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民生新闻应与公益“同行”论文

电视民生新闻应与公益“同行”论文

电视民生新闻应与公益“同行”

刘善义

(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 合肥 230071)

摘 要: 现如今民生新闻栏目与公益活动之间的“联姻”越来越紧密,实现了合作共赢。一方面,公益事业作为服务公众、增加社会福利的公共产品,与百姓的利益息息相关,符合民生新闻关注民生的报道需求,理所当然地成为电视民生新闻类栏目的关注焦点;另一方面,电视民生新闻通过报道及策划公益活动,不仅能够满足公益活动自身的宣传需要,取得更好的活动效果,而且能够进一步打造栏目影响力和知名度,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本文拟结合安徽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第一时间》栏目的实践,系统分析电视民生新闻报道公益活动的作用,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提升电视民生新闻公益活动报道质量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 电视民生新闻;公益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公益事业层出不穷,公益活动作为现代社会的产物,代表着公民的参与精神,对于提升公共安全,增加社会福利,建构和谐社会的意义重大,受到了公众的普遍关注。现如今,传统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逐渐成为公益力量新的生力军之一。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以平民化视角记录百姓生活百态,报道与百姓利益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自然对公益活动给予了格外多的镜头和报道;与此同时,电视新闻媒体对于公益的参加已经不再是单纯地一报了之,而是更多地主动介入,通过新闻策划等方式来助力社会公益事业地发展,从单纯的报道者主动地向组织参与者转变,积极地履行着媒体的社会责任与担当,不断提升着媒体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

一、民生新闻报道公益活动的作用

(一)提高节目收视率

首先,民生新闻栏目之所以会成为电视台的主打新闻类节目之一,收视率居高不下,就是因为其百姓关注度高,无论是报道的内容还是形式,都是公众关注的,贴近生活实际的。社会公益活动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贴合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贴近百姓、以人为本的报道需求。以笔者所在的安徽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的主力栏目《第一时间》为例,这是大型直播民生新闻资讯栏目,自2003年7月28日开播至今,是安徽广播电视台收视率最高、影响最大、效益最好的电视民生栏目,最高收视率超过30%,创造了收视神话。“紧随第一时间,生活天天新鲜”这句栏目宣传在安徽响彻大街小巷,是安徽省内一档家喻户晓的栏目,在全国电视民生新闻界,无论是创收、收视还是节目质量也是名列前茅。栏目自开播以来,一直非常重视公益活动报道,几乎每一两个月都会根据老百姓的需求策划一场大型的公益活动,小型的公益活动更多,比如说春天的“我为大树挂个牌”,高考过后的“伟伟说高考”,炎炎夏日里的“我帮瓜农卖西瓜”,春节前夕的“农民工维权行动”等等,这些精心策划的公益活动报道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在观众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自然促使栏目的收视率在合肥市网收视稳居第一,在省网收视居地面频道榜首。

其次,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对于公益活动的策划报道改变了传受双方的关系,观众不再是电视机前看热闹的看客,而是可以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成为活动的参与人员和亲历者。《第一时间》在日常的公益活动策划时,非常注重观众的参与度,会通过各种渠道的宣传,让受众更深入地了解活动,并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比如说栏目经常举办的募捐活动中,很多普通民众都会主动慷慨解囊,将爱心奉献给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比如说栏目每年举办的高考咨询服务活动报道,就是切实地高考生提供实实在在的志愿填报、高校介绍等服务。通过这些公益活动策划报道,电视媒体和观众的距离拉近了,栏目在受众心目中留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了他们对于节目的忠诚度,进一步提高了节目的收视率。

(二)履行媒体的社会责任

一方面,民生新闻栏目可以通过举办和报道公益活动,反映社会真、善、美的一面,传播社会正能量和主流价值观,唤起受众内心的善意,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切实地履行媒体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电视民生新闻的公益活动报道能够切实地解决社会问题,为需要帮助的人们送去温暖和关怀。以《第一时间》栏目为例,这档在安徽家喻户晓的新闻栏目利用其影响力,会定期策划一定的公益活动,这些公益活动推出后必定会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观众会踊跃参与,进而社会问题会得到解决,这也是媒体利用舆论的力量在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比如说截至2018年,15年间,《第一时间》策划组织的公益活动“映山红行动”已经举办了15季活动,为全省140多所农场小学,募集了160多万册图书,200多万元公益金,价值60万体育器材。2005年到2019年间,《第一时间》持续不断助力安徽希望工程,资助优秀困难大学生新生近8.5万余名,为他们筹得2.86亿多元助学金。

(三)提升经济效益

民生新闻经常会引起人们非议的焦点就是其关注的话题过分琐碎和猎奇,一些家长里短的、阿猫阿狗、邻里纠纷的新闻价值不高的新闻,千篇一律的火灾或车祸类新闻,还有一些暗访和曝光类新闻。虽然说这一类新闻短时间内容可以引起受众的关注,但是如果长期观看,人们会对媒体塑造的“拟态环境”产生一种危机感,缺乏安全意识,进而产生审美疲劳。公益活动突破了这种民生新闻“猎奇”和“琐碎”的瓶颈,将视角对准一些“大题材” “大效益” “大故事”,其社会效益更大,意义更大深远,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得叫座又叫好的收视效果,有力地拉动电视收视率,收视率的上升,自然可以给栏目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截至2018年,安徽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第一时间》栏目十五年时间累积广告收入超过十亿元,这份出色的成绩单背后,公益活动新闻策划的作用巨大。

