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 陕西 710065
摘要:在输配电价改革背景下,电网企业的盈利模式发生了重大调整,将由获取购销价差转变为输配电准许收入,而准许收入的核定与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紧密挂钩。电网企业的固定资产通常具有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管理部门多、更新快等特点,虽然近年来电网企业逐步完成了明确固定资产目录、统一实物与资产联动标准等工作,但固定资产管理仍然存在管理执行和技术支撑不完善等问题。
关键词:输配电价改革;电网企业;资产管理
1前言
固定资产管理在电力企业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效果也直接影响到整个企业的运营与发展情况。就现阶段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问题,电力企业需要提高固定资产的有效利用情况,提升企业的综合能力,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下文就固定资产管理中突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出我国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策略。
2输配电价改革背景下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不足
通过夯实资产管理长效机制,帐卡物一致性水平得到提升,但是,资产管理强控与纵深管控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解决和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管理体系难以落实。目前的管理落实不足主要表现在,尚未从强制执行过渡到自觉执行。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合一仍存在问题,管理职责无法得到有效落实。
2.2数据口径不一致。尚未实现关键流程跨部门、跨业务贯通与资产信息追溯,各专业标准化管理颗粒度不一致,数据不能充分共享导致数据多头输入,数据采集工量大,存量数据基础差,物资、设备、资产三码对应仍存在问题。
2.3信息化技术缺陷。技术手段应用不足,覆盖业务环节不足,缺乏全面应用管理协同环节,各业务环节相对孤立,业务运营效率低下。
3输配电价改革背景下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为了提升资产管理水平,电网企业需要开展资产清查与治理,通过实物清查盘点、数据治理、系统优化、制度建设等,持续推进长效管理机制建设,确保账卡物一致。通过建立管理规范,打破部门与部门间的壁垒,从项目规划、建设、采购、运维、退出等环节强化管理,明确各部门和各单位的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关键环节绩效指标,以此巩固设备资产清查结果,基础管理才可以进一步夯实和提高。具体对策如下:
3.1加强过程管控,落实管理职责
通过基础管控治理与提升,明确实时管控节点,从强制执行过渡到自觉执行管理职责、业务规范和操作流程。强化横向协同,管理关口前移,增强资产新增、技改管控,着力业财数据统一和贯通。一是着力巩固夯实基础管理,将资产价值对象和物理对象进行专业化管理,在两者之间建立唯一联系,建立路径,从业务源头建立控制措施和规则,规范与提升帐卡物的一致性。二是从源头解决存在的问题,规避出现问题,以“精准转资”、“大数据”为手段强化过程管控,打通不同业务之间的信息壁垒,跨部门、跨业务贯通与资产信息追溯,提升新增资产联动对应率,加强运行资产常态化管控,提高资产退出及时率,稳步推进“一致性”常态化管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四是通过规范用户资产接收,优化流程增加标识,强化资产退役管理,提高资产处置效率。
3.2建立数据平台,强控基础管理
一是开发项目全过程监控分析平台实时监控投产、结算、决算、转资进展情况及结果,过程管控增强,决算及转资效率提升;二是开发固定资产管理监控平台实时监控资产变动,多维度展示及反映“对应率、联动率、规范率”等关键指标,通过建立监控规则,快速校验,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得到整改。稳步推进长效机制与管控体系建设,统一业财标准,编制固定资产管理手册、项目预算全过程管控策略等强化管理;优化信息系统,报废线上审批,分级管理,及时处置,提升退役报废效率;建立用户资产接收规则,强化经济分析与评价,简化程序,加快及规范用户资产接收。
3.3引入系统台账,实时监控指标
针对各部门以专业、纵向管理为主,横向协同不足现象,引入业务系统数据及相关指标,实时获取项目管理系统与PMS及套装软件设备管理模块数据变更信息,业财横向融合,推进数据、信息、指标管理的统一、规范和完善。一是专业系统有机融合与贯通,套装软件与IMS/TMS系统集成,设备资产全口径联动,ERP与营销系统集成,应用外网WEB、APP,将数据写入数据中心,生成实物ID,资产信息标准化管控。二是运行期因设备检修、变更、异动等操作引起设备资产信息联动或非联动变化,利用固定资产监控平台风险控制模块,审核与管控设备变动引起的信息变动,降低因业务变动造成账卡物一致性风险。三是基于资产管理监控平台,引入业务系统台账信息,与业务相关指标建立关系,设备资产对应率、项目转资及时率、设备资产联动率、设备资产信息规范率、退役报废率等关键指标实时监控,业务与财务实时掌握设备资产管理各环节出现的问题,节省沟通时间和成本,“一致性”强管控得到夯实。
3.4运用大数据,夯实一致性
基于信息化水平与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深入,资产管理过程积累到大量数据信息,应用大数据技术,统计分析、数据挖掘,业务数据协同,分析发策、基建、物资、运行、营销、财务各业务环节信息数据,搭建数据分析模型,全方位在线监控账卡物一致性,实时管理纠正与预防,并持续改进。一是建立PMS、IMS、TMS、ERP等系统资产数据共享与交互平台,整合不同系统资产数据,建立内容完整、规范实用的财务数据仓库和模型,统计分析与数据挖掘,标准建立,规范资产信息。二是建立资产管理数据库,资产投入期、运行期、报废期数据信息多方位、多角度、连续性归集与分析,以实物ID为线条,全面收集业务对设备资产在运维、变更、大修、技改、调拨、退役等过程中引起物理信息、技术信息及成本价值信息的变动数据,统筹实物、设备、资产联动关系在各业务节点动态平衡数据,实现资产各期数据信息可追溯,以及资产实物、信息与价值的统一。三是专业系统生成的设备台帐信息通过接口传输至ERP,由设备管理人员发起联动生成资产卡片的工作流,再由财务人员确认建卡,生成空卡片。四是通过财务数据仓库数据对象类型、关系类型、属性类型、业务规则等因素分析,确定影响资产账卡物一致性的数据来源、信息录入、信息变更、联动变化等业务关键点,针对数据异常变动,寻找制度、流程缺陷或制度执行、协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数据趋势、相关性、关联和异常,规范资产账卡物一致性管理。五是按系统因素、人为因素、制度因素等不同维度分析账卡物一致性存在的问题及难点,有针对性建立标准客观、责任明确的资产管理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解决业务中实际问题,根据改进质量及问题变化形成滚动指标,进行一致性连续监控与提升。
3.5合理确定处置方式,做好资产退出管理
因技术改造以及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电网资产退出或毁损的,实物管理部门应及时组织开展状态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合理确定转备品备件、再利用、退役报废等处置方式,在实物管理系统中及时更新信息,并触发设备卡片和资产卡片的联动更新。加强退役设备再利用。加强拟退出资产的再利用管理,对于经维护、调拨、变更用途可继续使用或部分使用的,通过拆除转备品备件或调整再利用等方式延长使用寿命、提高使用效率。强化资产报废管理。物资部门应做好废旧物资处置工作,提高处置效率,并将报废回收的残值信息对应到资产卡片,及时、准确提供给财务部门。
4结束语
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对企业综合实力提升有着十分独特的作用。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过健全各种固定的资产的管理制度,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管理技术,保证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以此来实现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论文作者:王少利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1
标签:资产论文; 数据论文; 信息论文; 业务论文; 设备论文; 电网论文; 资产管理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