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逻辑在知识创新中的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逻辑论文,作用论文,知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482(2002)01-0020-07
知识创新是非程序化思维与程序化思维交互作用的结果。非程序化思维也叫非逻辑思维,包括形象思维、直觉思维与灵感思维等。程序化思维即逻辑思维,包括普通逻辑思维、辩证逻辑思维与现代逻辑思维等。非程序化思维的特征是无拘无束的自由化式或突发式或跳跃式的思维,而程序化的思维则是依其一定的规律,按部就班地推出新结论的思维。
从传统的观点看,知识创新似乎是属于非逻辑思维的“专利”,而与逻辑思维无缘,实则是大错特错了。事实上,知识的创新,既需要非逻辑思维,又需要逻辑思维,两者缺一不可,并且各有其客观基础。对逻辑在知识创新中的作用,本文拟从以下三个层次来进行分析。
一 普通逻辑帮助知识创新确定研究方向
(一)确定创新目标并专注于这个目标
知识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人们捕捉思维火花、确定一个新颖的课题之前,非逻辑思维常常处于十分活跃的时期。思维主体的思维状态,“自由浪漫”而又杂乱无章。
然而,无序的思维到了某个关节点,到了需要从诸多的思想火花中找到某个最亮丽的思想火花时,无序思维就会转化为有序思维,即逻辑思维,这时,普通逻辑的同一律就会当仁不让地执行它的使命。
普通逻辑的同一律,是普通逻辑基本规律中最为重要的一条规律,是普通逻辑三条规律的核心,它与矛盾律、排中律的关系同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与质变量变、肯定否定规律颇有相似之处。同一律要求人们在一个具体的思维过程中,对于一个问题的思维或研究尚未完全解决时就不能转到其它的问题上去,而应集中精力始终围绕着这个问题进行。从这一要求出发,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思维过程而言,都要保持思维的确定性,在研究没有得出结果以前,不可随意转移去思考其它问题,否则,浮光掠影浅尝辄止,那是不会有结果的。同时,当你思考某一问题时,在一定的时间里,你的智慧、精力与热情也应专注于这个问题。倘若思考与行动脱节,想的是一回事情,做的是另一回事,那么思考或研究就会因为中心的转移或外部干扰而影响研究的成功,知识的生产就会遭到延误与破坏。
知识的生产如此,知识的交流也是如此。在思想的交流中,如果不围绕同一问题进行,保持概念判断的同一性,那就只会浪费时间而少有收获,而这必然会对知识生产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在研究创新思维中,关于精力集中的重要意义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早有精辟的论述。明末清初时期的王夫之指出:“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清代李渔说过:“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它,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袁牧则更形象地比喻说:“意似主人,辞如奴婢,主弱奴强,呼之不至。”这些名家之论,把思维研究的创新必须专注于一个中心,说得一针见血,入木三分。
(二)逻辑矛盾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
发现问题是知识创新的起点,如果对已有的理论只是一味地全盘接受,而不能发现其中的局限性,人们的认识就只能停留在已有的水平上,那么,思维创新或知识创新就只是一句空话。
如何发现已有或现有的认识与科学理论中的不足或缺陷呢?发现问题的方法或手段可以多种多样,如进行试验,到实验中去检验,核实数据是否有误等,但进行逻辑分析发现其逻辑矛盾,也是发现问题并使问题引向深入的工具。
众所周知,在科学发展史上,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自身的重量成正比的观点,曾把人们的思维桎梏了一千八百多年,直到16世纪,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学家伽里略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之后才被纠正。而他所以能有这一辉煌的成就,正是发现了其中的逻辑矛盾并将之排除的结果。
