汞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初探

汞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初探

一、汞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贾宝杰,何淑芳,黄茁,许彩云[1](2019)在《国内外水环境标准体系对比研究》文中指出水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科学合理的水环境标准是开展水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前提。本文研究了欧美发达国家和我国在水环境标准体系上的差异,从标准体系完善角度提出建议,可为我国水环境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王彦琦[2](2021)在《基于CEMS监测数据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达标判定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固定大气污染源排放的SO2、NOx和颗粒物等污染物会对环境空气造成污染,危害人体健康,针对其开展达标判定方法研究,对改善我国环境空气质量和保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固定源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达标判定方法多基于手工采样监测,随着我国生态环境监管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连续排放监测系统(Continuous Emissions Monitoring System,CEMS)在重点大气污染源的快速普及,迫切需要研究制订基于CEMS监测数据的达标判定方法,进而使大气污染物排放得到精准的控制。火电厂作为重点大气污染源之一,研究其CEMS监测数据的达标判定方法,对完善固定大气污染源排放的达标判定方法具有较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收集了 2015年分布于全国安装了连续排放监测系统的2000余台火电机组SO2、NOx和颗粒物CEMS监测数据,针对每种污染物根据数据缺失和数据异常等情况筛选满足数据有效性条件的机组。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装机规模火电机组排放浓度概率分布特征,根据对数正态符合性筛选具有代表性的机组。对具有代表性的机组逐台分析其日均浓度和小时累积频率、月均浓度和小时累积频率的统计关系,设置了线性拟合线、95%置信上限与下限、95%预测上限与下限5种情景,研究每种情景对应的日均浓度与小时浓度、月均浓度与小时浓度之间的关联。在此基础上,对SO2、NOx和颗粒物统计分析不同比例火电机组达标时对应的日均浓度与小时浓度、月均浓度与小时浓度的倍数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火电机组SO2、NOx和颗粒物CEMS监测数据中小时浓度的对数正态分布线性拟合决定系数(R2)反映了排放浓度的对数正态符合性,3种污染物满足R2≥0.8的占比分别为86%、66%和80%,满足R2≥0.9的占比分别为60%、36%和54%。(2)采用情景5(95%预测上限)研究制定排放限值可使火电机组在正常运行情况下达标比例最高,在5个情景中更符合制定标准的要求。在该情景下,全年SO2、NOx和颗粒物小时浓度的95%分位数、日均浓度和月均浓度均满足对应限值时:当要求90%的机组达标时,小时浓度限值应分别为日均浓度限值和月均浓度限值的1.5和1.8倍;当要求95%的机组达标时,小时浓度限值应分别为日均浓度限值和月均浓度限值的1.6和2.0倍;当要求99%的机组达标时,小时浓度限值应分别为日均浓度限值和月均浓度限值的2.0和2.3倍。(3)小时浓度、日均浓度和月均浓度等不同平均时段排放限值之间倍数关系适用于各种装机规模的火电机组,各种装机规模的火电机组可采用统一的达标判定方法进行规定。研究结果与欧盟相关规定基本一致,为完善我国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达标判定内容提供了参考。按照精准治污、科学治污和依法治污的管理要求,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应增加基于CEMS监测数据的达标判定内容,对小时浓度、日均浓度和月均浓度进行规定,并逐步推广至其他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源,使之成为对固定大气污染源实施达标判定的重要方法。

生态环境部[3](2021)在《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有关负责人就《生态环境标准管理办法》答记者问》文中提出《生态环境标准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近日出台。针对《办法》出台的背景、意义和作用等问题,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有关负责人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问:请问出台《办法》的背景是什么?答:《办法》是对《环境标准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号,以下简称3号局令)和《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备案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9号,以下简称9号部令)的整合修订。3号局令和9号部令的发布实施,对推进环境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管理工作发挥了重要指引和规范作用。

