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钱江敏

钱江敏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 呼吸内科;湖北十堰442000)

【摘要】目的:护理干预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本次实验参与对象来自于我院在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月之间诊治的190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参考随机分组原则,将实验划分成两组,分别是常规组与参考组,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参考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之间各项不良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比较后发现参考组患者不良症状消失的时间要明显短于常规组患者,参考组患者占据明显优势,P<0.05。结论:在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时间,能够大大提高治疗效果,安全科学,值得大力推荐。

【关键词】护理干预;重症肺炎;呼吸衰竭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9753(2019)02-0051-01

肺炎是呼吸内科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该病容易发展成重症肺炎,发病期间还会造成呼吸衰竭等不良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为了更好的提高治疗效果,需要将科学的治疗方式与专业的护理措施相结合。本文对护理干预在重症肺炎合并肺炎呼吸衰竭产生的价值进行了探讨,现作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次实验对象来自于我院在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月之间治疗的190例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者。患者被分为常规组和参考组。每组各95例。常规组年龄为46-78 岁,平均年龄为(63.17±7.22)岁。参考组年龄为45 -79 岁,平均年龄为(63.24±7.1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病情等方面均无特殊差异,P>0.05,可进行此次实验。

1.2 方法

常规组:常规组患者进行一般护理措施,医护人员对患者病情进行密切的观察与记录,向患者进行必要的知识讲解。

参考组:向参考组患者提供护理干预,具体措施为①环境护理,为更好的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医护人员可适当对病房进行改变,为患者营造温馨、安静的病房环境。对病房内的温度、湿度等进行严格调控,让患者感到舒适。②用药护理,严格按照医嘱对患者用药,对各项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一旦患者出现不良情况应立即向医生汇报。在应用多巴胺等扩血管药物时,要详细观察患者血压变化情况,避免因血压过度下降而造成的供血不足。患者年龄较大抵抗力弱,治疗过程中使用的氨茶碱等药物会造成患者兴奋,从而对患者睡眠产生干扰,护理人员使用该药物时要通过患者神经中枢是否产生不良变化来调节注射速度。③健康宣教,治疗过程中,通过讲座、传单等方式向患者讲述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相关知识,提醒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高患者配合度。④并发症护理,患者出现烦躁不安等症状后,立即向医师汇报,避免心力衰竭;若患者出现发热反应,及时采用物理措施降热,防止病情加重;护理过程中要完善排气流程,避免患者出现腹胀等症状,干扰护理效果;及时清除患者气道分泌物以及痰液,保证患者呼吸顺畅;辅助患者完善雾化吸入,提高药物效用。

1.3 观察指标

本次实验参考指标为患者各不良症状消失时间,具体包括:呼吸障碍缓解、发绀消失、肺部啰音消失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处理软件利用SPSS24.0,患者各不良症状消失时间用 表示,行t检验。P<0.05时意味着数值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参考组患者各项不良反应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患者,P<0.05,详见表1。

3讨论

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发病迅猛,易导致高死亡率。患病期间,除呼吸道症状外,时常伴随心力衰竭等其他不良症状,大大提高了治疗难度。因此,为使治疗效果更为理想,辅以科学的护理措施是必须的。本文对护理干预在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

经过上述各项护理措施的实施以及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参考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参考组患者各项不良症状消失时间都明显短于常规组患者。分析该结果产生的原因可以概括为:环境护理中通过调整室内温度;用药护理中密切关注患者体征,明确各项药物作用,避免因药物使用不当而产生的副作用;健康宣教中加强了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协作,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向患者讲述了疾病相关知识,大大提高了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度。向患者讲述成功案例,降低了患者内心的恐惧,患者在护理过程中积极协助医护工作者,降低了护理难度,提高了患者的配合度;并发症护理中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发热、腹胀等症状提供了积极的解决措施,防止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症状增加治疗困难。

论文作者:钱江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2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5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_钱江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