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逻辑的历史误区与新发展_黑格尔哲学论文

辩证逻辑的历史误区与新发展_黑格尔哲学论文

辩证逻辑的历史误区与新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辩证逻辑论文,新发展论文,误区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81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446(2005)02-0040-04

现在,辩证逻辑研究越来越倾向于形式化,我们看到,一些本来很有造诣的学者殚思 竭虑,在辩证逻辑形式化的道路上越来越远却收获甚微。究其原因,就在于忽视价值范 畴,脱离社会实践活动。辩证逻辑作为探求辩证思维规律的科学,更合理的内核是什么 呢?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求的问题。

一、黑格尔误区

现存的辩证逻辑体系,受黑格尔的影响最大。黑格尔对辩证逻辑的贡献在于他承认并 分析了矛盾的客观性,并以此展开对世界最一般规律的探讨,他认为:“认识矛盾并且 认识对象的这种矛盾特性就是哲学思考的本质。”[1]这不能不说他敏锐地抓住了辩证 逻辑的本质。黑格尔对辩证逻辑的贡献是巨大的,但缺陷也是明显的。马克思主义指出 了黑格尔理论的两个致命缺陷:一是“头足倒置”的唯心主义理论体系;二是与实践脱 节。笔者赞同上述观点,但时代发展给人们提供更多思考素材的时候,笔者更倾向于认 为黑格尔理论另一个致命缺陷是空洞,因为黑格尔力求使他的理论带有最高的普遍性, 这样就同时使他的理论具有最高的空洞性。可以这样认为,黑格尔的阴魂一天不散,辩 证逻辑一天不能发展。

黑格尔在思辨的王国纵横驰骋时有如唐·吉诃德,尽管他把“合目的性”的活动—实 践作为其辩证逻辑辨体系中的一个范畴,但是,理论的空洞性决定其不可能有效地指导 实践活动。

不知我们是否意识到,带领我们冲出黑格尔误区的先哲,是马克思而不是别人,黑格 尔辩证逻辑体系的生命力,在某种程度上是马克思所给予的。马克思《资本论》的逻辑 ,就是把黑格尔的逻辑从思辨的王国拉回到现实的人间之中,从而创造性地发展了辩证 逻辑。在马克思《资本论》中,对价值的矛盾分析始终贯穿于整个体系。虽然逻辑构架 继承了黑格尔,但其思维方式却是马克思独有的:从商品这一资本主义社会的细胞出发 ,发现了剩余价值,推导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社会产生的必然性。这三 部曲无不体现了价值分析方法的灵魂。联系着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思想 ,从异化劳动—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产物,导致作为工人乃至人类价值失落,而只有共 产主义社会才能使人类真正价值复归,青年马克思的这一思路与前一个思路角度不同, 结论一样,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体现出马克思对价值分析这种思维方式的固有倾向 ,甚至是偏爱。

一些西方学者认为马克思是一名优秀的社会学家和蹩足的哲学家,因为它只是立足于 社会,而不是超越于社会做一些所谓更为深奥的思辨。这种评价恰恰道出了马克思的思 想精华所在。运用现实的手术刀,去解剖现实社会的现实问题,正是一名勇敢的、优异 的哲学家所为。

马克思是对的,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中,脱离了价值的矛盾分析,对社会发展的贡 献只能是隔靴搔痒。马克思创造性地发展了辩证逻辑,赋予黑格尔辩证逻辑的生命力, 其要义也就在于他的实践性和社会性。

列宁在解读黑格尔《逻辑学》时指出:“警言:不钻研和不理解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 ,就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特别是它的第1章。因此,本世纪以来,没有 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理解马克思的!”[2](P191)这正说明了马克思在思维方式上对黑 格尔的继承。但仅就于此,还不能足以使马克思产生比黑格尔更高、更科学的辩证思维 方式。马克思创造新的辩证思维方式在于:他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运用价值矛盾分析方 法对概念的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进行了改造,使这种方法不再是描述精神世界中的思 维运动发展的笼统轮廓,而是具体运用于分析社会现状和解决社会问题的科学方法。这 正如列宁在另一段话所说的那样:“虽说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大写字母的),但 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应当充分地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当前的问题。”[2](P357 )马克思《资本论》逻辑的诞生,标志着辩证逻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纪元,使辩证逻 辑的任务和目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成为分析社会现状、指导社会实践的理论思维工具 ,这就是马克思超越黑格尔的关键所在。

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我们还没有对马克思的这一贡献予以足够的重视!

马克思和列宁都有创立唯物主义的辩证逻辑体系的愿望,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形 成辩证逻辑专著,很多学者认为这对于辩证逻辑的发展是一个极大的遗憾,但是,笔者 却认为是幸事,马克思和列宁不牵强地追求其主观愿望的实现,这恰恰是尊重现实的结 果。同时,理论的生命力就在于其与时俱进的品格,这种品格决定了必须抛弃空洞的普 遍性。所以,马克思理论的实践性和社会性,尽管没有所谓最高的普遍性,但它具有直 接的现实性和具体性,而恰恰为此,才是最有效地指导实践的。

因此,继承马克思是冲出黑格尔误区的唯一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死的世界误区

把现代西方自然科学方法论的成果纳入辩证逻辑体系之中,是今天辩证逻辑发展的时 尚。至今,不少辩证逻辑工作者以皓首穷经式的治学态度,孜孜不倦地研习现代西方自 然科学方法论,苦思冥想地搜索什么东西可以“拿来”装饰辩证逻辑,这种脱离实践脱 离社会甚至脱离民族的学说,又如何会有生命力呢?