余杨,周婷[4](2020)在《推进涉汞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铜仁市涉汞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浅析》文中研究指明2016年,铜仁市涉汞行业的产值达到5.3亿元。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贵州,由于多数涉汞企业污染物不能稳定达标排放,企业全面停产至今。本文针对汞作为铜仁的特色产业,怎样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利用环保倒逼机制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促进汞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破解铜仁市汞产业可持续发展难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张昕怡,肖婷婷,张刚[5](2020)在《我国有关汞的各类环境标准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汞是一种重金属污染物,具有易迁移性、高生物富集性和高生物毒性等特点,由于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已被公认为全球性的环境污染物。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汞的各类生态环境标准,从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食品食用标准、劳动卫生标准及人群暴露风险等对已有标准和有关汞的限值进行了分类汇总,类比了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的汞相关标准和规定,讨论了我国汞相关标准的现状和局限,展望了汞相关各类标准新制定和完善的方向,希望为以后汞相关标准和限值的研究和制定提供参考。

蔡佳铭[6](2020)在《硝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评估及行业环境风险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硝酸工业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通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硝酸工业的规模日益壮大,尤其是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硝酸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和发达国家硝酸产业政策的转移,促使我国硝酸工业迅速发展。同时由于行业环境保护方面法律法规的协同管理约束下,污染物的排放也得到了有效地控制,排放量逐年递减,取得了显着的减排效果。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以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为重点,全面加快推进各类环保标准制修订工作。我国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管理开始从以标准制修订为主转向标准制修订、实施评估、宣传培训并重的阶段。《硝酸工业物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131-2010)已实施十年,同时硝酸行业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环境风险。因此,在综合国家其他环保法律、法规、排污许可制度、环评制度等积极因素,充分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对《硝酸工业物污染物排放标准》(GB26131-2010)的实施进行评估,并针对行业特点对硝酸工业大气污染物减排潜力及相应环境风险进行具体分析,不仅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为即将开展的修订工作提供支持。本文基于文献和企业现场调研,了解硝酸行业基本概况,并掌握国内外行业发展现状、生产工艺、污染治理技术、以及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对该行业以往所执行过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及国外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梳理,进而将两者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现行标准的先进性与科学性。同时,依据《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评估工作指南(试行)》中的各项要求,对《硝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131-2010)实施进行评估,主要包括标准达标率、经济技术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以及氮氧化物减排潜力分析。同时根据调研企业现状,针对环境风险源进行分析,提出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具体内容与结果如下:(1)对GB26131-2010的适用范围以及污染因子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本标准与以往相比,创新之处是首次增加了特别排放限值一项;且排放限值同国外相关标准相比处于较为先进的水平。建议在本标准未来的修订工作中适当扩大适用范围至使用硝酸为原料生产的企业,并将N2O、氨和硝酸雾纳入限制之列。(2)通过对GB26131-2010进行评估分析发现,该标准自实施以来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益,目前行业内所有企业排污达标率几乎100%。技术方面,氨氧化法生产工艺与先进的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末端治理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经济方面,生产运营以及设备更新成本也在企业的可承受范围之内,同时排污费的支出减少也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环境方面,该标准实施后NOX的排放量大大减少,获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在新标准的限制力度下,2018年COD排放量相较于旧标准的力度减少了约200万吨,NOX减少了近3万吨。(3)本文采用基于指数分解分析的LMDI模型对硝酸行业NOX减排潜力进行分析,探究了影响NOX排放的四个主要因素:技术效应、治理效应、结构效应以及经济效应。