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与表扬都要讲艺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都要论文,批评论文,艺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物档案:
融融:女孩,5岁,性格活泼、伶俐。
家庭背景:爸爸是公务员,妈妈是编辑。
融融的故事
最近,融融和妈妈之间矛盾不断。至于矛盾的起因,融融妈非常清楚:融融过于骄傲,喜欢听表扬,不喜欢听批评。而融融妈极力想改变女儿这种性格,要她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学会自知和谦虚。
有一次,融融在桌子前忙活了一个多小时,用废布头粘了一个猫头鹰,然后兴冲冲地跑到妈妈面前,将猫头鹰展示给妈妈,等着妈妈夸她心灵手巧。融融妈一眼就看出女儿的心思,故意说:“做得还行吧。”融融听了失落地走了。
“哼,我就不惯你这爱显摆的毛病!”融融妈心想。
融融打小就是个爱显摆的孩子,有什么特长一定要秀给别人看,一定要得到别人的夸奖。人家要说她有什么缺点不足,她就不服气地扬起小下巴强词夺理。
一次,融融妈教女儿打羽毛球,说了一句:“良良都会打羽毛球了,你连发球都不会。”一下子惹恼了融融,她冲妈妈气呼呼地说:“不会打羽毛球怎么了,我还会跳舞呢!”
“就你跳的那也叫舞?真给我丢人!”一说到跳舞融融妈气就不打一处来:每次舞蹈课,融融妈都坐在旁边看融融跳。她虽然练得很认真,但很多动作做得都不到位。融融妈就从旁指点纠正,可融融不识好歹,哭着喊着不要她教。
舞蹈老师对融融妈说:“教育孩子以鼓励为主,总批评孩子反倒不好。”但融融妈却不这么认为,让孩子光听表扬,不听批评,不是让孩子变得自高自大、自以为是吗?孩子就应该从小接受点挫折教育,不能总哄着、惯着。
“舞跳不好,我还会画画。”融融犟嘴找借口。
“是,你会画画,可着色、构图、线条,哪一样比得上明明?明明和你一般大,都拿了好几个大赛奖杯了。”融融妈继续杀女儿的傲气。
“我没拿奖杯是因为我不稀罕,而且你也没让参赛!”融融的“酸葡萄心理”开始作祟。
“你的画连班级的墙报都上不了,还参什么赛?”融融妈说。
“你为什么总批评我?”融融委屈得红了眼圈。
“因为你是我女儿,说你是爱你。”
“哼,我让爸爸给我换个妈妈。”说着融融哭了起来。
看女儿哭得伤心,融融妈不禁哑然:引导孩子认识自身的不足难道错了吗?自己小时候妈妈就是这样管教的啊!“比你强的人还有很多,你要继续努力呀!”正是这句话勉励融融妈学业领先、事业有成,而且为人谦虚、自信却不自大。所以融融妈才更希望女儿能和自己一样做个不断完善自我的人!怎么融融就是不明白自己的一片苦心呢?
融融妈到底有没有错?
让孩子接受挫折教育没错,但融融妈的做法和说法欠妥——对融融提要求的方式超出了5岁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伤害了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也伤害了亲子关系。人都喜欢听表扬讨厌被批评,孩子更是如此。所以,家长应当理解、尊重孩子的心理感受。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融融妈通常是怎么批评融融的——“你跳绳跳得不好,笨手笨脚的。”这么说不只是在批评更是在打击孩子。
当融融回答妈妈是因为鞋子不合脚的时候,妈妈又会责怪她找借口。
融融妈在给融融提要求的时候,总拿别的孩子做比较,说要像谁谁一样如何如何……拿两个截然不同的孩子做比较,不仅损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也不利于孩子成长。
如果想指出孩子的不足,可以说:“你跳绳跳得不好,是因为你太着急了,而且你不能坚持练习。”如果想提要求,可以说:“你跳绳有进步,但速度不够快,希望你坚持练习,慢慢来。”
举个例子,如果孩子爸总是挑剔孩子妈,拿自己孩子妈的缺点和别人孩子妈的优点比,把孩子妈批评得一无是处,会有怎么样的后果?孩子妈肯定会生气、伤心,觉得他太刻薄,一点不爱自己。
其实,孩子和大人一样,希望家人认可自己的努力和进步,体恤自己的不完美!孩子很想做好每一件事,但由于孩子能力、认知有限,不能事事都做好。对孩子而言,这本身就是一种挫折。所以,做父母的要认可孩子取得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帮助她建立自信心。
无论是批评孩子还是表扬孩子,家长都应有理有据,就事论事,说清楚孩子哪里有进步,哪里需要改进,最好能协助、点拨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像融融妈,无论融融怎么做都得不到表扬鼓励,一味的挑剔、严厉,只会让孩子变得自卑,亲子关系出现裂缝。
融融妈今后管教孩子时,应本着批评孩子一定要满怀期望;表扬孩子一定要热切真诚。尽量多鼓励少批评,多认可少比较。
TIPS:给家长们的建议
儿童对自己的评价和认知在早期完全来自家长的反馈,如果孩子总是从家长那里得到挑剔、批评和不接纳,孩子就会有较低的自我评价,同时在孩子的潜意识里也不能很好地接纳自己。家长们教育孩子时,无论批评还是夸奖都要讲一讲艺术。
正确做法:
1.表扬孩子时,一定要真诚热切,表扬到具体的某一事物、某一细节上,让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好,避免孩子盲目自信。例如,“你这只小鸭子画得非常好,羽毛的颜色很漂亮,值得表扬!”
2.如果孩子在学习某项新技能,家长要尽量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干预,不要指手画脚充当“场外指导”,在学新本领的过程中,一部分孩子会产生畏惧、紧张等情绪,家长应当扮演拉拉队队员的角色,鼓励孩子克服不良情绪,投入学习。
3.如果孩子做得不够好,就直接告诉他,并提供简单可行的改善方法,让孩子可以比较容易地做到。
不当做法:
1.训斥、羞辱孩子,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例如,“你怎么这么笨?练了这么久还不会!”
2.拿自家孩子的不足跟别人的优点比。例如,“你要是像谁那样就好了!”
3.急于让孩子具备谦虚、自知的品格。在孩子的童年时期,家长最应该培养的是孩子的自信心。一个喜欢自己、肯定自己价值的人才会在竞争中激流勇进,不轻言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