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城市群九城市的产业结构特征和比较优势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原论文,产业结构论文,比较优势论文,城市群论文,特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1.1 1997年以来全国产业升级和地域分工格局正在悄然变化
买方市场形成、加入WTO以后我国在国际分工格局中比较优势位势发生变化,产业升级势在必行。1997年以来,中国告别了建国以来长期的短缺经济状态,全面形成了买方市场态势,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产业升级迫在眉睫。另一方面,在长期高增长的推动下,中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普遍提高,收入分配分层化日趋明显,新的、更高档次的产品需求不断升级,产业升级的必要条件已经具备。
外向度大的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和产业西移相伴而生,中部地区接纳东部地区产业西移的条件基本成熟。中国的生产地域分工呈现着极大的不平衡现象,产业升级势头主要发生在外向度较高、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2]。与这种地区性产业升级相伴随的是东部地区的产业外移,其地理指向比较明显的是中部地区和部分较为发达的西部地区,与此同时,这些中西部地区经过建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足发展,已经具备了接纳上游产业的条件[1]。
河南的市场化水平和投资环境大为改善。河南属于比较典型的中部地区,但市场化转型较为积极主动,已经完全具备了主流经济学所强调的市场化程度。投资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世界银行最近公布的关于中国各大城市投资环境的评估中,郑州市名列前茅。
1.2 中原城市群概念的提出和中原崛起战略
河南省乃至整个中原地区的城市化程度和首位城市的首位度偏低。美国出版的《世界城市》一书认为城市化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的变化,其一是人口从乡村向城市运动,并在都市中从事非农业的工作。其二是乡村生活方式向都市生活方式的转变,包括价值观、态度和行为等方面。河南省2001年非农业人口比率仅仅为17.2%(注:《河南统计年鉴2002》表4-2,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版。),在全国处于落后地位。首位城市郑州市的首位度(首位城市的人口数/该地区城市人口总数)与全国其它省区相比也处于非常低的地位,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不强。
河南省的城镇体系正在形成之中,必须靠城市群的整体带动。中原城市群的范围包括郑州、洛阳、焦作、新乡、许昌、平顶山、漯河、开封、济源九城市。城镇体系尚未正式形成,各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能力较弱。与东南沿海相比,小城镇建设由于乡镇和村办企业的落后而显得明显滞后。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中原城市群之间的协调,以中原城市群落体系实施带动中原崛起的战略决策是较为明智的选择。
1.3 产业结构特征是研究中原城市群经济一体化的关键
城镇群落体系的关键在于其内部经济一体化程度较高,主要表现为城市功能互补和经济联系的分工与协作较强,并在很多方面共享一些经济基础——如劳动力市场、公共城际交通体系、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相关的市场中介组织网络体系、区域金融市场、高校和科研机构、信息交流与发布平台等。如何才能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增强内部协作?现在划入的九个城市是否有内在的激励,关键在于其产业结构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本文将从产业结构的角度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
2 中原城市群九城市制造业的结构特征
根据各地市的统计年鉴中有关的统计数据,可以计算出中原城市群九城市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资本与劳动的比例(平均每个从业人员的人均资本拥有量,可以像通常的做法那样定义为资本密集度或人均资本)、产出与资本比例(平均每元固定资产净值所创造的工业增加值)、劳动生产率(一年中平均每个从业人员创造的工业增加值)。
2.1 制造业各细分行业在九地市的分布特征
九城市的工业化发展水平不平衡。从制造业增加值的规模总量来看,中原城市群九城市中,仅洛阳、新乡和焦作3市的制造业增加值就占到了82.67%,如果加上郑州市的7.63%,则总量达到了90.30%,其中仅洛阳市就占到了总量的43.45%。可见,郑—洛—焦—新4市的工业化程度显著地高于其他5市。平顶山和焦作则明显地没有摆脱初级矿产品采掘采选业为主要特色的工业结构,尤其是平顶山,其初级矿产品采掘采选业占工矿业的比例高达72.44%,尚没有完成从矿业城市向制造业城市的结构转型。