其中,技术和治理效应是促进减排的主要因素,结构效应影响较小,经济效益则会促进NOX排放。截至2018年,技术和治理效应两者共减排NOX近1.2万吨。目前大部分企业NOX排放浓度远低于标准限值,基本在100mg/m3左右,说明行业仍具有一定的减排潜力。(4)依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和《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 941-2018)对硝酸行业生产及储存等多个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物质以及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进行识别,尤其避免泄露及火灾等重大事故发生。以山西某硝酸企业为例,根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 941-2018),进行环境风险识别、环境风险等级划分、环境风险分析,并提出相关防控措施,将风险降至企业可接受水平。

李嘉[7](2020)在《基于行业排污特性的排污许可限值核定方法研究 ——以沙颍河典型行业为例》文中认为点源污染管理逐步成为我国环境管理的核心,但是我国目前排污许可限值缺乏严谨性,且核定方法不统一,未形成系统的核定体系,不利于固定源的排污管理。本文在对现有排污许可限值核定技术方法的适用性、优缺点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不同监测数据完整度下排污许可限值核定方法,构建了排污许可限值核定方法体系。在此基础上,结合行业排污特性分析,选定控制项目及多级限值,确定行业可行性技术,制定了基于行业排污特性的排污许可限值核定技术流程。以造纸及纸制品行业为例,选取SS、COD、BOD5、氨氮、总磷、总氮为控制项目,鉴于该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浓度无明显季节变化的排污特征,选定多级限值类型为统一排污许可限值,采用标准核定法、监测数据核定法和水厂反推法核算了以日、月为尺度的排放浓度及负荷限值。并针对上述不同方法的核算结果,比较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和适用性,管理部门可根据不同需求选用不同的排污许可限值,具体如下:(1)从直排污染源核算结果来看,由于标准制定时间较早,与目前技术脱离,造成监测数据核定法核算结果相对标准核定法较为严格,适用于水质较差、点源排水量较大的区域且排污已达到现行标准要求的污染源,反之,可采用标准核定法核算的排污许可限值。(2)从间排污染源核算结果来看,监测数据核定法核定的排放浓度限值也较为严格,适用于纳管水厂所接纳的实际水量接近或已超过设计水量的间排污染源,反之,可采用标准核定法核算的排放浓度限值;水厂反推法核算的排放负荷限值大部分严格于监测数据核定法,适用于纳管水厂所接纳的实际水量接近或已超过设计水量的间排污染源,反之,可采用监测数据核定法核定的排放负荷限值。与原先单一使用标准核定法和其他方法相比,兼顾了不同地区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为污染源的“差异化”管理提供有力支撑,可为本行业和其他行业固定源排污许可限值的核定提供参考,有力推进排污许可制度相关工作的开展。

郑玉蓉[8](2020)在《河北省医药制造行业环境损害成本控制研究》文中指出环境作为全人类所共同拥有的宝贵财产,应该在人类的当前发展和未来的繁衍生息之间予以合理分配,以实现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但随着工业经济不断发展,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难题不断出现,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产生极大的安全隐患。人类在该种情况下开始对环境问题引起高度重视,并积极主动的开始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河北省医药制造业是医药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保护医药产业安全、保障和增进人民的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给人类生活带来福祉的同时,防治医药制造业环境污染的呼声却日益高涨,所以要首先解决直接对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因此,要对河北省医药制造行业环境损害成本进行控制。本文在研读国内外学者关于环境成本以及环境损害成本控制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河北省医药制造行业目前的污染现状和环境损害成本控制现状,找到河北医药制造行业在环境损害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不足以及造成问题的根源。研究了环境损害成本控制模型,并借鉴了美国最优污染控制率的标准,选取了河北省医药制造行业历年的统计数据得出了河北医药制造行业目前的污染控制率,两者对比的差就是我们需要改进的区域,最后定位到河北省最具代表性的医药制造企业的污染控制率,以点到面,为本文提出新的环境损害成本控制措施奠定基础,为今后河北省医药制造行业污染控制、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供一些新的方向和依据。

宋立博[9](2020)在《生态环境标准图谱构建研究》文中认为生态环境标准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对未来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及保护绿水青山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十一五”以来,为了应对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我国启动了对1800余项环境标准的修订,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伴随着国家对环境标准发展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开始围绕我国环境标准进行研究。本研究发现,现有标准体系存在数据库不全、不易检索、内容缺乏关联等问题。因此,本研究使用知识图谱技术,利用信息化方法整理环境标准文档和标准内容,并提出了构建环境标准查询平台的新思路。