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研究论文_朱雨东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研究论文_朱雨东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上海 200000

摘要:装配式建筑是建筑市场涌现出的新型建筑模式标志,对装配式建筑近年来的发展进行了系统介绍,重点探讨了装配式建筑的优势、施工重难点、关键施工技术及工艺流程,指出装配式建筑是未来建筑行业的重要突破领域,通过装配式建筑的技术水平提升和规模化发展,可以促进建筑市场的长期、持续快速发展。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1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的涵义

对于预制装配式,依托特定的工艺技术,将建筑构件的制作安排在预制工厂中,而后借助运输,将制作完成的建筑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组合、安装。对于这种施工技术,其不受传统施工流程的限制,强调多个部分同时进行生产,施工流程不同步而诱发的物料浪费现象得以减少,工作效率显著提高,成本投入得以减少。从流程角度探讨,其主要涉及两个环节。第一个为预制阶段,主要是工厂进行建筑所需构件的生产加工。从构件类型分析,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基础的通用结构体系,包含剪力墙、框架等体系。对于预制建筑构件,其改良所代表的是技术的创新与升级,同时,需要将技术发展作为基础与前台。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第二个环节为装配,也就是说,针对预制构件,进行合理组装,推动建筑整体施工的完成。这一环节整体难度不高。

2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

2.1预制框架柱与预制框架梁连接

预制框架柱拆分设计时,要考虑构件预制偏差和便于现场框架梁施工装配等因素,预制高度低于同层框架梁底标高10mm。框架柱与梁节点要进行钢筋配筋优化,框架柱的纵向预留钢筋要尽可能少,可以进行等截面“以粗代细”,纵向受力钢筋的位置为不均匀排布,为框架梁底筋下落留足空隙。在构件拆分设计时,框架梁外露预留底部钢筋位置要重新排列,要与预制柱纵向钢筋留置空隙相匹配,必要时采取并列2排筋的形式。纵向框架梁与横向框架梁底部外露预留钢筋在位置和标高上也要进行相互错位处理,确保拆分设计的预制梁构件在装配时位置正确,能下落到位。

2.2预制叠合板施工技术

叠合板的安装是预制叠合板安装施工中的重点,叠合板安装中的方向以及定位都会影响叠合板安装的施工质量,为了保证其准确的定位,叠合板一般的调整位置在距离作业板300mm处。安装过程是否出现误差决定着叠合板安装的施工质量,所以一定要严格控制施工安装的定位,防止误差的出现。在安装叠合板的过程中,同样要保护叠合板,避免其受到损伤。模数化吊装是吊装吊板时所主要采取的方式,其能够达到高密实度,以达到安装要求。而为了保证安装的稳固度,我们也需要提前将临时支架放置在安装吊板的底部,同时在施工完成后对其进行拆除。双层支架可以运用到双层建筑上,其要保证按照每一层的浇筑顺序,保证其达到施工质量,符合质量安全标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预制卫生间施工技术

预制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作业的过程中,就卫生间工程可以采用整体沉箱式施工方法,首先根据工程的实际要求与施工的实际需要,对卫生间防水方案进行编制,进而对管径翻边质量进行检查,如果翻边不合格的情况出现,则需要立即对翻边情况进行整改处理,保障翻边的完整性。砌卫生间非管井墙体,并且为管井砌体留马牙槎与拉结筋,在管井内部安装管道。加强对于管井内水平管道的周边封堵,对煤层管井吊模浇筑C20细石混凝土以起到封堵效果,确保混凝土干凝硬化之后进行蓄水试验。对管道内的垃圾与杂物进行清理,规管道井砌体进行砌筑。就沉箱侧面进行拉毛处理,对底板找坡找平与压光处理;对卫生间进行聚氨酯防水层施工,制作保护层。在具体的技术应用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是,必须确保管道周边与管道井的封堵密实,经过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监理人员的共同验收并确认合格之后才能够进行后续施工。

2.4预制屋面板施工技术

预制装配式建筑顶层屋面板标高较常规建筑的低,女儿墙及出屋面门的门槛均需考虑该因素适当加高。应加大对标准户型的研发,推行装配式建筑一体化设计,积极应用BIM技术,提高各专业协同设计能力,提高标准化部品部件的应用。特别应推广应用整体厨卫,彻底解决厨卫渗漏及管线预埋问题,采用架空地板解决土建与设备管线分离问题。同时设计人员也需加强学习,提高对建筑工业化全产业链的掌握能力,更好的为业主服务,为国家的建筑业转型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2.5预制构件之间连接作业

实际预制装配式施工作业阶段,用于预制构件连接方式及相关技术较多,本文选择较为常规的连接方式進行阐述,具体为机械式连接方式以及现浇式连接方式,其中机械式连接方式重点利用机械式持续套筒实施预制构件连续性灌浆作业,灌注大量高强度低收缩性混凝土,实现预制构件有效连接,其不仅加强连接位置稳固性,还可达到相关工程质量及安全要求,但上述连接方式针对预制构件使用的钢筋质量要求过高。现浇式连接方式应用较多,这种连接方法主要用于连接一些预制构件,并针对混凝土浇筑模型具有一定要求。具体预制构件连接阶段,施工团队根据工程质量实际情况筛选适当的预制构件连接方式,进而确保预制构件连接作业达到工程要求。

3质量控制要点

3.1健全质量管理控制体系

采用全过程质量控制方法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进行控制,从设计图纸审查、施工方案优化、监理等多方面做好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的管控,各方加强协调,共同提高对各个施工环节的质量以及安全管控,建立并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技术,加强管理水平的提升,及时解决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2保证构件的标准化设计

当前我国通常采用的是根据图纸要求定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构件,缺乏完善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标准化制度,缺乏有着固定产品的构件厂,没有形成高度标准化生产流程,这不利于市场流通,同时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为此,想要进一步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需要保证构件标准化设计生产,形成标准化体系,从而实现系统、大批量生产,同时确保产品质量。

3.3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检查力度

以装配式建筑结构形式为基础严格审查施工各个阶段质量情况,确保施工质量安全,加强监督检查重点和难点部位,对各个工序流程加强管理并提高验收标准,严禁出现违规操作。建设方和监理等各个单位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在各个生产环节进行部件生产和安装的质量管控,提高配件生产质量,同时对施工现场构件的连接、浇筑、吊装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地监督检查。施工企业要对施工过程中各个程序进行质量检验和安全检测,对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进行密切监控,从而避免出现质量安全问题,优化施工效果。

3.4建立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

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中监理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有效提升质量水平。首先,可以利用自动化监测工具手机现场信息,然后利用BIM系统整理分析所有的数据,最后以国家标准为基础分析实际施工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且采取预防措施,有效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并且将施工过程进行记录,为其他工程提供参考。

结束语

装配式建筑是未来建筑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带动建筑市场的革新和发展,装配式建筑的质量控制是建筑水平的关键要点,先进合理的设计流程和组装体系是装配式建筑长期稳定发展的可靠保障,相关建筑管理技术人员的综合水平提升可以全面促进装配式建筑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苏杨月,赵锦锴,徐友全,等.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质量问题与改进研究[J].建筑经济,2018,37(11):43-48.

[2]叶浩文.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思考与对策[J].工程管理学报,2018,30(2):1-6.

[3]齐宝库,朱娅,马博,等.装配式建筑综合效益分析方法研究[J].施工技术,2018,45(4):39-43.

论文作者:朱雨东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7

标签:;  ;  ;  ;  ;  ;  ;  ;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研究论文_朱雨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