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考场阅读对话看高考现代文本阅读的命题质量_中考论文

从考场阅读对话看高考现代文本阅读的命题质量_中考论文

从考场阅读对话看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命题质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命题论文,考场论文,现代文论文,质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试将现代文阅读的测试过程还原为一种特定情境下的阅读对话——考场阅读对话,分析考场阅读对话的受制性特点,剖析命题者在考场阅读对话中的积极推动与消极阻滞因素,以试题的导向能否完成考生与文本的真实对话为归结点,反观试题的命题质量。

一、命题者对于考场阅读对话的制约性分析

考场阅读对话主要在命题者、考生、文本三者之间展开。在考场的特定情境下,这三者之间的对话是不平等、不自由的。命题者把握了对话的话语权,即决定了对话的范畴与对话的方向,命题者所命制的试题制约了考生的阅读取向与阅读策略,同时试题及试题答案也制约着文本最大化价值的呈现。如果从考生的角度出发来分析考场阅读对话,那么考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是否真实、顺利、有质量,就主要取决于命题者与文本前期对话结果的有效程度,以及命题者对于考生与文本对话的态度,这两个方面决定了试题的质量。

因此,我们可以从命题者在考生与文本对话过程中所起的正反作用来探究命题者的命题思想以及所命制的试题特点。

二、理想的考场阅读对话模式的基本思想分析以及试题特点的陈述

在命题者与文本完成前期对话的前提下,考场阅读对话主要存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考生与文本的对话,另一方面是考生与命题者(试题)的对话。理想的考场阅读对话模式是这两个方面合二为一:考生与文本的对话即是考生与命题者的对话,考生与文本对话的内隐过程外显为考生与命题者的对话过程,其结果是用文字作答表现出来。这种理想的对话模式的基本思想是命题者在充分尊重文本、尊重考生的基础上履行检测任务。尊重文本,主要表现为命题者认可文本的文本空间与意义空间的存在,乃至对于部分文本需要从基本理解、创新理解等层面,解读出文本的不同层级的意义,然后将这种对话的高效成果转化为试题的编制。编制成功的试题实体应该具备三个特点:第一,试题的编制既有助于文本基本意义的生成,又比较契合考生与文本对话的原始期待;第二,试题既隐射了重要的文本空间,涵盖了文本的主要内容,又关照了考生与文本对话的对话策略;第三,试题适度适时地开放文本的召唤结构,以尽可能地促成考生对于积极正确的文本意义的多元建构。

一般情况下,如果命题者按照词句理解、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次第编制试题时,其试题就已经较好地体现了上述的第一、第二个特点,应该说各地区的中考试题大多数能够具备这两种特点。这种试题的编制,不仅体现了命题者考查考生系列的阅读知识能力,而且体现出命题者在考场阅读对话过程中的积极推动作用。现举一例作简单分析:

阅读《假币》,完成后面的题目。(2008年湖北黄冈卷)

1.本文叙事主要写了两个情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第③段画线句能不能去掉?说说你的理由。

3.第⑦段辰觉得老教授“可怜兮兮”的原因有: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第⑧段写老教授在影集中留下那三张假币的原因是______。

4.研读第⑨段,再自拟一道题目并给出答案。

从以上四道题依次展开的次第来看,试题促使考生分别从情节概括、重要语句理解、重要内容探究、文本意义把握等层面与文本展开对话,这种对话的基本导向符合学生原始的阅读期待(由小说文体知识建立起来的阅读取向:解读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第一道题考查学生对于小说情节的把握情况,即谁干了什么事,有什么样的矛盾发展;第二题引领学生抓住文本的第一个重要的文本空间,把握故事发生的背景,确立考生与文本深入对话的基础;第三题推动考生捕捉文本的第二个重要的文本空间,促使考生与文本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对话;第四题在追求试题的信度和效度的情况下,适度地采用了开放试题结构(确定了对话范畴),努力促进学生参与文本意义的生成(当然所指文本内容有些造作,文本意义的生成空间不大,但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尝试)。这种尝试,超越了命题者对于考生阅读的知识与能力的意义,尽可能地关照了考生的内心世界,让考生获得了一定的自我认同感、自我实现感。

三、考场阅读对话干扰因素分析以及试题问题的探讨

应该说,随着新课程不断推进,新课程理念的贯彻越来越深入,一般的中考试题基本上能达到或接近理想的考场阅读对话模式下的试题特点,存在的问题只是局部的问题。现在举几则2008年中考试题的例子,简单地剖析试题在考场阅读对话中的阻滞作用。