本研究在《环境标准图谱研究及开发》的项目支持下,开展了构建生态环境标准知识图谱的研究,并初步探讨了查询平台应用的需求与功能。本研究结合环境标准文档的特点,完成了标准图谱的构建,并搭建了基于标准图谱的数据应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构建标准图谱和应用的过程,总结标准图谱的构建方案和应用平台建设建议。研究实现了从环境标准文档到知识图谱的构建目标。通过收集环境标准、设计图谱中节点关系网络、对环境标准文档内容进行知识提取、通过图数据库Neo4j构建标准图谱库等步骤,最终实现了从标准文档到标准图谱的转变。针对环境标准中存在的数据库不全、不易检索、标准内容缺乏关联等问题,设计并初步开发了“环境政策标准数据平台”,部分解决了上述问题。对标准图谱构建和查询应用平台设计中的各个阶段进行总结,整理出现阶段构建环境标准图谱的技术方案和流程,为未来标准图谱应用的完善提供建议。本研究应用知识图谱技术进行环境标准的研究,具有突出的创新性。研究所构建的标准图谱与应用平台能够部分解决现有环境标准使用中存在实际问题,为环境标准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对利用信息技术促成我国环境标准体系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周佳[10](2020)在《大气污染物许可排放量分配及综合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依然十分严峻。2018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只有121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即六项污染物浓度均达标,达标比例为36%),依然有190个城市PM2.5浓度超标(超标率为56%),治理PM2.5污染依然任重道远。《全国环境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全国83.73%SO2、63.77%NOx和80.14%烟粉尘排放量是由固定点源中的工业部门排放。现在我国主要通过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源环境管理制度体系来科学合理地管理固定源的污染物排放量。排污许可制度通过核定企业污染物许可排放量、监管污染物实际排放量来挂钩污染物浓度,进而直接关联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效果。然而,排污许可制度改革至今,依然无法实现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挂钩,无法定量评估当前的企业污染物许可排放量分配方法在效果、效率、公平等方面的真实价值,无法较好地支撑排污许可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和总量控制制度的改革。基于上述背景和管理需求,本研究梳理总结了分配领域与评估领域的研究进展和不足,从而确定了科学问题,即如何构建点源尺度大气污染物许可排放量分配及综合评估体系。第一,针对科学问题中的分配问题,本研究创新性地构建了基于排放标准法(M1)、排放标准+城市传输法(M2)、环境容量法(M3)的点源尺度(企业排放口)大气污染物许可排放量分配模型。本研究基于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M0)的企业(排放口)大气污染物排放现状,结合当前排污许可制度分配方法实践和城市大气污染物传输矩阵、城市大气污染物环境容量等最新研究成果,以及结合通过工业行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筛选出来的工业锅炉、水泥、玻璃、焦化、钢铁等5个工业行业,构建了3种企业(排放口)大气污染物许可排放量分配模型。第二,针对科学问题中的评估问题,本研究创新地整合构建了包括效果评估(环境质量贡献度评估)、效率评估(费用效益评估)、公平评估(公平性评估)、3E综合评估在内的分配结果综合评估体系。在这一部分,首先,以基础排放清单为底部清单,分别加上了基于M0与M1、M2、M3分配结果的点源排放清单,以北京及周边城市为核心模拟区域,本研究构建了三层嵌套网格WRF-CMAQ模型,来开展分配结果效果评估。其次,基于效果评估中的M1、M2、M3与M0的污染物模拟浓度差值,以及基于M1、M2、M3与M0的污染物排放量差值,结合健康终端、暴露人口、反应系数、货币化参数,本研究分别构建了基于环境风险评估和货币化评估的健康效益评估模型,以及污染物减排量货币化评估模型,来开展分配结果效率评估。然后,基于M0、M1、M2、M3的城市5工业行业的污染物排放量,分别加上M0城市其他工业行业的污染物排放量,并结合北京及周边城市的工业GDP、工业利润、工业增加值、工业就业人口等经济社会数据,本研究构建了基于环境基尼系数(EGC)法和绿色贡献系数(GCC)法的公平性评估模型,来开展分配结果公平评估。最后,基于上述的效果、效率、公平评估结果,按照由专家建议构建了污染物浓度、净效益、EGC、GCC等评估结果对应的分数表,并根据专家建议的效果、效率、公平等维度的权重系数,创新性地构建了基于环境质量贡献度(AQA)、费用效益(CA)、公平性(EA)的单项评估评分模型以及基于3E综合评估的综合评估评分模型,来开展分配结果综合评估。本研究有5个主要结果:(a)在许可排放量分配结果方面,M1、M2、M3的北京及周边城市SO2许可排放量分别是7.90、4.92、22.27万t/a,其NO2许可排放量分别是21.91、13.56、15.34万t/a,其一次PM2.5许可排放量分别是3.54、2.22、7.82万t/a。(b)在效果评估结果方面,M1、M2、M3的北京及周边城市SO2模拟浓度分别是30.53、29.83、34.902)/8)3,其NO2模拟浓度分别是49.98、49.43、49.502)/8)3,其PM2.5模拟浓度分别是62.15、61.44、63.912)/8)3。(c)在效率评估结果方面,M1、M2、M3的北京及周边城市健康效益分别为196.05、220.41、102.24亿元,其成本分别为4.85、8.17、5.09亿元,其净效益分别为191.20、212.23、97.15亿元。(d)在公平评估结果方面,M1、M2、M3的基于经济社会数据与SO2排放量的EGC分别为0.4530、0.4573、0.4783,其与NOx排放量的EGC分别为0.4598、0.4696、0.4642,其与一次PM2.5排放量的EGC分别为0.3861、0.4319、0.4479;M1、M2、M3的基于经济社会数据与SO2、NOx、一次PM2.5的GCC中,北京的均高于1.5,唐山的均低于0.5,其他城市的高于或低于1.0。