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费师范生职前师德培养研究
——以内江师范学院为例
龙海霞,何玥,温友珺,罗燕钦,杨岑涛
(内江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四川 内江)
摘 要: 在“一体化”师德培育理念的指导下,公费师范生政策将关注教师师德职后继续教育转向为加强职前师范生的师德教育,将过去关注教师的道德成长就是不断地将外在的职业道德规范等要求转化为内在的服从转变为强调教师道德的自我发展,通过多种方法的结合强调师范生师德观念的转变,形成递进式、层级式教师师德的整体构建,并意识到师德职前培养是职后教师道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与公民道德建设的根基,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公费师范生的职前师德培育。
关键词: 公费师范生;教师师德;培育;内江师范学院
一 公费师范生职前师德培育的时代背景与现实诉求
2007年初,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公费教育,建立相应的制度”。之后,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六所大学作为试点学校率先实施了公费师范生教育,这意味着在我国终止了十年的师范生公费教育重新返回了大学校园,这也标志着新一次师范教育变革的开始。以英美为代表的世界各国对教师培养的研究较为成熟,也建立了“教师专业道德”的概念,对职前师范生道德建设也有相应的规定与政策。公费师范生政策在国内实施已有10年,在已有的相关研究中,很多文献往往对公费师范生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研究都有涉及,相互交织在一起,不可分割。有的学者关注公费师范生多种心理状态的关系以及培养过程对公费师范生的影响,有的从公费师范生心理特征、培养现状入手,分析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或政策本身的缺陷,指出培养模式改革和完善政策的建议;有的针对招生、培养与聘用多个环节展开研究和论述,有的从政策制定和实施互动的视角进行研究。总体来说,目前学者们对政策制定、政策实施和公费师范生状况都予以了较为充分的关注,使得三个层面研究相互关联、相互启发、相互推动。但是在相关研究中,鲜有师德培育的专题研究。
在东西部发展差距加大与城乡二元分化凸显,我国师范教育转型,农村地区教师流失严重、师资匮乏等时代背景下公费师范生政策应运而生。此后,师范生公费教育成为了教育战线乃至全社会都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各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公费师范生政策从学生享受的权利、待遇和应履行义务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诠释,国家下决心采取这一优惠措施的主要目的是“让最优秀的人当老师,培养一批优秀教师。”优秀教师的师德至关重要,而师德培育应从职前抓起。内江师范学院作为省属师范院校,于2016年第一次招收公费师范生,因此,调查师德现状和探寻培育路径,意义重大。
二 公费师范生职前师德培育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学术界普遍认为,师德建设主要集中在职后继续教育阶段,并提出了许多关于师德建设的策略,如以教育为基础、以制度为保证,以监督为关键的“三位一体”职后师德培育模式等等。《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理念是“学生为本、师德为先”,在公费师范生的培养中,教师道德是其重要内容,而且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师德职前培养是职后教师道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与公民道德建设的根基,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至关重要,职前师德培养更是有助于提高公费师范生这一“准教师”群体的师德素养。并在讨论职前师范生师德内生机制的同时,内外结合,形成合力,完善教师的师德建设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因此,一体化教师教育背景下也要加强一体化的师德培育。
(一)指导高校师德培育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公费师范生是师范生中不可忽视的群体,受到大多数人的关注。从公费师范生开始进行职前师德培训,更有利于职前师德培训在全国师范高校的推广。教师传授知识,并不单只有上课讲授这一种途径,还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校园文化就是一种常见的方法。而校园文化的良好建设,离不开教师的自身素质修养,更离不开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只有对公费师范生进行职前师德培训,才可以更好地促进高校师德培训课程的开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二)加强职前师德培育,有助于提升教师的自身修养和职业素养
由于学生报考免费师范生时大多抱有多种功利原因,并不是真心想成为为学生服务的人民教师,所以他们在大学校园中,对师范技能、专业课程等方面的学习十分懈怠,欠缺自身修养和职业素养。所以,公费师范生职前师德教育是必要且重要的。在之后的教师职业生涯中,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教师的自身素质修养,更离不开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只有对公费师范生进行职前师德培训,才可以更好地促进公费师范生对自己的专业课程、师范技能等之后必需的职业技能的重视,也可以促进其自身的修养。
老一辈创业者当初在创业时,也是受到各种压力的阻挠,但坚定的信念让他们得以克服各种困难,最终实现了成功。如今,新生代正以自己的方式接受着各种挑战,试图用自己的力量,来帮助企业更好的向前发展,这种热情与信心是难能可贵的,老一辈不应该轻易地就将他们否定,应该合理地加以引导,从知识和关系予以传承,教导他们融入中国情境,同时给予新生代更多的理解与包容,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尝试与历练,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改善乡村基础教育情况,有利于乡村基础教育的建设
对各处理中2017年全年茶青产量进行分析(图3),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减少,F1、F2处理中茶青产量降低,CK处理中全年茶青产量为9082.28 kg·hm-2,F1处理中茶叶产量较CK降低4.6%,未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F2处理中茶青产量显著降低(P<0.05)。配施有机肥处理中茶叶产量表现为 OF1>OF2>CK>OF3,OF1、OF2处理中,施氮量相等的情况下,OF1、OF2处理中茶青产量较CK分别升高13.28%、2.5%,处理间未达到显著性差异。
