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飞职工医院;陕西 汉中 723213)
【摘要】目的:研究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的优质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3月共转运危重症患者患者199例,依据护理手段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98例和研究组101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服务模式,研究组对患者转运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转运中的不良情况、安全转运时间与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转运中的不良事件5.43%显著少于对照组24.27%,研究组安全转运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总满意度96.32%显著优于对照组8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缩短准运时间,降低转运中不良事件,避免医患纠纷,为患者后期有效治疗提供有力条件。
【关键词】安全转运;优质护理;急诊科;满意度
[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5-0212-0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调2018年1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急诊科的199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通过救护车或其他行程入住我院急诊科;②均有家属陪同;③无严重心血管疾病及肢体功能障碍患者;④病情稳定,意识清楚;⑤愿意参与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临床资料不全者;②恶性肿瘤者;③沟通障碍、文盲、不愿配合者。将这199例患者依据护理手段差异分为对照组98例和研究组101例,其中对照组男56例,女42例,患者年龄1~83岁,平均(56.14±5.32)岁;患者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文化22例,初中文化47例,高中及以上文化29例。研究组男63例,女38例,患者年龄1~81岁,平均(55.98±5.62)岁;患者文化程度:小学文化23例,初中文化42例,高中及以上文化36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本研究实施前已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在例数、年龄、性别以及文化水平等方面资料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患者在进入医院后,护士及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准备好抢救仪器与药物,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在病情稳定后进行转运,途中护士需要站在患者头部一侧,及时观察其病情。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进行院内安全转运。
(1)转运前工作准备:对患者身体状况做好充分的评估,急诊护士协同主管医生在初步检查患者身体后,评估患者在转运途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转运前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履行医护人员的告知义务,将转运途中患者可能出现的病情变化及有可能出现的风险、中途转运的实施方法告知家属,需要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与理解,并且患者家属同意并签字后方可转运,不能强行执行转运。转运前对患者检查行程进行安排,急诊科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病情情况,采取优先做的检查,转运前优化检查路线,根据患者身体情况考虑最安全的转运时间及最佳途径,避免不必要的延长时间,要缩短转运时间,降低转运风险,需要提前与急诊电梯、放射科、ICU、手术室、B超室等相关科室沟通协调,以便快速转运后及时制定检查和治疗计划,以此来保持治疗的延续性。
负责转运患者的医护人员,应当熟练掌握急救理论并有丰富的操作技能,有灵敏准确的判断力和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转运前应该充分准备药品器械以应对突发的患者病况,值班护士应与相关科室协调转运前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制定检查和治疗计划,确认最佳转运路线,争取最短时间到达指定科室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查、诊断及治疗,确保治疗的连续性。由于急症科室的患者多为突发状况,不但患者心情恐惧,患者家属同样焦虑恐惧,急诊科护士应当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护理,消除其紧张情绪,以便接下来的治疗。急诊科危重患者多,对于高风险的患者,转运途中需要配备便携式的多功能监护仪、简易呼吸器、急救药品、人工手动吸引器等抢救物品。
(2)转运途中的护理及搬运注意事项:转运前医护人员需要测量并记录需要转运患者的生命体征,对于高风险的患者进行预先处理,比如转运前清除患者气道分泌物等。在转运过程中随时观察生命体征各项参数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问题。在转运过程中,很多患者插有各种管路,观察各项管路是否通畅,转运过程中需携带的各管路要及时处理固定,以防止脱落。
(3)院内各科室之间的协作:在转运后,随行医护人员应与患者的接收科室进行交接工作。患者到达接受科室后,随行护士与接收科室的医护人员共同安置患者,对于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检查结果及治疗情况等必须交接清楚,并对危重患者进行单独排列,依照表格有序进行,避免遗漏,耽误治疗。交接后,转运护士回到急诊科之前,需要清点急诊转送物品,以免遗留而影响下一位危重患者使用。
1.3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家属对护士的护理满意度比较研究组患者家属对护士的护理满意度为(93.92±3.21)分,高于对照组的(83.32±4.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文通过将优质护理纳入院内安全转运中,结果显示研究组转运中的不良事件5.43%显著少于对照组24.27%,研究组安全转运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总满意度96.32%显著优于对照组81.75%。由于急诊科患者病情相对比较复杂,在短时间内会发生恶化,因此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转运前做好评估工作,针对患者情况准备好相应的急救物品,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在本研究中,我们将人文关怀理念贯穿于患者全程优质护理中,在每个环节中,始终秉持着对患者关爱且尊重的服务理念,从患者入院开始即有效加强沟通,与之建立亲情关系,重视全方位护理,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避免医患纠纷。
参考文献
[1]林瑛,梁贤球,张瑞云,等.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的风险评估及对策[J].国际医药卫牛导报,2016,16(9):1139-1141.
[2]刘瑛.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性的现状及进展[J].转化医学,2016,26(17):4002.
[3]李丽.急诊危重患儿院内安全转运探讨[J].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4):126-127.
[4]童本沁,陈娟.院内转运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22(2):71.
论文作者:余少菊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3
标签:患者论文; 院内论文; 危重论文; 对照组论文; 家属论文; 护士论文; 急诊科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