(e)在综合评估结果方面,M1、M2、M3的3E综合评估分数分别是56.91、57.94、55.74。其中,M1、M2、M3的AQA评估分数分别是47.54、47.97、45.97,其CA评估分数分别是76.66、76.91、68.68,其EA评估分数分别是49.66、52.27、55.82。本研究有4个主要结论:(1)城市大气污染物传输矩阵、城市大气污染物环境容量能被引入点源尺度分配方法,使分配方法能够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挂钩。(2)分配结果的效果评估、效率评估、公平评估能很好地集成为分配结果3E综合评估,从而使多种分配方法能在单项维度和综合维度分别进行比较。(3)包含效果评估、效率评估、公平评估、3E综合评估在内的综合评估体系能够定量评估分配方法在效果(环境质量贡献度)、效率(费用效益)、公平(公平性)、3E综合等不同维度的表现。(4)从不同分配方法3E综合评估分数(M2>M1>M3)分析,说明在当前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下,标准+传输法>排放标准法>环境容量法。其中,在不同分配方法AQA评估分数比较方面,M2>M1>M3。在不同分配方法的CA评估分数比较方面,M2>M1>M3。在不同分配方法EA评估分数比较方面,M3>M2>M1。本研究的成果表明,本研究构建的分配及综合评估体系推动我国污染物许可排放量分配方法及其评估技术的发展,为排污许可、总量控制等研究领域提供研究思路、技术、方法方面的参考。此外,本研究为我国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的点源污染物许可排放量的科学合理分配提供技术支撑,支撑排污许可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和总量控制制度的改革。

二、汞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汞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CEMS监测数据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达标判定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火电机组CEMS概况
        1.2.2 欧盟指令中的达标判定方法
        1.2.3 美国标准中的达标判定方法
        1.2.4 国内标准中的达标判定方法
    1.3 研究意义、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目标
        1.3.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火电SO_2排放浓度特征与达标判定方法研究
    2.1 火电机组分布概况与数据处理方法
        2.1.1 火电分布概况
        2.1.2 数据处理方法
    2.2 排放浓度概率分布研究
        2.2.1 SO_2概率分布分析
        2.2.2 地区差异分析
    2.3 达标判定方法研究
        2.3.1 机组概况
        2.3.2 不同时段平均浓度限值关系建立
        2.3.3 小时浓度与日均浓度达标判定方法研究
        2.3.4 小时浓度与月均浓度达标判定方法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火电NO_x排放浓度特征与达标判定方法研究
    3.1 排放浓度概率分布研究
        3.1.1 NO_x概率分布分析
        3.1.2 地区差异分析
    3.2 达标判定方法研究
        3.2.1 机组概况
        3.2.2 小时浓度与日均浓度达标判定方法研究
        3.2.3 小时浓度与月均浓度达标判定方法研究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火电颗粒物排放浓度特征与达标判定方法研究
    4.1 排放浓度概率分布研究
        4.1.1 颗粒物概率分布分析
        4.1.2 地区差异分析
    4.2 达标判定方法研究
        4.2.1 机组概况
        4.2.2 小时浓度与日均浓度达标判定方法研究
        4.2.3 小时浓度与月均浓度达标判定方法研究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5.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推进涉汞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铜仁市涉汞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铜仁市汞行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2 铜仁市汞行业发展现状
    2.1 铜仁涉汞企业基本情况
    2.2 铜仁市涉汞企业污染防治情况
        2.2.1 现有企业的生产工艺、产污环节情况
        2.2.2 现有企业在汞污染防治方面采取的措施、工艺及效果
    2.3 国内外现有先进汞污染治理措施及环境经济损益分析[3]
3 铜仁市汞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部分污染治理设施落后,汞及其化合物不能长期稳定达标排放
    3.2 含汞废物处置产能过剩
    3.3 市场混乱,企业之间无序竞争严重,未能整合发展
    3.4 区域环境压力持续增大
    3.5 园区环保基础设施薄弱
    3.6 部分涉汞企业环境管理不善
4 铜仁汞行业有序健康发展的建议和意见

(6)硝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评估及行业环境风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环境标准及体系
    1.3 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评估必要性
    1.4 硝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评估方法
    1.5 化工企业的环境风险
    1.6 课题研究目的及内容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内容
    1.7 研究路线
