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性瘫痪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论文_王金娣

脑性瘫痪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论文_王金娣

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 山东济南 250022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了解脑性瘫痪患儿家长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并给予相应护理措施,为医务人员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疏导提供借鉴。通过有计划的与家长进行谈话,观察及了解家长心理变化及家庭情况,总结父母心理变化特点。提示在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运用护理心理学帮助家长面对现实,树立信心,及早的积极参与配合,有利于患儿整个的康复治疗过程。以此总结出脑性瘫痪患儿家长需要深入人文关怀和情感支持,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有利于缓解家长心理负担,减轻家长悲观心理,有助于尽早接受现实,积极面对。

关键词:脑性瘫痪;家长;心理护理

脑性瘫痪是指,在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或脑发育异常所导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1]。随着现代急救技术水平的提高,新生儿救治的存活率大大提高,因此,脑性瘫痪患儿也随之增多。脑性瘫痪主要影响患儿生长发育,也影响其心理社会功能,因患儿上学后可出现许多特殊困难,在就业和融入成人社会方面也面临挑战等。家长作为患儿监护人,承受着巨大经济压力的同时,心理上也存在着极其复杂的矛盾及冲突。大部分家长在孩子被确诊为脑性瘫痪时都表现出非常明显的负面情绪[2],诸如烦躁、焦虑、脾气暴躁、记忆力差等。脑性瘫痪患儿家长作为一群特殊的群体,在患儿康复治疗及成长过程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不容忽视。通过与家长的交谈发现,共同存在以下心理特征,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采取自愿的方式,有计划的和患儿家长进行交谈,了解其家庭情况、生活状况、对疾病的认识情况等,整理、总结和分析出脑性瘫痪患儿家长几种常见的心理表现。

2 心理特征

2.1 焦虑、恐怖

焦虑性恐怖反应,往往是最早出现,也是最主要的第一心理反应,常常表现为内心的惶惶不安、惊讶,好像天塌下来一样。尤其是家长对于该疾病相关知识的不了解,会有一种感觉自己的孩子是“傻瓜”、“白痴”,感觉孩子得了不治之症,极具悲观和绝望。在首次确诊后家长情绪波动巨大。

2.2 否认

大多数家长都会否认现实,认为医生诊断错误。觉得自己的孩子没有医生说的那么严重,带着孩子四处求医,最后诊断结果一致,再次就医时往往耽误了孩子最佳的治疗时间。

2.3 失望、接受

在四处求医及一致的诊断下,家长逐渐接受了现实。但负面的情绪仍会表现出来,悲观、失望、情绪不稳定、易怒、对生活事业失去信心等。在生活中及孩子的整个康复过程中,他人稍有照顾不周,即会出现情绪的波动。会与周围人相处不愉快,稍有不顺便会哭泣或者激怒他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 猜疑心加重

对周围他人的行为、举动等表现的特别敏感。看到周围人低声说话窃窃私语时,总以为是在讨论与自己孩子相关的事,因为孩子的病,对周围人充满敌意,对亲朋好友的安慰也认为是讥笑,不愿意别人过多的问及孩子的病情。

3 心理护理

3.1 让家长正确认识脑性瘫痪

通过责任护士及主管医生对家长耐心讲解疾病相关知识,真诚鼓励,让家长认识到脑性瘫痪虽然是一个较顽固的疾病,但通过及早、正确、正规的康复治疗,并不是不治之症。

3.2 帮助与关怀

康复治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家长们每天带孩子在医院做康复,很大一部分患儿家长在医院周围租房子住,帮助患儿康复治疗。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尽可能多的给予家长们真诚的帮助与关怀,做一个很好的倾听者,让家长倾述心中的不满情绪,并给予适当的劝解[3]。做好回访工作,了解患儿病情动态,正确指导家长家庭训练的重要性,时刻帮助家长树立信心。

3.3 缓解压力

疾病的到来,打破了这个原本正常生活的家庭,家长易出现消极情绪,而不能正确的面对生活。指导家长听一些轻音乐,多和周围人进行一些交流等缓解压力。

3.4 正确安排时间

康复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些家长为给孩子治病而放弃了工作,这样无疑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及家长心理负担。制定出工作的优先次序,合理安排好时间,学会接受他人的帮助,应计划好上班与给孩子做康复治疗的时间,不能把全部精力全放在孩子身上。

4 小结

家长一旦得知自己的孩子被确诊为脑性瘫痪后大多是难以接受的,脑性瘫痪患儿家长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沉重的经济负担,家长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护康复治疗的效果与患儿的预后[4],所以我们要密切关注他们的心理问题,必须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使家长不健康的心理情绪得以减轻,使家长逐渐能坦然地接受现实并配合治疗,这样也更有利于患儿的康复。首先要找出患儿家长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引起心理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让家长正确认识脑性瘫痪。脑性瘫痪是一种慢性疾病,疗效缓慢,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过程;而且脑性瘫痪患儿的康复是终身的,脑性瘫痪患儿大部分时间是与家长度过的。作为家长一定不要歧视脑性瘫痪儿童,尽管他身患疾病,但他仍与正常儿一样,有自己的情感世界和需要,家长必须满足脑性瘫痪儿童的合理要求。同时要建立温馨、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创造有助于脑性瘫痪儿童疗育的氛围,增强家长与脑性瘫痪儿童康复的自信心。鼓励家长和患儿建立良好交流,避免一些不良刺激,多给孩子提供与同龄伙伴交往的机会,做好脑性瘫痪患儿的心理护理工作,使其在情绪和社会适应能力上都逐步正常。对家长的焦虑、恐惧、悲观、失望、自卑等心理给予理解和关心。鼓励家长多听音乐,缓解心理上的郁闷;也可以多与疗效较好的患儿家长交流,这样可以加强家长的心理承受能力,释放压力。

参考文献:

[1]越敏.脑瘫患儿家长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J].今日健康,2014,13(3):144-144.

[2]郭洪科,张冬青.探究心理护理对大龄脑瘫患儿家长精神状态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6):34-34.

[3]宋楷.心理护理对脑瘫患儿家长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31):259-261.

[4]邓莉.脑瘫儿童家长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1):639-640.

论文作者:王金娣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4

标签:;  ;  ;  ;  ;  ;  ;  ;  

脑性瘫痪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论文_王金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