现象学大师胡塞尔(德1859——1938)曾经断言宣告“欧洲诸民族病了”。指的是欧洲 文化的缺陷,病根在于欧洲文化缺乏精神科学的独有方法论。精神科学单纯效法自然科 学的方法,从而陷入自然主义的偏执之中,造成了欧洲人精神的困倦[3]。他与他的学 生海德格尔论述了自然科学所面对的是“死的世界”,精神科学所面对的是“活的世界 ”。二者是有区别[4]。胡塞尔思想的合理性在于:自然科学与精神科学由于其对象不 同,方法也就不同,两种科学应具有各自不同特点的方法论,如果一种科学单纯地效法 另一种科学的方法论,就会出“病”。这种合理性同样适合于辩证逻辑。

当然,我们并非主张对自然科学方法论采取一概拒斥态度:我们强调的是辩证逻辑工 作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辩证逻辑的对象是“活的世界”。这一特点决定了作为科学思维 的辩证逻辑不但要从自然科学方法论吸取养分,更重要的是要从社会科学方法论吸取养 分,要总结认识社会的方法,辩证逻辑必须“从‘全部自然生活和精神主活的发展’中 引伸出来。”[2](P84)因而,这一“活的世界”乃是人类的思维、人类的实践以及所有 门类科学知识综合。把辩证逻辑的眼界聚焦于单纯的自然科学的方法论,是完全无出路 的。

现代科学的发展出现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大趋势,分化标志着人们认识物质运动的 各种结构和规律性,综合标志着人们全面广泛地把握世界的统一性。但不管分化也好, 综合也好,都不意味着科学能够分裂发展。

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分裂发展,会导致某种畸形的结果 。自然科学的片面发展,会造成一系列恶果:无限度地消耗地球日益枯竭的资源,破坏 人类生存条件和生态平衡,甚至制造出具有毁灭自身的尖端武器……因此,自然科学的 发展必须考虑跟人类社会发展的利害关系,考虑它对社会的后果及应负的责任。接受社 会对其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这就直接导致社会科学向自然科学的渗透,对自然科学发 现具有度的规范,制约。当然,社会科学的片面发展,也会陷入困境,导致一些蛊惑人 心、歪理邪说的出现,从而给社会稳定和百姓生活造成极大危害。社会科学发展程度如 何,往往取决于它吸收科技成果的程度,社会科学只有运用现代科技所提供的新工具新 方法,才可能实现新的突破。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的整体化发展,造成了科学的划界越来越模糊,这正 符合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所作的预言:“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关于人的科学。正像关 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是一门科学。”[5](P128)是的,自然科学与社会 科学整体化发展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正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看到,并日益得到社会的公 认。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世界文化发展十年的规划中指出:“特别重要的是消除那种将 文化和科学看作是各处一个天平两端的思想,把文化纯粹看作是人文主义的向量;把科 学看作纯技术,并以自身的条件强加于文化特征而对它的构成的严重威胁。”[6]这种 意见不失为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的精辟之见。

两类科学的整体化发展,必然会引起人类思维的变革,导致新的思维方式、方法、形 式、规律的产生,从而形成具有时代、社会特征的理论思维。因此,辩证逻辑的首要任 务是把这种理论思维总结概括出来,从而成为人类实践活动的有力的思想工具。

三、走出误区的客观依据和逻辑依据

只要作进一步探讨,便可发现把价值范畴引入并贯通于辩证逻辑体系,具有明确的客 观依据和逻辑依据,是辩证逻辑发展的必然。

我们知道,社会发展的关键是人类运用实践的方式改造世界,然而,客体终究不会自 动地满足人,人也不会简单地满足客体的自在形式,“这就是说,世界不会满足人,人 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2](P229)因此,客体能否满足主体需要以及如何满 足主体需要,归根到底取决于实践的质量。

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必须以世界的现实存在为前提,因此,认识外部世界 的规律是非常重要的。然而,主体之所以改造世界,是因为对现存世界不满足,要求创 造出主体所需要、所理解、符合其意图的、比原来世界更能满足人的世界来。因此,把 握主体目的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马克思在论及人的生产与动物的生产的本质区别后总结道:“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 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 怎样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5](P97) 马克思这段话表明: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只是消极地服从它们所在的那个种的规律, 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人能够积极地认识、把握、利用任何一个种的规律,并遵循它进 行生产;另一方面,动物没有内在尺度,它们的生产是盲目的、无意识的、消极的;而 人具有内在尺度,人的生产是有目的的、有意识的、积极的。人的生产必定刻录了人的 意志。