2 硝酸工业基本概况及排污控制
    2.1 行业现状
    2.2 生产工艺
        2.2.1 稀硝酸生产工艺
        2.2.2 浓硝酸生产工艺
    2.3 污染物排放及污染防治技术
        2.3.1 水污染物排放及处理工艺
        2.3.2 大气污染物排放及处理工艺
    2.4 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
        2.4.1 硝酸工业执行排放标准历程
        2.4.2 国外相关污染物排放标准
    2.5 行业环境影响
        2.5.1 大气环境影响
        2.5.2 水环境影响
3 硝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6131-2010)分析
    3.1 适用范围
    3.2 污染因子
    3.3 标准限值
        3.3.1 水污染物排放限值对比
        3.3.2 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对比
4 硝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评估
    4.1 标准执行情况及污染物达标分析
        4.1.1 标准执行情况
        4.1.2 达标情况分析
    4.2 技术经济评估
        4.2.1 技术可行性分析
        4.2.2 经济可行性分析
    4.3 环境效益评估
    4.4 社会效益评估
    4.5 硝酸工业大气污染物减排潜力分析
        4.5.1 NO_X排放情况
        4.5.2 NO_X减排潜力分析
    4.6 标准修订相关建议
5 硝酸行业环境风险分析及应急措施
    5.1 硝酸企业环境风险分析
        5.1.1 物质风险因素分析
        5.1.2 过程风险因素分析
        5.1.3 企业事故类型和原因
        5.1.4 突发环境风险事故预测
    5.2 环境风险评估方法
        5.2.1 环境风险识别
        5.2.2 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5.2.3 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5.3 典型硝酸企业案例分析
        5.3.1 环境风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Q)
        5.3.2 环境风险及其控制水平(M)
        5.3.3 环境风险受体评估(E)
        5.3.4 环境风险等级确定
    5.4 硝酸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防范措施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

(7)基于行业排污特性的排污许可限值核定方法研究 ——以沙颍河典型行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排污许可限值核定研究进展
        1.3.1 国外研究进展
        1.3.2 国内研究进展
        1.3.3 存在问题及借鉴启示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主要创新点
2 污染源排污许可限值核定方法体系构建
    2.1 目前排污许可限值核定方法分析
        2.1.1 目前核定方法概述
        2.1.2 目前核定方法优缺点及适用性分析
    2.2 基于监测数据的排污许可限值核定方法
        2.2.1 排放浓度限值的核定
        2.2.2 排放负荷限值的核定
        2.2.3 间接数据分析法与假设推导法比选分析
    2.3 不同类型污染源排污许可限值核定方法体系构建
        2.3.1 核定准则制定
        2.3.2 方法体系构建
        2.3.3 体系内容简述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行业排污特性的排污许可限值核定技术流程
    3.1 基于行业排污特性的排污许可限值内涵
    3.2 排污许可限值核定路线
    3.3 资料收集与行业特性分析
    3.4 行业排污特性分析与控制项目及多级限值的选定
        3.4.1 行业排污特性分析
        3.4.2 控制项目与多级限值的选定
    3.5 可行性技术确定与企业选取
        3.5.1 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对可行性技术确定的支撑
        3.5.2 无相关规范行业可行性技术确定方法
        3.5.3 企业选取
    3.6 污染源排污许可限值核定
    3.7 本章小结
4 沙颖河流域典型行业选取与排污许可限值核定应用案例
    4.1 流域概况
    4.2 典型行业选取
        4.2.1 选取原则
        4.2.2 各行业工业产值及排污情况分析
        4.2.3 各行业入河情况分析
        4.2.4 综合情况分析
    4.3 典型(造纸及纸印刷品)行业概况
    4.4 行业排污特性与控制项目及多级限值的选取
        4.4.1 水污染物排放类型分析与控制项目的选取
        4.4.2 水污染物排放特征分析与多级限值的选定
    4.5 可行性技术确定与企业选取
    4.6 典型(造纸及纸印刷品)行业排污许可限值核定
        4.6.1 核定方法选取
        4.6.2 直排污染源排污许可限值核定
        4.6.3 间排污染源排污许可限值核算
        4.6.4 核算结果适用性比较
    4.7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8)河北省医药制造行业环境损害成本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方法与内容
        1.3.1 论文研究方法
        1.3.2 论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创新之处
第2章 医药制造行业环境损害成本基本理论
    2.1 基本概念和内涵
        2.1.1 环境损害成本
        2.1.2 医药制造行业环境损害成本