远在古希腊的时候,就有科学家提出了这样的观点:物体从空中下落时,其速度的快慢与物体的重要成正比,即物体的重要越大,下降的速度就越快,反之则慢,由于它能合理地解释某些物体坠落的现象,所以在长达一千八百多年时间里人们对它坚信不疑。然而,伽里略发现了这一理论包含着逻辑矛盾:假定有两个大小不同的铁球,从同一高度下落,按照原有的那种理论,它们下落的速度也就会不同,即大而重的下落就快,小而轻的下落就慢。又假定,如果把两个铁球绑在一起,那么它就会出现两种相互矛盾的情况,一方面,由大小两个铁球合成的铁球的下落速度应该比大铁球快,因为它们的重量比原来加大了;另一方面,由大小两个铁球合成的铁球的下落速度应该比大铁球慢,因为原来快的速度被原来慢的速度有所抵消。于是矛盾就这样产生了,捆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的下落速度,既比大铁球快又比大铁球慢,但这是不可能的,后来的实验证明:不同重量的的物体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如果阻力相同,那么由于它们受到地球的引力作用相同,因而下降的速度也相同,从矛盾切入并解决了产生矛盾的疑团,认识便进入了一种新的境界,新的发现也就随之发生。
(三)为知识创新提供行之有效的逻辑工具
这些逻辑工具是:求因果关系的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剩余法和共变法,以及类比的方法,其中尤以类比的方法对创新思维最为重要。类比常常成为孕育联想、灵感和思维的母体。灵感的诱发,往往出现于一瞬间,但它对于善于思索的人来说,往往由于突然的顿悟而形成链锁反应。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把各种事物联系起来思考,从而发现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大量的事实表明,思维创新或科学发现往往都是科学家们善于把各种事物联系起来进行思考的结果。例如,牛顿从苹果落地而联想到地球吸引力的问题,瓦特看到水壶壶盖被水汽冲开而联想到发明蒸汽机,阿基米德洗澡时从水缸里溢出的水联想到物体比重的原理,都是科学家善于通过联想产生灵感而放射出的智慧的光芒。但是,灵感捕捉到思想火花之后,还需迅速将其转移到未知的创新的课题中去,从而引起解题的顿悟即突破。要使思想火花转移,那就需要借助类比推理这一座桥梁。类比推理是一种类似联想或者说包含着有关联想成分的推理形式。这种推理形式,依据事物间的相似或同构性,由对一件事物的感知,而推想到对另一类事物的感知,类比推理不同于演绎的地方,就在于它无需要某个共同概念为中介,而是直接在两个或两类事物的相似点上建立自己的推导关系。
由类比或联想而引起思想火花的突现,在科学发现中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例如,现代通用数学计算机设计的先驱拜比吉,在巴黎展览会上看到一架加卡提花机,这架提花机是使用穿孔卡来自动控制提经线的。当针遇到有孔的地方就穿孔而勾起经线,在无孔的地方针就被纸带挡住。拜比吉受到加卡提花的启示,从而设计出了用穿孔卡来自动控制程序的计算机。我国大书法家王羲之从鹅的动作中得到书法创作的灵感;怀素夜闻嘉陵江水声而草书益佳;吴道子观斐灵舞剑后挥笔画出线条特别流畅的佛像图,无不得益于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之间相似性的类比的启示。
二 辩证逻辑是知识创新的导航器
辩证逻辑是研究辩证思维的思维形式及其规律规则的科学。辩证逻辑在人类知识的创新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辩证逻辑在知识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是由辩证逻辑以下本质的特征决定的。第一,辩证逻辑是关于思维要素普遍联系的科学,而研究思维要素的普遍联系的规律及其内在结构,正是创新思维的理论基础,它可以把世界上的任何事物在思维中将其联系并粘合起来;第二,辩证逻辑又是研究各种思维要素互相推导、互相整合的立体的、空间的、系统的科学,因而它能使确定的与非确定的、逻辑的与非逻辑的因素综合起来,推动着思维创新;第三,辩证逻辑又是一门绝无保守极具包容与开放性的科学,在这种学说里,不存在僵死的、凝固不变的理论,存在的只有永无止境、永恒发展的东西,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成就都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的局限,都需要他人或后人来进行完善与补充。
