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龙建路桥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哈尔滨 150090
摘要:路桥建设作为我国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我国施工领域的研究重点和热点内容。尤其是在软土路基施工中,由于软土路基含有一定是水分,而且土壤中的空隙也较多,因此,在路桥施工完成投入运行后,就会出现路基中水分和空隙减少而导致的路面坍塌情况,降低了路桥的承载能力,影响了路桥建设质量和使用寿命。因此,强化对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的研究是保障路桥工程建设质量和目标实现的关键所在。有鉴于此,本文从软土路基的特点入手,探究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期望对相关行业有所借鉴。
关键词:路桥工程,施工;软土路基;处理;技术
引言
路桥工程项目不断涌现的今天,各地区的公共建设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公路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软土路基施工是路桥施工的关键环节。经常会遇到软土路基的地质条件不利,对路桥施工的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在路桥施工中,公路软土路基存在的问题相对较多,主要由于当地气候环境造成,包括路基结构不均匀、抗压强度低及水量高的特点,不利于正常开展路基施工技术。因此,本文根据多年工作经验,探索路桥软土路基施工的多种方法,促进路桥施工质量,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路桥工程施工中软土路基的特点
软土路基主要是指淤泥以及低强度、高压缩量和低透水性且含少量有机物质的土层。其中,一般软土的天然航水量较高,孔隙率和压缩比较高,抗剪切强度较低,含水量越高,其流变性越好。软土路基主要是由软土、孔隙率大的有机质土以及细砂等共同组成结构稳定性差且易下沉的地基,通过对公路工程施工中软土路基的定义和情况仔细研究后发现,软土路基的特点主要包涵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渗水性差:由于软土路基主要构成成分为淤泥和含有少量有机质的土层,所以渗水性较差或者基本不渗水,该类路基就需要单独建立排水通道,以保证路基的使用情况,但是在工程时间中一般渗水性较差的路基都存在着不均匀沉降等现象的发生;(2)可压缩性较高:由于软土地基的主要构成成分为孔隙率较大且含有有机质的软土,而该类土层在受到外部压力的同时,因为缺少骨料作为支撑而导致大变形量等情况的出现,进而出现路基的不均匀沉降;(3)承载能力差:由于软质土中缺乏大的砂砾或者碎石等骨料作为支撑,当外界受到大的压力时,软土路基就会发生较大形变,结构由固态直接转化为液态或者流态,降低了软土路基的承载能力。
2.软土路基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2.1软土会影响路基的硬度
对于路桥工程质量来说,软土路基的强度将会对其产生巨大的影像。目前,一部分的施工方没有加大对路基强度的重视力度,未根据相关的要求进行施工,不利于路桥工程质量的提高。如果路基的强度达不到相关标准的时候,在承载力超过一定重量的时候,很容易出现坍塌的现象,甚至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当强度不足的时候,工程也不能顺利通过验收,不利于工程的进度。为此,在处理软土路基时,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采取有效的途径,确保软土路基得到合理的处理,保证验收的顺利完成。
2.2导致路桥塌陷甚至是垮塌
软土地基的成分较为复杂,极有可能含有很多有机质,这些有机质可在堵塞水管,增加 了水分的排出难度,进一步扩大了软土的面积,等到软土面积增加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出现公路桥梁塌陷现象,引发严重的后果。而且软土地基的压缩性较大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可使得地基发生下陷现象或者出现漏洞现象,对于公路桥梁来说是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假如不采取合理的措施解决压缩性较大这个问题,那么不仅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进步,甚至还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
3.路桥工程施工中软土路基处理技术
3.1 表面处理技术
软土路基作为路面承压结构的一种,其主要承压面为路基表层,所以在工程应用中往往通过对其表面进行强化处理等手段来提高软土路基的使用性能,其中表面处理技术主要包涵以下集中:(1)使用加固层:该方法主要是指在软土路基中添加砂石或者碎石等材料来改善路基承载能力和稳定性;(2)表层排水:该方法适于由细砂或者均质粘土所构成的路基,具体实施方法为在软土路基中加挖排水沟,排水沟的两侧和底部由砂石铺垫,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该方法因为施工方便、降低软土路基含水量明显等原因而在软土路基工程处理中应用广泛;(3)铺垫土工布或者土工格栅等材料:针对软土路基易变形、承载能力差等状况,工业工程中常使用铺设土工布、土工织物和土工格栅等材料来提高其路基的抗变形力以及抗剪切能力,该方法能够有效降低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并加速施工过程,从而在软土路基表面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4)添加剂等混合物加入: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为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和抗压能力往往会通过添加混合物等方式来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和抗压能力。
3.2 垂直排水固结法
软土路基抗剪切能力的提高往往是以降低软土路基的含水量,加速土质固结等方法来实现的。该方法顾名思义就是在软土路基中的垂直方向上设置排水设施,通过排水设施将软土路基中的存水排水。但是,该方法只适用于降水量少且路基含水量也少的公路工程,路基中含水量减少后,其固结速度大幅提升,路基的抗剪切强度和稳定性自然得到提升。
3.3 挤密法
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黄土地上施工,因为黄土地的孔隙率较高,密实性较差等原因而导致该地区的路基湿陷性情况较为明显。挤密法主要包涵以下几种常见的处理手段:(1)在黄土地中钻孔,然后在孔中加入石灰和粉煤灰等来对软土地基进行分层夯实,该方法由于用料简单、施工方便等优点而在路基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2)石灰桩法:该方法主要是利用石灰遇水固结的特性,在软土路基中添加按比例混合好的石灰、粉煤灰以及炉渣等,这些材料遇水后膨胀从而实现了对软土路基挤密的效果。
3.4 换填法
换填法主要是指利用抗荷载能力高和稳定性好的施工材料来置换软土路基中容易发生沉降和变形的淤泥或者含有机质的土层,换填法中所使用的换填材料必须具有渗水性好以及性能稳定的材料。其中,抛石挤淤法是最常见的且成本最低的一种换填方法,由于成本低换填后软土路基具有较高的抗变形和剪切强度而在工程施工中受到广泛应用。
结语
总而言之,路桥工程当中,软土路基问题属于重点处理问题,对于路桥施工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同时,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难点较大,因此必须要及时更新材料,不断掌握先进的技术,来增强路桥工程的稳定性和强度,最大程度提高施工的效果和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徐红胜.关于高速公路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处理实践[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3(06)
[2]张智慧.高速公路施工的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24)
论文作者:梁忠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0
标签:土路论文; 路基论文; 有机质论文; 方法论文; 强度论文; 工程论文; 含水量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