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医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3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小肠肿瘤患者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及病理诊断,对30例患者术前进行多层螺旋CT诊断,并将多层螺旋CT的诊断结果和临床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病理诊断结果为:平滑肌瘤5例,淋巴瘤5例,胃肠道间质瘤13例,腺瘤2例,腺癌5例;螺旋CT诊断结果为:平滑肌瘤5例,淋巴瘤5例,胃肠道间质瘤12例,腺瘤3例,腺癌5例;螺旋CT诊断结果相比病理诊断结果在胃肠道间质瘤少1例,腺瘤多1例,诊断准确率为93.3%(28/30)。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小肠肿瘤诊断准确率高,操作简单,对小肠肿瘤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小肠肿瘤
【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2-0057-02
小肠肿瘤在消化道肿瘤中发生较少,占消化道肿瘤的5%左右,小肠肿瘤的主要来源于小肠上皮、血管、神经、淋巴组织等,小肠在人体内处于盘曲状态,相互重叠,术前诊断率很低,确诊多为晚期,给临床诊断带来很大困难[1]。有研究显示,小肠肿瘤的根治性切除的生存率为82%,而及非根治性切除的生存率仅为12%,因此对小肠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提高诊断率极为重要。随着多层螺旋CT以及三维重建技术的出现,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临床上诊断小肠肿瘤的最主要方法。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13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小肠肿瘤患者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多层螺旋CT的诊断结果和病理诊断结果相对比,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3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小肠肿瘤患者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疑似小肠肿瘤患者;反复上腹部疼痛患者;知情同意参加本试验患者;排除小肠炎性病变患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为(42.5±3.6)岁,病程1~18个月,平均病程为(6.2±2.3)个月;其中腹部包块患者5例,消化道出血患者7例,小肠梗阻患者11例,间断性腹痛患者7例。对所有患者术前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进行手术治疗,对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检查前对患者进行12小时禁食、禁饮,同时检查前对患者进行口服甘露醇500mL,每间隔20分钟服用一次,一共服用3次;对所有患者采取西门子DefinitionAS64排螺旋CT机进行检查,取患者仰卧位进行平扫,后进行增强扫描。将管电压调制120KV,管电流调制300mA,螺距调为0.75。肘前静脉注对比剂300mgI/mL,对比剂总量为90mL,注射速度控制在3mL/s,进行扫描。横断位重建层厚5mm,间隔5mm,冠状位重建层厚3mm,间隔3mm。
1.3 多层螺旋CT诊断标准
淋巴瘤的诊断主要为结节状,肠壁增厚,肠壁可见坏死、溃疡、肿块等,肠腔呈动脉瘤样扩张;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表现主要发生在回肠或空肠,黏膜、肠壁下部多有肿块,呈不规则分布,密度不均匀,增强扫面呈不均匀强化表现;腺瘤主要为肿瘤呈低密度,增强检车可见肿块强化,平衡器强化程度降低;腺癌主要为溃疡病变,组织密度不均,肠壁无明显增厚,增强扫描表现为中度强化;平滑肌瘤主要为肠壁向肠腔内突出,形成均匀的组织块影,增强扫描中度强化。
2.结果
病理诊断结果为:平滑肌瘤5例,淋巴瘤5例,胃肠道间质瘤13例,腺瘤2例,腺癌5例;螺旋CT诊断结果为:平滑肌瘤5例,淋巴瘤5例,胃肠道间质瘤12例,腺瘤3例,腺癌5例;螺旋CT诊断结果相比病理诊断结果在胃肠道间质瘤少1例,腺瘤多1例,诊断准确率为93.3%(28/30)。
3.讨论
小肠肿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主要发生于近端空肠、远端回肠及十二指肠,小肠肿瘤的临床表现较为隐匿,主要为腹部反复疼痛,临床体征不够明显。近年来小肠肿瘤的发病率呈不断递增的趋势,给临床诊断带来很大困难。传统诊断小肠肿瘤的主要方法为钡餐造影等,而小肠较长,肠管相互重叠,造影时间较长,同时不能全面的观察出小肠的形态,电子小肠镜胶囊内镜能够较为全面的对小肠全段进行观察[2],但相对价格较高,同时操作复杂,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因此,小肠肿瘤的临床误诊率非常高。随着螺旋CT在临床上的使用,使小肠肿瘤的诊断率得到明显提高,小肠肿瘤螺旋CT的主要表现为软组织肿块、肠壁增厚、管腔不规则、近段肠管扩张、小肠和相近的脂肪层消失,部分淋巴结肿大等。对患者口服甘露醇能够使肠腔充盈,快速进行扫描能够获得患者多方位的显像,全面的观察肠壁及肠腔内病变,清晰的观察出肠壁的厚度及肠腔内外肿瘤直径的大小,有效的提高诊断正确率[3]。本研究结果显示,30例小肠肿瘤患者进行螺旋CT诊断对比病理诊断结果,其诊断正确率为93.3%,提高了小肠肿瘤的准确率。
综上所述,多层螺旋CT能够对小肠肿瘤诊断率高,能够全面显示肿瘤的位置及肿瘤对其他脏器的压迫、同时能够判断出患者肿瘤的良性、恶性及肿瘤转移等状况,增加了小肠肿瘤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有助于小肠肿瘤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学军,高剑波,杨学华,灯.螺旋CT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1,7(4):304-306.
[2]陈群林,涂占海,陈谭辉等.原发性小肠肿瘤X线及CT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21(5):745-747.
[3]周东风,于安星,李宏等.多层螺旋CT扫描在原发性小肠肿瘤诊断中的价值[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08,2(2):202-206.
论文作者:于兰英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3
标签:小肠论文; 肿瘤论文; 螺旋论文; 患者论文; 多层论文; 腺瘤论文; 病理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