二、提升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公益活动报道质量的策略

(一)避免枯燥的播报和广告植入

司法程序向当事人的公开是司法公正的基本要求。程序公开主要是满足当事人的知情权。那么怎么才能满足当事人的知情权?首先要完善检察机关的说理制度,这个制度强调检察机关经过审查后,要制作批捕或者不批捕的理由说明书,陈述其做出决定的理由。可以采用书面和口头两种形式。可以在公开听证的现场口头进行陈述,如果当事人没在现场的,可以事后采取书面形式阐明批捕(不批捕)的理由。说理制度的完善,既可以使当事人的知情权得到保障,也可以使检察机关能够听取受害人、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人的意见,从而能全面分析听取的意见,有利于正确作出批捕决定,另外,也可以减少被害人因为不服不批捕决定而进行的上访,有利于节约司法成本。

首先,开展小组合作交流,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相比较传统教学学生被动接受、被动学习的现状,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最佳途径。尤其是小组合作交流结束后的总结发言,更是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直接体现。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开展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的总结发言环节,要求学生轮流发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避免与社会关注焦点脱节

现如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海量化的信息让人目不暇接,电视人只有密切关注社会焦点的变化,紧扣时代脉搏,这样才能掌握住受众即时的需求,在此基础上策划报道相关的公益活动,这样才能生产出既贴近受众需求,又能够密切服务政府中心工作的新闻作品。

2)IMERG与CGDPA的季节平均降水强度在中国大陆具有较好的空间分布一致性,尤其中东部和南部,但不同季节和不同地区,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春季两者的相关系数最大,其次是秋季,冬季最小;夏季两者的均方根误差最大,冬季最小;两者的相对偏差冬季最大,秋季最小。东部地区IMERG的精度远高于西部;冬季西部IMERG的精度较低。

一般来说,公益活动都是由一些社会组织或个人出钱、出物、出人赞助和支持某项公益事业,是一种公关关系活动。一方面,电视民生新闻类栏目在策划报道公益活动的时候,一定要避免枯燥的播报,单纯罗列捐赠钱数或物资,这种乏味的播报完全无法吸引受众,难以达到应有的传播效果;另一方面,电视民生新闻类栏目在策划报道公益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弱化企业或商业元素,不能将新闻做得像广告植入,这样也会引起受众的反感。总之,民生新闻策划报道公益活动时应该重视挖掘其中有意义的感人故事,以小见大,围绕能够吸引公众关注,彰显活动意义的新闻素材报道。

(三)避免对互动环节的忽视

公益活动必须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才能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和目的,因此,电视民生新闻在策划报道公益活动时,一定要发挥融媒体的优势做好互动环节,开通电话热线或利用微信、微博、QQ等各种新媒体平台,加强与受众全方位、深层次的互动,让其产生参与感和主人翁意识,这样才能实现更加有效的传播。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第一时间》栏目开通各种互动平台,除了及时了解受众对栏目的反馈意见外,还号召广大受众也积极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中来,让公益活动不断传承下去。

(四)重视公益活动新闻策划

新闻策划对于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来说作用重大,一方面可以充当固定稿源,满足栏目正常的播出需要。另一方面,新闻策划可以打造栏目的核心竞争力,彰显栏目个性,使得自身的报道从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反映栏目的特色和水准。《第一时间》栏目的公益活动策划贯穿了全年四季,有的活动已经持续十几年,这种精心策划的活动受到了观众的支持和欢迎,成为栏目一张亮眼的明信片,给栏目带来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也改变了民生新闻“一地鸡毛”的报道瓶颈,符合了民生新闻“大民生”的发展方向,弘扬了社会正能量,对构建和谐社会作用重大。

三、结语

电视媒体作为传统主流媒体,应当承担起公益的责任,民生新闻关注百姓生活,维系百姓利益,更应该把公益活动作为关注和报道的焦点。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只有与公益“同行”,才能打造出更好的品牌影响力和不俗的收视成绩,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张闵.民生新闻策划中的公益活动[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02).

[2]刘鑫.从受众心理需求看民生新闻的发展[J].大众文艺,2011(02).

[3]刘栋.论电视民生新闻的理念定位[J].现代视听,2010(s1):31-31.

[4]何国平.电视民生新闻文本的叙事学分析[J].现代视听,2005(6):13-15.

[5]许盛循.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创新与发展探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中图分类号: G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5079 (2019) 21-0080-02

作者简介: 刘善义,男,汉族,安徽天长人。研究方向:电视新闻制作。

标签:;  ;  ;  

电视民生新闻应与公益“同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