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的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带有强烈的中华民族情结和浓郁的民间文化色彩,是中华儿女体验民俗、传承文化、寄托情怀的重要桥梁,代代传承、永不相忘。但是任何事物往往都带有两面性,伴随着传统节日而来的“节日病”,便是在正常人情世故、礼尚往来不断演变中的特殊产物。更因附庸传统文化使其极具顽固性和反复性,常常屡禁不止,一到节假日各种歪风变个花样又卷土重来。据统计,腐败分子80%以上的腐败行为,都发生在节日期间。“上医治未病”,抓好党员干部传统节日廉洁文化教育,预防“节日病”、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结合我国国情与传统文化条件的有效举措、意义深远。
关键词:党员干部;廉洁;教育;精神
常言道:“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传统节日既是佳节,更是“廉关”,是党员干部思想松懈、违规违纪易发高发的重要时间节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雷霆万钧打虎拍蝇猎狐、驰而不息纠治“四风”,“伸手必被捉”成了铁律,社会风气为之一变。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是选择“平平安安过关,高高兴兴过节”,还是甘愿在作风问题上“栽跟头”,相信绝大多数党员干部都会作出正确选择。
如何有效预防“节日病”,让廉洁过节之风成为社会新常态,就必须从党员干部思想源头上治理,让传统节日文化回归主流。纪律监督部门在深化节日监督检查、筑牢纪律篱笆的同时,要持续加强党员干部传统节日廉洁文化教育,合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理念,提前打一打“节日病”预防针,时常给党员干部提提神醒醒脑,做到早打招呼、提前预防,让思想引导行为,从而构筑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思想堤坝。
一、思想先行,积极引导党员干部认清形势。
我们党一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选拔干部。这种标准体现在工作评价中,就要求一名优秀的领导干部,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形势、智慧、人心。其中,认清形势是关键,具备智慧是基础,善得人心是根本。作为党员干部,认清形势就是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这一点至关重要。
一是中央精神。看问题要看本质,搞作风建设就要抓好中央八项规定这个“牛鼻子”。2012年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八项规定出台之前,党内腐败问题极其严重,可以说已经到了不惩治就会亡党亡国的严峻局面。八项规定正是基于党中央对当时党内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复杂形势下,审时度势、及时作出的准确判断和英明决策。中央八项规定从中央政治局做起,内容包括改进调查研究、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核心是要解决人心向背问题的需要、解决党的形象的需要、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中央八项规定是一个切入口和动员令,从改善干部作风破题,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严肃查处和曝光典型案件,形成反腐败高压态势。近五年来,党中央持续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当下正在深入推进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并相继出台了《廉洁自律准则》、《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党纪处分条例》、《党内监督条例》、《党内问责条例》等党内政策法规,为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创造了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经过全党共同努力,党的各级组织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明显增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得到坚决落实,党的纪律建设全面加强,腐败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党内政治生活呈现新的气象。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继续整治“四风”问题”,并进一步明确,“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抓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上的报告把全面从严治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以强调,表明了党中央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鲜明立场和坚定决心。