基于上述原因,辩证逻辑的理论与辩证逻辑的方法,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种创新的理论和创新的方法。辩证逻辑的创新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创新的方法上:
(一)确定性与非确定性相统一的思维方法
创造性思维的第一个辩证特征,是思维的确定性与非确定性的对立统一。运用确定性与非确定性相统一的思维方法,是创造性思维不可或缺的工具。
首先,就一个具体的认识过程来说,它的思考方向、目标必须具有确定性、单一定向的特征。这就是说,在从事某项科学实验或某个专题的研究中,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或目标作为研究的轴心。在没有获得突破或做出最后的结论以前,一切辅助的思维活动,都要围绕着这个中心进行而不得随意改变,否则,不但问题的思考难以深入,而且,还会白白地浪费大量的精力、财力和物力。
其次,就实现某个认识目标的具体道路来说,应当是不确定的。就是说,必须围绕某个中心进行多路思考。所谓多路思考,就是对认识对象进行全方位的思考,从不同视角、不同侧面、不同方位、不同层次上加以把握。假定我们的目标是要到上海,那么,前去上海的路至少有海陆空三种道路可供选择,而就可以乘坐的交通工具来说,不论是海路,还是陆路、空路,也有更多可供选择的可能。究竟你走哪一条路或用何种工具,那要由你的喜好和具体情况来确定。
再次,目标上的确定性和达到这一目标的方法或道路的多样性、不确定性,是正确思维必须具备的两种特性。它们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由此形成创造性思维无止境的发展运动。一个创造意识很强的人,他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能够驾驭或处理好思维确定性与非确定性的辩证关系,既遵守形式逻辑规律的要求,又遵守辩证逻辑规律的要求,既使思想有其确定性,又使思想有其灵活性,这样方可统帅创造性思维的整个进程。
创造性思维的确定性与非确定性相统一的思维方法,可用图大致描述如下:
(二)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相统一的思维方法
创造性思维的第二个辩证特征,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对立统一。运用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相统一的方法,是保证思路畅通的关键。
所谓逻辑思维,是指遵循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的规律,运用比较、分类、分析、综合等逻辑方法,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去揭示和把握认识对象的本质或规律的思维过程。换句话说,也就是按照逻辑规律的要求,从已知推出新知的认识过程。恩格斯说:甚至形式逻辑也首先是探寻新结果的方法,从已知到未知的方法。所谓非逻辑思维,就是逻辑思维所不包含而又在逻辑思维的过程中发生作用的各种非逻辑因素的作用过程。例如,在人们思维的过程中,除了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因素在起作用以外,直觉思维、经验思维、灵感思维,以及想象、联想、猜测、情趣、美感等因素也起着作用。
创造性思维并不排斥逻辑思维,且要以逻辑思维作为自己的前提。在进行逻辑思维的时候,常常又要以非逻辑思维来作自己的补充。因为逻辑思维虽然是严密的,但现实事物非常复杂,以致仅仅根据某种逻辑程序就想进入科学的迷宫是很不够的。因此,按部就班的格式化的逻辑思维,就需要灵活的思维方式来作“帮手”,而非逻辑思维它不受固定格式的约束,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因而可以渗入任何思维过程,并总是在关键时刻,帮助断路了的逻辑思维重新接通,促成思维的质的飞跃。可见,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也就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交互作用的过程,它们是同一思维过程中的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从而成为了思维创新的推动力。
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相统一的思维方法,可用图大致描述如下:
