃的一天,在婉转的乐曲中带着一份收获一份喜悦品味美妙的一天。各校艺术节越办越精彩,是全校师生自娱自乐的大聚会,是师生同台展示艺术才华的大舞台,是审美赏美的大盛宴。
除此之外,班级、校级、全区定期开展各种主题的古诗词朗诵比赛、征文比赛、优秀读书笔记展、“红五月合唱节”、“五月的花海艺术节”、“书法展”、“国学知识擂台赛”等活动。
三、活动效果
近年来,全区46所中小学坚持不懈推进“四名工程”,为加强和改革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辟了一条新路子;同时,也促成了全区一校一特、一校一品格局的形成;活动还辐射到家庭、社区,引导亲子共读,校社共建,培植书香家庭、书香社区,对学习型社会形成和文化荆州建设产生了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