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论文_苏兆坤

浅谈农村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论文_苏兆坤

苏兆坤 安徽省宿州市萧县王寨镇王集小学 安徽 萧县 235261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了语文教学的重点与焦点,但是在农村地区,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导致农村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城市学生比起来差距较大,而学生语文素养之高低,又间接影响到其它学科的学习。语文是开展多科目学习的基础,因此农村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手段,拓展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有效提高语文素养。本文就农村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展开相关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0)02-094-01

语文新课标明确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培养,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与道德思想,现阶段农村家长学历较低,很多学生还是留守儿童,这样一来学生在家庭教育中就会有一定缺失。因此,培养农村学生语文素养的重担便落在了教师肩膀上,下面就主要针对农村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提出一些方法策略。

一、农村小学语文素养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1、师资力量较弱

现阶段农村地区收入与城市相比较并没有显著差距,但是受地理环境制约,很多教师都不愿意去农村教学,尤其是出生农村的年轻教师更是倾向于在城市发展,种种因素作用下导致农村教师人数不足,师资力量更是薄弱,常常会出现一位教师代多门学科。最终造成语文教师工作繁忙,完全没有时间与精力对语文课程进行精心设计,自然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2、学生知识较窄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教材内容涉及面有自然学科、民族文化、历史变革等,学生在掌握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拓展知识面,这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基础。但是在农村,学生并不重视知识的积累,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教材内容中,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一门心思拿高分,所以常常会出现学生吃透了课本,考试也能取得好成绩,但是课外知识面却很窄,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

3、口语表达能力较差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大部分文章都会要求学生背诵优美段落,有感情地朗诵文章,通过朗读来积累语言材料,锻炼口语表达能力。而农村地区学生在朗诵时方言较重,有的地方平仄不分。讲普通话需要从小开始,如果长时间运用方言学习,等到后期是很难改正的。这也就造成了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普遍较差。很多学生为了不暴露自己的表达缺点,宁愿不开口朗读课文,这样一来学生会很快失去正常交流的本能。

二、农村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

1、发挥农村优势,设计特色课程

虽然农村学校的教学资源没有城市学校丰富,但是农村学校有其唯一特色,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农村优势,开发特色语文课程,在有限的条件中,创造无限的可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缺乏教学创新意识,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普遍较低,尤其是小学生天性好动,很难在课堂上长时间保持安分,反而会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所以在课堂枯燥与农村教学双重背景下,教师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课程,比如学生喜欢什么,然后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教学结合起来。比如小学生喜欢动手实践大于听讲,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会讲到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城市里没有蝌蚪,学生们一般都是通过观看视频来了解,而农村池塘里到处都是蝌蚪,教师可以捉几只蝌蚪在教室里养着,每天让学生们观察蝌蚪形态变化,并鼓励学生做一个观察记录表,等到蝌蚪变成青蛙的时候,学生更容易理解小蝌蚪为什么找不到妈妈,教师在教学时效率会大大提高,学生也会慢慢养成探索实践意识,为提高语文素养奠定基础。再例如学习《荷叶圆圆》时,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去荷塘里观察荷叶与荷花,这样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荷塘”特色情境课堂,相较于城市学校多媒体创设情境来说,这样更容易加深学生的印象,尤其是学生在背诵课文时,可以结合荷塘真实景色进行联想记忆,利用农村自然风光的特色,帮助学生找到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真正提高语文素养。

2、结合生活现象,深入理解课文

小学生虽然年纪小,但是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却不是零,只不过很多学生都是在心里明白,嘴上却不会表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启蒙阶段。这个时期也是培养学生正确理念与语文素养的关键阶段,但是农村学生对外界的理解都停留在自我经历中,很多学生家里没有电脑,学校没有多媒体设备,他们很难通过互联网来拓展自己的阅历,这就造成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总是不能找到与作者感同身受的点,这就需要教师立足教材,结合学生生活经验,找到教学的切入点,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教学《影子》时,教师可以问学生“小明有一个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形影不离是什么意思?”通过设问来引出教学内容,然后带领学生走出教室,站在校园里观察影子的变化,让学生总结影子与太阳的关系,或者是傍晚的时候,让学生们站在路灯下观察影子什么时候在左,什么时候在右,等到学生们发现影子是没有办法从自己身上分离时,就懂得什么叫“形影不离”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搭建生活与课文之间的桥梁,这样学生可以准确地把握教材内容,真正的掌握语文知识。

3、运用语文知识,开展课外活动

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语文知识,还需要熟练的运用语文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小学生天性爱玩,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度,例如在学习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说一说父亲与爷爷这两辈的人名字特点;然后让学生去采访村里的老人,问一问他们名字里有什么故事;然后将采访到的内容整理成报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锻炼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信息汇总的能力。再例如学习《开国大典》和《狼牙山五壮士》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拜访村里年岁大的老人,从他们口中听一听抗战的事情,将自己听来的故事在课堂上分享给同学,教师也可以借此举办讲故事大赛,看哪位学生可以讲得声情并茂,引人入胜。在学生完成活动之后,教师一定要给予积极评价与及时总结,这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下次活动奠定兴趣基础。在参加多次课文活动之后,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知识运用能力都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首先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农村地域优势,遵循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原则,为学生打造第二课堂,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与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本要点[N].中国教育报,2016-09-14(09).

[3]汪佐平.探究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102-104.

论文作者:苏兆坤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9

标签:;  ;  ;  ;  ;  ;  ;  ;  

浅谈农村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论文_苏兆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