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统一问题研究(笔谈)——元朝的统一及其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笔谈论文,元朝论文,中国古代论文,意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K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04)05-0005-10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暂王朝,从世祖忽必烈于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开始,至136 8年覆亡,享国还不到一个世纪。尽管元朝国祚不永,但它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都产生 了深刻的影响。
元朝的建立虽然也是历史上王朝的一次更迭,但它所进行的战争却与其他朝代不同。
第一,元以前的王朝多是由汉人建立的,虽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但大都局促一隅 ,未能统一全国,如北魏、辽、西夏、金等。元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大一统的王朝 ,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第二,元朝统一过程时间之长,战争之曲折、激烈、复杂,在历史上也不多见。若从 成吉思汗1206年建立大蒙古国至1279年南宋末帝卫王赵昺在崖山蹈水身亡为止,统一 战争进行了70余年。仅灭宋战争若从1234年金朝灭亡、宋元战争爆发,到宋朝灭亡,蒙 古人就用了45年,可见统一之艰巨。
第三,蒙古人在统一过程中还伴随着血腥的掠夺战争。元朝在统一的过程中曾有3次西 征:第一次是1209年成吉思汗率20万大军进攻中亚的花刺子模,攻陷撒麻耳干(今乌兹 别克共和国撒马尔罕)、玉龙杰赤(今土库曼共和国乌尔根奇),占领呼罗珊(阿母河以南 兴都库什山脉以北地区)全境;第二次是1236年成吉思汗长子术赤之工拔都西征,史称 “长子西征”,灭不里阿耳、莫尔多瓦等国,征服斡罗思(俄国),蹂躏波兰、匈牙利; 第三次是1255年宪蒙哥的同母弟旭烈兀的西征,灭木刺夷国,攻陷报达(今巴格达),侵 入叙利亚。蒙古人兵锋所至,摧枯拉朽,横扫中亚、欧洲,给那里带来了巨大灾难,但 同时也逐渐形成了横跨欧亚的大汗国。
蒙古人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有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由大肆屠掠到止戈不杀。当蒙古人着手统一全国时,中原地区已处于高度发达 的封建社会,而蒙古族当时还未进入封建社会的门槛,因此每一次战争都会有血腥的掠 夺和屠戮。“蒙古之制,凡攻城不降,矢石一发,则屠之。”(《宋史纪事本末·蒙古 取汴》)如成吉思汗攻陷不花刺(今乌兹别克共和国布哈拉),男子被杀者3万余人;攻陷 撒马耳干时,已投降的3万康里军士兵亦被屠杀;在进攻云南时“杀戮无噍类”;元军 攻陷常州后,“杀常州之民数百人煎膏取油,作炮,掷于牌杈上,以火箭射之”(《宋 季三朝政要》卷5)。元朝统治者后来认识到这种为丛驱雀、为渊驱鱼的政策不可取,便 逐渐改弦更张,灭宋前夕那种屠城毁田的野蛮行为已基本停止,忽必烈曾多次颁布“禁 止蒙古军马扰民”的诏令。到元十一年(1274)蒙古兵进攻南宋时,忽必烈就告诫将士不 得妄行杀掠,因此在元军进入临安时,“九衢之市肆不移,一代之繁华如故”(《元史 ·伯颜传》)。在军事征服之后,元朝统治者立即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在平定江南的 过程中,“农者就采,商者就涂(途),士庶缁黄,各安己业”(《元史·世祖本纪五》) ,生产力没有受到大的破坏,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第二,蒙古人在统一过程中使用了战争与怀柔两种手段,大体说来,灭西夏、金、宋 以战争为主,对边陲的少数民族则以怀柔为主。这两种手段殊途同归,都达到了预期的 效果。试以畏兀尔和吐蕃为例。畏兀尔国主巴而术阿而忒的斤亦都护为摆脱西辽的统治 而主动归附,成吉思汗妻以公主,保留亦都护称号,“宠异冠诸国”,使得畏兀儿人虔 诚皈依,成为元朝统治西北边陲的擎天之柱。1240年太宗窝阔台之子阔端从凉州(今甘 肃武威)派出以多达那波为首的蒙古军到达吐蕃,他在用武力击溃抵抗的同时,更注意 寻找吐蕃的代表人物,双方议定:吐蕃僧俗首领及百姓臣服蒙古,由萨迦首领主持吐蕃 地方事务,吐蕃向蒙古国缴纳贡赋,双方是宗主国和藩属关系。这样,蒙古人兵不血刃 ,利用吐蕃上层建立起了对吐蕃的统治。对其他少数民族地区也因地制宜,采取了不同 政策,从而加快了统一的进程。
元朝统一全国,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结束了我国历史上长期分裂的局面。