第一例,《假币》阅读中的一道题:假如你是文中的辰或者老教授,在假币交出之后,你会采取什么方式妥善处理这件事情?说说你的处理方式和理由。本题的设置,命题者似乎是想建立考生的生活体验与文本之间的联系,可几乎将考生与文本的对话引入文本之外,造成考场阅读对话的虚假。

第二例,《田野上的白发》第一题: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答案:吃苦耐劳、坚强、乐观、慈祥(意思对即可)。这道试题的编制在首题,对于考生的考场阅读对话而言,此时的对话还处于相对模糊阶段(整体直觉时期),没有深入的对话过程,对于此题的回答不免有些以偏概全,甚至会遗漏重要的文本信息。所给答案只是回答出母亲外在的形象,而对于“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这个重要文本空间的挖掘不够,导致对于母亲“在特殊的家庭背景下对家庭富有高度责任感”的解读流失,而且这方面的品质是其他方面品质的基础和核心,两者不可相提并论。

第三例,《年轻的国旗》第一题,第②段加点词“名付其实”中的错别字是______,正确的写法是______。这一题,体现了命题者对于全卷整体布局的特点,利用阅读文本考查了字形的知识。但是,这种试题的编制,主要是干扰了考场阅读对话的进程。在考生初步浏览文本之后,相对静态的知识考查干扰了考生的整体直觉,破坏了考生的对话思维。就本题而言,“名副其实”这个短语如果放入文本语境中,其意蕴是深远的,会使文本对话得到深入展开。用在此处,不免大材小用。

不做过多的例证。在相当多的中考试题中,仍然有少数试题干扰着考场阅读对话的进行。探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有二:

首先是命题者想达到全面考查的目的却存在着一定的形而上的阅读命题思想。他们以静止的割裂的观点来对待中考阅读,将意蕴深厚的文本只是看做可作为知识能力的考查而着意肢解的材料,强加一些脱离文本语境的考查内容,设置一些不符合阅读对话程序的试题障碍。事实上,阅读考查是依附于阅读来完成的,阅读考查是利用一个相对客观公正的考查手段(试题)来审视阅读过程,阅读对话与评价结果是本体与反映的关系。所以,中考现代文阅读的考查,应该确立阅读与考查手段(试题)并重而内外有别的思想,使考查手段(试题)依附于阅读任务而不节外生枝,应该在为完成阅读任务的思想下编制试题,尽可能地追求阅读知识能力考查的系统性。

其次是命题者为了最大程度地追求试题的客观性,一方面忽视文本中文本空间的存在,在试题设计上使考生与文本对话过程简单化;另一方面漠视考生与文本对话过程中动态生成的文本意义(有理有据的创新理解等),在答案的制定上出现了偏颇的现象,或者对于文本意义的挖掘不够造成文章价值的流失,或者否定考生在与文本对话过程中产生的合理的、独特的情感体验。

四、从考场阅读对话的角度分析中考阅读试题的意义

对于中考试题的评价与反思,一般都立足于发展的观点,各抒己见,求同存异。笔者也是如此。从考场阅读对话的角度来评析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试图阐发两点思考:第一,如何将追求试题的效度与阅读对话的特性结合起来,凸现现代文阅读试题的科学性。对于一份试卷而言,语文的诸多核心能力可以在试卷的不同部分多次得到考查,例如语综试题与阅读试题,但是,如何凸现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特点,尤其是文学作品阅读的考查特点,同时又要最大程度地追求试题评分标准的客观性,这是命题者需要进行辩证思考的。如果用发展的教育的评价观来看待这个问题,应该说,现代文阅读试题的答案表现为相对自由合理的多元化理解倒是最大的公平。这是由阅读对话的理论所决定的,高度体现评价与教学的接轨,是对新课程理念下课堂阅读教学的肯定与推进。第二,以试题评析为出发点,进一步探究考场阅读与平时课堂阅读教学的异同,尤其是明确考场阅读对话的受制性与课堂阅读对话的建构性的不同,就可以更加彻底地贯彻课堂阅读教学中的新课程阅读理念,防止在“考什么就教什么”的惯性思想的作用下,将课堂阅读对话简单化,乃至滑向用作题训练代替正常的课堂阅读对话的教学弊端。

标签:;  ;  ;  ;  

从考场阅读对话看高考现代文本阅读的命题质量_中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