制造业各细分行业在中原城市群九城市之间的分布相对集中。就制造业内部各行业的结构来看,食品加工和食品制造业主要集中在漯河、新乡、洛阳和郑州4市,食品加工业集中率达90.50%,食品制造业集中率达到80.40%;饮料制造业主要集中在新乡、洛阳、平顶山和郑州4市(85.70%);烟草加工业主要集中在洛阳、郑州和许昌(88.60%);纺织业主要集中在洛阳和新乡(75%);服装业主要集中在洛阳、新乡和许昌(87.8%);皮制品业主要集中在新乡和漯河(76.3%);开封、洛阳、新乡和许昌4市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木材加工业(98.72%);家具制造业集中在洛阳和新乡(95.3%);新乡和郑州则集中了82.9%的造纸业;新乡1市占了印刷业的90.56%;洛阳、新乡、许昌和开封集中了95.6%的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几乎全部集中在洛阳(99.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主要集中在新乡、洛阳和焦作(86.9%);医药制造业主要集中在新乡和洛阳(82.1%);化纤业主要集中在新乡、平顶山和洛阳(98%);橡胶制品业主要集中在焦作和洛阳(92.2%);塑料制品业主要集中在新乡、洛阳和郑州(89.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主要集中在洛阳、新乡和郑州(83%);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集中在洛阳、焦作、新乡和平顶山(82.6%);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集中在焦作、洛阳、新乡和郑州(95%);金属制品业集中在新乡、洛阳和焦作(81.8%);普通机械制造业集中在新乡和洛阳(82.8%);专用设备制造业集中在洛阳和新乡(82%);交通运输及设备制造业集中在洛阳、新乡和郑州(98%);电气机械及器材及制造业集中在新乡、焦作、许昌和洛阳(89.3%);电子及通讯制造业集中在新乡和洛阳(95%);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集中在焦作、郑州和新乡(83.9%);其他制造业集中在许昌、漯河、洛阳和郑州(97.8%)。
中原城市群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和协调机制是必须的。制造业各细分行业在中原城市群中的相对地位与在本市的绝对地位不一致。对比分析表1和表2可以看出,从本市的观点来看属于所谓“支柱”或“主导”的产业,从中原城市群的整体来看并不一定具有重要的地位,反之亦然。例如,开封的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在中原城市群中占有突出的地位,但并没有进入开封市前4位制造业行列;而开封排名第一位的纺织业却在中原城市群中占有比重很小(4.72%)。这反映出各城市原来在进行工业发展战略定位时,没有从“中原城市群”的一体化角度进行定位。
表1 制造业各细分行业在九地市的分布特征
Tab.1 The distribution of main industrial sectors in nine cities around Zhengzhou
制造业各行业
主要分布地市
占比/%
食品加工业
新乡、漯河、洛阳和郑州
90.50
食品制造业
漯河、新乡、郑州和洛阳
80.40
饮料制造业
新乡、洛阳、平顶山和郑州 85.70
烟草加工业
洛阳、郑州和许昌 88.60
纺织业 洛阳和新乡75.00
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洛阳、新乡和许昌 87.80
皮革、皮毛、羽绒及其制造品
新乡和漯河76.30
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 开封、洛阳、新乡和许昌
98.72
家具制造业
洛阳和新乡95.30
造纸及纸制品业 新乡和郑州82.90
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
新乡
90.56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洛阳、新乡、许昌和开封
95.60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洛阳
99.10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新乡、洛阳和焦作 86.90
医药制造业
新乡和洛阳82.10
化学纤维制造业 新乡、平顶山和洛阳98.00
橡胶制品业
焦作和洛阳92.20
塑料制品业
新乡、洛阳和郑州 89.20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洛阳、新乡和郑州 83.00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洛阳、焦作、新乡和平顶山 82.60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焦作、洛阳、新乡和郑州
95.00
金属制品业
新乡、洛阳和焦作 81.80
普通机械制造业 新乡和洛阳82.80
专用设备制造业 洛阳和新乡82.00
交通运输及设备制造业
洛阳、新乡和郑州 98.00
电气机械及器材及制造业 新乡、焦作、许昌和洛阳
89.30
电子及通讯制造业新乡和洛阳95.00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
焦作、郑州和新乡 83.90
其他制造业
许昌、漯河、洛阳和郑州
