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探析_应试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探析_应试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矛盾探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素质教育论文,矛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从理论上讲教育本身就应该是素质教育

“素质”概念的本意,原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亦称“遗传素质”或“天资”、“禀赋”。在人们实际使用中,这一概念泛化为指公民或某种专门人才的基本品质,是个人的后天环境、教育影响下形成的。[1]显然,素质概念本身并未限定基本品质的外延。公民或某种专门人才应具有何种或哪些基本品质才算具有了其应有素质,取决于人们的不同认识。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讲是否具备某种品质,在大多数情况下其实质是指其品质的高低、优劣之别,而不是指该品质的有无。

广义的教育概念,泛指影响人们的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2]因此,教育本身就是影响、改变人的各种素质、品质的活动。社会主义中国的教育自然应是培养、提高中国公民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应有的素质、品质。

素质教育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概念解说,但是,有一点已是共识,即他是以培养、提高公民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从理论上讲,教育本身就应该是素质教育。但是,理论的并不等于现实的,应该的并不等于实际的。由于素质概念内涵的不确定性,以及教育评价手段的局限性等原因,导致教育在实际操作中异化。

二、“应试教育”是一种异化了的教育现象

什么是“应试教育”呢?人们除了顾名思义,指出它是一种以应付考试为唯一目的教育之外,主要是罗列各种现象来加以说明。事实上,没有任何一家教育理论是仅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的,也从来没有哪一个教育行政当局和学校声言过自己教育的唯一目的就是应付考试。但是,由于我们没有能建立起一个系统的、全面的通过教育来培养、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内容、结构的目标体系,因而无法准确、具体、全面地说出,通过教育我们培养的公民究竟应具有什么样的基本素质;更由于教育评价手段的局限性,使得我们在事实上把考试的成功等同于教育的成功。考试成败成了评价学生、教师、学校的根本性标准。结果,以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为己任的教育,在现实中演变成以考试内容为教育内容,以考试成功为教育目的,以学生身心健康为代价的所谓“应试教育”。这是一种异化现象。十分可悲的是,由于没能从理论上阐明这一现象的根源,靠扩大考试范围和内容来保证所谓全面素质教育的做法,正在各地流行。

我们不能不承认,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对社会、对大多数学生是重要的。问题是“应试教育”片面地、绝对地强调了这些内容,从而造成了教育的狭隘性和排他性。但是,借助于扩大考试范围和转变考试内容来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做法,只能使应试的范围扩大或重点转移,使竞争更为激烈,使学生负担加重,而不能改变教育异化的实质。

三、素质教育是在特定历史阶段提出的特定概念

素质教育并不是一个独立于原有教育理论之外的全新的教育思想或理论体系。它是教育在特定历史阶段,针对“应试教育”这样一种教育异化的现实所提出的特定概念。其目的是使教育回归其原有的本质。

素质教育这一特定概念,目前来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公正性,即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全面性,即强调全面发展的教育;

3.独特性,即强调发展个性特长的教育。

所谓公正性是针对“应试教育”下,绝大多数学生在逐级竞争中,以“失败者”的身份被淘汰而最终离开学校。学校教育对他们的价值何在?他们受教育的目的何在?他们受教育的权利何在?所谓全面性是针对在“应试教育”下,教育的实际内容与目的过于片面狭隘。即使是“应试教育”中的所谓成功者,他们的知识、技能也不能满足社会对各种人才的实际需要,而且还付出了身心健康的代价。所谓独特性是针对“应试教育”下,由于标准的单一性,考试、特别是多层次的统考,把教育过程变成一种模具化批量生产的过程。它无视人及人的价值多样性,违背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要求。

显然,素质教育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教育界长期以来试图解决,而又没能很好解决的问题。它需要从理论上、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上有突破性的进展,也需要社会大环境,包括传统观念的转变。因此,不在理论和实践上做深入的探索研究,不在管理机制上做重大调整,是难以从根本上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真正转变的。

四、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矛盾根源所在

为什么教育会异化为“应试教育”,人们可以列出种种具体的原因和理由。但是,从根源上看,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产生于教育基本功能间的不一致性。一般讲教育的基本功能可以概括为发展人的功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功能和选择功能。

