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芳霞
(甘肃省临洮县人民医院静脉药物配置室;甘肃临洮730500)
【摘要】目的 探讨预防性护理措施对癫痫患者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间收治的癫痫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患者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半年内癫痫发作次数。结果 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49%,对照组为80.7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期间研究组患者癫痫发作的平均次数为3.15±1.87次,对照组为7.52±2.04次,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845,P<0.05)。结论 对癫痫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后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癫痫发作次数,效果显著,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癫痫;预防性护理干预;发作次数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9)01-0030-01
癫痫(epilepsy)是指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后致使大脑功能短暂障碍的慢性疾病,俗称“羊癫疯”或“羊角风”,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在我国本病已经成为神经科仅次于头痛的第二大常见病,患者发病后对其精神状态造成严重的打击,在长期发病的过程中对人的脑部神经造成影响,多数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癫痫发作后患者会出现自我损伤,突发性抽搐过程中会出现跌倒、舌咬伤等[1,2]。本研究将我院近几年来收治的继发性癫痫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预防性护理措施的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自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间收治的癫痫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7例,研究组男32例,女25例,年龄24~63岁,平均年龄34.72±2.63岁;对照组男31例,女26例,年龄23~65岁,平均35.02±2.7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做好常规血压、脉搏、呼吸灯常规检查工作。
研究组:本组患者给予预防性护理措施干预,首先,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加强和患者之间的交流,针对不良情绪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多夸赞患者,分散注意力,增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鼓励家属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和陪伴,避免抑郁情绪;基础护理,为患者创造安静、清洁的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和睡眠质量;内分泌护理,患者内分泌失常、机体代谢紊乱都会促使癫痫阈值发生变化,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定期监测患者水电解质水平,告知家属癫痫发作的前兆、症状,并指导其进行相关急救措施;用药管理,确保患者病情稳定,督促其按时用药,告知所用药物的疗效,让患者和家属充分明白按时用药的重要性,同时记录其用药周期,将能够对其睡眠质量的药物筛选出来,合理用药;生活护理,指导患者戒烟戒酒,耐心劝导其避免出现过激行为,并督促其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积极锻炼;饮食控控制,在了解患者的饮食喜好,科学制定健康营养的饮食方案,指导其尽可能的食用清淡富含营养的食物。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护理干预后患者癫痫发作频率明显减少,发作后的症状有效改善判为显效;干预后患者癫痫发作频率有所减少,症状有所缓解判为有效;干预后患者癫痫发作频率和症状都无改善甚至加重者判为无效;临床总有效率为显效率+有效率。
随访并计算两组患者半年内癫痫发作次数。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以百分率和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使用x2或t检验,P<0.05为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癫痫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49%,对照组为80.7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2两组患者随访半年癫痫发作次数比较
护理干预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半年的随访,期间研究组患者癫痫发作的平均次数为3.15±1.87次,对照组为7.52±2.04次,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845,P<0.05)。
3.讨论
癫痫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脑部神经元受损后出现自限性异常发电导致的反复性暂时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慢性疾病,患者发病后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3]。传统治疗癫痫的过程中,在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而且将护理的工作重点放在了以遵医嘱为中心,并没有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护理[4]。随着护理工作的不断进步和完善,预防性护理干预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癫痫患者的护理中。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在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半年内癫痫平均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研究组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工作的其实质是将患者作为护理工作的中心,通过心理护理对其出现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同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同时护理人员可为患者举例治疗成功的的案例,增强其治疗的信心;通过病情监控使护理人员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并且做好相关的预防准备,一但患者出现异常的状况要立即采取有效的对应措施,比如机体内代谢紊乱,内分泌和电解质失调极易引发癫痫,通过预防性护理干预,可预先帮助患者调节体内水电解质和内分泌的平衡,达到预防癫痫发作的目的[5]。
综上所述,对癫痫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后能够明显的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癫痫发作次数,效果显著,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婷,朱丹丹,林洁,等.继发性癫痫患者应用预防性护理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41):289.
[2] 王静.影响城乡活动性癫痫患者丙戊酸钠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20):117-119.
[3] 王建玉.护理干预对成人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及认知状况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9):209-210.
[4] 杨惠.护理干预措施对开放性颅脑损伤术后早期癫痫发作的影响[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9):160-161.
[5] 付珊珊.小儿癫痫患者全面护理方式的效果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8,50(04):127-128.
论文作者:曹芳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患者论文; 癫痫论文; 预防性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两组论文; 措施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