(三)相似性与相异性相统一的思维方法
创造性思维的第三个辩证特征,是相似性思维与相异性思维的对立统一。运用相似性与相异性相统一的思维方法,是科学发现的根本工具。
客观世界中的各种事物,都可以在不同的发展水平或层次上找到它们的相似。相似性是使万千世界联系起来、统一起来的纽带,是各种事物各级本质的反映,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方面,就是相似的事物无不同时存在差异性。同是松树的叶子,远远看去你会觉得它们的形态、颜色、大小完全一样,没有差别,但实际上,同一棵松树的松叶,仍然存在着各种差别:有的肉厚,有的肉薄;有的短阔,有的细长;有的蓬勃嫩绿,有的衰萎枯黄。所以,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在相异中发现事物的相似,在相似中发现事物的相异,这是思维不断创新的重要规律,自觉地运用这一规律,就会促进认知的不断深入,使人类的知识创新永恒地进行下去。
相似性思维与相异性思维相统一的思维方法。可用图大致描述如下:
(四)单元性与多元性相统一的思维方法
创造性思维的第四个辩证特征,是单元性思维与多元性思维的对立统一。掌握单元性与多元性相统一的思维方法,是获得全面性认识的重要前提。
由于一个人的实践的局限性,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创造性的思维总是由片面、局部而整体,由零散而系统地展开。思维的主体,总是从自己最了解、最熟悉和最感兴趣的方面开始,然后多侧面、多方位、多视角、多渠道地思考,向着四面八方延伸开去,使从某点、某个侧面、某个阶段上开始的单元思维,转向把握事物的各个层次、各个系统、各个规定,及至事物的整个全貌——全体的多元思维。
单元性思维与多元性思维的对立统一,具体表现有三:
第一,从某个最感兴趣的问题开始,而后使思维全方位地展开。例如“为富不仁”的思想,曾经长期被人们视为真理,但现在看来这种观点不对了,然后我们就可以举出像陈嘉庚这样许多的开明爱国的富豪来加以证明。他们虽是亿万富翁,但却有一颗爱国家爱人民的拳拳之心。第二,从某个事物比较熟悉的侧面开始,而后多侧面、全方位、立体地延伸,力求把握或认识事物的各个方面。第三,从某段较熟悉的历史开始,然后进行历史的纵深考察和横向的比较分析研究,从中发现并总结出新的历史的结论。
思维的单元性与思维的多元性相统一的思维方法,可用图大致描述如下:
(五)形象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思维方法
创造性思维的第五个辩证特征,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对立统一。掌握形象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思维方法,是使内容与形式实现完美统一的前提。
形象思维反映思维对象是借助形象观念、形象典型和形象联想等形象的思维形式进行的,抽象思维则是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的思维形式进行的;形象思维采用的方法,是借喻、排比、夸张等形象的思维方法,抽象思维则是采用定义、划分、论证等抽象的思维方法;形象思维遵守的规律是形象同一律、形象融合律等形象的思维规律,而抽象思维遵守的则是同一律、不矛盾律、排中律等抽象的思维规律。
从创造性思维的发生、发展和完成来看,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总是交互作用、互相补充的。这主要表现在:创造性思维的发生,它的“灵光”的闪现往往是形象的,而其思想的深化又往往是抽象的。当思维断路以后,接通思维断路的思索往往是形象的,而沿着思路走向目标的进程,又往往是抽象的;当创造性思维的酝酿过程将要出现飞跃的时候,往往是形象的,而把这种飞跃获得的认识成果拿去进行逻辑证明的时候,又往往是抽象的。为什么在思维发生之初,或接通思维断路的关节点上,或思维即将出现质变、飞跃的时刻,总是伴随有形象性的思维呢?那是因为在这些时候,创造性思维必须借助想象或联想,把自己正在思考的问题同经验中自己熟知的事物联系起来,然后借助事物相似性的原理,把某些自己熟知的规定、原理或方法移植到正在研究、思考的问题上来,而这,没有想象或联想作为桥梁,是不能实现的。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统一的思维方法,可用图大致描述如下:
三 现代逻辑为推进人工智能等高科技的发展提供工具
