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模式运用于肝胆管结石论文_姜莲英,邹宁波

预见性护理模式运用于肝胆管结石论文_姜莲英,邹宁波

姜莲英 邹宁波

山东省昌邑市围子镇卫生院宋庄社区服务中心 261314

摘要:目的:主要研究了预见性护理模式在肝胆管结石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2月-2015年8月间130例需要接受肝胆管结石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 65 例,接受预见性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 65 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

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出现 5 例并发症的例数,对照组患者出现 13 例并发症现象,两组患者结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结石残留情况来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模式在肝胆管结石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保证患者依从性,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模式;肝胆管结石手术;临床效果

肝胆管结石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包括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等,近几年我国我国肝胆总管结石发病率逐年上升,对人们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临床实践证明,对肝胆管结石环境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有助于保证临床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在该思想的影响下,我院将预见性护理模型应用到肝胆管结石手术中,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为进一步认识预见性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于 2014 年 12 月-2015年 8 月间 130 例需要接受肝胆管结石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 2014 年 12 月-2015年 8 月间 130 例需要接受肝胆管结石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65例,包括男33例,女32 例,年龄30-57岁,平均年龄(43.1±1.3)岁;对照组患者65例,包括男36例,女29例,年龄28-60岁,平均年龄(44.6±0.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包括体位护理、饮食护理等。观察组患者接受预见性护理模式干预,主要护理内容包括:(1)术前重视对患者的引导,密切观察患者心理状态,若发现患者存在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需要做好心理引导,鼓励患者以乐观的心态对待手术治疗,并通过列举我院的实际案例,告知患者我院在肝胆管结石手术治疗中取得的成绩,坚定患者接受治疗的信心。除此之外,还需要指导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包括术前12h禁止进食、6h禁止饮水等。(2)手术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摆正体位,并根据医师要求做好工作,包括观察患者术中各种指标变化、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等,若发现异常,要及时的与医师联系。(3)手术治疗后,护理人员根据医嘱向患者及家属讲述治疗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及其处理措施,避免因为用药不良反应而引起患者紧张而影响预后。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与结石手术治疗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 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以X 值检验数据间的差异,当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出现5例并发症的例数,对照组患者出现 13 例并发症现象,两组患者结果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资料如表1所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统计表

组别 胆汁漏 胸腔积液 切口感染 胆道出血

观察组 2 2 1 0

对照组 6 3 2 2

两组结果相比,P<0.05。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结石残留情况来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资料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结石残留情况统计表

组别 例数 结石剩余数量

观察组 65 3

对照组 65 16

两组结果相比,P<0.05.

3.讨论

预见性护理模式属于一种新型护理模式,通过启发护理人员的临床思维,增强护理问题的预见性,及时发现、解决护理人员存在的潜在护理问题,为提高临床效果奠定基础。我院将预见性护理模式应用到肝胆管结石手术治疗中,收到良好效果。从我院的实践经验来看,在开展预见性护理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1)手术治疗前的预见性护理。考虑到患者普遍对手术治疗存在恐惧心理,认为手术会加重自身创伤,不利于后期生活。在这种错误的思想下,患者存在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了手术治疗。针对这种情况,我院护理人员在手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开导工作,告知患者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并通过多种方式加深患者对手术治疗的认识,舒缓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为手术治疗奠定良好基础。(2)手术治疗中的预见性护理。在手术治疗中,患者因为进入手术室而会表现出紧张,导致血压升高,手术无法进行。针对这种情况,我院护理人员在护理中重视对患者情绪的引导,并指导患者通过深呼吸等调整自身心理状态;待患者心情平复后,护理人员根据手术治疗要求指导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并在手术治疗过程中积极配合医师工作,保证手术顺利开展。(3)手术治疗后的预见性护理。由于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身体机能较差,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增加,我院护理人员在预见可能出现的医患、护患纠纷后,提前告知患者用药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避免了医疗事故纠纷。

从我院的临床工作效果来看,通过开展预见性护理干预,我院观察组患者收到了更好的临床效果。从表1数据可知,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后,其并发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从表2数据可知,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结石残留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说明,预见性护理模式在肝胆管结石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显著,应该在临床上进行应用于推广。

参考文献:

[1]彭联芳.肝胆管结石外科手术治疗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17):149-150.

[2]李莉.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肝胆管结石手术患者的效果观察[J].临床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41(19):169-170.

[3]李艳艳.预见性护理模式运用于肝胆管结石手术中的临床疗效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33(17):3355-3357.

[4]习改凤.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04):135-136.

[5]李光悦.肝胆管结石手术采用预见性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05):145.

论文作者:姜莲英,邹宁波

论文发表刊物:《卫生部公告》2015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5

标签:;  ;  ;  ;  ;  ;  ;  ;  

预见性护理模式运用于肝胆管结石论文_姜莲英,邹宁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