教育的发展人的功能指教育应使个体的身心潜能得到充分发展。教育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功能包括教育要为巩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服务,教育要为经济发展培养人才;教育负有传递社会文化的责任和为发展社会文化培养人才的责任。教育的社会选择功能指社会根据受教育程度选拔人才,个人也通过接受教育实现社会地位的变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中,教育的基本功能在本质上存在一致性。但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和具体实践中总会存在大量的不一致现象,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现实矛盾。特别是教育的发展人的功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功能和选择功能间的不一致性,是造成教育向“应试教育”异化的本源所在。

从本质上讲,人的充分发展为社会的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而教育的选择功能又借助于竞争,调动了人们为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而努力学习。但是,在具体问题面前,事情就复杂了。

第一,个体受教育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个体发展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其程度的提高也有一个几乎是无限的过程。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要是相对具体的,并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因此,无论从个体充分、全面发展考虑,还是从社会现实需要考虑,必然会造成对教育功能侧重的不同选择。

第二,对教育的功能侧重的不同选择,必然导致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侧重不同的选择。

第三,由于教育功能侧重选择的不同又必然会导致教育结果的不同。因此教育价值取向的不同,必然会对教育功能有不同侧重的选择。对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期的教育价值观是不同的。人们是抱着对教育不同的希望和要求来接受或来实施教育的。

第四,在计划经济时期,教育的选择功能处于一种近乎潜在的状态,甚至被否认。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发展,特别是人才市场的发展,使教育的选择功能显性化并占有突出的地位。加之义务教育阶段后教育的收费,使得个人教育投资的效益成为个人接受教育所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这一切都促使人们的教育价值取向向现实功利方向倾斜。

第五,学校的社会竞争,实质是生源的竞争。现在这种竞争对学校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来源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学生及家长的价值取向的变化,必然影响学校教育功能侧重的变化,也必然影响学校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变化。并导致社会甚至地方政府对学校、对教师教育水平评价标准的变化。

总之,教育的基本功能通过教育活动作用在学生身上。教育功能的不同选择,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反之,受教育者对教育的不同价值追求,导致对教育功能侧重的不同选择。教育功能侧重的不同选择,最终导致教育内容与方法的不同。

教育功能在实际操作中侧重的不同选择,由于缺乏具体化的、可操作性强的素质教育目标体系的制约,以及教育评价手段的局限性、单一性,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走向了极端,于是导致了教育向“应试教育”异化,这就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矛盾产生的本源所在。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否则,难免是从表面上、形式上寻找办法,甚至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五、两点认识

首先,由于教育基本功能的不一致性将是长期存在,由此引发的教育向“应试教育”异化的诱发性根源将长期存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也将长期存在。从当前的情况看,矛盾的发展同时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趋势。一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考试竞争的激化。其原因是明显的,利益主体的分化是市场经济的一条基本原则,它促使人们更加注重追求教育的功利价值,导致教育向选择功能倾斜。例如,一定的受教育程度是当今进入人才市场的必备条件,由于人才市场竞争的激化,对学历的要求有着脱离实际需要而盲目攀高的趋势。二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教育在内容和方法上更贴近社会现实需要。这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势恰恰反映了教育基本功能间在本质上的一致性与现实中的不一致性共存的情况。上述的后一发展趋势,将促使教育的选择功能为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服务,也促使教育的个性发展功能与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趋于一致。但是,教育中竞争的过分激烈化,以及教育完全随市场需求而波动的趋势,也会造成教育向“应试教育”异化和引发各种短视行为,从而限制了教育的发展人的功能的发挥,也限制了教育满足社会全面、长期发展需要的功能的发挥。在这样一种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下,提倡素质教育,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教育中竞争的过分激化及低龄化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实现教育发展人的功能的作用,为社会的全面和长期发展需要培养既具有公民基本素质又各具特长的人才,无疑是正确的,及时的。这是素质教育的实际目的所在。

其次,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矛盾本源的分析,可以看出,要搞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解决一个“度”的问题。教育没有考试是不行的,但考得过多、竞争过于激烈也不行;教育要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但若仅从人的理想化发展需求出发,而忽视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忽视学生受教育的现实功利需求也不行;教育要满足社会当前对人才的需要,也要满足社会长期、全面发展的需要;如此等等,都存在一个“度”的问题。显然,这里不存在绝对对立的矛盾,片面强调某一个侧面,就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本意。

为了解决好这个“度”的问题,需要对在当前形势下教育各基本功能的作用和关系有深刻的认识,需要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需要处理好统一标准与人才培养多样化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

注释:

[1][2]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第一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27页、第3页。

标签:;  ;  ;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探析_应试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