97.80
资料来源:根据河南省各地市的统计年鉴关于工业行业或企业有关数据计算而来。
表2 中原城市群九城市的制造业结构特征
Tab.2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the nine cities cluster around Zhengzhou
城市 主要制造业
占本市制造业
增加值之比/%
郑州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及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 49.09
洛阳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 65.58
焦作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橡胶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74.85
新乡 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电气机械及器材及制造业
35.05
开封 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食品加工业
52.52
许昌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烟草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及制造业、其他制造业 53.93
漯河 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烟草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 63.16
平顶山 化学纤维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饮料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66.34
济源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
51.53
资料来源:同表1
根据上述分析,如果各城市各自为政,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差不大,发展条件近似,那么很可能出现产业结构雷同、相互争夺极为有限的经济资源,由各自为政发展为各自为战的不良后果。因此,所谓的中原城市群首先要在城市定位和发展战略上进行一体化,按照内在有机联系的、建立在分工与协作基础上的城市体系进行统一的协调与发展。为此,建立一个跨城市行政区的协调机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急需的。
2.2 制造业的市场化调整尚未完成
我们的分析基于这样的经济学原理:假设中原城市群中的九城市都在同样的技术水平上选择不同的生产要素组合(资本—劳动比例或人均资本)和产量规模,即位于同样技术水平上的同一条生产函数曲线面上。假设采用柯布—道格拉斯形式的生产函数,即Q=AL[α]K[β](Q表示产出水平,A表示技术水平,L表示劳动力使用量,K表示资本使用量,α和β是不变的常数),则假定中原城市群九城市都处于同样的生产技术A这样的限制下,同样产出水平上不同的资本——劳动比例的差异只是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不同投入要素组合的变化;无差异曲线距离原点的远近位置不同则反映产量水平的高低。对于资本-劳动比例和产出水平都不同的城市来说,则处于不同的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要素组合比例的位置上(如图1中A和B这样的位置,它们分别位于从原点出发的射线AT的两侧,说明要素组合比例K/L的差异)。
附图
图1 要素组合比例
Fig.1 The proportion of factor combinations
如果不同的地市处于不同的工业化水平上,那么工业化水平高的地市人均资本水平应该较高。在趋向于稳态的经济增长路径上,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越高,人均资本也相应地提高(图2)。从有关统计数据和计算结果来看,洛阳和新乡2市由于工业化水平较高,人均资本普遍地高于其他,7市;除此之外,焦作、许昌和漯河3市制造业的人均资本表现出与其发展水平不适应地显著的高水平,我们必须另外寻求解释原因。
附图
图2 生产函数与稳态
Fig.2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and steady state
除了工业化水平不同的原因之外,不同的地市为什么选取不同的投入要素组合比例(人均资本或资本密集度)呢?根据比较优势学说,是生产要素价格比例的差异造成投入组合比例的差异吗?显然,距离这么近、生产要素流动性相当强的城市之间不可能存在这么明显的要素价格比例的差距,因此,可以把要素价格比例的差异排除在主要解释变量之外。我们猜想,主要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体制因素的影响——原来计划经济的痕迹尚未消除,各地市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尚未转变到完全按照市场上的生产要素价格比来合理地配置生产资源(要素),或者说还为来得及在市场力量的引导下,按照生产要素价格比例的差异来调整生产。河南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2003年人口总数已经接近1亿人,其中受过初中以上教育(工业化所需的文化水平)的人口数大约占到了总人口的一半,而受过高等教育以上的人口比例则还较低(大专以上的人口数占6岁以上人口数的2.88%)(注:《河南统计年鉴2002》表4-12,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版。),因此河南省属于初级的简单劳动密集型省份,劳动力工资水平很低(相对于其他省份和资本的价格),资本—劳动比例应该较低或者说在同样的技术水平下应该多用劳动、少用资本才符合市场规律(降低生产成本)。从这个角度来看,焦作、许昌和漯河3市制造业人均资本偏高的原因,很可能是原来计划经济时期的军工企业、部属企业或省属企业较多造成的。