数理逻辑是在现代数学革命的推动下,把数学方法与数学语言系统地应用于传统形式逻辑的产物。罗素与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就是一部把数学归结为逻辑的代表作,该书用逻辑概念定义算术概念,用逻辑公理系统地推演出算术系统。由于现代数学与逻辑的结合,逻辑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数理逻辑便作为现代形式逻辑(实际上是现代演绎逻辑)成为逻辑发展的一个主流。《数学原理》是标准的(或称正统的)现代逻辑。
随着数理逻辑的发展,由于数理逻辑形式系统的广泛适应性,新的现代逻辑的分支不断涌现,不但对现代逻辑的本身,而且对相关科学,其中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语言与哲学学科等人文科学,都带来了不断地知识创新,深刻地影响着这些科学的现代发展。
(一)促进了数学、语言学与逻辑自身的发展
20世纪初,数理逻辑建立了自己的科学基础——命题逻辑与狭谓词逻辑(亦阶谓词逻辑)。命题演算与狭谓词演算,是通过构造人工语言,用公理化的方法,从形式化方面研究演绎推理而建立起来的。在数学上,它表现为一个公定理系统;在语言上它表现为一个人工语言符号系统,在逻辑上它表现为逻辑推理系统;由于数理逻辑兼有数学、语言与逻辑三者的性质,因而它的创立与发展,也就给这三门科学同时获得了不断创新的动力。
从数学方面来看,由于应用数理逻辑的方法去研究数学基础的问题,因而产生了新的数学分支,如证明论、模型论、递归论与公理集合论,逻辑上将其称为现代逻辑的“四论”,但就其性质而言,它是数学,是用逻辑工具研究数学的基础问题。
从语言学的方面来看,由于运用了数理逻辑的方法对语言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与刻画,因而产生了形式语言学,产生了使语言学发生革命性变革的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以及后来的蒙太古语法及其语用学理论,这使对语言和语言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更深的层面。
从逻辑学的方面来看,在不触动标准现代逻辑的公理与规则的条件下,增加了新的逻辑词以及与之相应的公理与规则,从而形成了众多的新的逻辑系统或逻辑学科,诸如模态逻辑、道义逻辑、时间逻辑、疑问句逻辑、优先逻辑、关系逻辑、多值逻辑、构造逻辑等,它们被统称为非标准或非经典的现代逻辑,也被称之为现代逻辑的应用逻辑,多达近60个分支。
正是由于数理逻辑把数学、逻辑和语言三者的优点集中起来,从而成为打开新的逻辑科学殿堂的钥匙,使众多的现代逻辑的应用学科像雨后春笋般地破土而出,形成了林林总总的庞大的现代逻辑科学群,充分显示了现代逻辑的创新威力,成为信息社会中加快信息交流与处理的极其重要的工具。
(二)为电子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提出了强有力的工具和手段
电子计算机是现代高科技的产物,是为加快计算以满足人类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争的需要,加快了电子计算机的开发进程。大战结束后的1946年,美国曾经担任过测试炮弹的炮场顾问冯·诺依曼在与他人的协作下,设计出一个新的计算机方案,这个方案中的计算机包括计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及输出装置,同时为了提高运算速度第一次在计算机中采用了二进制,并实现了程序的内存。这使得全部运算真正成为自动的过程,成为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电子计算机的设计基础,也为数理逻辑的介入提供了契机,其实冯·诺依曼关于电子计算机的许多概念都属于英国数学家图林,事实也正是如此。早在1936年,图林便发表了《关于理想计算机》一文,他在不考虑硬件的情况下,严格地描述了计算机的逻辑构成,并从数学上证明:程序内存的计算机能够完成它所能进行的任何数学和逻辑运算,显然现代逻辑数的形式系统以及它的严格的定义和推导过程,成为推动计算机发展的重要理论。
从此以后,电子计算机随着战后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加快了它的发展的步伐。1970年以后,电子计算机进入了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第四代以及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的第五代。在第五代的电子计算机的设计中,日本的计算机专家曾经试图完全借用二值的数理逻辑或现代逻辑的工具而使设计有所突破,但是没有成功而宣布失败,只好另辟路径以求第五代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但不管怎样,现代逻辑与计算机已有不解之缘则是不争的事实。