    2.2 相关理论
        2.2.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全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
第3章 河北医药制造行业环境损害成本控制及存在问题
    3.1 河北医药制造行业环境污染现状
        3.1.1 污染物排放量大且成分复杂
        3.1.2 监管超标排放力度较弱
    3.2 河北医药制造行业环境损害成本控制现状
        3.2.1 环境损害成本控制方法单一
        3.2.2 环境损害成本控制披露信息现状
    3.3 河北医药制造行业环境损害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根源
        3.3.1 河北医药制造业环境损害成本控制问题
        3.3.2 河北医药制造业环境损害成本控制问题的根源
第4章 河北医药制造行业环境损害成本控制计量与定量表达
    4.1 基于承载力的环境损害成本界定
    4.2 河北医药行业环境损害成本构成
    4.3 河北医药行业环境损害成本的定量表达
        4.3.1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医药制造环境损害成本核算模型
        4.3.2 医药制造环境损害成本核算评价标准
    4.4 河北医药制造行业环境损害成本控制的测度分析
    4.5 河北医药行业环境损害成本控制例证研究
        4.5.1 河北省医药制造行业基本概况
        4.5.2 医药制造行业环境损害成本控制模型的应用
第5章 河北医药制造行业环境损害成本控制策略
    5.1 研发阶段注重医药环保设计
    5.2 采购阶段实施绿色采购策略
    5.3 生产阶段注重抗生素清洁生产
    5.4 营销阶段提倡可持续消费
    5.5 回收阶段提倡循环利用处置固废
    5.6 提高河北全省监管能力建设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9)生态环境标准图谱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3.1 环境标准发展现状
        1.3.2 环境标准中在使用中的问题与需求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知识图谱技术与现有应用
    2.1 知识图谱在其他领域应用分析
        2.1.1 应用专利知识图谱构建推荐系统
        2.1.2 法律知识图谱研究与应用
        2.1.3 基于教育知识图谱构建问答系统
    2.2 知识图谱的起源与发展
        2.2.1 知识图谱介绍
        2.2.2 知识图谱的演化历程
        2.2.3 知识图谱功能示例
        2.2.4 常见知识库介绍
    2.3 知识图谱关联技术
        2.3.1 Neo4j图数据库
        2.3.2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标准图谱构建过程阐述
    3.1 引言
    3.2 标准图谱的构建思路
    3.3 环境标准文档的收集
        3.3.1 收集范围与收集渠道
        3.3.2 爬虫收集
        3.3.3 环境标准文档特点
        3.3.4 环境标准收集总结
        3.3.5 标准收集方案
    3.4 标准图谱节点关系网络设计
        3.4.1 标准节点关系网络设计思路
        3.4.2 标准要素节点关系网络抽取示例
        3.4.3 环境内容人工抽取示例
        3.4.4 节点关系网络设计总结
    3.5 知识抽取过程
        3.5.1 现有文档格式的识别和抽取
        3.5.2 标准文档Epub化的处理与抽取
        3.5.3 知识抽取过程总结
    3.6 知识图谱构建情况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标准图谱的应用平台构建
    4.1 引言
    4.2 应用平台构建基本信息和构成
        4.2.1 平台基本组成信息
        4.2.2 平台功能概述
    4.3 平台主要功能介绍
        4.3.1 标准文档的分类下载
        4.3.2 标准文档内容识别展示
        4.3.3 标准图谱展示
        4.3.4 智能问答
        4.3.5 众包
    4.4 现有功能与问题匹配分析
        4.4.1 标准库检索优化
        4.4.2 标准内容关系网络
        4.4.3 标准与关联知识结合
    4.5 应用标准图谱后的优势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构建方法总结与应用平台未来发展
    5.1 引言
    5.2 标准图谱构建方法
        5.2.1 现阶段标准图谱构建方法总结
        5.2.2 标准图谱扩充方案
    5.3 应用平台未来发展
        5.3.1 数据扩充思考
        5.3.2 功能扩展思考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10)大气污染物许可排放量分配及综合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论文中涉及的符号和缩写词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科学问题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框架
    1.5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际排污许可制度现状
        2.1.1 美国排污许可制度
        2.1.2 欧盟排污许可制度
        2.1.3 其他国家排污许可制度
    2.2 中国排污许可制度的演化和改革
        2.2.1 中国排污许可制度演变过程
        2.2.2 中国排污许可制度改革进展
        2.2.3 中国排污许可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2.2.4 深化中国排污许可制度改革方向与建议
    2.3 污染物许可排放量分配方法研究
        2.3.1 基于操作简便的分配方法