3 中原城市群九城市各行业的比较优势分析
3.1 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划分
使用全省各制造行业的资本密集度平均值作为划分标准。由于同一行业的资本密集度各市是不同的,因而首先需要确定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标准。我们用全省指标作为标准,以资本密集度1.5万元/人作为划分劳动密集型还是资本密集型产业的界限。结果是: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有食品加工业、纺织业、服装业、皮制品业、木材加工业、家具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制造业、其他制造业,共计13个行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印刷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工业、制药业、化纤业、橡胶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交通运输及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讯制造业共计15个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属于过渡型行业(资本密集度为1.48万元/人)。可以看出,这样的划分结果基本符合我们的日常判断。
3.2 各市在有些行业资本生产率相近的情况下选取不同的资本密集度,说明生产要素市场的相对隔离和生产决策的非市场化倾向
劳动密集型行业:食品加工业主要集中于新乡、漯河、洛阳和郑州,按常理推断,这4市食品加工和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和资本密集度应该较高,但统计数据显示,虽然4市资本密集度不同,但单位资本的生产率差别不大,因而大体处于同样的技术水平上。从产量规模上看,郑州食品加工和制造业的人均资本拥有量虽然较低,但产值已经超过1亿元(2002年)。即各市选取不同的要素投入比例似乎并不影响各自的要素生产率和产出规模,这说明各市的经济一体化程度较低,并不在统一的生产要素市场上以生产要素的较为统一的价格体系来进行生产决策。类似的还有:服装业集中于洛阳、新乡和许昌,洛阳的资本密集度低于新乡,但增加值却远高于新乡;造纸业集中于新乡和郑州,新乡的资本密集度较高,郑州造纸业的资本密集度较低;分布在新乡、洛阳和郑州的塑料制品业在新乡和洛阳表现出高资本密集度、在郑州则呈现出低资本密集度特性;分布在焦作、新乡和郑州的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在焦作和新乡呈现高资本密集度特性,在郑州呈现低资本密集度特性。
资本密集型行业:饮料制造业主要集中在新乡、洛阳和平顶山,平顶山饮料业的资本密集度很低,但资本生产率相差无几,说明它们处于相似的发展水平,平顶山饮料业的增加值达到了8,000多万元,占中原城市群九市的22.50%。各市分别选择不同的生产要素投入组合比例并不影响各自的生产率和规模,暗示着各市之间生产要素市场的相对隔离或生产决策的非市场化导向。类似的还有:食品制造业主要集中于新乡、漯河、洛阳和郑州,郑州市的食品制造业的资本密集度较低;分布在洛阳、焦作、新乡和平顶山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在洛阳、焦作和新乡表现出高资本密集度特性,在平顶山则是低资本密集度;主要分布在焦作、洛阳、新乡和郑州的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都呈现高资本密集度特性,但在郑州的资本密集度显然要低很多;主要分布在洛阳、新乡和郑州的交通运输及设备制造业在洛阳和新乡表现出高资本密集度特性,在郑州表现出低资本密集度特性;主要分布在新乡、焦作、许昌和洛阳的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在新乡、焦作和洛阳呈现高资本密集度特性,在许昌表现出低资本密集度特性;分布在新乡、洛阳和郑州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在新乡和洛阳表现出高资本密集度,在郑州则呈现出低资本密集度特性。
综上所述,为了加强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首先应该建立统一的生产要素市场(劳动力市场和金融市场),改变现有的政府投资体制以减少政府的直接生产投资。
