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平山县中山医院 050400
摘要:目的:关于糖尿病经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临床价值探究。方法:选取80例来我院诊断及治疗疾病的患者进行研究,待确诊为新诊断2型糖尿病后,随机分组对患者分别进行常规药物疗法(对照组)、常规+胰岛素强化疗法(观察组)的治疗,检测及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水平(同型半胱氨酸、血糖及叶酸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指标数据接近,对比后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结果好,指标水平较之于对照组差异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干预新诊断2型糖尿病期间,可选用疗效确切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从而有效降低患者血液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及心血管病发生风险,有效提升患者疾病预后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治疗;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结合目前新诊断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可知药物疗法较为常用,其中患者疾病经过胰岛素治疗,患者机体高糖毒性、B细胞功能可得到有效解除及修复,确保患者病情稳定。糖尿病患者在疾病治疗期间,受到异常糖代谢影响,机体同型半胱氨酸代谢也会出现异常,从而诱发患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所以糖尿病患者在疾病治疗过程中,需要对同型半胱氨酸指标水平作以降低控制,避免患者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1]。分析现阶段诸多研究人员对于2型糖尿病治疗与同型半胱氨酸指标之间相关性的研究,可知糖尿病患者体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高,该指标为导致患者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而利用胰岛素强化疗法可起到理想的调节该指标浓度的效果,所以本文研究期间,选择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分组后制定治疗方案进行来应用,结合患者治疗前后的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水平变化情况,评价胰岛素强化疗法干预2型糖尿病后该指标的控制情况及效果。研究内容包括: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7年6月~2018年6月内分泌科接收的患者,经检查属于2型糖尿病的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研究疾病采用不同疗法干预的结果;观察组中男女人数持平,各为20例,平均年龄与平均病程分别为(49.7±3.5)岁、(0.9±0.3)年;对照组男性多于女性,人数分别为22例、18例,平均年龄(52.1±2.8)岁,平均病程(0.7±0.2)年。对比两组患者上述基本资料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该组患者接受常规二甲双胍格列本脲片药物疗法控制血糖,于就餐期间口服,每天服用4片(分2次);观察组-该组患者每天按照对照组药物方案服药治疗,同时选用门冬胰岛素诺和锐30注射液治疗,每天注射3次,均在就餐前注射。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用药剂量可根据患者病情改善情况适当增减,治疗观察时间共计90天,对患者疾病预后前后的血糖、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及维生素B12指标水平进行准确测定与记录,其中同型半胱氨酸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患者血清内指标浓度的检测。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5软件统计学分析数据,计量资料()表示、t检验,P<0.05为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治疗之前,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全部指标数据值相差不大,观察组空腹血糖(mmol/L)、晚餐餐后2小时血糖(mmol/L)、糖化血红蛋白(%)、叶酸(nmol/L)、同型半胱氨酸(μmol/L)、维生素B12(μmol/L)指标数据检测为(12.6±0.9)、(18.5±0.9)、(9.5±2.2)、(16.0±5.4)、(18.9±2.1)、(458.9±90.2),对照组为(12.5±0.6)、(18.6±1.1)、(9.4±2.4)、(17.5±5.6)、(19.4±2.5)、(457.3±92.7),作以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个月的治疗,再次检测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水平,可知血糖指标+同型半胱氨酸指标均下降,其中观察组指标值下降幅度大,趋近于标准值,叶酸+维生素B12指标有明显升高表现,观察组增幅大,观察组检测的6项指标值分别为(5.0±0.2)、(7.7±1.4)、(5.9±1.6)、(24.1±3.7)、(7.4±1.0)、(725.4±100.3),另一组则为(7.9±0.3)、(9.8±1.7)、(8.0±1.3)、(21.3±3.8)、(16.6±1.7)、(539.6±105.7),治疗后的两组数据组间对比存在差异与统计学意义P<0.05,T=50.8694、6.0308、6.4425、3.3389、29.5014、8.0644。
3 讨论
现阶段我国患有糖尿病的人数不断攀升,临床症状主要为体重下降、食量增长、多尿等,该疾病具有治愈难度大、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等特点,发病后给患者造成的身心痛苦及压力较大,所以人们需要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以便可及时检出糖尿病,进而尽快采用可行性较高的降糖方案进行高血糖干预治疗,减轻疾病所致临床症状的严重性,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2]。
同型半胱氨酸属于导致人们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为甲硫氨酸的一种,大量存在于人体血液中,会导致人体血管处堆积有较多血栓,进而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变化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破裂后,便会引发心脑血管病;同时此种甲硫氨酸反应期间会有叶酸、维生素B12的参与,所以若患者身体内的叶酸与维生素B12较少,会影响甲硫氨酸的正常反应,不利于同型半胱氨酸代谢。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血清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高,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病的几率增加,而应用胰岛素强化疗法干预后,患者机体该指标水平及血糖水平均会下降,以此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此种疗法治疗不仅可实现降糖的目的,而且可良好控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而预防心血管病发生、干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应用价值远高于常规疗法,所以新诊断糖尿病患者治疗期间需要将同型半胱氨酸指标作为诱发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重点预防控制[3]。本文研究中观察组40例患者在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胰岛素强化疗法治疗疾病,获得了非常好的治疗结果,分析各项指标检测结果,可知治疗后相关指标水平改变较大,提示该组患者病情逐渐稳定,预后疗效好,所以在后续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治疗中,需要临床医生多进行胰岛素强化疗法的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吴燕燕.盐酸二甲双胍与门冬胰岛素联合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及母婴结局的影响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20):76-77.
[2]姜飞飞.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及其与IR的关系[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5):121.
[3]张江蓉,袁惠敏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同型半胱氨酸及胰岛素敏感性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8,26(02):200.
论文作者:王兵翠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4
标签:半胱氨酸论文; 患者论文; 指标论文; 胰岛素论文; 水平论文; 糖尿病论文; 统计学论文; 《健康世界》2019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