唐朝末年天子暗弱,藩镇割据,干戈俶扰,兵燹四起,于是便有“五代十国”的出现 ,而在北方边陲还存在着契丹政权。赵匡胤建立的宋朝,所辖之地仅是中原、江淮及岭 南之地,而对边陲的管辖则力不从心。北宋与辽朝对峙,南宋又与金对峙。而在宁夏及 陕西、甘肃、内蒙古的部分地区则有西夏,与宋金鼎足而立。此外,西南有吐蕃、大理 ,西北则有畏兀儿、西辽、喇鲁等。多个政权并存,互相攻伐,百姓流离,经济凋敝, 交通阻塞,严重阻碍了我国历史发展的进程。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元朝统治者 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从太祖成吉思汗到世祖忽必烈,经过几代人锲而不舍的努力,蒙 古人于1209年征服畏兀儿,1211年收降哈喇鲁,1227年灭西夏,1234年覆亡金朝,1239 年吐蕃皈依,1254年大理俯首称臣,1276年南宋君臣衔璧入降。至此,元朝把中国境内 的不同政权都纳入了自己的大纛之下。百川归海,天下一统,国家的统一为经济发展和 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契机。
其次,奠定了我国疆域的规模。
元朝幅员之广袤,地域之辽阔都超过了我国历史上的任何朝代。《元史·地理志》说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 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与唐、宋相比,那些鞭长莫及、只能设立羁縻州郡的地区 ,元时都悉数置于中央政府有效的管辖之下,设立了行政机构,与内地无异。元代的疆 域大体上也是清朝全盛时的疆域,我国今日960万平方公里的版图固然是历史发展的产 物,但元朝统治者的贡献也是不应湮没的。
第三,促进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由于政令统一、交通方便,辽、宋、西夏、金时的畛域已不复存在,四通八达、遍及 全国的驿站,把山水迢递、素无来往的各民族联系到了一起,“适千里者,如在户庭; 之万里者,如在邻家”,为各民族的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契丹人、女真人有时留居东 北故地,有时分散于中原汉地。他们因与汉人交错杂居,受汉族先进文化的熏陶,与汉 人互为婚姻,出现了“父随虏种,母实华人”的现象。久而久之,契丹人、女真人逐渐 被汉人、蒙古人所吸收,他们的民族特色已消失殆尽,元朝政府也视他们为汉人。清代 学者顾炎武说:“山东清代有姓术者,自云金丞相术虎高琪之后,盖二字改为一字者, 而撰姓之时,尚未登于黄册也,以此知单姓之改,当在明初以后。而今山东氏族,出于 金元之裔者多矣。”(《日知录》卷23)
随着蒙古人入主中原,包括色目人、蒙古人在内的一批少数民族先后进入内地,有些 汉人则到了漠北。这种民族迁移,终元之世也未停止。他们或因致仕后卜居不归,或因 屯戌而即营为家,或因经商而富居,或因侨居而变为土著,或因贬谪以及充当工匠、奴 仆而定居者。蒙古人是统治民族,居住范围更广,元代民族融合的规模超过了历史上任 何一个朝代。
第四,文化交流范围的扩大。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交流的极盛时代。由于元朝疆域广褒,交通发达,元政府又鼓 励商人四海经商,因而外国商人来中国者极多。再加上元政府对各种宗教、文化采取兼 容并蓄政策,这就给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打开了方便之门。元政府与宗藩国钦察汗国、伊 利汗国关系密切。钦察汗国的都城萨莱(俄罗斯伏尔加格勒附近)是沟通东西方的国际性 城市,中国工匠入居者甚多,钦察、阿速、翰罗斯等族工匠入元者亦不少。伊利汗国境 内各族人入元经商,汉族官员、文人前往伊利汗国者大有人在,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都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元朝与亚洲诸国的文化交流偏重于诗书、儒学、佛教等方面;与 非洲的交流偏重于懋迁有无;与欧洲的交流则是外国传教士大批进入中国,马可·波罗 、卢布鲁克、鄂多立克等人先后入元,兴建教堂,广收信徒。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印刷 术、火药、武器制造等科学技术传入西方,阿拉伯、波斯人的天文、医学成就也被介绍 到中国来。
其他如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国内各族人民经济文化交流的广泛等,均可圈 可点。总之,元朝是在中华多元一体格局中起过重大作用的王朝。
收稿日期:2004-04-01
标签:元朝论文; 元朝历史论文; 中国古代史论文; 历史论文; 宋朝论文; 成吉思汗论文; 吐蕃论文; 明朝历史论文; 南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