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课程改革,与时俱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与时俱进论文,课程改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今后小学、初中要开设综合课程。那么高中是否也将开设综合课呢?2003年高考时间提前到6月,这又会对现在的高中课程安排产生什么影响呢?……带着疑问,《中国考试》记者采访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高中处处长郑增仪。
问: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要加快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国务院已经批准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部分中小学课程将做重大调整。例如将初中的物理、化学、生物整合为科学课,而初中的历史与社会课涵盖了历史、地理与社会等内容。那么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是否也将进行相应的调整,开设既与初中课程接轨又与现行高考"3+X"改革呼应的综合课?
答:过去的课程设置,是把小学、初中、高中各自独立分段;现在的课程设置,是将小学、初中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联贯考虑,而把高中单独作为一段。高中阶段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要衔接,但不是简单的、线性的、知识的衔接,而主要是能力上的衔接。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在课程内容上,加强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密切联系的内容,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革后,小学将设有综合课,减少学科门类,加强通过生活体验来学习;初中则分科与综合并行,开设科学课、历史与社会课等综合课,同时也可以选择开设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单科课程;高中则仍以分科教学为主,强调课程的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
目前,已经在全国高中普遍使用的这一轮课程基本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12门学科课程,即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政治、地理、体育、艺术和信息技术;第二部分是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习;第三部分是地方和学校开设的选修课。
过去我国的高中教学比较注重学生“双基”的培养,这当然是必要的,绝不能摒弃。然而现代社会与科技的发展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这方面人才较为缺乏,这与我国以往过于注重学科教学和课程设置有关。在高中教育阶段更重要的是,在教给有利于学生未来发展的必备知识的前提下,更要关注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是这一轮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现在高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就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多、更好地联系实际去学习,自主学习,在探索中学习,学会发现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自主选题,设计方案、通过调查研究、动手实验,写出研究报告、还要进行答辩,这整个过程对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很有利的。比如一个环境保护问题就涉及生物、化学、地理、社会等方方面面。当然在学科中我们也设计了与这门学科联系较紧密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性学习或类似的学习课程在国外早就开始了,我们现在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对于高中是否开设对应高考的综合课,我认为很多人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高考的综合科目测试是综合能力考试,不是把理化生搞个综合理科,史地政搞个综合文科来进行教学,就可以应付的,它所考查的是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过去我们的教学总在知识点上打转,围绕知识点来设计题目,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而现在高考内容改革是要考察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考查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往往从社会的热点问题、重大事件、环境问题、新科技、新材料等问题切入,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关注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不能闭门“读死书”、“死读书”,学习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和教材上。高中教学首先还是要教好和学好每一个学科的内容,但讲课时要注意把学科内容与生产实际、社会实践、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结合起来,不要从书本到书本,从知识到知识。同时也不要再让学生在“题海”中苦苦挣扎,在“模拟”考试中经受一次次“磨难”,要通过改革我们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问:刚才您讲到“新一轮课程改革”,它与现在正在进行的高中课程改革是什么关系?
答: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高中课程改革开始于1997年,当时在江西、山西、天津两省一市进行试验。到2000年,两省一市的高中生参加了按照新教材进行命题的高考。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指导思想,为适应21世纪对人的知识、能力结构和素质的要求,结合两省一市的试验情况,1999年暑假我们开始对试验的课程计划、大纲和教材重新进行了修订。从2000年9月开始,修订后的课程方案(包括计划、大纲和教材)推广到10个省市;2001年9月又扩大到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今年9月,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除上海市进行单独课改外)都将使用这套课程方案。由于2003年高考将提前到6月份进行,我们又对2000年修订过的大纲(主要修订了七科)重新进行了修订,以支持高考改革的新举措。
至于“新一轮21世纪课程改革”指的是计划从2003年开始的又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届时我们将选一些试验区进行试验,2005年在实验的基础上将修改后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正式颁布,之后在全国逐步推广。目前我们正在加紧进行课程整体框架的设计、课程标准的制订和课程管理办法的制定。
高中课程改革是波浪式向前推进的,即在实施这一轮课程改革的同时就又开始研究下一轮课程改革方案,等这一轮试验推开后,下一轮课程改革方案又开始试验了。
问:这就是说今后的高考将总是存在根据新旧两种教材命题的现象,是吗?
答:从当前来看恐怕是这样。但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标准或课程大纲。今后高中教材将会呈现“一纲多本”局面。我们希望能形成竞争机制,促使好教材不断出现。需要强调的是,高中课程是个不断改革、递进的过程,但也有一个相对稳定期,不是一年一变,但改革的周期比以前要相对缩短。这主要是由于现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速度太快了,新的东西不断涌现,对人的能力和素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标准,课程也要不断革新。
问:2001年底教育部宣布,2003年高考将提前至6月7、8、9日。那么高中课程安排是否也要相应的调整?
答:高考时间提前一个月,整体上对高中教学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我们已经完成了现在全国普遍使用的这一轮高中各科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再经专家审读和有关领导审批后就可以正式颁发了。我们希望各地各校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不要提前结束课程,三年的功课两年讲完,用一年时间搞复习,这样做是违背教育规律的,也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学生的文化课也不会学好。要按照教学计划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同时在教学中更要特别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问:最近几年,我国高中毕业生人数增加很快,这符合“2001年度基础教育工作会”提出的“要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规模”的要求。请谈一谈这方面的情况。
答:高中阶段教育规模不断扩大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对教育的需求不断高涨,人们要求接受更高更好的教育。另一方面,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初中毕业生人数在增加,2002年初中毕业生将突破2000万,所以高中“扩招”势在必行。实际从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我们已经关注了这个问题,并提出了“扩招”的思路和措施,指导各地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到2002年底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已经突破了1400万。高中的发展也有利于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凡是经济发展快的地区都是首先教育发展快的地方。
高中“扩招”对高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高中不能办成大学的预科,高中仍是基础教育,高中教育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参与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打好基础的教育。有些高中生可能一毕业就上大学,有些可能工作一段时间后再上大学,而且一生中要不断学习。我们已经步入了学习化社会,人的终身都要学习,要有终身教育的思想。