马克思提出人在生产中的两个尺度的统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人按照任何一个种 的尺度进行生产,就是说能把任何一种自然事物的具体结构方式、内在联系形式及由此 决定的事物属性、本质和运动变化的规律作为生产的客观根据;同时,人对自然规律不 是消极地适应,而是自觉认识和积极运用,使自然成为对人来说应当如此的人的自然, 从而能够适应和服从人的本性与需要。这样,人们在一切实践活动中,一方面要使自己 的活动符合自然事物的客观尺度,另一方面又要使自己的活动符合自身的内在尺度。因 此,这两个尺度就融铸、统一在整个实践过程中。

列宁指出:“人的实践经过千百万次的重复,它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格固定下来。 这些格正是(而且只是)由于千百万次的重复才有着先入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 [2](P229)只要对这段话稍加创造性阐释,那不外乎表明主体的“合规律性”与“合目 的性”统一的认识不仅有效地指导实践,而且实践必将同时被主体所反映,经过千百万 次的重复,以逻辑的格巩固在思维之中。

这样,逻辑的格便具有两方面的内涵:一方面,实践使主体越来越认识客体的本性和 规律,并视之为自身思想和行为所必须遵循的原则,这些原则重复地反映于思维,成为 客体规律性的逻辑的格;另一方面,主体按照“人的内在尺度和需要”去认识和改造客 体,并最终用“需要是否满足”来检验这种认识和改造的结果,这也作为主体思想和行 为所必须遵循的原则,这些原则重复地反映于思维,成为主体目的性的逻辑的格,体现 了信念的逻辑,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这两种逻辑的格表现为事实命题及其推演和价值 命题及其推演。

与此同时,把握客体知识和把握主体知识所形成的逻辑的格,必然是稳定性与流动性 的统一,这种统一在现实中割裂是不可能的,但在理论上分开却是可能的。这就决定了 对逻辑的格的研究具有两个层面:

——形式逻辑层面。形式逻辑从稳定性方面研究逻辑的格。对于客体规律性的逻辑的 格,形式逻辑研究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等思维规律 ,以及定义、划分等简单的逻辑方法,这一方面的研究比较成熟,对于主体目的性的逻 辑的格,形式逻辑的研究就显得薄弱,现在人们对价值逻辑和信念逻辑甚至包括时态逻 辑的重视,从而引起非形式化逻辑的研究兴趣,应该说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但是,形式逻辑由于从稳定性方面以分立的形式研究逻辑的格,不必揭示它们的形成 和发展及其动因,不必展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转化,因此,它可以在形式化的道路上走 得更远一些。

——辩证逻辑层面。辩证逻辑是从稳定性与流动性的统一中研究逻辑的格。它最主要 的目的揭示客观矛盾,具体再现思维运演的全过程,因而,它把逻辑的格视为一种既有 相对稳定性,又是动态发展的逻辑图式。对于客体规律性的逻辑的格,辩证逻辑研究了 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联系和转化,研究了辩证矛盾的结构和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它 比形式逻辑更深刻,更接近客观真理。辩证逻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的“非形式化”。

但是,目前很多学者一方面热衷于辩证逻辑的形式化,甚至形成一种时髦,这种东施 效颦大大浪费了辩证逻辑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减弱了它的社会作用和社会影响;而另一 方面,对主体目的性的逻辑的格,却“熟视无睹”,这样,它就不能把主体目的性的逻 辑的格推向深入,进而不能研究两种性质的逻辑的联系和转化。这就势必不能研究二者 相互推演和辩证运动的规律,不能完整具体地把思维运演全过程描述出来。这不能不是 现存辩证逻辑体系的缺陷。从而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把价值范畴引入并贯通于辩证 逻辑体系,结合社会实践需要来健全辩证逻辑对两种性质的逻辑的格的研究,乃需要广 大辩证逻辑工作者共同努力,这是把辩证逻辑转变成现代社会重要思维方式而大踏步前 进的关键所在!

辩证逻辑不能走形式化的道路,它的实践性和社会性决定其是非形式的,在法律界普 遍把它称之为实质推理就是一个佐证(遗憾的是法律界对辩证逻辑还是存在曲解)。目前 ,泛逻辑思想的提出,非形式逻辑研究,人工智能的发展,诸如此类的现代逻辑的成果 ,已经在隐隐约约地诉说辩证逻辑形式化的所有工作,可能会徒劳。

时时令笔者思考的是,我们今天提倡思想和理论的与时俱进,而所谓最高普遍性的理 论会与时俱进吗?不会的。不会与时俱进的理论是不发展的理论,不发展的理论是没有 生命力的理论,是社会不需要的理论,对辩证逻辑的发展何尝不是这样?行文到此,笔 者忽然解读到恩格斯的名言:“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 一种历史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7 ]录此与读者共勉。

收稿日期:2004-10-20

标签:;  ;  ;  ;  ;  ;  ;  ;  ;  ;  

辩证逻辑的历史误区与新发展_黑格尔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