本研究将定性为主的理论研究与定量为主的实证研究相结合,以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文学院等学院的350名公费师范生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问卷调查,并对收回的312份问卷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调查获得师范生对师德教育的态度,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对他们的职业培养和职后发展进行持续性跟踪调查。地方高师院校不仅是公费师范生师德养成的重要场所,而且是他们获得德育技能的重要基地。然而,当前的地方高师院校在培养中还存在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四)提升教学效果,有利于形成和谐师生关系
(3)考察顾客导向型偏离的行为结果。目前,有关顾客导向型偏离行为结果的研究相对匮乏,仅在亲社会违规相关研究中略有涉及。Dahling指出,积极的偏离行为能够提高自我效能、工作满意度和涉事顾客满意度等,但也可能无意识地伤害组织正常运行,比如破坏组织规则的稳定性,破坏顾客的公平感知,甚至演变为员工故意违规的托词⑤。可见,顾客导向型偏离的行为结果具有双面性,有待后续研究深刻挖掘影响顾客导向型偏离作用方向的权变因素,为正确干预一线员工的顾客导向型偏离行为提供实践指导。
三 公费师范生职前师德培育的现状
综合看我国石油整个储量-产量系列各组成单元,全国第二轮战略展开提出的任务基本完成。这意味着应适时开展第三轮油气勘探的战略开拓。
(一)地方师范院校职前师德培育工作实效性较差
不足50%的学生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内容。在校公费师范生不重视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2.57%的学生认为教师职业道德对今后的教育工作影响不大,甚至不太重要,相比职业道德的培养,他们更加注重对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等的学习和掌握,以应对今后的教育工作。但是,“准教师”仅有很强的教学能力、善用教学艺术,却缺乏教师职业道德,走向教育工作岗位,带给学生和社会的负面影响是我们难以控制和挽回的。
公费师范生对学校师德培养工作给出的建议中也多次提到“改善环境”“多样化课堂”“新颖式教学”“实践中成长”“讲座学习”等,可见,地方师范院校德育环境建设有待加强、德育课程和教学方法有待改进、教师队伍道德素养有待提升、制度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都是应该引起学校和老师重视与改进的。
(二)公费师范生的整体师德素养有所欠缺
在调查的基础上,笔者得知,公费师范生在入学前仅有49.52%的学生对公费师范生政策有充分的了解,并且关心农村教育现状,在学习之余积极参与义务支教、关爱留守学生、讲课比赛等活动,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乐于从事教育事业,在学校开设的关于师德培养的课程中感受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学校或者班级组织的活动(如:见习、实习、班会),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但是,有24%的公费师范生在职业选择时比较功利,认为免除学费并补助生活费,可以减轻自己家庭的经济压力,并且自己未来工作有保障,没有就业的压力,导致学习动力不足;7.5%的公费师范生因为自己高考分数比普通师范生低,觉得自己能力不足,自卑感强;高达51.7%的学生认为如果有机会能到城市工作,他们会考虑离开原本的岗位去城市以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甚至还有2.1%的学生认为未来工作的环境相对较差,自暴自弃,消极倦怠学习,缺乏农村教育情怀等等。
公费师范生大多来源于乡村地区,以后工作也将回到乡村教育的岗位,他们是我国乡村教育的中坚力量。乡村地区,较为偏远,条件落后,环境恶劣,任务艰巨,对公费师范生的考验更大。并且,乡村的学生心理更加敏感、脆弱,知识面也相对狭窄一些。培养公费师范生的职前师德,加强吃苦耐劳精神的教育,将促使这些公费师范生扎根农村,诚信履约。使公费师范生对自身工作的环境有更少的偏见,对乡村学生有更多的关怀。对公费师范生进行逆境教育,培养公费师范生坚韧的意志,他们有更强的动力留在乡村搞好乡村基础教育。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笔者发现,就地方师范院校而言,在公费师范生师德培养过程中,学校条件资源不足、课程内容枯燥单一、方式方法陈旧、制度机制缺失等问题影响了师德培养的效果和质量,学校师德培育工作面临诸多的问题和挑战。有29.9%的学生认为学校师德培育的效果不太明显甚至很差,而在师德培养的过程中,师范院校更多地是注重道德理念的培养,相对忽视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并且在德育课程等的开设中,更多地是填鸭式教育,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被动地接受道德知识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因此当前地方师范院校公费师范生职前师德培育的实效性较差。
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而良好的师生关系离不开良好的师德。教师要想赢得学生的尊重和支持,就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只有具有良好的师德才能够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保持良好的教师形象,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关系,收获学生的信任。师生关系处理好了,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自然也就提升了,教学效果也会有质的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获得尊重的前提,教学效果好,教师自然会受到学生、家长的认同,由此,便提升了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燕麦致癌、食盐有毒……在很多网络自媒体上,食品安全谣言层出不穷。一些旧谣言甚至在专家辟谣后,过一段时间改头换面卷土重来,阅读量动辄10万以上,引发人们的焦虑。《2017年食品造谣治理报告》显示,微信是食品谣言传播主平台,占比高达72%;其次是微博,占21%。记者调查发现,利用自媒体造谣已呈现公司化运作趋势,形成“以谣生利”的产业模式。(10月23日《北京青年报》)
四 公费师范生职前师德培育路径研究
公费师范生这一“准教师”群体的整体职业道德素养对于社会和乡村教育今后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联系,公费师范生的培养现状带给高等师范院校巨大的挑战。而师范院校是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发展培养人才,因此,加强公费师范生职前师德培育迫在眉睫。
(一)完善学校德育环境建设,加强隐性课程和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校发展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校园隐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和难点,学校校园文化也是隐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而高校应该加强隐性课程和校园文化建设,并且要重视隐性课程的育人功能,完善学校制度文化,从而营造富有特色、勇于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这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塑造学生人格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可以避免校园文化建设陷入误区,从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