        2.3.2 基于环境质量目标的分配方法
        2.3.3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分配方法
    2.4 影响许可排放量分配结果的因素识别
        2.4.1 可分配的污染物许可排放总量
        2.4.2 分配原理
        2.4.3 分配尺度
        2.4.4 分配指标体系
        2.4.5 污染物种类
    2.5 许可排放量分配结果评估研究
        2.5.1 评估维度
        2.5.2 许可排放量分配结果的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污染物许可排放量分配模型构建
    3.1 研究对象
        3.1.1 区域与城市:北京及周边城市
        3.1.2 分配的行业与企业排放口
    3.2 数据与方法
        3.2.1 数据来源
        3.2.2 基于排放标准法的分配模型构建
        3.2.3 基于排放标准+城市传输法的分配模型构建
        3.2.4 基于环境容量法的分配模型构建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典型企业分配结果与讨论
        3.3.2 行业分配结果与讨论
        3.3.3 城市分配结果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分配结果的环境质量贡献度评估
    4.1 研究背景
    4.2 数据与方法
        4.2.1 数据来源
        4.2.2 WRF-CMAQ模型构建
        4.2.3 WRF-CMAQ模拟结果验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北京及周边城市的月主导风向和月均风速
        4.3.2 SO_2、NO_2、PM_(2.5)模拟浓度
        4.3.3 SO_2、NO_2、PM_(2.5)模拟浓度差值
        4.3.4 SO_2、NO_2、PM_(2.5)模拟浓度差值对比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分配结果的费用效益评估
    5.1 研究背景
    5.2 数据与方法
        5.2.1 数据来源
        5.2.2 健康效益模型构建
        5.2.3 减排成本模型构建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健康效益
        5.3.2 减排成本
        5.3.3 净效益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分配结果的公平性评估
    6.1 研究背景
    6.2 数据与方法
        6.2.1 数据来源
        6.2.2 基于环境基尼系数法的公平性评估模型构建
        6.2.3 基于绿色贡献系数法的公平性评估模型构建
    6.3 结果与讨论
        6.3.1 环境基尼系数
        6.3.2 绿色贡献系数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分配结果的3E综合评估
    7.1 研究背景
    7.2 数据与方法
        7.2.1 数据来源
        7.2.2 3E综合评估模型构建
    7.3 结果与讨论
        7.3.1 不同分配方法的环境质量贡献度评估分数
        7.3.2 不同分配方法的费用效益评估分数
        7.3.3 不同分配方法的公平性评估分数
        7.3.4 不同分配方法的3E综合评估分数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8.3.1 研究的不足
        8.3.2 在我国环境管理、环境政策领域的应用
        8.3.3 在污染物许可排放量分配及综合评估体系领域的研究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课题
致谢

四、汞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内外水环境标准体系对比研究[A]. 贾宝杰,何淑芳,黄茁,许彩云. 中国水利学会2019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分册, 2019
  • [2]基于CEMS监测数据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达标判定方法研究[D]. 王彦琦.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2021(02)
  • [3]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有关负责人就《生态环境标准管理办法》答记者问[J]. 生态环境部. 中国轮胎资源综合利用, 2021(02)
  • [4]推进涉汞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铜仁市涉汞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浅析[J]. 余杨,周婷. 环保科技, 2020(05)
  • [5]我国有关汞的各类环境标准研究进展[A]. 张昕怡,肖婷婷,张刚. 202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 2020
  • [6]硝酸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评估及行业环境风险分析[D]. 蔡佳铭. 青岛科技大学, 2020(01)
  • [7]基于行业排污特性的排污许可限值核定方法研究 ——以沙颍河典型行业为例[D]. 李嘉. 郑州大学, 2020(02)
  • [8]河北省医药制造行业环境损害成本控制研究[D]. 郑玉蓉. 长春工业大学, 2020(01)
  • [9]生态环境标准图谱构建研究[D]. 宋立博.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10]大气污染物许可排放量分配及综合评估研究[D]. 周佳. 南京大学, 2020(04)

标签:;  ;  ;  ;  ;  

汞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