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的通性》说课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通性论文,说课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课题:义务教育浙教版初中《自然科学》第五册第一章第三节《酸的通性》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教材是运用电离的观点,概括出酸的涵义;在学习和掌握了硫酸、盐酸性质的前提下,归纳出酸的通性;在比较不同金属跟酸反应的基础上,总结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可以这样说,第五册第一章是初中文化学知识进入最精彩部分的一章。而这一节又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节,它既是对前面部分内容的总结,又对以后学习常见无机物间的相互关系有重要的影响。并且这一节的学习方法是从现象研究本质、从个性抽象共性。以后学习碱的通性、盐的性质乃至研究其他方面的知识都可以采取类似的方法。
所以,这节教材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学生的能力培养上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参照课程标准,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在知识技能方面,使学生了解酸的涵义、酸的通性和金属活动性顺序
在能力培养方面,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思维、归纳等方面的能力(即科学探究能力)。
在思想情感方面,通过对本节内容的了解,使学生认识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培养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在科学方法方面,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3.本节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为:酸的涵义、酸的通性和金属活动性顺序。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比较抽象、又需要反复诵读才能记住,应用很广,在应用时需考虑的相关知识和条件较多,因此被确定为本节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
1.教法
自然科学教学重视通过实验给学生直观的认识,也重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教法设计主要体现以上两方面要求。即教法为:实验法和启发式教法。
本节课将采用“问题情景——分组讨论——归纳总结”的教学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增强他们学好自然科学的信心。
2.学法
根据前面的教学模式,结合我校的小班化特点(班级人数少,利于师生交流),我将在实验室上这节课,并把学生分成两人一组的学习小组,鼓励他们自主交流与合作学习,引导他主动进行实验、讨论、观察和归纳。
当然,为了让学生及时地巩固本节课的内容,更好地突出重难点,应安排足够的时间和题量让他们来练习,通过反复练习理解、深化知识,发展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自然科学课程是在原有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而“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挖掘课程资源。所以我想这节课把以上两者结合起来,设计了相应的教学程序:
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新课引入:回忆复习几种酸的电离方程,引入新课。
这个简单的引入方法可以激活学生的原认知,使他们产生了问题解决的主动性。(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一)酸的涵义
1.提出问题
学生观察黑板上的电离方程式,作仔细比较。
2.分组讨论
由于板书设计的对称性,学生不难发现酸电离的共性。请学生回答,并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勇于表达。
3.归纳总结
限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酸的涵义。
(二)酸的通性
1.提出的问题
在概括出酸的涵义后,可以再次提出问题:既然酸都可以电离出相同的阳离子,那么酸的化学性质会有相似的地方吗?
2.分组讨论
多媒体展示。用投影仪显示前面已经学过的稀硫酸、稀盐酸的化学性质(对称编排,利于学生观察和归纳)。让学生再次分组讨论。由于酸的通性内容较多,所以这一次讨论可以4人进行,让他们能够充分地合作学习。
3.归纳总结
每组都要派代表回答,其他组可以补充。最后由师生共同归纳出酸的通性,同时引导揭示酸具有的通性实质,是由于酸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H+离子。
(三)金属活动性顺充
1.提出问题
在归纳出酸的通性后,可以马上再次提出问题:酸可以与某些金属发生置换反应,这里的“某些”是什么意思呢?能够与酸反应的这些金属,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2.分组讨论
用实验的方式去突破难点,师生共同做好实验。
即比较①锌、铜分别与稀硫酸的反应(观察是否反应)
②锌、铁、镁、铝分别与稀硫酸的反应(观察反应的快慢程度)
3.归纳总结
由于实验的现象比较直观,所以可以很快的得出结论:
(1)并不是所有的金属都可以跟酸发生置换反应的。
(2)不同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的快慢不同。
接着提问:怎么能够很快知道一种金属是否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及反应的快慢呢?
让学生阅读本节教材的相应部分。诵读出金属活动性顺序,理解竟义。并同时重点强调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两点内容。
教师指导教学生记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给他们一点时间,让他们比一比谁记得快。
激发他们的好胜心,用以达成教学目标。
(四)例题设计
例题来源:①课后练习作为例题来使用。先让学生做,然后再讲解。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程度;还有一点就是:这部分内容以后还需要不断的接触才能够逐步加深认识。②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在酸的涵义的理解上通常会出现一些易混淆的问题,所以补充了:让他们对酸的涵义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五)小结归纳
按照板书设计对知识点进行小结,并且再次强调本节的重难点和本章的学习方法——归纳法。
(六)作业布置
四、板书设计
为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思路有一个很好的了解以及为了他们记忆的方便,板书的特点是突出重点;有对称性;将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段板书。
标签:酸的通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