地方师范院校也应当对公费师范生职前师德的培养引起重视,完善学校德育环境建设、优化德育课程模式、开设配套的师德培育课程,比如:开设《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政策法规》《教师伦理学》等课程,同时也注重地方课程的开发,结合其他课程,科学地进行德育渗透,因为这样不仅有助于提升师范生的师德素养,也有助于师范生掌握正确的德育方法,为他们将来从事学校管理和道德教育提供科学的经验。
(二)重视高校教师师德素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传授道理、解释疑难的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但是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更应该重视学生道德的培养。作为“准教师”群体的教师,教师面临一定的压力和挑战,对于学生的培养,不能仅仅着眼于专业文化知识而忽略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想要“准教师”群体带给学生们什么,教师自己首先就要做到,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著名教育家王夫之先生,在总结自己数十年治学,育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欲明人者先自明,欲正人者先正己”。因此,师范院校的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只有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教书育人,提高公费师范生的师德素养。学校和老师也应根据现实情况,实行“导师制”、研究制定改进方案、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转变职业角色、总结已有经验,形成培养特色,更加关心和了解学生。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课堂教学,创设全方位的教学环境,以促进公费师范生良好师德的培养。
(三)重视家庭教育,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师德培育
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仅仅靠学校和教师是不够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性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公费师范生多是来自农村家庭,父母大多务农和外出打工,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对于孩子的教育难免有所忽视,因此师范院校应重视家庭教育,加强对公费师范生家庭的关心,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师德培育,加强家校合作,使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良好和谐的家庭氛围也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对于公费师范生师德培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四)引导公费师范生自我教育,提升整体师德素养
高师院校德育工作还应注重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教育观念, 引导学生科学地使用媒体资源,正确利用学习资源进行有针对的个性化自我教育,并且教师要注重保持与学生的良性沟通,充分发挥公费师范生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当然,公费师范生的自我教育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结合多方面的因素,才能不断发展和完善公费师范生的自我教育力,真正提高公费师范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所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07-03-05.
[2] 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 谢婷.关于免费师范生学习动机的若干思考[J].改革与开放 ,2010(22):172.
[4] 黎婉勤.关于师范生免费教育的若干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 ,2007(03):24-28.
[5] 顾明远,为了免费师范生健康成长[N],光明日报,2010-06-21(4).
[6] 黄蓉生.为了那份责任担当[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36(05):1-6.
[7] 孙锦明.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设计建议[J].教育发展研究 ,2007(11):21-26.
[8] 张晓丹.谈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的关键[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1,27(10):7-11.
[9] 王正平,郑百伟.教育伦理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27.
[10] 申继亮,赵景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现实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6(01):48-55.
[11] 沈正玉.对高校免费师范生德育教育的再思考[J].湘潮(下半月 )(理论 ),2009(06):112-113.
[12] 孙瑞洋.浅谈加强高师学生的师德教育[J].滁州师专学报 ,2003(02):29-31.
本文引用格式: 龙海霞,等.公费师范生职前师德培养研究——以内江师范学院为例[J]. 教育现代化 ,2019,6(34):214-216,219.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34.084
基金项目: 2018年大学生科研项目,内江师范学院,项目名称:免费师范生职前师德培养研究——以内江师范学院为例,编号18NSD-104。
作者简介: 龙海霞,女,苗族,湖南省吉首市人,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教师教育。
通讯作者: 何玥,女,藏族,四川省马尔康市人,本科,内江师范学院学生。
标签:公费师范生论文; 教师师德论文; 培育论文; 内江师范学院论文; 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