现代逻辑所以成为电子计算机攻关的重要工具之一,是因为现代逻辑提供了一个精确的、系统的、可计算的形式语言。早在50年代中期,我国著名数理逻辑学家胡世华就指出,数理逻辑与电子计算机理论有本质的联系。改革开放后,数理逻辑在计算机组成、数据库研究、软件开发、信息加工、逻辑网络等方面的应用,有了长足的进步,数理逻辑对计算机科学技术与信息科学技术这两大领域的知识生产、应用与交流起着无法估量的作用。相信总有一天,现代逻辑在现代计算机的发展中,定会做出突破性的贡献。
(三)现代逻辑在人工智能的开发中也是实现创新的重要工具
如果说现代演绎逻辑和计算机科学有密切的联系,那么现代归纳逻辑和人工智能的关系也十分密切。现代归纳逻辑在数理逻辑的基础上,已经建立了形式化与数量化的、并且用演绎方法进行处理的逻辑系统。可以把这些系统用于人工智能的研究,如:机器学习、专家系统、认知模型等的研究。它对逻辑学、思维学特别是创新思维的研究与发展,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毫无疑问,它是知识创新的一条重要的途径。
如前所述,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中,现代逻辑起作用的主要是现代归纳的部分。作为现代归纳的重要代表卡尔纳普与赖兴巴赫,主张将现代归纳用于实际,但必须加上“归纳概率”的操作定义,也就是统计概率的定义。依据他们的观点认为:科学理论知识不仅是已知经验的概括,而且是未知知识的预言。但是,他们的观点受到了波普尔、库恩、拉卡托斯等人的批评,要使现代归纳真正成为人功智能研究的突破性的手段,还需逻辑界与数学界的专家们进行坚持不懈的努力。
(四)现代逻辑有利于社会科学,特别是哲学,伦理学冲破现有的框架而获得一种全新的分析与研究工具,从而使现有的研究达到一种新境界
在人类认识史上,逻辑的产生与发展从来就是和哲学、认识论分不开的。在当代,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各种哲学思潮激烈碰撞,哲学的学习与交流,不仅要考虑各家、各派的立场、观点与方法,而且还要考虑他们得出各自的结论的论证方法和分析方法,就是说,哲学要有逻辑,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现代逻辑已非近代逻辑同日而语,它提出了不少新哲学问题,形成了逻辑哲学这一分支,表明了逻辑要有哲学。
在逻辑要有哲学即逻辑哲学方面,由于现代逻辑特别是数理逻辑的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哲学问题,形成了逻辑哲学的四大领域:(1)弗莱格、罗素的逻辑句法研究;波斯特、维特根斯坦、骆文海的逻辑语义研究;丘奇、哥德尔的逻辑方法论研究。(2)路易士的模态逻辑,罗素、策梅罗、塔斯基与克里克普等对逻辑悖论和语义悖论的研究。(3)弗雷格、罗素、奎因等关于逻辑词项(常项与变项)、量词(全称与特称)、命题联结词与逻辑真理等的认识论与方法论问题的研究。(4)希尔拍特、哥德尔塔斯基等关于形式化方法的目的与意义、元逻辑的证明方法的限制等研究。前两类属于形式科学范围,后两类属于经验科学与哲学范围。
在哲学要有逻辑即哲学逻辑方面,由于数理逻辑的产生和发展,特别是由于数理逻辑具有的系统性,以及它同时具有数学的精确性与语言的广泛性,因而它和现代哲学的两大转向(认识论转向与语言学转向)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哲学逻辑这一新的研究领域,它用数理逻辑的工具与方法研究与分析哲学的问题,如哲学概念、哲学系统和认识过程的逻辑问题。当然,不同的哲学领域、不同的认识过程,有不同的逻辑问题。于是产生了诸如多值逻辑、道义逻辑与模糊逻辑等哲学逻辑的分支。
由于模态逻辑、道义逻辑对“必然”、“可能”等模态算子的形式化研究,对义务算子“应当”、“允许”、“禁止”的研究,对集合论悖论,追光悖论,波粒二象性悖论及道义悖论的研究,有可能为哲学,伦理与法学的研究提供新的现代化的工具及理论基础,并因而使这些人文科学的研究进入一种崭新的境界。
收稿日期:2001-08-28
标签:创造性思维论文; 数理逻辑论文; 联想论文; 系统思维论文; 辩证思维论文; 科学思维论文; 哲学研究论文; 关系逻辑论文; 思考方法论文; 创新理论论文; 科学论文; 数学论文; 逻辑思维论文; 逻辑学论文; 电子计算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