二是认识误区。尽管党中央对八项规定精神三令五申,下大决心狠刹“四风”问题,但是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当下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方面,部分党员干部还存在着认识误区:1.惯性心理(工作中依旧按惯例办事、而不是按规定办事,规矩纪律意识不强);2.看客心理(认为只是对领导干部、对一般干部不会那么严,有的认为对机关严、对企业查的不严,这是对中央惩治腐败决心的误判);3.侥幸心理(自以为法不责众、查不到个人头上,殊不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4.从众心理(社会不良风俗、盲目跟风行为、人情世故过度,超出了礼尚往来的底线);5.放纵心理(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有权任性、我说了算,却忘了党的宗旨意识和民主集中原则,殊不知“权力是把双刃剑”,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用的好可以体现价值、造福一方,用的不好则害人害己、贻害四方);6.麻痹心理(热衷于迎来送往收送礼品土特产、临时公车私用办个私事、对待蝇头小利不假思索,忘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深意)。由于上述思想认识误区的存在,“四风”问题也随之出现“隐身变异”,公款吃喝“由明到暗”,车轮腐败“曲径通幽”,公款支出“暗度陈仓”,婚丧嫁娶“化整为零”,福利待遇“巧立名目”等等。上述思想认识误区和问题的存在,主要是由于部分党员干部看不到“红灯”,认不准“红线”,踩不稳“刹车”,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无知无畏、以及对当前形势误判所造成的。
三是违纪必究。党员干部如果认不清形势,存在认识误区,发生违纪行为,必然要受到惩处。八项规定从最初中央政治局开始,到现在向纵深深挖(无论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各行各业)、向基层延伸(从中央到地方、从大人物到小村官),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充分反映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执纪理念。当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正处在巩固深化、落地生根的关键时期,但仍有不少党员干部顶风违纪、明知故犯,必然受到党纪的严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最近河南省纪委通报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截止到7月份,全省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953起,处理1367人,其中党纪政纪处分1113人;处分人数中乡科级干部占绝大多数,共1062人,处分县处级以上干部51人。从数据中分析,可以反映以下三种情形:一是在查处的各类问题中,违纪事实发生在当年或近两年的问题数呈下降趋势,旧账新算的居多,增量问题明显减少,说明大多数党员干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已成行动自觉,但仍有个别领导干部不收手不收敛、顶风违纪;二是在查处的相关单位领导干部中,除各级行政机关单位外,企事业单位、基层乡镇和村干部问题也不在少数,这反映出党中央惩治腐败“老虎”要打、“苍蝇”也不放过的坚定决心;三是在查处的各类违纪事项中,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违规公款吃喝问题均排居前位,这些问题在国有企业中也属于易发高发的风险防控点。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纪委正在系统内部推进以案促改工作,要求各单位要对省国资委召开的河南投资集团现场警示教育会上列举的河南投资集团相关违法违纪案例和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案例,以及河南省新华书店系统内违纪违法典型案例进行深刻剖析。这些典型案例中的严重腐败问题,让广大党员干部感到触目惊心、发人深省。仔细分析,这些大案要案的违法行为不是偶然,破法必破纪,都是一步步从小错积累铸成大错。除此之外,从省纪委近期发布的一些违纪案例来看,对待一些日常容易发生、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小问题,只要影响了党的形象,败坏了党的风气,透支了党的公信力,纪委发现一起,必然查处一起,这也体现了纪委对待违纪行为“零容忍”的态度。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应引起警醒和思考,经常照照镜子、正正衣冠,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尤其是在公车使用、公务招待等方面,对照要求对照案例看看是否存在类似情形,要引以为戒,有则改之,切莫等到马失前蹄才后悔。
二、融会贯通,始终保持监督执纪合理运用。
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在认清形势、领悟政策精神的基础上,更要将其合理运用、把握好分寸,以更好的指导实际工作。
一是底线原则。党员干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有的违纪行为看似问题不大、看似和个人无关,有的干部案发时自己主观上还没有意识到错误、仍存在认识不清问题,但是对待违纪事实行为的界定,纪委始终是以党章党规党纪为准绳,以事实为依据,有责必问、违纪必究,不管以什么名义、找什么借口,只要用公权谋私利,损害党的形象,最终都要受到相应处理。通过分析归纳,对于界定党员干部行为是否违纪的处理原则,关键在于是否突破了底线:一是定性问题,看是否属于公款私用或其它侵犯国家集体及人民利益的行为;二是定量问题,看是否超过规定标准问题(公务接待、办公用房、公车配备等);三是影响问题,看是否属于利用职权组织活动或者职权行为在社会上群众中造成不良负面影响;四是礼仪问题,对于逢年过节亲朋好友之间的交往问题,看是否属于利用职权或职务影响借机敛财的行为,还是属于正常礼尚往来中有来有往的符合当地礼仪习惯和收入消费水平的行为。违纪的发生,往往就在一念之间,希望过去在这方面有思想认识误区的同志要擦亮眼睛,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二是执纪导向。十八大以来,中央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决心严惩腐败,既打“老虎”也不放过小“苍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反腐败以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党风政风明显改善。