3.3 各市在有些行业资本生产率差异较大,说明它们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水平或全要素生产率较高,不同的城市处于不同的工业化阶段。纺织业集中于新乡和洛阳,其中洛阳的人均资本高于新乡,但资本生产率却也高于新乡,劳动生产率高于新乡1倍以上,不仅没有显示出资本边际生产力递减倾向,还显示出强烈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明显提高。皮制品集中于新乡和漯河,但新乡显示出人均资本和资本产出率都较高的技术特性。木制品集中于开封、洛阳、新乡和许昌,但洛阳显示出人均资本和资本生产率都较高的技术特征。家具制造业集中于洛阳和新乡,但似乎新乡的资本生产率递减更快。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主要集中于洛阳、新乡、许昌和平顶山,洛阳的资本密集度较高,但资本产出率远高于新乡、许昌和平顶山,说明它们的生产技术不同。
资本密集型行业:烟草业集中于洛阳、郑州和许昌,尤其是洛阳,其产出占中原城市群九城市的53.3%,人均资本拥有量最多,但资本生产率仍然很高,劳动生产率也极高,远高于郑州和许昌,说明其处于较高的技术层次和发展阶段上。
根据上述特征,应该充分考虑各市现有的生产基础,各展其长、协同发展,以尽可能利用产业技术工人群体形成的产业文化氛围和技术创新体系。
3.4 中原城市群的火车头带动作用明显
可以看出,中原城市群九市制造业各行业的资本密集度都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说明中原城市群九市在全省应该属于技术水平和工业化阶段较高的地区,集中了全省主要的经济资源。如果说采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落带动的中原崛起战略的话,也只有这些地市能够起到应有的火车头作用。但目前看来,九城市之间的协同带动作用尚未显现。
4 中原城市群九城市第三产业的分布和结构特征
4.1 郑州市的功能较为完整,正在发挥越来越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作用
2001年,郑州市的一、二、三次产业比重为5.5∶48.9∶45.7,在中原城市群中是三次产业构成比例显著地较高的惟一一个城市。其中,批发总额占中原城市群总额的一半以上,真正起到了物流中转中心的作用;贷款总额占中原城市群的47.09%,金融中心作用正在增强。郑州市2001年的人均收入水平达13,213元,非农化程度(非农业人口/总人口)达到36.75%,远高于城市群内的其它城市。从整体来看,郑州市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作用日益增强。
4.2 洛阳和新乡处于相对较高的工业化阶段,主要属于工业性城市和次一级中心城市
从中原城市群角度看:洛阳和新乡两市的工业化水平显著地高于中原城市群内的其它城市。洛阳的工业增加值占中原城市群九城市的43.45%,新乡市占28.36%,两市合计占到了71.80%,且两市各制造业的资本密集度几乎都显著地高于其它地市,属于典型的工业城市。
从洛阳和新乡两市的GDP构成来看,洛阳的一、二、三产业比例为8.6∶53.9∶37.5,新乡为23.3∶41.9∶34.8,其第二产业比重在中原城市群中并不突出,甚至低于其它地市,但第三产业比例高于郑州以外的其它地市,说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
4.3 焦作、开封、许昌、漯河、平顶山和济源工业化程度较低,属于次一级中心城市
焦作、开封、许昌、漯河、平顶山和济源6市的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6市合计的工业增加值仅占中原城市群的20.57%。第三产业的比例低于郑州、洛阳和新乡3市。在城市群中只能承担次一级中心城市的作用,在商贸、金融、客货运输、人才交流等方面可以补充郑州市的功能,发挥向中原腹地辐射和汇聚的作用。
5 结论与对策建议
5.1 加强中原城市群九城市的协调,建立高层协调会,制定功能互补的城市发展战略,摒弃各自为政、各自为战的城市战略功能定位思想
根据上述分析,中原城市群九城市之间存在一定的产业分工,但各市在有些行业资本生产率相近的情况下选取不同的资本密集度,反映出各市之间仅仅表现为生产要素投入组合比例的差别而在生产技术和发展水平上相差无几,说明各市之间生产要素市场的相对隔离和生产决策的非市场化。
各城市原来在进行工业发展战略定位时,没有从“中原城市群”的一体化角度进行定位。根据上述分析,如果各城市各自为政,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差不大,发展条件近似,那么很可能出现产业结构雷同、相互争夺极为有限的经济资源,由各自为政发展为各自为战的不良后果。因此,所谓的中原城市群首先要在城市定位和发展战略上进行一体化,按照内在有机联系的、建立在分工与协作基础上的城市体系进行统一的协调与发展。为此,建立一个跨城市行政区的协调机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急需的。
5.2 建立统一的劳务市场和信息交流平台
为了加强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首先应该建立统一的生产要素市场(劳动力市场和金融市场),改变现有的政府投资体制以减少政府的直接生产投资。应该充分考虑各市现有的生产基础,各展其长、协同发展,以尽可能利用产业技术工人群体形成的产业文化氛围和技术创新体系。
5.3 完善基础设施网络,缩短城际交流的距离
建议进行中原城市群九城市间(或部分城市间)开通高速铁路绿色通道的深入研究,尽可能缩短城际之间旅行的时间距离,提高城际公共交通的便捷性、经济性和准时性,切实降低人们城际流动的交通成本,提高人员的城际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