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系统化管理对妊娠糖尿病产妇母婴结局的影响论文_李慧峰

岳阳市妇幼保健院 湖南岳阳 414000

【摘 要】目的:分析评价孕期系统化管理对妊娠糖尿病产妇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8月-2016年9月作为研究时段,选择此时段内本院妇产科收治的妊娠糖尿病产妇6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常规组和观察组,常规组产妇采用妇产科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孕期系统化管理,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母婴结局。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产妇产后出现妊高症、产后出血、羊水过多、生殖道感染、剖宫产、早产、死胎例数明显低于常规组、且新生儿出现畸形、巨大胎儿、围生儿死亡、新生儿低血糖、红细胞增多症例数也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期系统化管理在妊娠糖尿病产妇母婴结局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降低了妊娠糖期尿病所引发的对母婴结局不利的因素,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系统化管理;妊娠糖尿病产妇;母婴结局

妊娠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孕期并发症,由于孕产妇在妊娠过程中,出现血糖异常的情况,并伴随着生活与饮食结松出现相关性的变化,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着母婴的健康,此病症还会导致孕妇出现泌尿感染、早产等形象,导致婴儿出现血糖过低、先天性畸形等[1]。基于以上背景,通过本文的研究对象,分析系统化管理对妊娠糖尿病产妇母婴结局的影响,现将方法与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将2015年8月-2016年9月作为研究时段,选择此时段内本院妇产科收治的妊娠糖尿病产妇6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34)和常规组(n=34),常规组年龄20-36岁,平均年龄为(27.9±3.5)岁,其中经产妇20例、初产妇14例,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9.4±1.5)周;观察组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为(27.7±3.7)岁,其中经产妇21例、初产妇13例,孕周36-42周,平均孕周(39.3±1.2)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可进行以下数据的对比和分析。本次研究对象均已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所有产妇均为自愿参与此次研究。

1.2方法

两组产妇入院后,均进行相应的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常规组产妇采用妇产科常规护理措施,其中包括向产妇普及妊娠糖尿病的基本常识及临床表现,指导合理的饮食结构与运动方式,监测孕期母婴情况及产妇血糖情况;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添加系统化管理措施,方法如下:

①健康教育宣传:向患者发放相关的教育手册,宣教妊娠糖尿病相关的注意事项及治疗意义,密切监测孕期母婴情况,定期对产妇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情况进行监测并记录,方便接下来的治疗;②饮食管理:针对产妇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进行评估,结合个人饮食情况,为产妇制定科学的饮食管理计划,严格控制盐、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严禁高脂类食物的食用,控制好每天总能量的供应,坚持少食多餐的进食原则,均衡的营养摄入;③运动管理:对产妇进行运动指导,指导产妇有氧运动方法,以瑜珈、散步为主,每天5km,持续30min每天,避免运动过度;④围生期管理:对产妇的血糖进行密切监测,保持夜间血糖控制在4.5-6.7mmol/l,餐前30min血糖控制在3.3-5.9mmol/l,餐后2h血糖控制在4.4-6.7mmol/l,空腹血糖控制在3.5-5.5mmol/l,密切监视产妇的血压、尿蛋白、水肿等情况,当妊娠期满32周后,每周复查一次,观察胎儿的发育情况[2]。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的母婴结局,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本文采用SPSS 20.0版本的软件,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统计采用t检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统计采用卡方检验处理,P<0.05表示差异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产妇结局对比情况

观察组产妇发病例数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2.2新生儿结局对比

观察组新生儿发病例数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2。

3.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综合征是由于妇女在怀孕期间,出现血糖上升、糖代谢异常等症状;此病症是属于产妇妊娠期内的并发症,发病率较高,还较容易引发酮症酸中毒、羊水过多、高血压等症状;在怀孕中晚期会引发早产、流产或者是死胎;产后较容易引发大出血、阴道感染等症状;在新生儿的结局中,容易出现胎儿宫内窘迫、死亡、畸形等现象[3]。因此,为了减少母婴并发症,应加强妊娠期糖尿病的管理,进而降低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保持母婴健康。

孕期系统管理的出现,极大的保障了母婴的安全,此管理方式主要是管理产妇在孕期的饮食、健康教育、运动等,其中以饮食管理为关键。孕期系统管理使产妇在妊娠期间通过合理的饮食结松,在有效控制血糖的情况下保证母婴热量与营养的供给,还可以控制产妇的体重,调整血糖状态,提高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度,有助于降低餐后的血糖情况,预防产妇在饥饿状态下出现的饥饿性酮症[4]。另外,对产妇围生期的监护与健康教育进行强化,指导产妇适当地进行运动疗法,进一步控制血糖,提高了产妇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认识度,明确系统管理的重要性,进而提高治疗依从性[5]。通过本文的研究数据来看,观察组产妇在围生期并发症的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常规组,且新生儿在围生期并发症发生例数观察组相较于常规组也明显较低。由此可以看出,妊娠期糖尿病通过孕期系统化管理有利于预后的改善。而妊娠糖尿病还会使产妇易出现流产、早产、畸形等并发症,提高了母婴死亡率,这与血糖的控制状态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强化孕期系统管理,科学合理地控制血糖,对产妇与新生儿并发症的减少有重要意义,极大的保障了母婴的安全。

综上所述,将孕期系统管理应用到妊娠糖尿病产妇中,即提高了母婴的安全性,又减低了母婴在围生期内的并发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晓茹,赵纯. 孕期系统化管理对妊娠糖尿病母婴结局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3):121-122.

[2]付义霞,熊芷可,舒兴玉. 系统化管理对妊娠糖尿病母婴结局的影响[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2):16-17.

[3]赵太艳. 系统化管理对妊娠糖尿病母婴结局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2014,9(33):238-239.

[4]赵亚娟. 应用系统化管理对妊娠糖尿病母婴结局的影响研究[J]. 吉林医学,2015,36(2):359.

[5]高贞. 孕期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J]. 当代医学,2014,20(36):61-62.

论文作者:李慧峰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5

标签:;  ;  ;  ;  ;  ;  ;  ;  

孕期系统化管理对妊娠糖尿病产妇母婴结局的影响论文_李慧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