中央全面从严治党不仅仅是为了惩治违纪,而是从治标入手、将治本作为目标,从而构建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党中央立足于“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预防为主”的反腐败方针,于2015年下半年提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新理念: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让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违纪处理的大多数;让党纪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成为少数;让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成为极少数。破法必然先破纪,“四种形态”坚持纪法分开、纪在法前、纪严于法,是从结果控制向过程控制的转变和延伸,这既是对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的进一步发展,目的是通过纪律约束来教育惩戒干部,避免犯更严重的错误走上犯罪道路,也体现出以人为本和对干部的保护。
三是合理运用。在实际情况中,破法始于破纪,一个干部犯错,往往是从一些小问题开始的,是量的积累,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走向犯罪深渊。因此提升党组织和纪检监督执纪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就显得至关重要。要合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建立完善发现机制,尤其是抓好第一种形态,善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常态化日常化管理,进一步唤醒党章党规党纪意识,发现苗头及时提醒,抓早抓小、及早处理,不让违纪衍生为违法。相当一部分违法乱纪的高级领导干部,曾经在工作中都取得过非常优秀或者辉煌的业绩,被查处锒铛入狱之后,都会忏悔当年是怎么一步步、一点点从小问题走向犯罪的道路,悔不当初、追悔莫及。在实际工作中,如果能够多一些自律、多一些提醒、多一些监督,也许就能引导干部少犯一些或者不犯错误,从而挽救一个干部,保护好干部。作为单位各级党员干部,都肩负着“一岗双责”职责,承担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任务,之所以如此要求,目的是督促党员干部要兑现承诺、履行职责,保障不出事,出事必然追责。领导干部管不好自己就是失身,管不好下属就是失职,因此,大家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既管好自己、也要管好身边人。
三、上下联动,全面发挥共建共享组织优势。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既是对我党政治生态的一次集中净化,对党内突出问题的一次全面清扫,对党员干部的一次思想整风,也是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具体体现。一直以来,河南新华印刷集团党委、纪委把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改进干部作风的切入点,抓党建促作风,抓教育转观念,抓制度促执行,逐步形成党委牵头抓总、纪委组织协调、支部配合联动、干部全员参与的组织体系。为进一步促进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常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河南新华印刷集团党委、纪委纲举目张、多措并举,将2017年作为先进典型选树年,从基础工作抓起,从基层党员抓起,利用身边人身边事,引领企业思想政治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先后组织开展了净化舆论生态、先进典型选树、新闻宣传通讯、主题党日活动以及“立足岗位做贡献 推动发展我先行”主题活动等。围绕主题,依托“新华印书”微信公众号,聚焦一线、聚焦职工、聚焦典型,加强正面新闻宣传报道工作,营造企业“争先进、当模范、做标兵”的浓厚氛围。旨在通过正向引导,抑制违规违纪行为的滋生土壤,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有效促进单位党内文化建设,为单位改革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和组织保障。同时,单位还陆续组织开展了党员干部系列学习培训活动(专题教育活动、党课、专家辅导、党校培训、外出学习等),一方面是进一步提高干部政治理论素养、掌握指导实践工作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也是更好的加强干部自我约束意识、更好的保护自己。通过不断加强党内文化建设,为企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模范遵守党章党规党纪,认真践行“三严三实”,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有关廉洁从业要求,切实履行职责,不断增强本领,以新的作风开创新的局面。
(作者简介:宋化勇,政工师,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具有多年省属国有文化企业组织人事、思想政治、纪检监察管理工作经验,现担任河南新华印刷集团有限公司纪委书记。)
论文作者:宋化勇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3
标签:党员干部论文; 八项论文; 中央论文; 精神论文; 党内论文; 干部论文; 党纪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