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度市大泽山镇大泽山小学 266713
现在农村大部分家长忙于农活无暇顾及孩子,更没有能力跟进辅导。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没有目标,没有动力,对学习毫无兴趣,无论做什么都浅尝辄止,意志薄弱。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生活的发展,父母产生了较强的补偿心理,对孩子的要求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所以,与过去学生相比,现在的农村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品质,体恤父母、分担家庭责任的意识薄弱,在享受生活上却与城市孩子相同。农村环境没有为孩子成长起作用,有的学生连身边的农作物都不认识。大泽山是全国有名的葡萄之乡,但很多学生对葡萄的生长特点一无所知。孩子成长与生活脱节,不了解自己的家庭生产,不了解父母为家庭所做的努力,只知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稍有不如意就大发脾气。我们苦口婆心的渗透教育、专题思想教育,很多时候根本不起作用。我们的教育脱离了生活,离开生活的教育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育只有与生活紧密结合才会有生命力。教育要德育为先,其中“家乡情怀”的培养至关重要。要在生活情境中培养孩子的“家乡情怀”。
在研读名家教育经典的过程中,我们深入研读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先生早在20世纪初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理论,提倡“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要让学生接触社会,参与生活,了解社会实际情况,知晓社会发展需要。因此我们应该 “以植根于生活的课程引领孩子成长”,引领农村孩子在生活情境中培养“家乡情怀”。实践中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以开发校本课程为抓手,挖掘利用当地生活资源,让生活成为课程一部分。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性、决定性元素,课程生活化就要结合学生生活环境开发课程。大泽山小学周边有丰富的资源。大泽山层峦叠嶂,气势雄伟,遍山奇松异石,林壑幽美,素有“鲁东名山”之称,历史和传说中也留下了“始皇游而忘返,武帝过以乐留”的美谈。作为红色革命根据地,当地也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军民抗战历史。大泽山还是我国著名的葡萄之乡。所以,我们决定充分利用好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以校本课程开发为抓手,把全校师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我们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小组,把“关注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家乡情怀”作为目标,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最终整理成“习惯养成、丰富物产、红色文化、环境保护、风景名胜、文明遗迹”六大板块。我们将这六大板块分解到六个年级,由级部领导带领师生分课题小组筛选课题,进行细致的调查走访。经过实地调查后,汇总整理,形成校本教材初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学生走遍了大泽山的山野村庄,爬上一个个山头,深入一家家企业,走进一户户农家小院,与企业和百姓深入交流,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发现很多原来令老师头疼的问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比较高,他们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能够想方设法地完成自己的课题任务。生活给他们的成长提供了肥沃土壤,学生在走访中进一步认识了家乡。
二、以丰富的活动为触手,在生活场景中开展教学活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在“生活教育”理论指引下,我们紧扣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在生活中体验知识的意义。我们建立了11个校外实践活动基地:革命烈士纪念学习基地、泽山葡萄种植研究基地、冰葡萄酒酿制研究基地、魏碑书法研究基地等。这些基地为师生更好地进行地方与学校课程的学习提供了生动的体验课堂。我们组建了13个校级社团和20个班级社团,学生在校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同时利用周末由家长带领参加校外实践活动。由此,实现了学校、班级、小组多个层面,校内校外、学校家庭相结合,内容形式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体系。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汲取营养而成长。孩子们享受着活动的快乐,体验着生活化教育的甘甜,在活动中领略家乡的美丽,认识家乡丰富的资源和悠久的文化。我们还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即组织引导学生每学期“参与一个课题研究”、“会讲一个泽山美丽传说”、“能介绍一处泽山景点”、“能推荐一种自己熟悉的泽山特产”、“能介绍一处校园文化建设最美的地方”。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学校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作用,每学期都让学生带着任务,在家长的带领下利用节假日去参观调查。孩子们在实践中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培养了孩子们的家乡自豪感。
三、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培养学生探究生活的习惯,深入实践“生活教育”理论。
为了增强“生活教育”效果,我们引领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形成了“学校总课题”、“级部分课题”、“班班小课题”、“人人有课题”的研究网络。如,综合实践活动划分了“环境保护”、“习惯养成”、“风景名胜”、“文明遗迹”、“丰富物产”、“红色文化”等板块。每个板块都有研究的班级,每个班级都研究多个小版块,形成了从老师到学生的课题研究网络,使学生从小养成了学会研究、探索与实践解决问题的习惯,也使学生在实践探索中积累了许多珍贵的学习方法。
四、落实劳动实践教育,让学生劳动实践课程化,让学生的生活与教育有机结合。
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思想教育成果,我们开展了劳动实践教育活动,践行“教育要与劳动相结合”的要求。学生在学校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回家在家长的指导下刷刷碗筷、倒倒垃圾、打扫打扫卫生、做一个家人喜欢的菜等等,通过实践体验父母的辛苦。周末在家长陪伴下拿出半天时间到田间地头、厂矿企业陪伴家长劳动。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认识到劳动是辛苦的。孩子们在家长的鼓励下热爱上劳动,学会了尊重劳动,学会了尊重劳动成果。劳动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了深远影响,“家”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
论文作者:尹华卫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7月总第24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2
标签:学生论文; 家乡论文; 家长论文; 课题论文; 孩子们论文; 孩子论文; 大泽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7月总第24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